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1457年正月二十三日,北京城内陰霾密布,烏雲壓頂,大明忠臣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等候處斬。

這天,大街上百姓擠滿了街頭,但不是來看熱鬧的,而是來給于謙送行的。

街上有人在用酒祭奠,有人在暗暗流淚,更多的人失聲痛哭。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得知消息的孫太後水米不進,大罵明英宗朱祁鎮:“昏君!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英宗歎口氣說:“于謙實有功,但非死不可。”

于謙被斬,史載:天下冤之。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為什麼于謙沒有罪還非死不可呢?

當時給于謙定的罪名是“迎立外藩。”這是謀反大罪,是要滿門抄斬的,于謙真的犯過這樣的大罪嗎?

朱祁鎮是個很奇特的皇帝,他一生曾兩度當皇帝,中間還夾着明代宗朱祁钰,這與于謙有着怎樣的關系呢?

這就要從著名的“土木堡之變”說起了。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土木堡之變,大明帝國風雨飄搖

1449年,明朝接到瓦剌軍隊來犯的情報,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建議下,決定禦駕親征瓦剌。

朱祁鎮追慕先祖的雄風,王振也想着一戰成名。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于是朱祁鎮命弟弟郕王朱祁钰監國,然後帶上20萬精兵和60位正部級上司,開始了他的親征之路。

然而,現實并沒有那麼好玩。

朱祁鎮沒有先祖朱元璋和朱棣的軍事才能,王振更是愚蠢至極。

在二人一連串錯誤決定下,20萬精兵被也先率領的2萬瓦剌人打得落花流水,主力部隊紛紛戰死,朱祁鎮被瓦剌人俘虜。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消息傳到宮裡,天塌下來了。

後宮的太後和皇後哭成一團,前朝的滿朝文武也都亂了陣腳。

精兵強将都戰死了,京城留守的隻有十萬的老弱殘兵,已經不堪一擊,怎麼辦?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監國的朱祁钰也是個公子哥,什麼經驗也沒有,他隻能眼巴巴地盯着這些大臣們。結果朝堂上,發言的沒有,張嘴嚎啕大哭的是一大片。

朱祁钰面對哥哥突然扔下的爛攤子,更是一籌莫展,該如何是好?

正在焦頭爛額之際,突然一個叫徐埕的首先發言:“我夜觀天象,發現天命已去,隻有南遷才能躲過此劫。”(請記住這個人)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朝堂内一片寂靜,似乎沒有人能夠反駁他,但遷都便意味着把半壁江山拱手送人了,北宋就是很好的例子。

靖康元年十月,金國對北宋發動大舉進攻,很快大軍兵臨首都汴梁。危難之際,宋欽宗召叢集臣商議此事,膽小怕事的大臣們一緻提議投降金國。

宋欽宗無奈,靖康元年十二月宣布投降,北宋滅亡。

他們以為選擇投降就能換來和平,但結果卻是國土被侵占,百姓慘遭淩辱,兩位皇帝也被金人俘虜 ,最後在屈辱中離世。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如今的大明也要走這一步嗎?

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打破了朝堂内的寂靜,他說:“主張南遷者當斬!”

這個堅定的聲音,在此時此刻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就是兵部侍郎于謙。

此時,于謙便成了整個大明的希望。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朱祁钰立即提拔于謙為兵部尚書,成了當時最高的軍事統帥。

但豪言壯語說出來容易,仗該怎麼打呢?于謙也不過是一個文弱書生,沒有任何的作戰經驗。

當下面臨兩大難題,一是京城内士兵數量太少,而且都是些老弱病殘,士氣低落。

二是,皇帝還在瓦剌人的手中做人質,如果戰争中瓦剌人把皇帝推出來當擋箭牌,仗就沒法打。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但既然決定了抗戰到底,辦法就比困難多。

于謙下令調集南京、河南的備操軍和抗倭的運糧軍赴京守衛,雖大多是預備役和後勤部隊,但也總算湊了10餘萬人。

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最麻煩的問題,皇帝朱祁鎮還在也先手裡當人質。

這個也好辦,再立一個皇帝,讓朱祁鎮皇帝的身份失效就沒有了利用價值。

于是,于謙找到孫太後說:

太子方幼,寇且至,請皇太後立郕王。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在于謙的建議下,孫太後接連下了兩道懿旨:一是,立朱祁钰為皇帝;二是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

但朱祁钰死活不肯,他說:“皇太子仍在,卿等此舉,是亂法耶!”

這個時候,朱祁钰推辭皇位并不是裝模作樣,一來這個皇帝不好當,二來身份尴尬,皇帝哥哥還沒死,兒子還是太子,自己夾在中間實在是别扭。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最後,是于謙的一番話,硬把他逼上了皇位。于謙說:

“臣等城憂國家,非為私計。願殿下弘濟艱難以安宗社。”

于謙的意思是說,大臣們擁立你登基是為了國家,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你身為大明皇子,在危難之際更應該以大明安危為重。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于謙本着“社稷為重君為輕"的理念,把朱祁钰硬綁在了皇位上,定年号為景泰,是為明代宗,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這個方案的确是把朱祁鎮的生死置之度外了,但也挽救了大明王朝。而真正惹來殺身之禍的是他曾得罪過的幾個人。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北京保衛戰,于謙扶大廈于将傾

也先并不知道他手中的人質已經過期,他帶着朱祁鎮到宣府、大同城下,讓朱祁鎮喊話要守軍開城。

朱祁鎮為了保住性命,就真的對守城的将軍下達了開城門的指令,完全不顧大明江山社稷和百姓安危。

所幸的是宣府守城的是楊洪,他傳話天色已晚,按照規定不得開門。朱祁鎮又下令讓他出面說話,守門的人卻說,楊洪不在。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也先氣得七竅生煙,隻得拉着朱祁鎮去了大同。

可待遇也是一樣的,被拒之門外。朱祁鎮又讓守城的郭登開門,郭登照樣不為所動。

無奈朱祁鎮派人傳話說:“我與郭登有姻親關系,為何如此拒我啊?”

然而,郭登的回複是:“臣奉命守城,其他的事不知道。”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這樣的結果是也先和朱祁鎮萬萬沒有想到的,也先屢試屢敗,卻是屢敗屢試,拉着朱祁鎮到處亂撞,最後得到的結果是被趕來趕去,丢盡了顔面。

也先一怒之下挾持着朱祁鎮攻擊北京,僅用兩天時間輕而易舉地就攻破了紫荊關。

紫荊關一破,震驚京城。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十月十一日,于謙穿上了沉重的铠甲,抱着必死的決心,準備迎戰野蠻的蒙古大軍。

他勉強湊了22萬人守城,但要守的是九個門,每個門平均下來也就是2萬多人。而這些人的戰鬥力是遠遠弱于敵軍的。

此戰對于謙來說,是個非常大的考驗。

他立即下達了幾道死指令,讓所有人感到心驚 。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第一道指令:凡查到盔甲戰士不出城作戰者,格殺勿論 !

第二道指令:九門守将,如有丢失者,立斬!

第三道指令:臨陣将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将;軍不顧将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第四道指令:一旦開戰,衆将率軍出城後,立即關閉九門,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斬!

總之,将士們一旦出城,隻有取勝才能活命,沒有回頭路。既然這樣也隻能拼盡全力跟敵人鬥争到底了,全軍将士與北京城共存亡。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也先并沒有把明軍放在眼裡,他認為此戰必勝無疑,因為他手裡還有個皇帝。

他先是把朱祁鎮押到陣前,要挾明軍拿出一億兩白銀,就把皇帝還給他們。

然而,他得到的回複是:感謝上天,感謝祖宗,我們國家已經有新皇帝了。

賴天地宗社之靈,國有君矣。——《七修類稿》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錢沒要到,手中的人質也徹底失去了作用,也先怒火中燒,鐵青着臉下令攻城。

于謙自己堅守的是最重要的德勝門,也先第一個想攻的也正是德勝門。

于謙用設伏,誘敵深入,用火炮把敵軍轟了個措手不及,也先的軍隊毫無防備,被明軍打得落花流水,兩個弟弟當場被炮火擊斃。

吃了虧的也先馬上調轉槍口,撲向了安定門。

安定門守城的将軍叫石亨,這次守城石亨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8年後,也正是他将于謙置于死地。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石亨,曾被也先打敗,棄軍而逃,緊接着就是被罷官,遭到他人的恥笑,這些年他就一直活在他人鄙視的眼神中。

這一次于謙給了他複仇的機會,他卯足了勁要一雪前恥。

當也先的大軍來到安定門時,石亨異常興奮,複仇的機會終于來了。

事實證明仇恨能使人變得強大,瓦剌軍被石亨打得四散奔逃,也先被打得十分狼狽。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可他不想這麼灰頭土臉地回去,于是又收拾一下殘兵來到西直門。

因為西直門并未引起重視,守城的士兵戰鬥力比較弱,也先終于找到了突破口,他集結所有力量攻擊西直門。

守城的孫镗也并非貪生怕死,他确實拼盡了全力,但實在是抵擋不住,他想到了逃跑。

可問題是于謙早就下令關閉了城門,無論孫镗如何苦苦相求,都沒有人給他開門。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守在城頭的程信對孫镗說了一通很有意思的話:“我能了解你很想進城,隻要你擊退了敵人,就能進城了。”

這番話真的讓孫镗感到絕望,我要能擊退敵人還用得着進城嗎?

但說什麼都沒有用,唯一的活路就是跟敵人拼殺。孫镗隻能調轉馬頭,向也先的大軍殺去。

所幸的是,他的堅持讓他等來了石亨,幫他擊退了也先。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就這樣,一群老兵殘将在于謙令人窒息的軍令中,咬牙堅守下來,守住了北京城。

這場戰鬥也決定了大明王朝的命運。

于謙可謂建立了不世奇功,但一心隻為國家的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已得罪了不少人。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剛直的于謙,活成了孤家寡人

北京保衛戰勝利後,朱祁钰第一個想要重賞的便是于謙,給了他少保的封号,還要加封他的兒子以及準備給予他很多的賞賜。

但于謙卻說:

四郊多壘,卿大夫之恥也,敢邀功賞哉!

意思是說,讓敵人打到京城,是大臣們的恥辱,怎麼還敢邀功呢?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于謙心裡隻有國家,沒有任何的私念。但朝中大部分官員沒有他這麼高尚的氣節,此話一出讓在場所有的功臣既尴尬又憤怒。

“我們玩命立功求的就是富貴,你品德高尚心系天下,卻搞得我們吃相難看。”

朱祁钰看着大臣們鐵青的臉,說:“固辭,不允。”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于謙最後隻保留了少保的虛名,其他的一概不要。

是以,石亨得到了最高的封賞,封為了侯爵。

石亨覺得很過意不去,便自行上書保于謙的兒子于冕為官。正當石亨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滿意時,卻遭到了于謙的彈劾。

他對朱祁钰說:“石亨身為大将,卻保舉私人,應予懲戒。”

這下可得罪了石亨,他無法了解于謙光明磊落的行為,在他的眼中于謙是個十分不可交的人。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同時,于謙的風光,也讓主張南遷派的官員感到無地自容,甚至在朝中混不下去。

當時,徐埕一句:隻有南遷才能躲過此劫。

而于謙卻說:主張南遷者當斬!

并且,于謙用實際行動挽救了帝國,榮耀無比。

而徐埕在發言後卻被太監訓斥:滾出去!從此被看做貪生怕死小人,政治前途也就此終結。

實在混不下去的徐埕甚至把名字都改了,改成了徐有貞。

徐有貞比石亨更恨于謙,而這倆人也是朝中很多官員的一個縮影。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于謙繼續為國鞠躬盡瘁,而朝中對他有意見的人卻越來越多,不斷地有人上書彈劾他。

于謙俨然成了大明朝最孤獨的人。

那些年,幸虧有朱祁钰對他無盡的信任,處處維護他,才安然無事。

可惜朱祁钰的政治生涯隻有8年,他倒下了,于謙也變成了他們兄弟二人權力鬥争的犧牲品。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奪門之變,于謙成了刀下魂

不得不說,皇權的魔力是巨大的。朱祁钰本來對皇位毫無興趣,但一旦坐上了皇位,便再也不想下來。

他重用于謙打赢了北京保衛戰,他的聲望遠遠超過了哥哥朱祁鎮,他享受着萬人敬仰和膜拜,他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實在讓他着迷,他再也不想讓哥哥回來了。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而遠在蒙古的朱祁鎮卻是凄慘無比。

家裡的人不想要他,蒙古人也對他失去了興趣,随時都有可能要了他的命。

他每天都會站在土坡上向南眺望,他隻想回家,哪怕回去給先祖守陵他也願意。

也先看着除了吃飯毫無用處的朱祁鎮,終于動了殺心。

這時有人提議,不如把他送回去跟弟弟搶皇位。

這個主意不錯,但即便是也先提出免費送還,明朝也壓根沒有接回去的想法。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朝中大臣對朱祁钰的行為很不滿,他們紛紛上奏接回太上皇。

朱祁钰終于火了,他說:

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

意思是說,本來我就不想當這個皇帝,是你們硬逼着我當的。

朱祁钰的想法也很現實,危難時你們逼着我當皇帝,現在太平了,你們又想迎回哥哥,你們把我擱哪啊?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是于謙說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話:

天位已定,甯複有它。

意思是說,你的皇位已經坐穩了,太上皇回來也不可能再當皇上。

這句話讓朱祁钰一下子轉怒為喜,說:“就依你。”

是以,正是因為于謙的一句話,朱祁鎮才能夠回家。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當然,回到宮的朱祁鎮馬上就被朱祁钰軟禁起來了。

一把大鎖把他牢牢地鎖在了偏遠的南宮,還安排太監宮女每天監視他,徹底限制了他的自由,吃穿用度猶如坐牢。

這些朱祁鎮都可以忍,畢竟他還有盼頭,他的兒子朱見深還是太子呢。

可兩年後,朱見深就被廢掉了太子位,朱祁钰立了自己的兒子當太子。

看來朱祁鎮是要在南宮裡終老一生了。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可老天還是眷顧他的。

朱祁钰唯一的兒子當上太子後,很快夭折了。他為了盡快生出兒子,泡在後宮日日奮戰,沒想到兒子沒生出來,身子骨卻搞垮了。

看着奄奄一息的朱祁钰,于謙等一幫大臣們紛紛上書要求複立朱見深為太子。

但朱祁钰死活不松口,他甯願過繼藩王的兒子當接班人,也不願意複立朱見深。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正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石亨看到了新的立功機會。

景泰八年正月十一夜,石亨聯合徐有貞另找到兩個同謀者曹吉祥、張軏,發動了奪門之變。

趁朱祁钰病重,幾人深夜偷偷從南宮把朱祁鎮擡出來複了位。

朱祁鎮也很夠意思,上位後就給足了功臣們豐厚的回報。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支援朱祁钰的大臣統統遭到了清算,于謙從未站隊,卻被一心除掉他的石亨、徐有貞等人列為了朱祁钰的人。

于謙所做的一切隻是為了國家,卻從沒有管過朱祁鎮的死活,朱祁鎮對于謙的印象可不怎麼好。

但他并不想再犯一次大錯。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徐有貞說:“不殺于謙,此舉無名。”

也就是說,不殺于謙,這場奪門之變便沒有了正當的名義。

實際上,這場奪門之變本就毫無意義,不搞這場政變,皇位也是朱見深的。

隻是,朱祁鎮做夠了太上皇,想做皇帝。石亨、徐有貞他們想要謀取“迎立之功”,想要除掉于謙。

而隻有給于謙扣上“欲迎立外藩為帝”的帽子,朱祁鎮才能向舉國上下表明,自己搞這場政變奪位是出于被迫。

說到底,于謙隻是他們謀權的犧牲品。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寫在最後

正月二十三日,于謙被處死在他曾拼死保衛的城池前。

他死後,按慣例抄家。讓錦衣衛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個從一品的大官家裡居然窮得什麼都沒有。

除了生活必需品外,竟沒有找到多餘的錢。

錦衣衛們落淚了,于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

大明于謙被斬,孫太後大罵明英宗:誰都可以殺于謙,唯獨你不行

于謙死了,帝國國勢就此中衰,大明的氣數也盡了。

曆史何其不公,八年前于謙拼死守護這座皇城;八年後,于謙在這座皇城下被殺。

曆史又何其公正,讓英雄流芳百世,世代敬仰;讓壞人遺臭萬年,受盡後人恥笑唾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