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一個孩子獎勵上萬!生娃發錢時代來臨,能不能促進生育?

原标題:生一個孩子獎勵上萬!生娃發錢時代來臨,能不能促進生育?

生一個孩子獎勵上萬!生娃發錢時代來臨,能不能促進生育?

2021年出生人口為1062萬,2022年出生人口暫未表明,但我們的的确确可以預料到的是,今年我國人口将迎來一個首次反轉,即總人口開始減少。

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老齡化國家,與此同時我們還是世界上生育率偏低的國家之一,在這人口結構失衡的雙重壓力之下,用發錢來補貼生娃,成為了一件必要之舉。

這也标志着,發錢刺激生娃時代的正式來臨。

生一個孩子獎勵上萬!生娃發錢時代來臨,能不能促進生育?

首當其沖的是濟南。

濟南日前出台新生兒補貼措施,提出2023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當地戶籍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發放600元育兒補貼。

濟南之是以能夠打響第一槍,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2021年濟南淨增戶籍人口隻有9.88萬人。

人口的增速放緩或者說減少,都多多少少意味着一個城市的經濟未來基本面,一個人的消費就意味着一個人的收入,而新生兒又無疑是消費中的主力軍,在一個三口之家的地位,是最高的。

展開全文

為了提高群眾生育意願的還不僅僅是濟南,深圳也出台了類似的規定,深圳市生育第三個子女的群眾三年内能夠獲得累計補貼19000元。

這真正開啟了前些天我所說的生育一個孩子補貼上萬的措施。

很多人覺得這很荒謬,生一個孩子怎麼能夠補貼上萬呢?但其實隻要對人口資料的變化以及對經濟的影響了解的人,就會知道生一個孩子補貼上萬根本就是一筆“穩賺不賠”的措施。

考慮到未來越來越嚴峻的出生率,這個補貼措施,我敢說是沒有上限的。

之前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國内養孩代價是美國四倍,德國三倍。這份報告是由攜程創始人梁建章、前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等人設立的育娲人口研究智庫釋出的,該報告指出,北京和上海家庭的平均養育成本最高,分别達到了96.9萬和102.6萬元。

而且,該報告的對象是僅僅把一個孩子養育到十八歲,這還不包括進入大學以及進入社會的後續成本。

根據該報告,國内家庭養育一個孩子到十八歲平均要花費48.5萬元,而我們的養育成本相對于人均GDP的倍數,也是全球最高的。

該報告得出一個結論,國内家庭把一個孩子撫養到十八歲的平均成本相當于人均GDP的6.9倍,遠高于美國的4.11倍、日本的4.26倍以及德國的3.64倍。

從這個資料來看,生娃發一萬或許隻是開始,遠不是結束,考慮到我們的出生率問題遠比美德更高,是以理論上對于刺激人口的補貼上限,應該也更高。

生一個孩子獎勵上萬!生娃發錢時代來臨,能不能促進生育?

為什麼要補貼生娃?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消費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當國内平均養娃成本已經飙升到48萬元的時候,這還不包括孩子讀大學、進入社會的成本時,換言之,生育一個孩子,其實就是在為經濟消費教育支出做貢獻,就是變相地支撐經濟。

而從戰略的角度來看,人口也決定着一個國家的未來,一個國家能否健康長遠發展,人口結構與之密切相關。

但我沒想到的是,率先打出第一槍的不是北上廣深,而是濟南。

就養孩成本來說,北上廣深理論上是最高的,因為這些城市的競争更激烈,人口受教育程度更高,是以也就更願意花心血去培養一個孩子。

考慮到一些其他因素,北上廣深中深圳反而是最先開始的。

至于其他一線城市會不會跟進,在我看來這應該隻是一個時間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深圳市衛健委就《深圳市育兒補貼管理辦法》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到将為生孩群眾提供補貼。

初步拟定的是,生育第一個子女的,辦理出生入戶後發放一次性生育補貼3000元,另外每年發放1500元育兒補貼,直至該子女滿三周歲。

三年累計發放7500元,這是深圳對第一個子女的補貼措施。

生育第二個子女的,辦理出生入戶後發放一次性生育補貼5000元,另外每年發放2000元育兒補貼,直至該子女滿三周歲,三年累計發放補貼11000元;生育第三個子女的,辦理出生入戶後發放一次性生育補貼10000元,另外每年發放3000元育兒補貼,直至該子女滿三周歲,三年累計發放補貼19000元。

換言之,深圳是打響了第一槍對生育一個子女的現金補貼。

具體措施如下:

可以預見的是,深圳此次舉措,是全方位精準激勵,為生一個、二個或者三個的家庭都準備了不同程度的現金補貼。

因而我們可以說,深圳是懂這屆年輕人不願意生的心理的,是以補貼是從第一個孩子開始的,而非是從第二個孩子開始。

生一個孩子獎勵上萬!生娃發錢時代來臨,能不能促進生育?

生育補貼的錢從哪裡來呢?

深圳說了,育兒補貼所需資金納入各區财政年度預算,市、區各承擔50%,市級承擔部分通過次年體制結算返還。

深圳衛健委稱,深圳市生育率近幾年呈明顯下滑趨勢,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人口形勢不容樂觀,需盡快出台配套積極生育支援措施,有效釋放生育潛能,減緩人口老齡化程序,增強社會整體活力。

衛健委還說了,深圳市平均每孩每年發放的育兒補貼接近且不超過每月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育兒補貼标準設定較為合理,總體财政負擔在可控範圍之内。

那麼問題來了,生娃發錢時代來了,能不能促進生育呢?

從實際的效果中說,當然會加深一部分人的生育意願,至于能夠加深多少,從中長期來看,其實是比較有限的。

要知道,隔壁的鄰居老早就開始用現金去補貼生育了,今年日本甚至再次提高了生娃補貼的幅度,生一個娃補貼50萬日元,這相當于25000元人民币。

但和養娃花的錢比起來,日本的這點補貼根本是“杯水車薪”。

而我們的撫養成本,可是日本的4.26倍,這意味着啥?這意味着我們的養娃成本比日本更高,是以理論上負擔也更重,日本補貼25000元人民币都生不動,我們又何德何能呢?

這是從中長期的生育率所得出的結論。

但好處也不是沒有,這至少能夠讓普通人感受到深圳對于促進人口的誠意,至少會吸引部分人到深圳安家落戶,到深圳生娃落戶。

而且短期來看,一旦開放生娃現金補貼标準,一定會有人趁此機會生娃,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部分人口其實也打算在這幾年生育,需求是存在的,而現金補貼的方式,會讓這部分人提前行動起來,進而開始生育。

但現金補貼生娃,全國推進統一标準難度卻是不小。

要知道,在不同的地區養娃的成本是不一樣的,四川一個縣城和北京上海的養娃成本可能能夠有四五倍的差距。

加上現金補貼生娃這件事,本質上就是由地方掏腰包,而很多地方本來就債務累累,是以如果不能全國統一标準的話,中長期來看也很難對生育有很大的刺激。

對一些偏遠地區來說,經濟不那麼好的地區來說,可能生一個孩子獎勵上萬,會有很多人生二胎,因為他們看的不夠遠,受教育程度可能也沒那麼高,這就讓人容易受短期的現金補貼誘惑。

但問題在于,對經濟不那麼好的地區來說,生一個娃就獎勵上萬元,這對于地方财政的負擔,相對來說又太大。

因為很多偏遠地區養娃成本沒那麼高,讀書不要錢,房子也便宜,生活成本也低,自然人口對經濟的促進也就十分有限。

但如果是央媽來做這件事,我認為從全國的人口戰略層面考慮,就應該從央媽拿錢,去補貼生育,這反而是比較靠譜的。

我們假設全國範圍内生一個娃補貼上萬,雖然這對一二線城市的誘惑不大,但對全國更多的四五線城市來說,這個誘惑力就相當大了,要知道這些四五線城市一年的收入可能也就幾萬元,這個補貼幅度,絕對能夠刺激人口生育率高增長。

我想,這才是解決生育率問題的最好辦法。

趁人口撫養成本沒有進一步提高,全國範圍内鋪開生育補貼,補貼由央媽出,這可以極大提高地方的積極性,幫助我們的生育率實作一個穩步的增長,進而減緩老齡化危機。

生一個孩子獎勵上萬!生娃發錢時代來臨,能不能促進生育?

而現在的問題在哪裡呢?

對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來說,當然有錢去補貼生育,給每個出生孩子補貼7500,二胎補貼11000,三胎補貼19000,但要想獲得深圳戶籍,這需要在深圳買套房,這是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夠拿到深圳的生育補貼?

當然是中産了,甚至是中産以上,才能夠在深圳落戶,生娃有戶籍。

是以,對于能夠在深圳辦理出生入戶的家庭來說,真的在乎這一萬元錢嗎?換句話說,以深圳的養娃成本來說,這個補貼吸引力不大,對于能夠在深圳出生入戶的家庭來說,這個錢可有可無,不足以撬動他們的生育需求和生育意願。

而對那些能夠撬動生育需求的四五線城市來說,補貼一萬元絕對會有大把的家庭生,但問題又在于,因為這些城市地方根本沒那麼多錢拿的出來,是以這些城市的人是不太可能享受到生育補貼的。

而比較不錯的辦法,就是我在前面所說的,由央媽出錢,進行全國剩餘補貼統一标準,一二線城市補貼更多一些,四五線城市養娃成本低的,補貼少一些,這樣才能夠從全國的範圍去刺激生育,挽救岌岌可危的人口出生率,進而減緩老齡化危機。

這件事是越早做越好,做的越晚,随着經濟的增長和養娃成本的進一步提高,就會出現日本那樣的情況,哪怕是補貼50萬日元,也激發不了多高的出生率。

正如《柳葉刀》所預測的那樣,到本世紀末,日本的總人口将縮減到5300萬。

這是什麼概念?

今天日本的人口為1.257億,到本世紀末人口僅剩5300萬,直接腰斬!

由此可見,人口的下滑看似是一個黑天鵝事件,是突發偶然性的,其實是灰犀牛事件,它就在那裡,看起來沒什麼危害,但隻要給一定的時間,就會帶來非常深遠的危害。

我們很難想象,日本一個人口上億的大國(相對領土而言),到本世紀末竟然僅剩5300萬人口,那時的日本經濟、日本老齡化和社會問題,恐怕會比想象的嚴重的多。

是以,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生娃補貼這件事越早做越好,實際上回顧我們的開放二胎,也是2016年的事情了,不過七年前。

六年時間,我們的人口出生就下降了700萬!

人們的生育熱情一旦減退,就很難再被激發,是以在眼下這個時間節點,對生娃的補貼反而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比發錢刺激經濟消費來得還要重要。我們很難想象,六年時間我們的出生人口就下降了700萬,再過六年呢?又會怎樣?

2016年我們的出生人口為1786萬,2021年我們的出生人口為1062萬,2022年出生人口按照趨勢來看,大機率會是千萬以下,按照這個人口變化來看,其實留給我們刺激生育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要想促進生育,發錢是最簡單粗暴有效的方式,沒有之一。而考慮到地區之間的經濟、養娃成本不平衡,這件事最好是全國統一生育補貼,再根據各地不同的經濟狀況、養娃成本高低去進行調整。

我想,唯有此,才能夠在短期内,在人們還能生娃的時候,讓人們多生一點娃。

因為再過十年,90後就已經四十了,那時候生育主力軍隻能靠00後了,但問題在于,00後總人數可是比90後要少得多。

那時候,人口出生率真的就難以挽回!

促進生育這件事,非下血本不可做,非下恒心不可為。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内參。關心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