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聊Oracle雲的進與退

歡迎關注微信公衆号 liaoliaoaws

目前的雲計算市場,可謂是硝煙四起,群雄逐鹿。粗略區分的話,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陣營:

1 新興廠商

AWS,GCP,Aliyun,Salesforce

  • 網際網路背景
  • 從傳統廠商手裡搶客戶,堅決走公有雲路線
  • 以進攻為主

2 傳統廠商

Microso Azure,IBM Bluemix,Oracle cloud,SAP cloud

  • 有自己的産品和客戶
  • 為了留住客戶,自建雲平台
  • 防守反擊為主

作為傳統ERP和資料庫的大廠,Oracle可謂是财大氣粗,坐擁大量企業客戶。不過随着雲計算的出現,一開始Oracle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直到近幾年雲計算的快速崛起,Oracle才意識到形式的嚴峻,并奮起直追,壯士斷腕般地投入了雲平台建設的大潮。隻不過起步較晚,被Amazon和Microsoft遠遠地甩在了後面。Saas領域有Salesforce這樣的強勁對手,Iaas領域被Amazon和Microsoft前後夾擊。Oracle資料庫自身,又要承受被其它資料庫産品替代的巨大壓力。

就在2017年初,為了防止既有客戶把資料庫遷移到其它公有雲平台,Oracle在企業級資料庫的License上大做文章,主要是針對AWS和Azure的公有雲平台,增加了License數量,大幅增加企業向公有雲遷移的成本,提高了遷移門檻,以達到留住客戶的目的。

大家知道,Oracle資料庫的License數量是按照CPU的數量來計算的。而公有雲上面的虛拟機,一個實體CPU可以虛拟出多個vCpu。2017年以前,Oracle提供了一個系數,比如Intel Xeon CPU的系數是0.5,8個vCpu的話,8 x 0.5 = 4,需要4個License。2017年1月,修改後的算法是,對于超線程CPU,2個vCpu需要1個License。不具備超線程功能的CPU,1個vCpu需要1個License。這樣一來,成本基本翻了一倍。

Oracle的這種舉措其實是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好處很明顯,遏制公有雲廠商,留住既有客戶。不過從客戶角度來思考的話,有種被鎖定的感覺,雲戰略的選擇權本來就在客戶自己手裡,可能客戶還在猶豫是否選擇AWS或者Azure,Oracle來了這麼一手,可能反而讓客戶義無反顧地去擁抱其它公有雲。這不禁讓人想起了SAP的各種眼花缭亂的License訴訟案件,License曆來是各大傳統廠商慣用的秘密武器。AWS最先發起的雲計算,從一開始就是針對去License展開的,也難怪一開始傳統廠家都是抵制雲計算的,因為這本就動了自己的奶酪。

在時間的長河裡,沒有哪個優勢是永久的,每種優勢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在時代轉變的風口,如果固步自封,原有的優勢恰恰是轉型的弱勢,在這方面不得不佩服Microsoft,本來就具備高顔值,卻偏偏靠實力吃飯。雲計算的長跑還在繼續,最終排名還沒有塵埃落定,不出意外,AWS跑不出前三,Azure,GCP應該跑不出前五。後面的座次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歡迎掃碼關注個人公衆号 liaoliaoaws

聊聊Oracle雲的進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