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李璇:中性名改革不是足協的鍋,而是有其他機構和部門出手
大家都知道,2020年12月,中國足協釋出了《關于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并要求中超、中甲、中乙聯賽各俱樂部在2021賽季開始前完成名稱非企業化變更。
在這之後,各個俱樂部都對自己俱樂部名稱進行了更改。都去掉了贊助企業的名稱,但随後出現了現在像天津津門虎俱樂部可能解散的困境,更有上賽季冠軍江蘇蘇甯現在也面臨資金困難,正在尋求解決辦法。中甲中乙也有多支俱樂部有退出不踢的打算。
有球迷指責足協現在的限薪政策和中性名政策實施的時機不對,在疫情下的現在每家贊助企業經濟形勢都不好,而現在不讓企業挂名就是逼着企業退出贊助。
今日,足球媒體人李璇發表博文:“中性名這事,認真來說,不是足協強硬要求的,另有其他機構和部門出手。這話說了,你可能覺得我替足協洗,但真不是,其實足協在這事上沒有采取主動,客觀上也說明足協執行國務院足球發展總體規劃沒那麼到位不是。俱樂部都知道,中性名不是足協的鍋。”
但是作為普通球迷來講,無論政策是誰出的,釋出檔案的足協,現在有問題肯定把矛頭指向直接上司部門,這個沒有錯,其實中性名政策也并沒有錯,從長遠看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實行的時機不對,現在多數贊助企業經濟形勢不好,是以才有企業借助改中性化名稱的時機,選擇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