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哪吒也許是個拼湊出來的神仙!

作者:咕噜噜ing

最近幾年,電視劇市場有很多的仙俠劇,基本是出一部火一部。開始我還比較喜歡看,但是後面就越來越不感冒,因為這類型的電視劇已經由原來的群像劇,變成了現在的男女主戀愛偶像劇。更主要是現在都變成了批量化生産一樣。審美統一:都是年輕男女,身穿統一制服,長發飄飄的喪葬風;劇情類似:天界神仙談戀愛為主,副業打打怪,再要死要活的拯救一下所謂三界衆生;演員演技:唉……沒什麼好說的。

哪吒也許是個拼湊出來的神仙!

其實我不太看的最主要原因,是這雖然成為了中國影視的特産,但是已經漸漸脫離了我們真正的文化傳統,這些電視劇裡面已經很少找到我們傳統文化裡面的神仙了。

中國神話神仙劇,逃不開兩部巨作《封神演義》《西遊記》。雖然是說不同的故事,但是其中還是有很多相同的人物,可以看出這是出自同一個神話世界。而裡面都出現的人物,最有名的要數哪吒和楊戬,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哪吒。

哪吒,陳塘關總兵李靖之子。從肉球出生,很快就長成一個十來歲的兒童模樣。平日梳兩個抓髻,圍兜肚,穿荷葉超短裙,光着腿腳,頂多再加一個荷花披肩。一年四季,似乎都是一身清涼打扮。這小子鬧過東海,殺了龍王三太子,然後被迫自殺。師父太乙真人用蓮花做身體将他救活,又給了他衆多法寶。最後他做了姜子牙的先行官,為武王伐纣事業立了大功。

哪吒也許是個拼湊出來的神仙!

七零後記憶中的哪吒

這個衆所周知的故事,主要來自《封神演義》,幾乎是哪吒的标準傳記。然而故事裡涉及的各種要素除了他“确實是某人的兒子”這樣正确得不能再正确的邏輯之外,幾乎沒有一個真正屬于哪吒——全都是從各種故事、各路神仙中七拼八湊湊過來的。

哪吒也許是個拼湊出來的神仙!

八零後記憶中的哪吒 86版西遊記

哪吒爸爸到底是誰?

在《封神演義和《西遊記》裡,哪吒是李請的小兒子。上國中學了曆史之後,總有個疑問:陳塘關的這個李靖,和唐朝開國大将李靖同名同姓,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如果是,為什麼唐朝的李靖會跑到商朝去了呢?

這實在是民間傳說釀成的一系列誤會。首先我們要知道,哪吒是從佛教裡來的,佛經記載,他是毗沙門天王之子。

中國本土的宗教道教,教義裡并沒有“天王”。世人熟知的四大天王,原本是佛教中負責鎮守四方的護法神,其中守衛北方的叫毗沙門天王,他家老三,名喚“哪吒”。這位三太子平時捧着寶塔,跟在天王左右值班。這便是托塔天王和哪吒最早的來曆。

在唐代,中國民間對毗沙門天王的信仰頗為興盛。“毗沙門”是梵語的音譯,但老百姓不懂,還以為天上真有一扇門叫“毗沙”——毗沙門天王可不就是鎮守“毗沙”門的天王麼。大夥兒一合計,既然北方有門,東西南三面自然也有門,你們四個天王,就看四個門去吧。于是乎,堂堂四大護法神被徹底搞成了門衛!元末明初的《西遊記》雜劇有一段寫道:“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擎鎮北方。四海盡知名與姓,毗沙門下李天王。”瞧,這裡已經明确地把“毗沙門天王”放在“毗沙門”的門下了。

在佛經裡,四大天王當然也是有名字的: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多聞便是毗沙門的意譯。可能有人會問:按剛才的說法,托塔李天王的原型就是毗沙門天王,但《西遊記》裡另有個看北門的多聞天王,他和李天王顯然不是一個人。那麼天宮裡豈不是有五個天王了?

其實,《西遊記》裡的天宮,既不是佛教的“天”,也不是道教的“天”而是民間自編自創的一套體系。這裡面加入了一些俗神以及老百姓的想象,比如把王母娘娘配給玉皇大帝當老婆,就屬民間發明。

說回李靖。李靖是唐朝開國元老,功勳彪炳,受人崇拜,香火旺得很,不是神,卻享受了神的待遇。百姓很喜歡李靖,就不斷往他身上編故事。一個有名的故事叫“李靖代龍行雨”,說他到某地借宿,恰巧龍王要在那兒下雨,正缺人手,就請他補個缺。李靖自作主張,多下了二十滴,結果平地水深猛增二十丈。

這個故事本來講講就完了,誰知佛經中西方廣目天王恰恰是龍王的頂頭上司,名日“毗留博叉”。毗留博叉是管行雨的,李靖也管行雨,人們就想當然的把李靖編排到這位“毗留博叉”身上去了。奈何“毗留博叉”實在不如“毗沙門”有名,兩個天王又都“姓毗”,老百姓分不清,隻覺得這四個字的毗氏說起來太繞嘴,得了,就算你李靖是那個托寶塔的毗沙門天王吧!終于,毗沙門天王與李靖完成了合體,成為托塔李天王。

哪吒也許是個拼湊出來的神仙!

但這個笑話還沒完。托塔李天王與公衆見面後,不知怎的,毗沙門天王的别名“多聞天王”又被人惦記上了。在不大懂佛典的老百姓心裡毗沙門天王與多聞天王自然是兩個人。于是在大家的編排下,李靖身着毗沙門天王的裝備,走馬上任,不僅成功謀得了毗沙門的實際名分,還把其部下也一并篡奪過來。是以我們看到,李天王出征花果山時,有“藥叉将催兵、魚肚将掠後”。“藥叉”即夜叉,“魚肚”即伊茶,原本皆是佛教中毗沙門天王的跟班。

這一邊,托塔李天王雄姿英發;那一邊,曾經的毗沙門天王卻成了光杆司令。隻能頂着“多聞天王”的名号,穿一身門衛服,二十四小時盯在“毗沙”門口。名分沒了,部下沒了,名字裡這個“門”字,反倒交我看護着了。天底下還有比這更憋屈的事麼?

還真有!

如此一來,哪吒就有了兩個老爸,到底跟哪個?當然誰勢力大就跟誰。這不,悲催的“毗沙門天王”連親兒子都背叛了他,跑去跟了李靖。

需要說明的是,哪吒在進李家門之前,原本不是孩童模樣。唐人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随軍護法儀軌》記載,他長着一對“惡眼”,時常“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看到和尚不守戒律,還會用金剛棍敲打訓斥。如此火木爆的脾氣,同後來抓髻小兒的角色設定,真是判然有别。

哪吒也許是個拼湊出來的神仙!

至于唐代人李靖為什麼會出現在商代,這要歸功于《封神演義》無奈的設定此書要讓李靖父子參與伐纣大業,隻能讓他們穿越到兩千年前去了。

纣王的兒子也叫哪吒?

據說哪吒出生前,在母親殷夫人肚子裡待了三年六個月,好不容易生下來,竟然是個肉球。衆人驚疑不止,有的幹脆要把“它”扔到野外去,幸虧爹爹李靖揮劍一剖,這才有了小哪吒的問世。

其實,《封神演義》的這個故事也許應該屬于太歲神殷郊。

在元代的封神故事《武王伐纣平話》裡,還沒有哪吒這個角色,伐纣的先行官是殷交,也就是後來的殷郊。殷交被其父纣王迫害,逃出王宮,躲過追兵,在廟裡遇到了浪子神。浪子神授予他百斤大斧和一身神力,命他破纣時做先行官。後來武王起兵,殷交來奔,一路上以先鋒的身份過關斬将,最後用大斧砍掉了纣王的頭。

哪吒也許是個拼湊出來的神仙!

可見在早期的封神故事裡,殷交的地位非常高,堪稱西岐第一戰将。然而也許是出于遵循“孝道”之故,不能讓兒子反老子,後來《封神演義》在寫到殷郊時,便刻意将之處理成了反面角色,給西岐制造了諸多麻煩。而伐纣先行官的身份,也轉移到哪吒的身上。在書中還屢屢提及,如第十三回,哪吒說:“師父說我後來做先行官,破成湯天下。”從死而複生的那一刻起,哪吒就注定了先行官的宿命。這個身份,分明是從殷郊那裡生生奪過來的!

不但身份重疊,就連故事都是重疊的。我們來看看在明代人寫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裡,殷郊是如何誕生的:

帥者,纣王之子也。母皇後姜氏,一日,後遊宮園,見地巨人足迹。後以足踐之而孕,降生帥也。肉球包裹,其時生下,被王寵愛妃名妲己冒奏王曰:“正宮産怪。”王命棄之狹巷,牛馬見而不敢踐其體。王又命投之于郊,烏鴉蔽日,白鹿供乳。适金鼎化身中真人經過,但見祥雲霭霭,紫氣騰騰,毫光四起,真人近而視之,乃一肉球,曰:“此仙胎也。”将劍剖球,得一嬰兒,即抱歸水簾洞,求乳母賀仙姑哺而育之,法名金叮呶,正名金哪吒,又緣其棄郊之故,而乳名殷郊。

肉球出身的橋段,與《封神演義》裡的哪吒何其相似!而且,您注意到了嗎?殷郊居然“正名金哪吒”,道教經書裡說他是“孩兒面”,他與哪吒的關系豈是“非同尋常”可以概括?分明是不可分割、不分彼此啊。而反觀佛教原典,哪吒故事卻并沒有諸如此類的情節。換句話說,以上種種都是從殷郊那裡抄來的。

連家夥什兒都是借的

巧的是,元代道教上清派雷法重要的神仙華光馬元帥,也同樣誕自枚詭異的肉球。陳宏先生在《封神演義之殷郊形象淵源考》中,梳理了雷法典籍《靈官陳馬朱三帥考召大法》對法師“存思”(即想象)的要求:

道士需想象體内二氣交合,先化為寶珠,次發雷擊破寶珠,珠内有一嬰兒,逐漸長大,化作“丹元君,頂上清冠,绛衣朱履,長裙玉珮”,乘紅白二氣上轉泥丸,複堕地化為枯木,再運心火燒木成灰,“灰内見一肉團,兆以劍訣剖開,見一嬰兒跌坐金盤之内,雙手捧一燎字”,這就是馬元帥幼年的相貌。而作為著名火神,有些南方民間小廟甚至将馬元帥和火德真君混為一談。

回過頭來考察哪吒在《封神演義》裡的法寶:火尖槍、風火輪九龍神火罩……可能有人會疑惑,哪吒生在海邊,後來又現出蓮花化身,原本和“水”有莫大的關系,為何拿的都是一些“火”器?

要說哪吒最經典的形象,莫過于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封神演義》裡叫風火輪,《西遊記》裡叫“火輪兒”)。然而這兩件決定了他戰力指數的寶貝,卻都是從華光馬元帥手裡“借”來的。

哪吒也許是個拼湊出來的神仙!

“火輪兒”在《西遊記》裡隻是拿在手裡的家夥什兒,而到了《封神演義》,就變成了用腳踩,很像今天的輪滑、平衡車或者暴走鞋。這個輪子狀的東西,曆來就是道教水陸畫裡華光馬元帥的标配。有時畫兩個輪子,有時畫一個,也就是郭德綱相聲《大保镖》裡所說的“獨輪王八拱”。馬元帥踩着它暢通無阻,簡直像從吳橋雜技團跑出來的。

踩輪子的馬元帥,在元未明初的雜劇《西遊記》裡就已出現——“火丹袖五百,火輪踏一雙。火葫蘆緊縛師曠,使離婁拖定金槍”。瞧,他的兵器可不止有火輪兒,還有金槍,也就是哪吒所謂的火尖槍。《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在為馬元帥作傳時,也一定要提到他的“風輪火輪”。而以他為主角的《南遊記》,則更是講明了這風火二輪的來曆——華光降服了風火二判官所得。是以,無論怎麼說,火輪兒和火尖槍的主人,都是華光馬元帥,而不是哪吒三太子。

道教裡,還有持類似法器的其他雷将,如王靈官等,也都踩着類似的輪子,通稱“火車”。《靈官寶诰》說:“先天主将,一無神君。都天糾罰大靈官,三界無私猛吏将。金睛朱發,号三五火車雷公。”可見,雷法神将腳踩“輪滑”,簡直就是行業必備!

《封神演義》有一處耐人尋味的細節。伐西岐的張桂芳,善于呼名落馬。見人騎馬,隻需叫喊“某某還不下馬,更待何時”對友善魂飛魄散,跌下馬來。但哪吒不怕,因為他是蓮花化身,沒有魂魄。張桂芳不知實情,他沖哪吒叫嚷,原話是:“哪吒還不下車,更待何時!”後來的版本都改成“下輪了。其實“下車”這個細節,正反映了當時的作者和讀者都認同哪吒踩的風火輪,其實就相當于火神或雷神腳下的“火車”。

這個設定還影響到了紅孩兒。甘肅張掖大佛寺的《西遊記》主題壁畫,據考證繪制于清代。其中,紅孩兒腳踩雙輪小車,右臂伸出,作發功放火狀。這個小車很奇怪,為什麼踩在上面才能發出三味真火?其實,它和哪吒的風火輪、“火車”是一個來曆,本就是屬于火神馬元帥的法寶。紅孩兒手裡的“火尖槍”,應該也是從馬元帥的“金槍”變過來的。

哪吒也許是個拼湊出來的神仙!

甘肅張掖壁畫

哪吒還有一樣更奇怪的法寶——金磚。《封神演義》上說,哪吒武藝精進,欲下山往陳塘關報仇,師父太乙真人贈之豹皮囊一副,囊中放混天绫、乾坤圈、金磚一塊。這金磚可不是路上的盤纏。那是什麼?請看第三十四回“飛虎歸周見子牙”:

(哪吒)左手提槍擋架方天戟,右手取金磚一塊,丢起空中,喝聲:“疾!”隻見五彩瑞臨天地暗,乾元山上寶生光,那磚落将下來,把餘化頂盔上打了一磚,打的俯伏鞍轎,竅中噴血哪吒見黃家衆将殺來,用手取金磚丢在空中,打将下來,正中守将韓榮,打了護心鏡紛紛粉碎,落荒便走。

任他法力再高超,也挨不過憑空飛來一闆磚。隻是這拍磚的畫面用在哪吒身上,總有種說不出的怪異感,猜得沒錯,這件寶貝也是借來的,主家還是華光馬元帥。

華光的傳說,在民間流傳非常廣泛。《水浒傳》第三十六回,船火兒張橫與逃難的宋江不打不相識。張橫搖橹載宋江過浔陽江,中途變臉,欲謀财害命。他口中唱起湖州歌:“老爺生長在江邊,不愛交遊隻愛錢。昨夜華光來趁我,臨行奪下一金磚!”宋江聽罷,腿都酥軟了…

這段文字說明,元明之際甚至更早的時候,民間就普遍了解華光是手持金磚的,且威名甚大,以至于張橫要拿華光和天王老子相比拟。現代人可能會問,華光好端端地為何要拿着金磚當“令箭”?《南遊記》寫得很清楚,華光投胎在炎玄天王家,稱“三眼靈耀”,拜妙樂天尊為師,卻又詐取其金刀,煉成一塊三角金磚以做法寶。這是他的招牌兵器,和哪吒并不相關。明清的道教水陸畫中,馬元帥手裡直攥着塊金磚,這畫面看起來就比哪吒和諧多了。

哪吒也許是個拼湊出來的神仙!

華光馬元帥

《封神演義》裡還有一件法寶,叫九龍神火罩,是從火神處弄來的。《道法會元》《太上三洞神咒》有“火罩咒”,施咒時需默念:“謹請日之原,火之祖,結鐵為網,促金為罟。四邊火焰八方發舉。上徹雲霄,下連土主。火捉火縛,火枷火考,擂揮火皷。敕差趙原,主捉立附。攝到邪祟,立便通吐。急急如律令。”毋甯說,九龍神火罩就是“火罩咒”之類道教咒語的具象化。

消失的法寶

不過,東西多了就容易丢,法寶也一樣。

哪吒在百回本《西遊記》裡的法寶,與他在《封神演義》裡大不相同。那些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魔杵繡球兒,到今天似乎全都丢失了,我們印象深刻的,還是火尖槍和風火輪。

哪吒也許是個拼湊出來的神仙!

其實這些個寶貝仍然是借的,不過更有佛教的底色:斬妖劍和砍妖刀,應該就是從毗沙門天王右手的“持物”(指神像所持的象征身份的法器)——吳鈎”演變而來。而縛妖索,則源于廣目天王的罥(juan)索,很可能起源于廣目天王的獵人原型,是拿來捆獵物用的。到《封神演義》裡,縛妖索就變成了可以纏卷人的混天绫。

降魔杵不算稀罕,藏傳佛教的神像手中,基本都會有這類特物。繡球兒就不同了,很難想象這種絲線編的小玩意兒能有什麼特殊法力。好在《南遊記》透露了玄機——繡球中有獨角逆鱗龍、八角頭陀、波羅龍、吞世界鬼等,很像遊戲《軒轅劍之天之痕》裡的煉妖壺,可以随時放出來幫忙。

哪吒也許是個拼湊出來的神仙!

宋人洪邁在《夷堅志》“程法師”條,記載了宋代民間盛傳的哪吒咒語的靈驗故事。這位程法師能行茅山正法,治病驅邪。有一天遇到一個石精用其他法術都不奏效,于是持哪吒人球咒作法。隻見一個火球自身後出,與一團黑塊相擊,将黑塊擊碎,火球繞身數匝也消失了。火球搏鬥的時候,人們聽到有金鼓喧轟的聲音,像在打仗的“千百人戰聲”。

在這裡,哪吒已經被列人了“茅山正法”的神将序列,并且有了專門的法術“哪吒火球咒”,真能像街機遊戲一樣發出火球。繡球兒或許正是“火球咒”固化後的表現,而“千百人戰聲”,正是其中收藏的諸助手的呐喊。這算是真正屬于哪吒的法寶了。

乾坤圈原型不知是何物。至于“陰陽劍”,隻在《封神演義》裡草草提到過一句,戰力不明:“太乙真人傳哪吒隐現之法。哪吒大喜,一手執乾坤圈手執混天绫,兩隻手擎兩根火尖槍手執金磚,還空三手;:真人又将九龍神火罩,又取陰陽劍,共成八件兵器。”

《封神演義)的作者,時常将三頭六臂與三頭八臂混淆。其實密宗的很多神像是三頭八臂而非六臂,但中土人士總是一廂情願地認為,一個頭必然配兩隻手臂,是以書中有時候出現六臂,有時候出現八臂,前後沖突。如果哪吒是三頭六臂的話,一手拿一件武器,就沒有陰陽劍什麼事了,前面那幾件法器也足夠用。如果是三頭八臂,就隻能再湊兩把陰陽劍出來。是以,這兩把劍從來沒有用過,隻是個擺設。

是以哪吒的本領,也是随着曆史的演變而不停地變多、變強的。最開始作為毗沙門天王護法的哪吒,不曾聽說有什麼特别出奇的本領,隻知道他“以惡眼觀四方”——仿如今天的監控攝像頭,懲罰犯戒的修行者。這是他神通的原始狀态。《西遊記》裡哪吒的“降魔杵”,可能就是這種神通的具象化,但當他和火神、殷郊等信仰合流的時候,神通就多而雜了起來:九龍神火罩、風火輪、火尖槍,都是火系法術,而蓮花化身賦予的“靈魂系法術免疫”法,和陰陽劍這種近似實體攻擊的本事,又是《封神演義》的功勞。

然而物極必反,2019年熱映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完全剝離了哪吒其餘的法術,将其直接和火系法術綁定到了一起,幾乎成了華光的翻版。與之對立的敖丙,則是水系法術(乾坤圈變成了類似緊箍咒的存在),這樣一個水與火、正與邪、神與魔、靈珠與魔丸對抗的結構,或許是佛教信仰始料不及的。

哪吒也許是個拼湊出來的神仙!

有趣的是,這種對立,又似乎受到了西方的影響,因為中國傳統文化裡,水與火隻是字宙中兩種對立的元素,從來與正邪對抗無關,且皆被正邪雙方所利用。精通水系法術和火系法術的,既有神仙也有妖怪。但是西方文化裡,火獄、火龍,火元素則更偏向邪惡。可以說,《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給我們帶來了更新的文化内涵。也是重新塑造了哪吒這個人物形象,有了一種邪惡的可愛感。

哪吒也許是個拼湊出來的神仙!

還有就是2020年電影《新神榜:哪吒重生》又是一次神話和時代的交疊産物。把神話和機械時代,賽博風格相結合,同樣讓人耳目一新。

哪吒也許是個拼湊出來的神仙!

由此也更可以看出,國人對哪吒形象的塑造,吸取了無數種文化元素,完成了一個從佛教到道教或民間信仰的變化過程。一開始,他隻是毗沙門天王的護法,但他桀骜不馴,在肅穆端莊的萬神殿中,是一個異數。

這樣的性格,其實很受中國老百姓喜愛,因為在他們被忠孝之道限制的潛意識中,總有一種試圖突破和反叛的因素。哪吒是這樣,孫悟空也是這樣。在一千多年的流傳過程中,人們不斷地把與之相似的文化符号,從别的神祇那裡奪過來,加諸哪吒的身上,使他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強大,最終成了明清時期的文學裡,僅次于孫悟空的神話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