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資料來源網絡,知識分享,僅供個人學習,請勿商用。
【侵删緻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将在收到資訊後第一時間删除!
完整資料領取見文末,部分資料内容:
目 錄
1.1 數字化醫院資訊系統的建設目标
1.1.1 數字化醫院綜合資訊系統平台
智能化醫院的綜合資訊系統平台應充分考慮到現行醫院的臨床業務、管理業務和設施裝置運作管理業務中數字化/資訊化/智能化的需要。業務資訊處理方面應做到:資訊采集無盲點,資訊管理無孤島,資訊傳輸無瓶頸;裝置運作監控方面應做到:關鍵監控無盲點,狀态預警智能化;使之真正成為智能化醫院管理、營運的綜合資訊系統平台。
1.1.2 支援醫院數字化、資訊化、智能化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醫院是随着醫學科學及其他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同時由于建設資金,社會環境等因素,醫院管理的數字化、資訊化、智能化不能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個漸進的、持續的發展過程。是以系統的設計和建設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要基本滿足5-10年醫院數字化、資訊化、智能化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SHIS已經充分考慮系統的可擴充性與可開發性。
1.1.3 確定各類實驗室智能化水準的先進性
嚴格按照衛生部疾病控制中心《省、地、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建設指導意見》所要求 “實驗室建築的綜合布線、計算機網絡、樓宇自控、安全防範等智能化系統應達到同期社會較先進的水準,并留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在實驗區,每個實驗室至少設定一個資料與語音點,有特殊需求的可另行考慮”的規定,在各實驗室的資訊化方面,充分考慮到實驗資料采集實時/自動化和資訊系統以及更多數字化實驗儀器導入的因素,采取醫院網絡和實驗室内網絡相結合的模式,預留較多的資訊點,使實驗資訊能為全院共享。同時,為臨床資訊系統(CIS),管理資訊系統(MIS),建築資訊系統(BIS)等系統設定資訊終端,以及為實驗資訊支援系統的導入預留資訊點。
1.1.4 臨床科室的業務資訊化
醫院臨床業務的資訊化是醫院管理智能化的重要環節,衛生部在“中國衛生資訊化發展規劃綱要(2000年-2010年)”中,已把臨床資訊系統(CIS)作為重點發展的内容。是以智能化醫院資訊系統應為手術室配置手術麻醉資訊系統,為ICU配置重症監護資訊系統,為各類病房配置臨床住院資訊系統、為急救中心配置急救資訊系統等,并使醫療影像系統(PACS)能輻射到每個臨床科室、每個住院病區,實作醫療影像在整個醫院内的按需流轉。
1.2 數字化醫院資訊系統的主要内容
1.1 數字化醫院資訊系統的建設步驟
智能化醫院資訊系統的建設,從技術層面上來說可以分為“數字化”、“資訊化”、“智能化”三個階段循序漸進地實施:
1.1.1 數字化階段
醫院各類資訊數字化的實作是以建築設施資訊系統、HIS系統以及PACS系統的建立為前提的。是以,在數字化階段必須首先建立BIS、HIS及PACS基礎平台,利用數字資訊技術,将醫院建築内各類設施運作資訊、臨床醫療業務資訊以及院務管理資訊進行數字化采集,并轉移到計算機平台上進行作業,逐漸完成各類設施運作、院務管理、臨床業務資訊的資料積累。具體表現為“無紙化”、“無币化”、“無膠片化”、“無線化”。
1.1.1.1 無紙化
通過醫院已經建構的建築設施資訊系統和HIS系統、PACS系統等,将各類醫療業務操作由有紙化轉為無紙化,實作挂号、診斷、檢查/檢驗、開方、計費、配藥、發藥等各個環節數字化作業,提高效率,将HIS、LIS、PACS的應用深入到臨床的每一個環節;通過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應用将院務行政管理以往的紙上公文流轉等工作轉移到計算機網絡上,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提高醫院的管理水準。
1.1.1.2 無币化
通過基于計算機網絡系統的一卡通結算系統,将院内從業人員的消費以及病員消費等原來“以币易物”的消費結算方式轉變成為電子化、數字化的結算方式。通過在出入院結算處、食堂、醫院小超市等位置設定的POS機,從業人員和病員可以享受刷卡消費、查詢等功能。
1.1.1.3 無膠片化
大多數醫院已經建立了PACS系統,但是目前大多數的醫療影像系統還是自成體系、不開放的系統,大多數醫療影像隻在檢查室與診斷室之間進行數字傳輸。應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将醫療影像納入到一個綜合的存儲與管理中心,利用高效的資訊檢索技術通過網絡實作醫療影像在整個醫院内的按需流轉,以實作手術室、護士站、診療室等各種有影像支援的場所都可以靈活地擷取各類醫學影像,并可以通過外部網絡與遠端醫療系統相結合。
1.1.1.4 無線化
任何一種有線形式的網絡,由于在使用過程中必須連接配接線上路上,都有不可避免的死角和盲區,限制了網絡應用的移動性和靈活性。為提高醫院資訊化系統的覆寫範圍,提高應用的便利性,有必要将無線網絡作為醫院有線區域網路的補充,能有效地克服了有線網絡的弊端。如在住院部的每個病區設定1~2個無線AP,即能夠實作病區内無線網絡的無盲區覆寫,醫生在查房過程中可利用無線PDA或無線平闆電腦随時随地進行生命體征資料與醫護資料的查詢;同時還可直接錄入根據病員的實際情況開出的醫囑,利用無線網絡實時進入到護士站的醫囑系統,避免了醫生現場記錄書面診斷—回辦公室錄入計算機—通過網絡傳輸到HIS系統—病區護士通過計算機列印醫囑—根據醫囑采取措施的整個繁瑣過程,使得整個過程更加高效、快速。除無線臨床外,床邊護理、呼叫通信、護理監控、WLAN手機等應用,皆可借助無線網絡來避免通訊的死角和盲區。
相對于有線方式,無線應用的好處就在于,在醫院數字化和資訊化的持續建設中,不需要發生基礎設施的改變就能實作功能的擴充。但無線裝置的選擇必須考慮醫護人員的易用性、系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以及避免對醫療裝置的幹擾。
此外,RFID等無線技術在醫院的應用,使得藥物配送和病人辨別碼識别更加便捷與可靠,将會大大提高醫護人員工作的便利性以及為病人服務的及時性,使醫護人員能有更多的精力關注病人,充分展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1.1.2 資訊化階段
在全部實作數字化的基礎上,利用系統內建的方法,将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資訊技術與建築設施運作資訊、臨床醫療業務資訊、院務管理資訊等有機地結合,通過對适用者的資訊服務,使這些現代化技術與醫院建築有機組合,并整合各類資源庫與資料庫的建設與應用,做到各項資訊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各類醫療資料和管理資料并加以整理分析,為醫療決策和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目前,迫切需要開發的就有如下幾種應用。
1.1.2.1 電子病曆
電子病曆不是紙質病曆的簡單電子化。實作電子病曆不僅可記錄紙質病曆的全部内容,還應包括CT、MRI、X射線、超聲、心電圖和手術麻醉等影像圖檔、聲像動态以及神經電生理信号等,使醫護人員在閱讀病曆時更加直覺和全面,保證了醫療資訊的完整性。電子病曆實質上是整個醫院以病人為中心的計算機資訊化,其意義絕不僅限于病曆本身的管理。通過各醫院之間電子病曆格式、語言等标準的統一,可以實作電子病曆的共享,将大大有利于醫療行業整體水準的提升,這也是未來智能化醫院資訊系統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1.1.2.2 一體化醫護工作站
目前醫院中醫生工作站、護士工作站、PACS工作站以及超聲圖文報告系統、内窺鏡圖文報告系統、心電圖資訊系統、手術麻醉系統等臨床資訊系統彼此獨立。就某一個病人而言,主治醫生要了解掌握上述資訊,需要在各系統重複選擇該病人的相關資訊;而且對該病人是否做某項檢查必須到相應的系統才能進行查詢,給工作帶來極大不便。針對上述缺陷,我們在國内率先提出了一體化醫護工作站模式。該模式僅用一套系統,即可友善、快捷、準确的将患者的病曆資料(含手術麻醉)、各種影像資料、檢查、檢驗資料通過一個界面即可實作快速浏覽、書寫等功能,極大提高工作效率。下圖為系統實物圖。
該系統具有如下功能特點:
(1) 電子病曆系統的使用将徹底杜絕醫生全文複制他人病曆、患者既往住院病曆;不能逾時補記病曆;對所有醫療資訊修改過程将留有可準确查找的記錄(含電子簽名)。
(2) 為醫、護操作者在一個界面上,提供了可查詢、浏覽、書寫各種醫護文書、特護記錄、輔診檢查資料的快捷方式。且界面以直覺方式顯示患者目前各生命體症(體溫、脈搏、血壓、呼吸)、檢查檢驗、醫囑等患者重要的觀察名額,并能以時間方式查詢此前任意上述名額的情況、互相關系和趨勢。
篇幅有限,無法完全展示,如需擷取完整内容,請轉發後私信資料名稱。
文章引用的資料均通過網際網路等公開管道合法擷取,僅作為行業交流和學習使用,并無任何商業目的。其版權歸原資料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文作者不對所涉及的版權問題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若版權方、出版社認為本文章侵權,請立即通知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