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春之歌》謝芳:用青春力量創造新時代

時間資訊

"一個時代的重要事情是依靠年輕人去創造,我希望年輕人能夠拿出林道靜的力量,年輕人的力量,努力創造一個新時代。

青春的成長與革命生活相呼應,帶着理想主義的空腔,照亮了腐朽的黑暗......1959年,由北京電影制片廠出品、崔偉、陳懷宇執導的電影《青春之歌》首映,打響了幾代中國觀衆的心印。這部電影是女演員謝芳第一次驚豔亮相銀幕,她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從了解少女到堅定成熟的共産黨員的轉變過程。

全國"海選"林道靜

1958年,楊默的小說《青春之歌》問世,這篇關于女性知識悄然成長的故事悄然出版,立即轟動一時,反響熱烈。1959年,為紀念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決定将其改編成電影,由崔薇、陳偉元執導。

作為《青春之歌》的靈魂,将要演繹的林道靜,成為影片成功的關鍵。為了找到最合适的林道靜,崔玮不僅在全國"海選"女主角中,還召開了觀衆座談會,請觀衆向林道靜的演員們建議,就算遠在印尼海外的華人也送來了演員名單,包括白楊、張瑞芳等大明星也主動表達了自己對這個角色的向往, 其中,白陽特别活躍,她是楊默的妹妹。不過,崔認為白陽太老了,二十多歲就不能演林道靜了。

到1959年3月電影上映時,林的選擇仍未決定。這時,崔偉想到了他在湖北中南工藝劇團(現武漢歌舞劇院)的團長,團裡有一位歌劇演唱家謝芳。崔覺得謝芳的外表和氣質和林道靜差不多,是以馬上就被告知要去北京試鏡。

任何一個演員,能演林道靜,無疑是天賜之機,但當時謝芳才23歲,頭腦簡單,她隻覺得試鏡是機關給她的工作,認真做好了線上的工作,并沒有意識到試鏡會改寫她的命運。

1959年3月初,謝芳踏上北行列車。"我坐在火車上,剛讀完小說,說林道靜是個臉色蒼白、很美的女學生,我說我有這麼美,平時不太注意年輕的鏡子不是很好。

試鏡當天,北京下起了一尺深的雪,謝芳先在攝影師的指導下拍攝靜态人像,正面有,然後又嘗試了兩部戲中的影片,一出戲是林道靜告訴王曉燕,她和餘永澤離婚了,另一場戲是在獄中,敵人讓林道悄悄投降, 她把自己翻在書裡撕扯,扔在敵人的臉上。雖然是第一次面對鏡頭,但謝芳一點也不緊張,"因為我18歲之前就開始演戲了,《小二黑婚》《貨小姐》《綻放結果》《白發姑娘》......戲劇很重,播放了幾個小時。"

僅僅兩部戲,謝芳就被認定為林道靜的戲。後來聽崔賽義德說,之是以選擇謝芳,是因為謝芳有革命氣質,因為林道京最終要去革命,去抗日,是去坐牢,去打仗,而不是一般的"月前花"。

沒有對開始的束縛

《青春之歌》從1959年3月到9月,為了趕上國慶節,每天早上5點.m,一直持續到傍晚。受技術限制的時間限制,要等到拍攝後三天,才能洗掉膠片看看膠片是什麼樣子的,如果拍得不理想,還要補拍。

在塑造林道靜這個角色時,謝芳表現出了極大的了解力,她善于獨立思考,善于思考人物的性格和言行。"具體的人,具體的事情,具體的表演"這九個字,是她對表演的概括。她承認,在塑造林道靖時,她"一點也不束縛",非常放手。

在影片中,林道靜曾向她的導師盧家川在革命的道路上表達過自己的困惑,她說:"我打過仗,我打過仗,但我還是沒有出路。在表演中,謝芳選擇用幼稚的語氣說出這句台詞,展現了林道靜的幼稚和陸家川的成熟,發現導演崔薇也在一旁低聲重複這句台詞,看謝芳說對錯。

還有一出戲,陸家川給林道靜做了一些秘密宣傳,讓她保留下來,林道靜打開包,發現上面寫着"中國共産黨萬歲!口号,崔薇此時此刻用高尚的心情要求謝芳站起來。謝芳琢磨着,如何傳達這種高貴的情感?她想到了國際歌曲,于是,她的心默默地響起了這首旋律,很自然地站了起來。

《青春之歌》以林道靜的政治成熟而告終,她和江華在宏偉的"一二九運動"中站在了鬥争的最前沿。為了拍攝最後示威的高潮,劇組利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數千名年輕學生、數百名參與拍攝的警察、數千名市民的圍觀者,以及一些寄回家的珍貴旗袍借給該團體。在影片中,謝芳在電車上爬了一個爬坡,對着遊行隊伍大喊大叫的鏡頭被設定為經典,成為電影的标志性畫面。但當時隻有配樂,喊出具體的台詞,劇本沒有寫。"當時這麼多人,我跑不來跑去崔薇導演問我該怎麼演,我給自己設計了一個台階的話,'同學們,不要害怕這種白色恐怖,大家團結一緻',出槍的效果特别好,"謝芳說。

全明星賽成為焦點

哭泣是謝芳在表演時最大的挑戰。"其他的眼神還好,但眼淚來了。謝芳說,這需要演員非常理性的自制力,拍攝哭泣的場景,先在一個地方靜靜地醞釀情緒,而攝制組準備拍攝,于是導演問"謝芳,好不行",然後去鏡頭前拍攝。"演員最大的快樂就是感覺到我的眼淚與鏡頭齊頭并進。

《青春之歌》中,林道靜和餘永澤因為信仰追求不同最終分道揚镳,劇本中有一個戲是,于永澤從門外摔了出來,林道靜的眼淚緩緩流了下來。謝芳沒有類似的經曆,她把餘永澤想象成他現實生活中的情人張眼,如果張眼就這樣從門上摔下來,不理自己怎麼辦?就這樣,眼淚真的出來了。

用現在的話說,《青春之歌》可以說是"全明星班",林道靜一方的配角都是當時精心挑選的:是以表演的餘永澤、康泰飾演陸家川,于揚飾演江華,秦毅飾演共産黨員林洪,趙蓮飾演叛徒戴瑜, 葛雙莊飾演老師李志婷,就連師傅趙子月也隻有一句台詞。

我第一次拍電影和這麼多大明星時,謝芳說他不怕玩。"我不認為對方是大明星或其他什麼,心态更冷靜。而我的很多劇本都是特寫和特寫鏡頭,拍攝的時候沒有人在我面前,隻有鏡頭黑着我,主要是靠自己的想象。"

林道景暢銷國内外

電影《青春之歌》上映後大獲成功。上映後,北京的電影院座無虛席,許多電影院甚至全天24小時放映。這是三年的艱難時期,許多人排隊買票,即使他們沒有足夠的食物。這部電影的劇集"五月之花"也随着電影的放映而在全國範圍内流行起來。這部電影也在日本、北韓、越南等國家引起了轟動。1961年,謝芳陪同一行人訪日,剛下飛機,就有熱情的日本學生高喊"林道敬,簽上我的名字!街上還有一層高的《青春之歌》。

飾演林道靜的謝芳,距離成為第一代見多識之女的銀幕代表,也是一個天生的鏡頭。光是片中的幾套服裝,就讓人津津樂道,尤其是那條藍色旗袍和白色圍巾連衣裙,成為當時很多女性模仿的對象。片中謝芳的短發也被賦予了"林道京頭"這個名字。

當時,演員拍攝的服裝都是由藝術家設計和制作的,拍攝後,演員可以保留自己的服裝,但謝芳服裝全部歸還給劇組。現在回想起來,她感到有些後悔。"似乎應該留下一個人來紀念......我已經八十多歲了,有很多東西要記住,但它沒有儲存下來,有點可惜,但這一切都在相機上。青春之歌記錄了我最美好的歲月。"

後來,謝芳一直在拍攝《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第二握手》等電影,但在她心目中,《青春之歌》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她說:"還記得那一年拍攝的幾乎每一個細節,很多台詞都能背誦。這部電影改變了我的生活。對于《青春之歌》,我不斷鞭策自己,完善自己,直到現在。"

北京日報記者 袁雲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