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PB生成地形小結

最近用vpb生成地形遇到的問題比較多,因為網上vpb的資料比較少是以論壇上有很多關于vpb問題的文章,檢視的人數很多,但回帖的人數為0。這也是在其他版塊很少見的。

一.關于生成地形時檔案目錄的組織

如果後面要用到第二和三點,那麼這點很重要。雖然可以在cmd指令行之間輸入生成的指令行,也能生成地形,但對之後的二三操作卻帶來非常大的麻煩,甚至是無法進行二三的操作。是以建議将生成地形的指令行寫成批處理檔案放在要生成的地形的檔案夾下面(即和要生成的ive檔案在同一個檔案夾下)然後運作該批處理檔案,而不是在指令行輸入。所有的vpb操作都建議用這種方式,這樣也有利于出錯後檢查生成時的參數,檔案路徑是否正确,是以這點非常重要。

二.關于繼續生成上次失敗的地形(--tasks)

繼續生成上次失敗的地形要用到失敗前生成的.source,.task檔案,而且工作目錄也要是上次的工作目錄(和生成的ive同一個檔案夾)。這就意味着你不能直接在cmd指令行輸入vpbmaster --tasks xxxxx.tasks。這樣的結果時直接崩潰,沒有任何提示。正确的做法是将vpbmaster --tasks xxxxx.tasks指令行寫成批處理檔案放在原來的工作目錄下,然後運作這個批處理檔案。

三.關于patch(--patch)

除了和第二點一樣,不能直接在指令行輸入指令外,還要注意三點:1.--patch xxxxx.ive的ive檔案必須是全路徑(絕對路徑)。之前因為沒用全路徑出錯提示說“找不到source檔案”。我困惑了很久,不知道這個“source檔案”指的具體是哪個檔案,而且在原來的工作目錄下,所有的檔案都是存在的。最後發現是沒用絕對路徑的問題。2.将要patch的影像和高程檔案放到工作目錄下。不然即使你用了絕對路徑還是會報錯說“高程或影像資料沒有變化,不需要修改”,生成地形的時候不要求将影像和高程檔案要放到工作目錄下,隻要你在指令行中使用絕對路徑就行。但patch就必須将要patch的影像和高程放到工作目錄下(和ive同一個檔案夾)。3,patch指令不能改變原來生成地形時的設定。比如之前你沒用高程插值,你patch的時候就不能改用插值。

四.關于高程是否采用插值的比較

有個選項是--interpolate-terrain/--no-interpolate-terrain,即是否要對高程進行插值處理,預設是要的。不插值的話如果地形精度不高(影像模糊,層數小)可能影響不大,但生成的地形精度高了可能會導緻地形看起來是有一個個小方塊疊加起來的,就像小孩堆積木一樣,非常不平滑真實。之前沒遇到這個問題,後面精度高了才發現這個問題,也是困惑了好久。如果用插值的話花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之前想,先用不插值的生成粗糙的,再用patch生成精細的時候改用插值這樣可以節省時間。結果是不行的,也就是第三點說的patch指令不能改變原來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