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6日,由金科創新社主辦的“2023金融業IT基礎架構線上沙龍”成功召開,會議以“築牢混合雲底座,護航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來自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太平洋保險集團等全國50多家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企業科技、資料中心相關負責人圍繞IT基礎架構轉型及混合雲存儲等相關話題進行探讨和交流。
存儲作為資料基礎設施的核心底座,是承載金融機構最重要的資料資産的關鍵設施。近年來随着金融業務應用場景的複雜化及數字化轉型的深化,混合多雲存儲架構逐漸成為主流趨勢,存儲系統建設面臨海量業務資料帶來的管理複雜度增加、存儲占用空間成本不斷上升、跨不同供應商平台資料遷移困難等諸多難題。簡化和整合多雲、多應用程式環境,建構靈活、安全、現代、可管理的資料平台成為金融企業夯實資料基礎設施,保障數字化戰略成功實施的重要課題。
華夏銀行資訊技術部處長郭嘉奇在主題為“華夏銀行存儲基礎架構設計與實踐”的演講中,基于對銀行業存儲架構發展趨勢的分析,詳細介紹了華夏銀行存儲架構的設計與實踐及未來規劃。他表示,數字經濟時代,存儲在為銀行數字化轉型提供核心價值,促進基礎設施雲化、核心技術互聯化、應用資料化和智能化更新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華夏銀行存儲架建構設思路:一是實作平台分層解耦,管控面與資料面隔離;二是針對存儲管理痛點,建構存儲統一化管理體系,構築平台化的管控能力;三是兼顧現有網絡架構,使其具備平滑演進的能力;四是規劃存儲智能化平台,屏蔽底層硬體邏輯,實作資源服務化管理;五是進行雙平面建設,傳統的“穩态”類業務繼續保有現有傳統架構,以彈性、靈活、快速疊代為特征的“敏态”類應用則轉向基于分布式架構平台,實作快速彈性伸縮。
在金融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從以業務為中心向以資料為中心的轉變的大背景下,面對急速增長的海量資料,如何有效應對存儲成本高、備份難度大的挑戰,加強對海量資料的存儲、管理和分析能力,更好地發揮資料價值?多雲、混合雲複雜架構下,如何相容不同品牌存儲系統,讓資料在雲上雲下自由遷移,并確定安全、易管理?如何更好地支撐AI和大資料分析所需的非結構化資料的高效管理和高性能資料響應需求?IBM科技事業部存儲産品經理龐文峥在主題為“從邊緣到核心再到雲”演講中,分享了IBM存儲在核心業務、業務整合和新業務領域幫助金融使用者實作資料管理化繁為簡、降本增效的産品、解決方案和行業經驗。通過三個實際案例,深入淺出的講解了超大型保險公司、城市銀行的金融業務在混合雲架構下的轉型之路。
近10年來存儲技術的發現曆經了“大集中、分布式、雲原生”三個時代,中國民生銀行資深資料庫專家孔再華從資料庫應用角度探讨了“雲原生時代的銀行存儲戰略和布局”,詳細講解了不同時代應用、資料、存儲的特征以及資料庫高可用方案、資料庫容災方案、資料庫演練方案等,并指出,對存儲來說,不變的是核心功能,即資料可靠性和業務連續性;技術演進方向包括高性能、高容量、低成本;對存儲的需求發生了巨變,原有的存儲進階特性被其他技術方案替代和弱化、新應用場景提出了更多的功能需求。展望未來,存儲發展與資料庫技術的發展相似,需求差異化愈發明顯,重心從存儲資料到提供服務。
目前,建構能夠跨雲和本地環境支援關鍵工作負載的可信的混合雲基礎設施已經成為現代IT管理的一個新準線。然而,日益嚴峻的環境擔憂也迫使企業群組織必須確定能夠以可持續的方式建構、傳遞和部署這些技術。根據信通院聯合IBM釋出的《可持續計算藍皮報告》,可持續基礎架構主要包括計算、存儲和網絡層面的内容,以安全合規、穩定可靠、便捷高效、綠色低碳為特征。LinuxONE是IBM最具曆史的高端Linux伺服器,具有高性能、高擴充、高資源使用率等特點。IBM科技事業部伺服器技術支援經理廉勇剛詳細解讀了如何通過IBM LinuxONE建構新一代可持續基礎架構。
傳統存儲架構下,保險企業資料按照不同的業務種類,如壽險、産險、車險等存放在不同的區域,包括SAN、NAS、超融合、一體機等,形成了資料堰塞湖。針對傳統資料存儲管理形式面臨的“投入和維護成本大,存儲資源需求持續增長,無法适應新興業務快速部署;存儲資源服務化、自動化能力弱”等挑戰,太平洋保險集團資訊科技部計算存儲專家王君結合太平洋保險的實踐分享了“資料治理下的混合雲存儲體系管理”,基于對雲存儲和傳統存儲對比分析,介紹了太平洋保險在混合雲存儲分布式資料庫、混合雲存儲資料湖、混合雲存儲管理體系等方面的建設經驗。
據權威統計,中國存儲産業投資總額到2025年将超過萬億元。IDC預測,2025年全球資料的總資料量和實時資料量分别高達175ZB和50ZB,中國整體資料量到2025年将達到48.6 ZB,占全球資料圈規模的27.8%。城市國家電子計算機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總工程師、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資訊存儲與安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陽小珊在“資料存儲安全風險及其解決之道”演講中,從市場、技術、價值、發展、政策等次元分析了存儲背景和意義,提出資料面臨“網絡攻擊、存儲媒體、實體環境、系統自身、運維管理、能源安全”六大風險,給出“明确資料的保護和利用目标、确定保護的對象、做好頂層設計、采用合規的資料中心、采用通用和标準化的産品、打造‘容災+備份+歸檔’的多重資料保護方案”六大安全存儲及高效應用建議。
部分互動截圖
本次會議還就“如何實作雲原生和傳統存儲的統一、自動化管理;是否可以通過分布式存儲實作分布式資料庫;在存算分離架構中,在類似Alluxio的緩存層夾進行計算加速的實踐案例、針對國産化儲存設備的監控方案、如何實作混合雲的高效管理、資料中心存儲管理針對存儲使用率和優先級的管理經驗”等問題進行了互動交流。
人民銀行印發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明确提出,“激活金融資料要素潛能”、“加強資料能力建設”、“夯實金融創新發展數字底座”,加速金融科技創新發展中資料基礎設施建設更新勢在必行。“2023金融業IT基礎架構線上沙龍”聚焦混合雲架構下資料存儲和管理的痛點、難點,助力金融企業通過技術突破夯實資料底座,推動金融業務走向服務平台化、場景智能化,護航金融企業可持續戰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