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作者:澎湃新聞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海報設計 澎湃新聞記者 周寰

也許可以這樣說,2006年是中國影像收藏的元年——以華辰影像專場為标志的攝影市場的異軍突起,似乎給整個中國影像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一向不被收藏界看好的攝影作品,從泛着銀鹽光澤相紙的影像,到愛普生藝術微噴工藝輸出的照片,一時間被染上了神秘的光環,成為許多收藏者追捧的對象。到了2007年秋拍,終于形成了影像拍賣鼎立的“三國時代”——華辰國際、中國嘉德、北京誠軒競相出牌,熱鬧非凡。

2007年12月,華辰秋季影像拍賣專場如期舉行并以218.7 萬元的成交額、58.64%的成交率響亮收槌;早一些的中國嘉德秋拍,其“影像藝術”專場拍品共89件,最低估價超過20萬元的有5件;北京誠軒秋拍的“中國攝影”專場拍品有40件,其中超過最低估價20萬元的有兩件。這些影像的最終拍賣價格,最高的已經上升到近百萬人民币的天價,讓許多局外人看得心驚肉跳,驚詫不已。

我曾在2006年華辰秋拍之後撰文說:中國影像的曆史在這裡将成為一個轉折點,何去何從,無數攝影家翹首以待。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對于中國攝影的收藏和拍賣來說,哪些作品會成為拍賣和收藏的熱點——隻要是中國攝影史中繞不過去的人物的作品,或者就僅僅是繞不過去的作品,都是值得收藏的!那麼,哪一位攝影家是中國攝影史上繞不過去的人,哪一幅作品是他們的代表作?市場已經在一年多裡做出了基本的梳理。接下來的問題是,這樣一些“繞不過去”的人物和作品在現今中國攝影界的庫存中還有多少?在數年之後,還有多少作品可以在拍賣的錘聲起落中延續輝煌?中國攝影是否對拍賣品的價值和本質特性有了足夠的了解?拍攝的群體是否已經成熟并且深谙其中的門道,願意一擲千金繼續買中國影像的賬?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希望工程——大眼睛》,1991。解海龍作品。2006年,中國影像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帷幕随着華辰影像藝術專場開拍而徐徐拉開。解海龍的“希望工程——大眼睛”拍出30.8萬元,

第一個問題:中國影像收藏什麼?

據專家分析,當年中國影像收藏和拍賣大緻有這樣五類:一是著名攝影師的著名作品,二是有影響力的影像,三是曆史老照片,四是展現攝影技術創新的代表影像,五是當代藝術的著名影像。如果從大局來看,其實真正走紅的影像作品也隻有這樣三類:一是老照片(這裡的老照片是指一些特殊年代的老照片,時間大約為新中國成立之後到“文革”之間,也包括少量30、40年代的作品);二是當代藝術家的觀念藝術影像作品;三是逐漸進入中國影像拍賣市場的國外著名攝影家的作品。

先來看第一類作品,也就是老照片——這是中國影像拍賣起步期最抓人眼球的作品。由于中國社會曆史發展時期的特殊原因,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到“文革”期間,是中國曆史最為紛繁複雜的動蕩時期,曆史重大事件之多,上層人物轉替之繁,勢必成為影像記錄的焦點。但是這一時期中國攝影遠未普及,能夠手持相機拍攝并且真正留下有價值作品的攝影者并不多,加上許多影像毀于動亂,是以留存下來的影像自然成為人們追捧的焦點。正如紐約克裡斯蒂拍賣行攝影部主任的定義:影像的價格視照片的稀有程度而定。這裡的“稀有”可能包括以下的一些條件,比如由于年代久遠流傳下來很少,或是制作工藝較為複雜并已經不再使用,還有就是攝影家本身的個性特點非常突出而無法讓人效仿或重複……李振盛的“文革”作品系列和翁乃強的曆史回放系列都在20萬以上的價格,就是基于這樣的原因。然而使人擔心的是:這樣一些“繞不過去”的人物和作品在現今中國攝影界的庫存中還有多少?在數年之後,還有多少作品可以在拍賣的錘聲起落中延續輝煌?當時我就斷言,這類作品還會源源不斷出現,但是再創新高的可能性不會很大。除非偶然的意外發現,或者成套的作品(如後來北京“映畫廊”代理的革命樣闆戲劇照整套作品,收藏價超過了百萬人民币)。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李振盛作品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翁乃強作品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革命樣闆戲劇照

至于當代藝術家的觀念藝術影像作品,早在90年代就已經在國外的拍賣市場受到青睐。中國攝影家莊輝拍攝的《為利沃爾頓制作的風景》、王勁松的《标準家庭攝影系列》、洪浩的《清明上河圖》、劉铮的“國人”系列、缪曉春的《宣傳廣告》等觀念藝術作品,在90年代後期的國外拍賣市場,價格都已經在一萬美元以上。然而回到中國影像拍賣市場,似乎還難以得到大的突破。其中最為成功的是劉铮的《四美圖》以100萬元起拍,經過5輪叫價最終以150萬元落槌,加上拍賣傭金,該件作品最終是以168萬元成交,成為國内拍賣最高價。但這隻是一個個案,總體上看,國内收藏者對觀念藝術的收藏還沒有達到應有的了解水準,目前還有一點跟風的趨勢。但是相對老照片來說,這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至于近年來嶄露頭角的觀念藝術新銳,要想在短時間内超過這些已經相對成熟的攝影家,恐怕是不現實的。尤其是要想在國内影像市場的培育中迅速崛起,新一代的觀念藝術影像創作還需要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或者選擇前輩藝術家海外開花海内香的“迂回戰術”,也不乏是明智的選擇。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标準家庭》,1996。王勁松作品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清明上河圖》部分對比圖。洪浩作品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國人”系列之一。劉铮作品

那麼,國外著名攝影家作品在中國拍賣市場的走向如何?恐怕并不令人樂觀。2007年華辰春拍大手筆引入的邁克爾·喬丹的影像流拍,就是一個不祥的預示。華辰以及其他拍賣行開始“試水”的國外當代攝影作品同樣面對“水土不服”的現狀。有評論認為,這種“水土不服”最主要還是由于文化差異所導緻,再加上買家對國外的當代攝影作品缺少了解,是以成為買家購買的主要顧慮。

其實造成“水土不服”的真正原因,主要還是和市場的成熟度和價格的落差相關。國外的影像拍賣市場從80年代安塞爾·亞當斯《月升》的七萬多美元拍賣價格開始,進入了規範的運作階段,然後經曆了二十年的培育,已經相當成熟。自然,價格也已經上升到讓中國影像拍賣市場難以想象的空間。是以,盡管國内的收藏行家對國外攝影家的作品非常熟悉,但是要想下手,還是力不從心。比如墨西哥女攝影家莫多蒂的《玫瑰,墨西哥》在20年前就已經以165000美元的收藏價格重新整理了當時的照片拍賣記錄,折合成人民币,可以想象其震撼力。早些年為中國攝影界津津樂道的美國攝影家愛德華·斯泰肯的《月光池塘》,成交價格為292.8萬美元,而2006年轟動全國的華辰影像首場拍賣,參加拍賣的132幅照片,最終成交84件,成交總額為245.597萬元人民币——即便是将這一數字後面的人民币換成美元,還不及斯泰肯的一幅作品。這就是不得不面對的落差,也預示着可以有更大空間的可持續性發展。盡管直至今日,中國影像收藏市場起起落落,步履蹒跚,但是還是處于一個穩步前行的趨勢。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邁克爾·喬丹,馬克·豪斯作品。2007年華辰春拍作品之一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月升》。安塞爾·亞當斯作品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玫瑰,墨西哥》。蒂娜·莫多蒂作品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月光池塘》。愛德華·斯泰肯作品

好在中國影像收藏什麼的話題,在今天有了可喜的探索。比如“中國攝影名家百人百幅作品典藏計劃”,集結了100位國内最具收藏價值、最具潛力的攝影家,為每人挑標明制一幅代表作品,限量100版,館藏級無酸裝裱輸出,攝影家親筆簽名,附收藏證書,由100位攝影名家強強聯合,實作口碑與實力的雙重保證。

這一收藏計劃所做到的,就是想培養出一個規範的影像收藏空間,通過細緻的梳理過程對中國攝影的過去和未來做出準确的定位,讓那些塵封已久的曆史圖本得到陽光的撫摸,讓那些勇于探索的先行者得到應有的評價而非論資排輩。并且,不再讓影像的收藏高高在上,而是俯下身來,讓經典的作品真正進入世人的胸懷,進而得以讓中國的影像收藏市場曆久彌新,生機不斷——攝影家有真正自信的作品好賣,收藏者有真正有價值的作品好收藏。進而真正實作計劃的目标:讓攝影名家名作以館藏級标準,走進全國各地、千家萬戶,在點亮生活的同時,在歲月中沉澱價值。

接下來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誰來收藏?比如從收藏群體觀察,他們是如何影響影像收藏的走向?一個人所收藏照片,是為了研究、借鑒還是為了升值?下面借助兩個國外的案例延伸一下——

當美國著名攝影家理查德·阿威頓在2004年10月1日去世之後,他留下了非常獨特的私人照片收藏,這些跨世紀的收藏品足以折射出他的目光,并且媲美他的創作。很少人能夠看到這些私人收藏,一直放在東75大街他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中。這些收藏年代跨度長達50年的照片,于前些年在舊金山展出,題為“旁觀者的目光:來自理查德·阿威頓的照片收藏”。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内心的寂靜》西班牙科爾多巴,1933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作品。理查德·阿威頓收藏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雙胞胎,1967年。黛安·阿勃斯作品,《一盒十張照片》系列作品。理查德·阿威頓收藏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Gladys Ulrich 夫人與短尾猴寶寶 Sam,1971年。黛安·阿勃斯作品,《一盒十張照片》系列作品。理查德·阿威頓收藏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在家戴卷發夾子的年輕男人,1966年。黛安·阿勃斯作品,《一盒十張照片》系列作品。理查德·阿威頓收藏

他的這些收藏照片主要源自購買,也有一些是别人的饋贈。一些饋贈者來自對他表示敬重的其他藝術家,包括他特别好的朋友如雅克-亨利·拉蒂格,亨利·卡蒂爾-布列松等。還比如,當年黛安·阿勃斯推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一盒十張照片》,阿威頓是最早購買的三位之一。作為一種友誼,阿勃斯還專門添加了第十一幅作品并且題簽。

重要的是,從他的收藏品中,能看到收藏與創作的關系——阿威頓對照片的鑒賞有着敏銳的目光,也和他的拍攝實踐有着不可分割的關系。盡管他拍攝照片的興趣遠遠大于收藏照片,而且更多的時候他一直相信自己的判斷和目光,因為他一直生活在無數照片的包圍中,包括他所收藏和喜愛的各種照片版本,從大師經典到無名氏的作品。尤其在他的攝影生涯中,他曾說對“神經質的女人”尤為感興趣,以及認為他的作品是代表了一種對“信仰、時裝、愛情、以及其他朝生暮死的短暫事物”的思考。這種超出常人想象之外的表現手法常常是在女性與死亡的主題下完成的,尤其是對男性和女性兩者之間的身份認同,充分展現出他對女性的迷戀和對以物質享受為基礎的男性的嘲諷——這在他的類型繁多的收藏中完全可以證明。寬泛的收藏點燃了阿威頓的創造欲望,正如另一位喜歡收藏的攝影大師裡茲所說:“我喜歡有那麼多攝影家在拍攝各種各樣的作品,它給我一種多麼自由的感覺。”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多元瑪與大象》,1955。理查德·阿威頓作品。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赫伯·裡茲作品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赫伯·裡茲作品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赫伯·裡茲作品

于是我們再來說說美國著名攝影家赫伯·裡茲,他是在1979年開始他的職業攝影生涯的,80年代他的時裝和人像攝影作品為《名利場》的豪華典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的每幅作品在10年前的最高标價已經超過2萬美元。在他的攝影室裡拍攝過麥當娜等無數名人的照片,進而成為美國最重要的、風格多變的時尚攝影家之一。

的确,探讨裡茲風格多變的原因,可以發現他對攝影作品的收藏愛好有密切的關系。早在1972年,也就是裡茲開始攝影生涯的五年以前,他已經在收藏照片了。裡茲回憶說:“那時我什麼也不懂,我剛好收入1000美元,我就用來購買了當時著名的攝影家理查德·阿威頓三張一組的照片。”今天這些照片的價值已經接近于15000美元。盡管裡茲再三強調,他從不用收藏來進行投資。但他用以鑒别購買的同樣銳利的目光開始了他以後的攝影生涯,并預示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當他在歐洲旅行或是在美國拍攝的時候,裡茲時常徘徊在跳蚤市場和畫廊周圍。他在莫斯科購買了人體作品,在日本選擇了世紀之交的作品。由于裡茲已經有三處住所,在好萊塢,馬裡布,和聖塔菲,他的收集也就散布在這些地方。他說:“我喜歡各處都有這樣的圖像,無論我在哪裡,美好的東西就是能讓我停下腳步并注視的照片;我擁有這樣的瞬間──當我在真實地觀看時。”寬泛的收藏點燃了裡茲的創造欲望,他說:“我喜歡有那麼多攝影家在拍攝各種各樣的作品,它給我一種多麼自由的感覺。”

也許,正是由于風格多樣的攝影作品的影響,使裡茲也不斷地要求自己銳意創新,不斷地擺脫既有的創作風格,以冒險的精神在20年間大膽地開拓了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從收藏愛好到攝影風格,我們可以從阿威頓到裡茲的身上悟出一些有益的啟示——當然這不僅僅是對攝影大師而言的。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中國攝影名家百人百幅作品典藏計劃》

是否可以這樣說,在影像收藏的領域,絕大部分藏家其自身就是攝影家,而且多是卓有成就的大家。從這個角度觀察中國攝影,也許也非常相似。盡管從理論上而言,需要更多的人一起來推動國内藝術體系的完善,給更多攝影人、藝術家提供更多實作藝術價值的機會,進而從恰如其分的角度緻力于建構中國攝影藝術消費體系,也是以最合适的方式和最為穩妥的節奏,來順應當今時代對藝術需求增長的程序。但是如果攝影人都無法燃起影像收藏的熱情,又如何引導和說服其他的群體為影像收藏買賬?比如,近年來已經頗具成果的以鮑利輝為推手的《中國攝影名家百人百幅作品典藏計劃》以及鞏志明出品的《中國經典影像典藏計劃》,就給中國攝影的收藏市場帶來了一股暖流。其中主要的收藏者,就是卓有成績的攝影人——上海著名的攝影人一下子就收藏了兩套《中國攝影名家百人百幅作品典藏》,令人羨慕不已。剛剛看到的北京映畫廊2021年線上拍賣的TOP50名作,通覽之下,也大多為攝影人所收藏。盡管那日松在網上讨論的問題,是關乎于價格問題,然而重要的是,那日松闡述了他的一個重要看法:

在當今的中國影像市場,讨論照片的價格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直到目前為止,中國仍然沒有建立起一個系統而穩定的照片收藏市場和價格體系,中國絕大多數的重要攝影家的重要作品仍然沒有進入所謂的“收藏市場”,處在一種“有市無價”和“有價無市”的雙重尴尬狀态。如果放在國際上,這些重要的攝影家和作品也許早就被瓜分,包裝,然後系統性地上市了。而在中國,也許我們還要等很長時間,才能看到中國本土影像市場真正興起和得到尊重的那一天。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現在也是中國照片市場可以任意收割和開采的時候,雖然它無序,甚至混亂,但卻遍地寶藏。

是以我同意那日松的呼籲:收藏家們,還猶豫什麼呢?

現在回到第二個問題,我想到的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為重要!綜上所述,影像作品不乏收藏的魔力,關鍵是如何被真正專業的藏家所看好——想想那些世界名畫的收藏者,有多少是畫家出身?越來越多的影像藏家應該來自有實力的、有眼光的非攝影圈内的人士——僅僅内卷是不夠的!

攝影收藏㉒|林路:誰來收藏影像作品,可能比收藏什麼更重要

海報設計 澎湃新聞記者 周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