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至15日,中央戲劇學院重大科研項目教師的戲劇《浮士德的悲劇》在東區校區實驗劇場上演。《浮士德的悲劇》改編自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的19世紀著名德國詩劇《浮士德》,由我院科研部主任楊占坤、前學院黨委書記劉力賓教授執導。該劇也是2021年第五屆老舍戲劇節"大學劇場"參演的戲劇。

海報
五幕劇《浮士德的悲劇》改編自歌德的《浮士德》,但與原作有很大不同,即從原作的結尾開始,浮士德的人生五個階段颠倒過來。從浮士德征服自然的失敗,到政治理想的幻滅,從浮士德對古典美的幻滅,到他對真愛的追求,再到最後一本書中對知識的絕望,主人公對沒有滿足的生活的不滿足欲望促使他在魔鬼墨菲斯特的幫助下經曆了人生的起伏, 他背負着失敗的痛苦。願意出賣自己的靈魂來滿足欲望,不僅是浮士德的悲劇,更是前進道路上的人類悲劇。如果人類自封的輝煌文明是建立在欲望之上的,那麼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就沒有意義,将充滿精神上的痛苦。是以,在格雷姆的啟發下,浮士德終于認識到了自己的處境,并與魔鬼戰鬥,目的是給魔鬼注入毒藥。
無論浮士德的努力是否成功,他仍然不斷審視自己,探索"人類"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散發着人性的偉大光輝。這部劇引發觀衆思考:"人"應該有的面孔是什麼?
還
該劇導演劉利賓說,《浮士德》是德國作家歌德的一首詩,整部劇以浮士德思想的發展變化為線索,以德國民間傳說為主題,描寫人類試圖探索生命意義和社會理想的曆程,是一部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的詩劇。沒有節拍的行動是浮士德一生的座右銘。浮士德在經曆了一次誤會後才知道了真相——一個人不能陷入欲望的深處,也不能把自己的靈魂交給魔鬼。《浮士德的悲劇》的作者,從原詩的複雜情節中,簡明扼要地摘錄了浮士德一生的五段經文,對他的悲慘人生進行了嚴肅而有意義的評價和表現。由此,這部劇将激發觀衆思考:面對當下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人們該如何把握自己?不斷的追求會重生,而沒有清醒的束縛、放縱,靈魂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偷走,成為一種利益的交換。
劇作家楊占坤說,人們總是精心設計生活,但很少了解它的意義。
面對浮士德宏大而深刻的主題,整個舞台設計采用微型場景和圓形布局的設計理念,颠倒"現實"和"碎片現實主義",展現"宏大叙事"的地位,诠釋精神世界與世俗世界的互相關系。轉盤的中心是一個直徑為4米的空心環形裝置 - 中世紀煉金術中的"扭曲"是視覺中心,轉盤的邊緣是用于哈爾茨山脈,村莊和田野等場景的金屬網微型裝置;"寶鼎"(即劇中的"寶鼎")是中世紀煉金術的大熔爐,是巫術的核心,作為舞台設計的主要形象,它表明浮士德經曆了各種事物在高溫下融化,不僅是上帝對人類靈魂的一種折磨,也是墨菲斯特邪惡魔法的象征。
該套裝的顔色系統靈感來自德國的黑色,紅色和金色旗幟,這些旗幟被認為象征着嚴肅,力量,尊嚴,紅色代表激情和創造力,金色代表智慧和榮耀。根據古羅馬帝國士兵外套的檢查分為黑色,紅色,黃色三種顔色。自魏瑪共和國以來,黑色,紅色和金色的旗幟已被正式用作國旗,該國旗已被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現在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使用。
演出時間
十月 10, 2021 -
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晚上7點30分
展會場地
實驗劇場,東區校區,中央戲劇學院
說明
本劇僅供内部觀看,可通過門票入場
貢獻:教學實踐績效中心
相片:黨委/主席辦公室
編輯:陳玉軒
來源:中央戲劇學院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來源錯誤或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以通過電子郵件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電子郵件位址: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