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析中世紀殖民地區的“禮貌文化”,帶給現代社會的思考

作者:夢錄的西方史話

文|楠楠

編輯|楠楠

在 1660 年代和 1740 年代之間,“禮貌”在英國文化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恰逢英國崛起為一個主要的帝國主義強國。

除了強調優雅的言談舉止的新精英之外,還有對“粗俗”和據稱由傳統節日習俗引起的混亂的批評。

非上流社會的聲音或“噪音”——是這些批評中的重要因素,盡管它們在新的殖民環境中具有獨特的相關性。

我在社會曆史46.3 中論證說,美洲的新殖民地音景是早期現代社會文化争論的重要場所。

淺析中世紀殖民地區的“禮貌文化”,帶給現代社會的思考

紐約市,1776 年

雖然新英格蘭村莊的聲音與英國外省城鎮的聲音非常相似,但主食産地西印度群島、切薩皮克和低地的聽覺文化深受非洲傳統的影響。

例如,前往巴貝多和牙買加的英國遊客對被奴役人民的音樂和習俗既着迷又害怕。

然而,在這篇文章中,我認為它是在紐約和賓夕法尼亞的大西洋中部殖民地,尤其是在紐約和費城這樣人口稠密的城市,那裡新的社會形态和多民族的節日文化尤為突出對聲波秩序的挑戰。

貴格會、“不文明的欄杆”和中大西洋複興時期的節日文化

1660 年君主制複辟後,英國國教的異議者遭到嚴厲鎮壓。

尤其是貴格會教徒,遭受迫害浪潮;曆史學家估計,在 1650 年代到 1680 年代之間,有超過一萬人被關進監獄,數百人死亡。

移民到歐洲大陸或美洲是一種可以了解的反應。盡管貴格會遍布英屬美洲,但大多數人定居在新英格蘭與弗吉尼亞州和馬裡蘭州的切薩皮克殖民地之間的大西洋中部地區。

除了逃離迫害外,貴格會還建立了更傳統的教會秩序。在喬治·福克斯的上司下,新成立的宗教之友會組織了一個由地方、地區和全國會議組成的系統。

淺析中世紀殖民地區的“禮貌文化”,帶給現代社會的思考

盡管福克斯和其他貴格會教徒自豪地承認在 1650 年代對英國國教進行了“不文明的責罵”,但到 1670 年代,聖友會采用了一種禮拜方式,在這種禮拜方式中,沉默而不是喧鬧是一個決定性的特征。

1670 年代和 1680 年代,威廉·佩恩 (William Penn) 和其他朋友們試圖在大西洋中部的私有殖民地建立這種更受人尊敬的貴格會形式。

然而,一些移民到新大陸的貴格會教徒保留了他們在英聯邦時代的信仰。在荷屬新阿姆斯特丹(在 1664 年英國征服新尼德蘭之後成為紐約市),新來的貴格會教徒“開始顫抖和狂熱,并在街道中間大聲呼喊,人們應該悔改,因為審判日近了”。

一個陌生人進入市中心“在街道和橋上發出可怕的聲音和哭泣,向驕傲的王冠和以法蓮的醉漢哭泣,哀号......忏悔 - 忏悔,因為上帝的國度近了!'。[1]

在 1670 年代初期的美洲之旅中,喬治·福克斯和他的同伴在羅得島、東澤西和長島受到持不同政見的貴格會教徒的口頭搭讪。

淺析中世紀殖民地區的“禮貌文化”,帶給現代社會的思考

彼得·庫珀 (Peter Cooper) 的費城前景,c.1716

男人和女人進入古闆的朋友聚會,載歌載舞,對聽覺秩序的挑戰不僅來自“歌唱”和“咆哮”貴格會,他們一直居住到 18 世紀。在新的和不穩定的專有殖民地,發表煽動性言論和誓言尤其危險。

紐約人的“喧嚣”意味着對英國政權的敵意,而在貴格會統治的賓夕法尼亞殖民地,咒罵和宣誓就構成了對當局的獨特威脅,對他們來說,宣誓是一種詛咒。

喧鬧的酒館文化在紐約市和費城不斷發展的港口迅速發展起來。9 點宵禁過後,海濱酒吧經常保持營業,試圖強加秩序的看守人員遭到身體和言語上的辱罵。

淺析中世紀殖民地區的“禮貌文化”,帶給現代社會的思考

1660 年之後,奴隸制對英帝國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大西洋中部兩個最大的城鎮中有大量被奴役的人。

在 18 世紀初,被奴役的人分别占費城和紐約城市人口的大約 10% 和 20%。[2] 貧窮的酒館老闆經常因非法向奴隸提供酒類服務并與之交易而被起訴。同樣具有威脅性的是,非洲人後裔侵占了城鎮公地用于喧鬧的安息日慶祝活動。

被奴役者的公開集會,經常有歐洲仆人和青年參加,這讓兩個城市的官員都感到震驚。被奴役的人的“粗魯和非法的運動和消遣”擾亂了英國臣民的“和平與安靜”,并危險地“排斥和誤導”了基督教市民。[3]

聲音,精緻和粗俗

在 18 世紀上半葉,精英殖民者越來越多地采用大都市的禮貌和文雅标準,這一過程被曆史學家稱為文化英語化。

1688 年革命後的定居點,以及英國大西洋經濟體系的鞏固和擴張,以新的方式将美國殖民者與帝國聯系在一起。許多殖民者熱情地吸收了自由和财産的意識形态,他們在“商品帝國”中對英國制造的依賴極大地促進了殖民者作為英國人的身份認同。

淺析中世紀殖民地區的“禮貌文化”,帶給現代社會的思考

倫敦咖啡館,費城,前街和市場街的拐角處

殖民者進口的一項重要商品是文學。18 世紀初,殖民城市商人是“禮貌”書籍和期刊(如塔特勒和觀衆)的狂熱消費者。通常帶有強烈性别色彩的、規定性的作品鼓勵控制和柔和的語言,以及對音樂和其他藝術的高雅品味。

在 1720 年代和 1730 年代,紐約和費城的印刷商重印了關于舉止的文章,這些文章也鼓勵優雅的言行方式。劇院和貴族舞蹈集會的開放在聲音和空間方面促成了城市階級隔離。

十七世紀後期被當局批評為無序的低等文化也在繼續發展。在 1730 年代初期,一位名叫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年輕印刷商發起了一場廢除費城集市的運動,主要是因為奴隸和仆人(後者越來越多地來自愛爾蘭)的喧鬧集會,他們已經建立了在集市時間狂歡的習慣權利。

淺析中世紀殖民地區的“禮貌文化”,帶給現代社會的思考

勞動人民的無序集會不僅限于一年兩次的集市。1744 年,費城大陪審團抱怨城裡有許多酒館,特别是酒館和城市街道上經常聽到的“亵渎語言、可怕的誓言和詛咒”。[2]

紐約周刊1736 年的一篇文章提供了早期現代大西洋中部聲音文化之間沖突的最好例子。“間諜”講述了他在紐約城外參加節日狂歡的經曆,那是一場起源于新荷蘭的非歐 Pinkster(荷蘭五旬節)慶祝活動。

以内德·沃德 (Ned Ward) 于 1690 年代後期流行的間諜期刊為藍本,叙述者從一位來訪的英國紳士的角度提供了對紐約市黑社會的色情觀察。

淺析中世紀殖民地區的“禮貌文化”,帶給現代社會的思考

紐約周刊摘錄,1736 年 3 月 7 日

故事開始于間諜問他房東的奴隸為什麼他不尋常快樂,緊随其後的可能是第一次印刷的模仿美國被奴役者演講的嘗試。在跟随這個人去節日的時候,間諜看到奴隸們在班卓琴、鼓和其他打擊樂的伴奏下載下傳歌載舞。

飲酒、咒罵和詛咒伴随着令人震驚的——在間諜看來——跨種族社會化水準。與在費城一樣,在博覽會上聽到的“混亂”和無序的聲音在日常層面也很明顯。

間諜在信的結尾告訴讀者,他曾多次被“混亂的号角聲和一些半醉的家夥的歌聲(或者更确切地說是嚎叫)”趕出他在城裡的住所;我聽說諾伊斯幾乎像印第安人金特凱恩'. [3] 間諜使用的術語“金特凱恩”是指印第安舞蹈的歐美術語,暗示了據稱一些紐約人接近土著野蠻狀态的程度。

聲音和社會曆史

近年來,包括聲音研究在内的感官史的發展開辟了重要的學術探究新領域。

然而,正如我在文章中更詳細地建議的那樣,早期現代音景的制作不僅僅是一個從紳士階層向下傳播到中産階級,或從大都市中心向外省份傳播的精緻過程。

聲音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地方性和物質性,反映了不同的社會形态,并涉及時間、空間和文化合法性的競争。

從曆史上看,聲音還為移民和受壓迫人民提供了一種至關重要的身份認同感和社群意識——使它們成為社會曆史學家富有成果的潛在資源。

淺析中世紀殖民地區的“禮貌文化”,帶給現代社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