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埃安,真的混起來了 | 回眸2022

作者:智選車
埃安,真的混起來了 | 回眸2022

前言

2022年,國内新能源市場迎來了最好的時代,全年新能源滲透率達到27.6%,較2021年提升12.6個百分點。但是,大好的形勢背後,特斯拉的“一家獨大”和部分新勢力的“後勁不足”形成了鮮明對比。不過好在,我們還有埃安,它好像真的混起來了。

01

一超多強,埃安獨一份

埃安,真的混起來了 | 回眸2022

雖然國内的新能源品牌都很努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特斯拉實在是太強了。它強到幾乎所有的同級車型都要拿它當競品;它強到任何一個小新聞都能成為輿論的焦點;它強到每次降價都會挑動許多車企的神經。不管國内的新能源品牌打不打得過特斯拉,它就在那裡,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埃安,真的混起來了 | 回眸2022

如果将上表中的埃安抹去,你會發現特斯拉比“哪吒+理想+蔚來”賣得還要多,而且特斯拉和哪吒之間有一個明顯的銷量斷層,面子上很不好看。好在有埃安,将這個下降曲線變得稍微平緩了一些,也讓特斯拉和一衆造車新勢力之間多了一個過渡。這個表仿佛是在告訴那些造車新勢力:想打敗特斯拉嗎?先過了埃安這一關。

自此,我覺得國内新能源市場格局用“一超多強,埃安獨一份”來形容更為合适。在特斯拉這個超級對手面前,埃安率先從一衆強手中站了出來,代表國内新能源品牌展示出了積極迎戰特斯拉的姿态。雖然兩者的銷量還有差距,但是最起碼讓我們看到了更大的希望,有希望才能有未來。

02

埃安到底算不算新勢力?

埃安,真的混起來了 | 回眸2022

“埃安到底算不算新勢力?”,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相信很多人聽到後第一時間也答不上來。如果從出身來看,埃安不能算是新勢力,很多人會認為它就是廣汽的一個自主品牌;如果從近期推出的新車型和品牌動作來看,埃安可以算是新勢力,因為它身上有很多新勢力才有的特質,比如科技感、智能化和使用者體驗。

另外,埃安從2021年8月開始啟動混改、到2022年3月混改落地、再到2022年10月完成A輪融資。這一系列激進的打法也完全不像是傳統車企所為,更像是新勢力品牌。是以關于“埃安到底算不算新勢力?”,我個人更傾向于“40%舊、60%新”這個答案,埃安是獨一份的。

埃安,真的混起來了 | 回眸2022

英雄不問出處,我覺得與其糾結于埃安的具體身份,倒不如想想埃安為什麼能成為那個“獨一份”的存在?

“不新不舊”的埃安,能在“新舊勢力”兩邊擷取到最大的資源和利益,這可能是埃安最大的殺手锏。自古以來,能夠做到兩頭通吃、左右逢源的人,大都不會混得太差。

埃安,真的混起來了 | 回眸2022

首先在資金和生産方面,埃安是幾乎所有造車新勢力羨慕的對象。市值超過1100億的廣汽集團不差錢,如果按照某新勢力創始人“沒有200億不要造車”的言論來看,埃安無疑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從小家境優渥、沒有為錢發過愁。

而擁有日系合資生産經驗的廣汽集團解決了埃安在生産制造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比如廣汽埃安智能工廠目前的規劃年産能已經擴充至40萬輛以上,在多班生産下最高可達60萬輛,而有些新勢力還在為生産資質發愁。

埃安,真的混起來了 | 回眸2022

其次,混改後的埃安可以通過積極引入戰投,進一步推進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另外,我們可以發現,在埃安A輪融資的戰投中,覆寫了原材料、電池、軟硬體開發等核心領域,共同保證了埃安的上下遊産業鍊資源優勢。

是以“埃安到底算不算新勢力?”已經無關緊要,它對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自主新能源品牌來說,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強大對手。而2022年的銷量也證明了,埃安“混”得很不錯。

03

埃安打得過特斯拉嗎?

埃安,真的混起來了 | 回眸2022

作為國内的頭部純電動品牌,埃安自然繞不開與特斯拉的競争,那麼“埃安打得過特斯拉嗎?”。

如果你仔細分析一下埃安271156輛背後的具體車型分布,應該不難發現,2022年埃安在主銷車型的價位上避開了與特斯拉的正面交鋒。根據乘聯會資料,2022年AION Y銷量超12萬台、AION S/S Plus銷量超11.6萬台,Y和S系列合計占到了總銷量的87%以上。而這些車型的終端主銷價位在13萬~18萬之間,即使是與降價後的特斯拉相比,也有5萬元以上的價差。

埃安,真的混起來了 | 回眸2022

自從特斯拉Model 3/Y宣布降價到22.99/25.99萬起之後,我就一直在思考“國産電動車未來的出路在哪裡?”。畢竟價格和産品力差不多的情況下,絕大部分人還是更願意選擇特斯拉。

我覺得有一種打法是可行的,那就是主動錯開與特斯拉的價位競争,但是也不能太便宜,不然一方面體驗會受到很大影響、另一方面成本也可能hold不住。綜合下來,13萬~18萬是一個很合适的價格區間,而2022年埃安的主銷車型正好落在了這個區間内。在這個區間内,AION Y/S/S Plus的續航、空間、設計、配置、智能化和質保政策都很不錯,屬于完美的“六邊形戰士”,符合主流消費需求。

當然,埃安如果想要長久發展,自然不可能一直做“縮頭烏龜”,與特斯拉的正面交鋒遲早會來。從目前來看,埃安對這場仗是有準備的。

埃安,真的混起來了 | 回眸2022

首先,埃安在2022年9月釋出了百公裡加速僅需1.9秒的AI超跑——Hyper SSR。我認為這個更多的是一個秀肌肉的行為,向外界展示埃安在設計、制造、三電技術、智能科技方面的硬實力。

接着,埃安在2022年12月開業了搭載埃安新logo的首家AI神箭體驗店,位于上海最有腔調的淮海路商圈,與愛馬仕為鄰,成功地拔高了品牌形象。我的同僚去打卡過這家店,他給我的描述是:這是一個被車耽誤的奢侈品店。

埃安,真的混起來了 | 回眸2022

當然,作為最終承接30萬級消費者購車需求的Hyper GT,已經在廣州車展正式亮相。一聽到30萬級純電動轎跑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比特斯拉Model 3還貴,賣得出去嗎?但是當你仔細了解過它的産品力之後,可能會有新的看法。

超酷的旋翼門、0.19Cd的全球量産車最低風阻系數、單電機後驅下的4秒級百公裡加速成績、35米内的百公裡刹停距離、風雲三号紅外遙感技術+3顆第二代可變焦雷射雷達。這些東西如果賣30萬,真的貴嗎?

正如埃安副總經理肖勇所說:“Hyper GT從産品、性能、顔值、做工等全面超越Model 3。在30萬級别純電高端轎車領域,我們很有底氣地說我們比它貴,但是你們會選我們。”

埃安,真的混起來了 | 回眸2022

2022年,“不新不舊”的埃安混得還不錯。2023年,有了Hyper這個全新的品牌和Hyper GT這個全新的車型之後,才是埃安真正發力的開始。

“2023年,埃安的銷售目标是保50萬輛挑戰60萬輛。2025年争取到100萬輛(包含出口),2030年達到150萬輛”,你們覺得埃安能夠混出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