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端上的文化盛宴

作者:光明網

陶寺遺址的千年積澱、天龍山佛首的前世今生、榫卯結構的鳥尊積木、精湛的推光漆器技藝、六味齋等中華老字号的香味……點選進入第五屆山西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雲上文博會)VR展廳,山西省特有的文化遺産一下子“活”了起來。

本屆博覽會由山西省委宣傳部等聯合主辦,于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24日線上上舉行。

在VR、3D、元宇宙模組化等新技術的加持下,雲上文博會各有特色的展廳讓人大飽眼福,神奇有趣的互動體驗讓人戀戀不舍,這場雲端文博盛會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視聽享受。

三大VR展館各具特色

作為文化産業發展風向标,山西省本屆文博會以“平面+立體”的雲展示模式,運用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3D、VR全景等新技術,打造集展示、交易、交流、互動于一體的立體式雲上盛會。

其中,3D展示以官方網站、小程式、公衆号等為基礎平台,全方位展示本屆文博會的參展企業、參展展品、大會活動等内容,多子產品、多頻道、多形式展現文博會盛況。

VR展廳以“文化高品質發展成就館”“地市文化産業綜合館”“文化創意消費館”三個展館為基本内容,在實作宣傳、搜尋、互動、比對的基礎上,讓觀衆實作了身臨其境的觀展感受。

點選進入“文化創意消費館”,非遺傳承專題展區、工藝美術專題展區等12個展區排成兩排,各展區獨特的造型和豐富的色彩讓人眼前一亮。在非遺傳承專題展區,剪紙、繡球、雕塑等多種傳統技藝的多樣化展示,讓人不得不感慨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博大精深。展區内,一組金銀細工藝術品特别引人注意,首飾盒、高腳杯、熏香爐等擺件設計精美、韻味十足。令人驚喜的是,旁邊還設定有“下單”按鈕,點選按鈕即可進入銷售企業的網上店鋪,購買自己喜歡的産品。

進入“文化高品質發展成就館”,山西貢獻、山西作為、山西擔當、山西文章等一個個篇章帶領觀衆了解山西曆史、讀懂山西故事、感受山西成就,山西文脈在一串串數字、一件件文物、一個個展品的勾勒下愈加清晰。

“唐風晉韻”的太原展廳、“絲路風華”的大同展廳、“黃河奔湧”的臨汾展廳……山西11個市的展廳各具特色、“性格”鮮明。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展廳,不僅展示了示範區良好的營商環境,還請來衆多文化科技企業前來“助陣”,展示文化産業蓬勃發展的良好态勢。

雲平台上的精準招商

項目推介、文旅宣傳、招商簽約是文博會的“重頭戲”。登入山西文化産業博覽交易網,醒目的位置上彙集着雲展示、雲論壇、雲交易、雲招商、雲展播五大功能。

雲上文博會設定的雲招商欄目彙集本屆參展機關申報的各項重點招商項目,讓觀衆能夠一目了然地了解本次大會的各項招商項目情況。招商項目涵蓋媒體融合、文化旅遊、文旅康養、文化創意、文化園區、出版印刷、動漫遊戲、特色文化小鎮等領域。

與此同時,結合本屆雲上文博會的特點和要求,主辦方還建立了雲洽談、雲簽約通道。雲洽談功能搭建了洽談室,通過預約洽談,可讓客商從“面對面”到“屏對屏”,通過線上視訊會議、線上答疑解惑、洽談合作項目等,使身處不同地區的政府和企業随時随地溝通交流,掌握各自需求,實作精準高效對接。雲簽約功能則可通過認證能力、模闆能力、簽署能力、檔案管理、存證服務等關鍵環節,實作合同模闆管理、線上簽署、執行跟蹤等特色管理服務,在PC端和移動端達成雲簽約。

手工刺繡包、十二如意鐵壺、相府壹品鐵鍋……購買文創産品是很多參展遊客的習慣,“雲文博”小程式為參展企業開辟線上銷售管道,共有300多家企業的上千種文化藝術商品線上銷售。

文化盛宴引人入勝

看“鑲嵌”在懸崖上的金燈寺石窟,感受古代匠人獨特的雕刻造詣,探索守護者筚路藍縷的心路曆程……1月2日,雲岡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杭侃走進山西雲上文博會系列活動之“文化名家會客廳”,用直播形式,以“石窟的偉岸精神”為主題,帶領聽衆暢遊石窟藝術世界。

本次講座,杭侃立足山西,圍繞雲岡石窟、天龍山石窟等經典作品,探讨雲岡模式、天龍山樣式的廣泛影響,以及經典藝術所具有的創造力,展現文化遺産的情感價值。同時,他還重點推介了“鑲嵌”在懸崖上的、“中國石窟最後的輝煌”金燈寺石窟,稱其獨特的雕鑿技藝和石窟特色不僅展現着古代匠人獨特的雕刻造詣,更镌刻着文博事業戰線上石窟守護者筚路藍縷的心路曆程。

杭侃的講座是山西雲上文博會推出的“文化的力量:看見山西”系列講座的首場活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山西陶寺考古領隊高江濤,深圳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郭學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吉琨璋等五位專家還将從山西文化的文博、考古元素入手,與觀衆分享山西曆史悠久的文化資源。

表裡山河的風土人情宣傳片,三晉熱土的優秀影視演藝作品,山西出版的一本本好書……為更好地呈現雲上文博會,提高觀衆的參與性、互動性,主辦方還組織策劃了線上報告、系列講座、線上交流會、研讨會、優秀影視演藝作品展播、新書釋出會、雲端讀書會、雲端鋼琴音樂會、“迎新年、送春聯”等活動。

(光明日報記者 李建斌)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