天天看點

商鞅變法的背景——秦孝公嬴渠梁

改革對于一個國家而言,不僅僅是面對政策上的創新,同時也是社會不斷進步與發展的源泉與動力。古往今來,改革始終都是一個國家處于困難時期,應對困難最好的解決方式。

正如我們的國家,從商鞅變法,到戊戌變法,再到辛亥革命,以及到後來的改革春風吹滿地,一次又一次地改革讓中國人民漸漸的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在過去源遠流長的曆史文化中,一個個精彩絕倫的變法推動着社會齒輪的滾動與前進,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商鞅變法的背景——秦孝公嬴渠梁

正如商鞅變法的出現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變法,他憑借着出色的改革變法内容,成功變法。

不僅促進了秦國經濟的發展,更讓國家的政治基礎得到了鞏固,讓秦國一躍成為了成為亂世中的強國,為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當然,每一次的變法成功的背後,都是充滿艱辛與困難的,同時反對的聲音也不在少數,從中使詐的人也不在少數,

但是好在此次商鞅變法的背後有一個堅實的後盾,此人就是秦孝公嬴渠梁。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商鞅變法,去了解此次變法的經過。

那是在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指令商鞅在秦國國内釋出了《墾草令》,該法的頒布将标志着商鞅變法的序幕徹底被拉開,該法令的内容非常簡單,主要是從一個國家的綜合方面出發,對國家進行了改革。

商鞅變法的背景——秦孝公嬴渠梁

商鞅打算通過刺激農業的發展,甚至讓國内的貴族都加入到了農業生産之中,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這樣的舉措不僅讓人民的價值觀重新進行了塑造,也提高人們對農業的認可度,同時,在加強對農業發展的同時,對于商業進行了抑制措施。

不可否認,這樣的舉措對于一個秦國當時境況的改變與發展的确非常有用,在《墾草令》成功實施之後,商鞅就憑借着該法令在實施中的突出表現,在公元前356年被秦孝公任命為左庶長。

其實,所謂的《墾草令》不過是變法的前奏罷了,因為秦孝公在被任命為左庶長之後,真正的變法就此開始。

商鞅變法前前後後總共進行了兩次,首先在第一次變法就是在《墾草令》成功實施之後開始進行的。

其内容包含的非常豐富,總共有五個要點,首先商鞅決定向比自己強大的魏國學習,是以頒布并且實行魏國李悝的《法經》,并且在此基礎上增加連坐法 以及一些輕罪用重刑的刑法。

商鞅變法的背景——秦孝公嬴渠梁

其實,商鞅之是以會選擇實行魏國李悝的《法經》,其原因并不難了解,畢竟此人曾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為魏國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再加上《法經》的内容也非常值得借鑒,主要包括《囚》《捕》《具》《雜》,這本書從審判入獄到量罪定罰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與近代法律的很多内容都有大同小異之處。

而商鞅所增加的連坐法其内涵雖說有一些殘忍,但是卻起到了一定的限制與壓制作用,因為連坐之罪就是把百姓進行分編。

分别編為10戶為一什或者是5戶為一伍,這樣的做的目的無非就是友善鄰裡之間互相監督,如若有一家犯法另一家就一定要進行舉報,不然都要獲罪。

而第二條内容則是廢除過去的舊世卿世祿制,禁止除了内鬥私鬥的情況,對軍工的獎勵也重新進行了規定,要求軍工賞賜要按照二十等爵制度。

商鞅變法的背景——秦孝公嬴渠梁

第三條内容則是要求人民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副業,實施重農抑商制度,對于那些從事農業的人進行相應的獎勵,甚至還可以免除勞役,而對于商業,則進行了限制,不僅限制了商人的經營範圍也對征收的稅額進行了增加。

第四條内容主要從事文化角度出發,焚書坑儒并且禁止遊牧之民的出現,畢竟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文化就是靈魂,是無形的精神。

而最後一條内容則是推行個體小家庭制度。

不得不說,第一變法的目的就是變着法的去擴大征收稅額的範圍,擴充國家的經濟實力,為以後的發展做打下基礎。

當然一個國家要想強大僅僅隻進行一次變法是遠遠不夠的,是以,在公元前350年的時候,秦孝公打算在鹹陽建設新的國都,并且特地派商鞅征調士卒,在完成這些任務的同時,商鞅還需要進行第二次變法的實施。

商鞅變法的背景——秦孝公嬴渠梁

此次變法商鞅在統一度量衡的同時也将遷都鹹陽一事加入到了此次的變法之中,同時還為老百姓們登記了戶籍,以此來進行稅款的征收,在文化方面對當地的戎狄風俗進行了革除,對社會的風俗進行了規範化。

要說在此次變法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商鞅對往日的農業發展政策又一次進行了優化,廢除了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制。

同時在政治管理上廢除了以往的分封制,推行縣制。很快,通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很多不利于國家發展的制度都被徹底的廢除,秦國很快在戰國七雄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實力最強大的一個國家。

雖說此次的變法取得了非常豐厚的收獲,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在變法之前,此次的變法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可謂是寸步難行。

那是在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在秦國國内醞釀變法,但是秦孝公的内心多多少少有一些擔心。

商鞅變法的背景——秦孝公嬴渠梁

于是他特地召開了朝會,與衆臣共商此事,但是很快,秦孝公想要變法的想法就受到了舊貴族代表的反對,畢竟第一次變法的内容對這些舊貴族的利益形成了威脅。

雖說很多大臣都對此事提出了反對意見,但是秦孝公内心的天秤依舊偏向于商鞅,偏向于變法。

其實,秦孝公之是以迫切的想要變法除了對商鞅的賞識與信任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這一切還要從少梁之戰說起,此次戰争并不是一場勢均力敵之戰,是一場魏強秦弱之戰。

在戰役一開始,魏國并沒有憑借過人的實力占上風,反而因為自大狂妄以及内部鬥争的原因,始終都處于下風。

在這種情況下,秦國将士們團結一心,最終以險勝結束了這場戰争。

雖說這場戰争在開戰之初,最終的結局是注定的,但是好在秦國用過人的态度與勇往直前的決心取得了順利。

商鞅變法的背景——秦孝公嬴渠梁

正是通過此次戰争,秦孝公忽然意識到一個國家僅僅依靠以戰養戰的方式,國家的經濟水準是根本不能得到發展的,是以,在這種情況下秦孝公決定改革創新,發瘋圖強。

當然,要想改革就必須要可靠的人才來出謀劃策,為此秦孝公還特地釋出了《求賢令》,其内容主要是:變革了官僚體制來源任用的管道,六國賓客可以入秦做官、可以享受高于老世族的待遇、鞏固縣制體系等。

該令一出,引來了很多德才兼備,知識淵博之人,而商鞅就是其中之一,商鞅多次與秦孝公進行交談,他首先提出了帝王之道以及王道之天下人的治國學說,緊接着,商鞅又提出了最強祖先秦穆公的霸道之說,最後,商鞅以短期強國的辦法為引子,抓住了秦孝公的内心想法,得到了秦孝公的賞識與重用。

是以,對于秦國所出現的病症,商鞅的内心明白,秦孝公的内心也非常明白。

在有了初步想法之後,秦孝公就選擇大力支援商鞅變法,即便遭到了朝中臣子的反對,他冒着與衆多大臣反目的風險,保持初心,支援商鞅變法,成為了商鞅變法中最可靠堅實的背景。

商鞅變法的背景——秦孝公嬴渠梁

而商鞅也沒有讓信任自己的秦孝公失望,是以,當變法的法令都準備就緒之後,商鞅并沒有急于公布,為了能夠讓秦國的老百姓更加信任自己,得到這些基礎力量,他就帶着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來到了南門城外。

并且貼出公告,表示隻要有人能夠将這根木頭搬到北門的集市門口,就會給此人賞賜十兩黃金,但是很多老百姓都覺得這隻是一個耍人的把戲,遲遲沒有人願意來搬運這根木頭。

于是商鞅又一次将十兩黃金增加到了五十兩黃金,這樣的錢财對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種緻命的誘惑。

終于,有一個膽子大的壯士将木頭按照公告的說法搬到了集市門口,于是商鞅立刻兌現諾言,獎勵了五十兩黃金,不可否認商鞅的這種做法不僅僅獲得老百姓的信任,同時也為後續的改革工作做足了準備。

商鞅變法的背景——秦孝公嬴渠梁

在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後,商鞅在秦孝公這座背景的大力支援下,變法工作順利實施,同時也讓秦國得到了發展。

不得不說,商鞅變法之是以能夠取得勝利,除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援之外,還和商鞅審時度勢,看清大局的眼光有着密切的關系。

他革去了高層統治階級的利益,換來的是國家的繁榮昌盛。

正所謂“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生活在現當代的我們要學會順應曆史潮流,借鑒古人的用人用法之道,堅持改革,并将其進行堅持到底,不斷改進,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