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用“比對”将風險壓縮到最小?| 清華大學新傳考博經驗貼

寫在開頭的話

從小到大,我一直作為班裡的中遊,我深知自己不是天才,既沒有過人的記憶力,也沒有對于世界、社會獨到的見解,是以也從未将清華放入我自身的人生規劃當中。對于平凡的我來說,考上清華,可以算得上是一次相當幸運的經曆。

我同樣經曆過考研,但申博的戰線更長、環節更多,也存在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在多次“有驚無險”之中,我認為“比對”這一個關鍵詞是真正幫我克服不确定性、最終實作目标的核心經驗。是以,我也希望以我的經驗作為引子,讓大家了解申博過程中"比對"的重要性以及實作政策,進而更好地考入自己的夢校。

首先,為何要比對?

我的本、碩院校均是非綜合性的211大學,碩士階段才正式跨考進入新傳領域。雖然碩導人很好,對我各方面的指導也相當到位,但由于他并沒有博導資格,是以我也在研二才正式确定準備走學術道路。

同樣經曆過考研的全過程,我認為考博與考研有着本質性的差別。我更願意将考研與聯考類比,而将考博與找工作類比。考研的考核是統一的、标準化的,風險主要集中在應試的過程中;但考博完全不同,卷面成績對于最終結果的影響相對較小,風險也被更多地分散到了擇校到考核的各個過程當中。同時,考研競争的是一個專業的多個名額,而申博競争的則是某個導師的唯一名額。是以,導師的并不明确的标準正是申博過程中最大的不确定性,這也是申博過程中最大的一個風險。

無論是否是申請清華,能否讓導師看到你、如何滿足導師的預期名額都更應該是申博過程中更應該着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事實上,"比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你在申請的過程中将不确定性壓縮到最小。

如何用“比對”将風險壓縮到最小?| 清華大學新傳考博經驗貼

1

了解"比對"的可能性:擇校/師(5月前)

不将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投資需要通過設計資産組合分散風險,考博也需要充分設計好自己的申博院校組合進而充分分散自己的考博風險。

于我而言,擇校的這個步驟是整個考博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正是在不斷的資訊搜集、整理、疊代的過程中,我不單單更清楚地了解了不同院校的考核要求、不同導師的研究風格和主攻領域,同時明白了自己的優勢以及自己究竟能夠到達多大的高度。雖然我最終提前被自己第一梯隊的“夢校”所錄取,很多工作看起來像是杞人憂天的無用功,但也正是在擇校的過程當中,我更深刻地了解到我和其他人之間的競争優勢究竟在哪、我有什麼其他的備選可以作為我的兜底。擇校準備既讓我在後續的準備過程中更有針對性,也讓我能在漫長和繁雜的申請過程中穩住自己的心态和申請節奏。是以,我也強烈建議每個人都需要基于自己的研究興趣和研究能力列一份屬于自己的擇校清單。

如何用“比對”将風險壓縮到最小?| 清華大學新傳考博經驗貼

以我為例,在确定考博之後,我第一時間先通過公衆号、院系官網等管道篩選了一批自己相對感興趣的導師名單(推薦“心傳考博與學術“公衆号,公衆号裡面對于每個院校/研究方向都有較為系統的梳理),心傳考博的老師也在擇校中給我提供了很多的建議和幫助。然後通過知網、人脈、官網、和導師溝通等方式進一步梳理了各老師的主攻方向、研究方法、研究風格等具體細節。

在資訊搜集的過程中,我開始更具體地了解了各個老師的取向和風格,初步排除了部分和我并不比對的老師,這也幫我規避了第一重風險。舉個例子,在梳理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幾個之前看起來研究議題很有意思的老師,事實上與我在研究取向和方法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也在名單裡将這些老師進行了排除。同時,我也更清晰地明确了整個領域以及各個老師更關注什麼議題和能力、我的什麼能力可以用到申請當中,這也幫助到了我後期和老師溝通以及面試準備的過程。

如何用“比對”将風險壓縮到最小?| 清華大學新傳考博經驗貼

(篩選名單:基于導師研究方向、取向和風格)

當初步确定了老師名單之後,我也初步得到一份自己的院校組合名單。通過對于考核方式、院校資源等名額的進一步梳理,我可以按照考核時間、院校資源等名額,基本上明确自己的備考節奏和材料準備節奏。同時,有些學校的考核時間相對較近、考核方式差異較大,我也進一步進行了重要性的排序和篩選,避免了申請撞車所導緻的手忙腳亂。

如何用“比對”将風險壓縮到最小?| 清華大學新傳考博經驗貼

(我最終确定的申博院校組合名單)

如果比較紮實地完成了擇校的這個工作,事實上我認為基本已經可以排除1/3的考博風險。因為無論是在科研計劃寫作、套瓷溝通、材料遞交、面試準備等各個環節中,你都必須要從老師的角度去進行準備。如果在後面才發現自己和老師之間并不比對,你所有的準備節奏很有可能都要被完全推翻,這就會浪費你很多的時間。同時,如果你并不了解老師,你事實上站在了和老師雙選過程中被動的一方。是以,認真做擇校、認真去尋找最适合自己的老師,事實上也是在幫老師選擇你。

2

突出能力上的"比對":

科研計劃寫作與修改(7月前)

科研計劃是你最有可能修飾自己、可借用外部資源最多的材料之一,也是老師充分了解你科研能力和潛力的重要視窗,在所有前期材料中具有極高的重要性。另外,和導師的前期溝通大機率也會圍繞着科研計劃所展開。特别是對于清華來說,相對于其他院校,清華更關注考生的研究能力,是以老師和院系都會更關注你的研究計劃。如果你希望報考清華,更應該在進行套瓷之前好好地準備、修改研究計劃。

在6月~7月期間,我空出了大半個月的時間進行了研究計劃的寫作和修改。選題上,我參考了之前所有希望申請導師的研究方向的交叉點,這樣可以“一魚多吃”,友善我準備後續其他院校的研究計劃;方法上,我在突出我的研究特點的基礎上,也盡可能地保證每個我申請導師都有或多或少地用過這個方法。

如何用“比對”将風險壓縮到最小?| 清華大學新傳考博經驗貼

在我進行研究計劃的寫作過程中,我擇校期間的準備工作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因為交叉點很明确,我比較快地明确了研究主題和研究方法。同時,因為我的研究計劃和老師的研究領域是一緻的,是以我在整理文獻和搜集資料的過程中也順便梳理了導師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研究熱點,這也極大程度地減少了我後期準備面試和筆試的工作。

完成了初版研究計劃後,我花了2周左右的時間來進行研究計劃的修改、排版和規範化,心傳考博的老師們也在其中幫上很多忙。在修改的過程中,我也總結了幾個需要着重注意的部分,希望大家不要踩坑:

一是,一定要記得寫一個“摘要”。大部分老師都不會仔細閱讀你的研究計劃,且有很大機率會對于你的文章産生不一樣的解讀。開頭的摘要可以很直接地表明你研究的核心思想、研究内容、研究亮點究竟是什麼,進而最大程度地避免老師産生“誤讀”。二是,一定要注意研究的規範性(包括但不僅限于研究過程、引用格式等細節)。部分老師會特别在意細節問題,如果出現很明顯的規範性錯誤(例如:GB格式和APA格式混用等)老師很有可能就直接pass掉你的研究計劃,這樣就很可惜。

三是,寫完一定要反思自己的研究計劃和目标導師之間的契合性究竟是什麼。這樣既可以保證你的研究計劃不跑題、老師有興趣看下去且能充分看懂你的研究計劃,後續面試、套瓷也都會導師也很有可能會問到這個問題。提早準備,有備無患。最後,雖然不同院校對于研究計劃的要求不同(例如部分院校要求研究計劃要限制在5000字以内),但由于清華的研究計劃的自由度最高、送出時間最早,是以可以先盡可能認真完成清華的這一份,再以這份作為藍本進行縮寫或擴充。

3

通過溝通確定"比對":

套瓷與初步溝通(7月~8月)

套瓷并非是一個正式性的考博申請環節,但本質上已經可以算得上是正式考核的一部分了。從導師的角度來看,大部分導師每年也隻有一個招生名額(甚至并非每年都有),博士在組内擔任的工作更核心,導師培養所需要耗費精力和時間也更多,是以也需要和自己的博士有更多的接觸。是以,即使為了自己考慮,很多博導也很願意去提前接觸、了解有意向報考自己的學生,提前進行篩選。在和導師溝通的過程中,心傳考博的老師會将我給博導回複的每一條郵件審閱,并提供一些修改建議。

要注意的是,套瓷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你在這個環節就拿到老師的承諾(大部分老師基本也給不出這樣的承諾),而是為了讓你和老師之間形成溝通,彼此互相了解。而且,套瓷不僅是讓老師了解你的過程,同時也是你去了解老師的過程。你會通過和老師的接觸了解到他真正的研究和處事風格、真正的研究領域以及他對于他未來學生的期待等細節。在這個過程中,你也可以初步判斷這個老師和你的能力、興趣到底是否真正比對。

如何用“比對”将風險壓縮到最小?| 清華大學新傳考博經驗貼

以我為例,正是在套瓷的過程中,我更直覺地了解到了不同導師真正的研究領域和研究取向是什麼,這些直覺的感受也讓我在後續筆試、面試的準備當中也更具針對性。同時,我也在溝通過程中讓老師對于我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步了彼此之間的認知,這也避免了很多的後續問題。

在前期,老師以為我和他的方向并不一緻,差點直接讓我去報考别的導師。但也是随着我們對于研究方向、研究計劃等内容有了較多的溝通之後,老師對我的了解也在不斷加深,這才解開了誤會。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明白了什麼部分會容易引發歧義,什麼部分老師會重點關注,是以在後續筆試、面試的過程中也重點關注了這些問題。

在套瓷的過程中,也有幾個注意事項需要關注:

一是,一定要着重突出你和老師之間的契合點(例如:研究領域上的契合),要思考你的能力、優勢可以給老師的課題組帶來什麼價值和潛力(例如:你的研究能力可以怎麼樣幫助到他課題組目前的研究)。二是,雖然需要關注老師的需求,但是也不必姿态過低,強行改變自己。遇到不合适的老師、老師不回複消息等情況是常有發生的,如果遇到“不測”可以及時更換目标導師,不需要有任何負罪感(因為導師和你都在“養魚”)。如果擇校工作做得比較紮實,這個時候就可以比較快速地找到備選,在選擇上也可以更為主動,在溝通的過程也可以更有底氣。

三是,切忌直接一次性海投所有備選導師。建議一個院校最多同時隻投1~2個老師(盡量1個最好),套瓷的順序按節奏、分批次投(例如:9月遞材料的高校-10月遞材料的高校-……/沖刺高校-穩一穩高校-保底高校),這樣你既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可以充分針對于每個老師的特點和興趣修改材料,同時也可以避免部分老師因為你發郵件太早而不想回你消息。

如何用“比對”将風險壓縮到最小?| 清華大學新傳考博經驗貼

4

送出材料、正式考核(8月底~9月初)

清華一般到8月下旬就開始需要送出申請材料了,每年的要求大緻相似,大家可以參考官網準備好推薦信、成績單、各類證明等證明材料。準備的過程并不複雜,但是過程十分的瑣碎、需要很多的耐心,大家一定要注意細節。同時,清華申博的節奏特别快,在材料送出結束後的1~2周通過名單基本上就出來了,再過1~2周就會直接開始筆試、面試。

基礎不牢固的同學最好能夠在申請材料遞交之前就要打好基礎,否則到後期真的很難有成塊的時間讓你進行準備。大家可以參考對應專業考研的專業書目進行閱讀用來搭建基礎架構,再以此為基礎進行外延和對比性學習,這樣可以比較牢固地鞏固自己的知識基礎。

如何用“比對”将風險壓縮到最小?| 清華大學新傳考博經驗貼

筆試上,有幾個要點需要大家注意:

一是,一定一定要模考、練筆。清華的考試隻有2個小時的時間,時間相當緊張。之前,我即使用電腦模考,時間都并不富裕,到了真的要落筆的時候,把卷子全部寫完相當困難,更别說要工整、準确地表達自己了。是以,強烈建議每個同學都要多多通過自我模考練一下筆速和反應力。

二是,考前一定要好好準備專業英語。清華新傳的一個特點就是十分重視國際傳播,每年都會有一道以英語閱讀、以英語作答的題目,而且難度并不是簡單的四六級難度。是以,在考前有必要系統地梳理一下專業内(包括細分專業内)常用的英語詞彙,并且在考前多多閱讀專業外刊的有關文獻,整理一下有關的表達。

如何用“比對”将風險壓縮到最小?| 清華大學新傳考博經驗貼

三是,考前一定要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好常見的研究方法,并且熟練地知道怎麼樣去運用這些方法。清華特别重視考生對于研究方法的掌握,每年都有一道研究設計相關的題目。對于研究方法掌握不牢的同學,可以參考艾爾·巴比教授的《社會研究方法》和陳向明老師的《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進行學習。

面試主要是導師組針對你的研究能力、研究計劃等細節進行的提問,是以一定要提前好好熟悉自己所送出的所有材料(特别是研究計劃),一定不能捏造和過度美化。在面試時,在一個老師詢問我研究能力的過程中,我無意間提到了我讀過某一本冷門著作。

在英語提問中,老師立馬就讓我用英語介紹和解釋這本著作的核心思想。如果我沒有很紮實地去閱讀、了解這本書,事實上是很有可能會翻車的。是以,在面試的過程中,一定要實事求是,要對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充分負責,切忌不懂裝懂。另外,研究方法、專業英語也仍然是面試中考核的重點,任何報考清華的朋友們都一定一定一定要重視起來!在進行清華的面試之前,我和心傳考博的老師們進行過一次模拟面試,提前适應考場的緊張節奏。如果大家的條件允許,可以進行一次模拟面試。

事實上,能紮實地做好前面所有的工作、順利到達這一關,老師基本上已經對你形成了一個相對全面、正面的印象。除非是你的應試過分的差,或者是遇到了更加适合老師的候選人,你也基本上已經在自己可操作的空間裡面做到最好了。相對于其他盲考的同學而言,你已經把自己的風險壓縮到最小了,是以擺正姿态、努力向前沖就好,不用過度焦慮和擔心。

如何用“比對”将風險壓縮到最小?| 清華大學新傳考博經驗貼

未來

距離考上清華已經過去了幾個月,努力寫文章發表、準備考試的日子仍然曆曆在目。在進入清華之前,即使我認為自己已經對于這個領域有了一個比較充足的了解,但是當真正進入課題組後,我才深刻的發現很多當初自己的“想當然”仍存在着很多的認知空白。

資訊不對稱性是客觀且必然存在于任何關系之間的,即使是你父母也并不一定了解你,更别說導師了。對于每一個和我一樣的“普通人”來說,“考上清華”并不一定是癡人說夢。明确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確定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展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盡可能地減少資訊不對稱性和風險,你也可能找到适合自己、比對自己的伯樂。

如何用“比對”将風險壓縮到最小?| 清華大學新傳考博經驗貼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新傳考博的幹貨文章,可以關注我,或請關注微信公衆号:心傳考博與學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