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沒錢分紅,就分募資的錢;區塊鍊純忽悠,但4.3億套現得手!四方精創:再蓋個樓,咱就可以躺平啦
在不影響正常經營活動的前提下,公司并不具備分紅能力,而實際現金分紅則高達1.8億元。
作者 | 亦楓
編輯 | 小白
自2021年12月以來,國務院釋出《“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國人民銀行釋出《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中國銀保監會釋出《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似乎金融科技、數字化已逐漸成為金融界新的時代潮流。
今天要與大家絮叨的這家公司,正是金融科技産業的一顆“耀眼新星”,來自鵬城的四方精創(“公司”)。
一家金玉其外的“好公司”
四方精創是一家以大型商業銀行為核心客戶,提供專業IT服務外包的企業,業務類型主要包含軟體開發服務、應用維護及系統內建。
主要客戶為境内外大型商業銀行,包括中國銀行、中銀香港、渣打銀行、東亞銀行等。
公司前五大客戶營收占比較高,在80%上下,其中中國銀行系獨占70%左右。
盡管客戶集中度較高導緻存在主要客戶需求下降的風險,但抱緊穩定的“大腿”也使四方精創得以專注維護存量客戶,省下了不少銷售費用。
相比同以金融IT為主營業務的可比公司先進數通、高偉達、安碩資訊,四方精創的銷售費用占比要低于業内大部分企業水準,始終保持在2%以内。
(制圖:市值風雲APP)
簡單了解一下這幾家可比公司:
先進數通向商業銀行提供IT解決方案,且提供IT基礎設施建設服務;
高偉達與四方精創業務更為相似,均為IT軟體開發、運維服務以及系統內建;
安碩資訊的主營業務為向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提供信貸資産管理及風險管理領域的一體化IT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四方精創的首要客戶中國銀行,并不是其在發展起來以後才獲得的,而是在公司不滿50人的初期就與中國銀行達成合作了。
(資料來源:四方精創招股書)
獲客方式也隻是平平無奇的招投标。
(資料來源:四方精創招股書)
可謂是出道即巅峰,夢幻開局。
除了上述大型銀行以外,四方精創與IBM、華為也多有合作,共同探索區塊鍊業務。
公司也參與了由香港金管局、泰國央行、阿聯酋央行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币研究所共同發起的“多種央行數字貨币跨境網絡”項目,旨在利用數字貨币進行跨境清算,基于“貨币橋”平台為客戶完成以跨境貿易為主的多場景支付結算業務。
可見不論是客戶,還是合作方,四方精創都很有牌面。
能得到如此多客戶的認可,離不開優秀的研發能力,四方精創的研發費用占比在2019年以後維持在15%以上,在行業第一梯隊。
(制圖:市值風雲APP)
上市六年上演“增收不增利”
2015~2021年七年以來,四方精創的營收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從3億上升至6.4億,上升114%,年均增長率為11.5%。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4.9億元,同比增7.3%。
(制圖:市值風雲APP)
與此同時,四方精創的毛利率雖然沒有大幅上升,但在業内卻始終處于領先地位,與2015年相比,2021年毛利率穩定,以43%的成績領先可比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跌至37.9%。
(制圖:市值風雲APP)
但是,營收的增長以及優秀的毛利率,卻并未給四方精創帶來可觀的利潤:上市以來,四方精創的淨利率下降6.6個百分點。
即使從淨利潤絕對值上看,也僅僅從0.5億上升至0.7億,年增長僅3.6%,考慮到通脹恐怕就是0增長。2022年前三季度的同比增速也僅為3.7%。
(制圖:市值風雲APP)
那麼,是什麼拉低了淨利率呢?
既然是IT公司,那我們理所當然的會想到人工,而事實也正是如此。
上市至今,年薪酬總支出已從2億上升至5.2億(根據2022年前三季度3.9億測算),年均上漲14.6%,超出營收年增幅3.1個百分點。
是以,可以說公司的利潤都被内部人員截胡了。
你如果是公司的中小股東,恐怕得多思考一下,到底是誰在替誰打工?
“大客戶依賴症”嚴重,亡羊補牢卻暗埋禍根?
自2015年上市以來,除了上市當年以外,僅2018年的營收增長率為負,為-3.9%。然而2018年年報中卻說“較好的完成了經營目标”。
(資料來源:Choice)
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2018年前5大客戶占比為近十年來最低,僅為73.4%。
(制圖:市值風雲APP)
在2018年以前,營收增長和前五大客戶占比具有很強的相關性,而2018年營收同比下降。其實公司心裡門兒清,并不是“較好的完成經營目标”,而是危機出現的前兆。
“抱大腿”确實很爽,但萬一沒抱穩,麻煩可就大了。
怎麼辦?那自然是開拓新客戶,加大銷售開支。
風雲君在開頭提到四方精創的銷售開支在業内處于較低水準,但在2018年以後銷售開支就有了明顯上漲。
(制圖:市值風雲APP)
加大銷售開支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可以看到2018年以後雖然前五大客戶占比略有下滑,但營收增長依然保持穩定。
不過,有得必有失,新獲客戶想必并不都是如中國銀行一般财大氣粗的高品質客戶——我們來看看應收賬款。
由于會計準則變更,應收賬款中有一部分自2020年起被劃歸至合同資産(2020年、2022年合同資産均為0.1億)。
(資料來源:Choice)
為友善比對,我們暫時将該項調整回溯,可以看出,調整後應收款占比在2020年增加銷售投入後有明顯上升,2021年更是再創新高,達到18.5%。2022年三季報中略有好轉,但仍有17.7%。
(制圖:市值風雲APP)
正如公司自己所說,薪酬費用增加,回款減少,導緻公司現金流下滑。
(資料來源:Choice)
看經營性現金流便能很好的說明問題,2019年達到高點1.2億元,2020年便跳崖般跌落谷底,僅為0.1億元,2021年稍顯起色,但也僅0.3億,造血能力明顯下降。
(制圖:市值風雲APP)
經營性現金流大幅下滑,自由現金流當然也不好看,2021年自由現金流已降至-0.3億。
(制圖:市值風雲APP)
輕資産科技公司?三成募資用于蓋大樓
2015年上市之時四方精創共募資4.3億,2022年又募資3.9億。
要知道,根據2022年三季報披露,公司總資産也才17億,這兩次相當于募了大半個公司出來。
那麼,四方精創這麼缺錢嗎?
先看負債。四方精創表現可圈可點,有息負債幾乎為0,低于行業平均的7.8%,資産負債率也保持在20%以下,2022年三季報披露負債率僅為5%。
(資料來源:市值風雲APP)
再看貨币資金。根據2021年年報,四方精創持有貨币資金達4.8億,占總資産36.6%。即使看近十年,四方精創的貨币資金占比也明顯比可比公司高出一截。
(制圖:市值風雲APP)
既然不差錢,為何還要四方精創還要接連股權融資?
答案是:蓋樓。
招股書中顯示,5個募投項目的場地+裝修費用高達1.2億,約占總募資額的3成,造的大樓正是深圳四方精創資訊大廈,那是相當氣派。
風雲君老闆每次從大樓底下路過的時候,都要饞哭一次,回公司後就無能狂怒,瘋狂PUA我們。
就在四方精創資訊大廈拔地而起之時,四方精創的固定資産、在建工程合計占比蹭蹭上漲,把可比公司都抛于身後。
(制圖:市值風雲APP)
那麼,這大樓蓋起來對公司業務有沒有實際效果呢?
算個賬:大樓的建造節省了452.8萬的房租(2015年年報),不過辦公費用(包含暖氣費、空調費、辦公用品費等)從249.9萬(2015年年報)上漲至2755.3萬(2021年年報)。
此外,在IPO募投中有35%的資金,2022年定增中有65%的資金(除去補流的1億資金)用于裝置購置。粗略估計,僅這部分購置的固定資産便達到3.4億,占總資産約20%。
由此可見,四方精創在招股書中自稱是輕資産的科技公司,以此表象示于世人,這一點在未來幾年内可能就要打個問号了。
(來源:四方精創招股書)
區塊鍊?是不錯的噱頭,更是減持的良機
要數近年來資訊科技領域熱度最高的詞彙,“區塊鍊”這三個字當之無愧。
作為金融科技領域内的佼佼者,四方精創自然也“順應時代潮流”,坐上了區塊鍊這條大船。
2016年,四方精創參與發起金融區塊鍊合作聯盟;
2017年與IBM簽署《業務合作協定》,推動區塊鍊在香港及銀行業的發展;
2018年,成立子公司尋樂坊,主要産品為基于區塊鍊技術和通證獎勵體系,建立全方位人才互動平台;
2019年,四方精創與華為,聯合釋出分布式開放平台解決方案“Fincube”。
可見,四方精創的區塊鍊“檔期”排的很滿啊,仿佛生怕熱度過了一般。
與IBM、華為兩大巨頭的合作扮演什麼角色、結果具體如何,我們不得而知,隻知道它“提高了公司的全球服務能力”。
(資料來源:四方精創:創業闆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說明書)
不過,尋樂坊是有APP的,那這說的這麼玄乎的“區塊鍊人才互動平台”到底怎麼樣?于是風雲君懷揣着好奇之心,下載下傳了這個app。
(來源:樂尋訪App)
說好的區塊鍊,第一眼看到的竟是購物、外賣返利?
等等,不是區塊鍊人才互動平台嗎?招聘呢?
找了半天終于找到了招聘廣告的界面,結果一共十條招聘廣告,有九條是四方精創自己發的。
(來源:尋樂坊app)
确定這是區塊鍊人才互動平台?不是自家官網的招聘網頁?
至于之前大吹特吹的TBC蜂币,實際上就是平台的活躍積分,通過簽到、玩遊戲等獲得。
至于為啥一個不能上市交易的積分,要搞成區塊鍊數字貨币的形式?
請老鐵們看完下面的故事後,自行領悟。
在區塊鍊大火的2019年、2020年,四方精創被列為“區塊鍊概念股”,就在這兩年期間内,四方精創股價暴漲157.8%!
那區塊鍊具體營收占比多少呢?
0.33%。
(資料來源:四方精創: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暨風險提示公告)
這麼喜歡搞概念,大股東要是安心搞主業,那恐怕是太陽要從西邊出來了。
實際上,上述時間裡,四方精創接連釋出23條減持相關公告,涉及四大港資股東(均與四方精創董高監關聯):
企益群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益群”);
益志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益志”);
益威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益威”);
Systex Solutions (HK) Limited(簡稱“Systex Solutions”)。
累計成功套現約4.3億元。
我們再把時間軸拉遠來看。上市時,益群、益志、益威以及Systex Solutions分别持股27.7%、10.0%、6.6%、19.9%,共計64.2%。
(資料來源:Choice)
其中,益群、益志、益威為高管持股平台,實際控制人周志群、鄧修生,董事李琳各100%持有一家公司,System Solutions的董事林隆奮同時也是四方精創的董事。
就在2015年至2021年這7年間:
益群持股比例下降3.2個百分點,至24.5%;
益志持股下降3.4個百分點,至6.6%;
益威持股下降2.9個百分點至3.7%;
System Solutions直接不玩了,持股比例下降19個百分點至0.9%,退出十大股東之列。
除了周志群控股的益群之外,其餘三家減持均超30%。
(資料來源:Choice)
公司分紅十分穩定,不知道的還以為财大氣粗。
上市以來,四方精創的分紅率基本保持在30%以上,分紅金額也大緻在2,800萬上下浮動。對大股東們來說,和減持比當然都是小菜,但好在細水長流,兜裡小錢錢不斷。
但是有趣的是,即便有大量年份自由現金流為負,公司依然正常分紅。
可以說,公司相當重視股東回報;也可以說,大股東的腰包不能癟下去。
(制圖:市值風雲APP)
風雲君測算下來,2015-21年之間,公司自由現金流累計-0.5億元。總結就是:在不影響正常經營活動的前提下,公司其實并不具備分紅能力,而實際現金分紅則高達1.8億元。
也就是說,公司的實際分紅金額遠高于分紅能力,實際分紅幾乎可以看作是融資拿到手的錢。
(制圖:市值風雲APP)
看完這些,你還對公司吾股排名從2019年的945名一路下滑至2,805名感到意外嗎?
安裝市值風雲APP,買股之前搜一搜!
(資料來源:市值風雲APP)
免責聲明:本報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衆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内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确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以上内容為市值風雲APP原創
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