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通宵排隊、跨城搶票,淩晨4點場場爆滿,13年前的第一部才叫轟動

作者:藍橙北調

文|藍橙北調

1

“5點鐘的時候就打車過來,到這邊是5點14分,但已經排到291号了。”

面對記者的采訪,一名排隊者擡手展示了一下自己手裡的排号票。

此時正值隆冬臘月,天氣異常寒冷。排在隊伍首位的阿姨,為了替化療的孩子買票,在售票點排了個通宵,怕凍壞了,直接從家裡帶了床棉被披身上。

通宵排隊、跨城搶票,淩晨4點場場爆滿,13年前的第一部才叫轟動

這與搶春運火車票如出一轍的場面,卻真實發生在了一場電影身上,它就是引起巨大轟動的《阿凡達》。

《阿凡達》國内上映是在2010年1月4日,原本這個日子算是電影市場的淡季,《阿凡達》沒有去搶占很快就到的賀歲檔,卻臨時改期,提前了一個月上映,然而,它卻以絕對優勢,成為當之無愧的影院霸主。

人們蜂擁而至,擠爆了電影院,以至于當時很多已經回老家休假的員工又臨時被召回,還得額外增加員工。

不僅如此,《阿凡達》的排片幾乎實作了24小時連軸轉,甚至淩晨4點的夜場都場場爆滿。

誇張的是,光午夜場的單日票房,就達到了400萬。

而上映僅一周,《阿凡達》就締造了票房神話,2.89億的票房紀錄,直逼2009年年度票房冠軍《赤壁下》。

13年前,由于技術限制,全國隻有14塊IMAX銀幕,由于阿凡達最精彩的就是3DIMAX技術,為了能看到IMAX版本,許多觀衆不遠千裡奔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尋找一塊能看《阿凡達》的IMAX銀幕。

通宵排隊、跨城搶票,淩晨4點場場爆滿,13年前的第一部才叫轟動

當年還沒有網絡購票,是以大家隻好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排隊,據說1500張IMAX電影票,半小時内就會被售罄,為了能在半個小時内搶到,隻有通宵排隊搶占先機。

而影院座位也講究的很,效果最好的自然就是中間排,前排和後排的都要打折扣一些。

為了能買到這種黃金座位,人們使勁渾身解數,有托人找關系的,有願意花高價找黃牛的,實在買不到,又不差錢的,直接飛香港,飛國外的,更是多了去了。

通宵排隊、跨城搶票,淩晨4點場場爆滿,13年前的第一部才叫轟動

在這種空前的觀影熱潮下,《阿凡達》一舉斬獲了14.28億。

什麼概念呢?那一年,票房第二的《讓子彈飛》賣了6.76億,第三的《唐山大地震》賣了6.65億,他們倆加起來,都沒有超過《阿凡達》。

而全球票房榜上,《阿凡達》更是始終穩居榜首。

有人問了,一場電影而已,至于嗎?

還真的至于,因為《阿凡達》的意義,早已不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

2

1995年的一天,《泰坦尼克号》還在制作階段,卡梅隆突然冒出來一個靈感,于是便提筆把這靈感寫成了故事,這一寫就是80頁的劇本。

這便是《阿凡達》的初稿,在拍攝前十年就誕生了。他把初稿拿給制作人看,制作人隻回了他一句,你瘋了。

1999年,卡梅隆首次嘗試進行了拍攝,卻在制作過程中深感技術不足,無法呈現出所想要表達的場景。他隻好将這個劇本再次擱置,靜待科技的進步。

通宵排隊、跨城搶票,淩晨4點場場爆滿,13年前的第一部才叫轟動

為了一部電影等科技,這的确有點匪夷所思,但這确實是卡梅隆做的事。

而更瘋狂的是,卡梅隆等不來技術,就自己創造技術。

2001年,《指環王》中“咕噜”的出現,讓卡梅隆看到了希望,從這時起,卡梅隆便将重點轉向技術的改進與研發。

為了能完美呈現自己腦海裡構想出來的“阿凡達世界”,卡梅隆進行了兩大科技創新。

通宵排隊、跨城搶票,淩晨4點場場爆滿,13年前的第一部才叫轟動

他和文斯-佩斯(Vince Pace)共同開發出來了3D虛拟影像撷取攝影系統。簡單來講,正是這種系統的誕生,才有了我們後來能看到的3D畫面。

此外,為了配合“表演捕捉”技術,卡梅隆還開發了一種虛拟錄影機,這種錄影機,可以使他自己直接看到計算機即時生成的角色,并能夠馬上指導演員如何虛拟表演。

通宵排隊、跨城搶票,淩晨4點場場爆滿,13年前的第一部才叫轟動

明明是一名導演,卻為了電影搞上了科研,也隻有卡梅隆了。

但為了《阿凡達》,卡梅隆做得還遠不止這些。

他想讓潘多拉星球更加真實,于是特意邀請語言學家特意為納威人設計了一整套語言。

在電影中,納威人交流時的語言我們是聽不懂的,但是也很好聽并富有邏輯。

其實這并不是随便亂講的,卡梅隆認為,納威人必須要有屬于他們自己的語言,而演員們,也必須學會納威語言。

在這樣的要求下,納威語誕生了,語言學家一邊醞釀,一邊摸索,并吸取了印第安人、非洲、中亞、的多種語言特點,最終整整花了4年時間才創造出來!

通宵排隊、跨城搶票,淩晨4點場場爆滿,13年前的第一部才叫轟動

而且這套語言自有文法規則和語言結構,是可以使用的、完整的語言體系。

這樣誕生出來的《阿凡達》,注定是一部傳奇之作!

那麼,回到前文的問題,為什麼說《阿凡達》的意義已經不是一部電影那麼簡單?

因為卡梅隆以一己之力,重新整理了世界人們對電影的認知,推動了新世紀的電影革新。

縱覽電影史,截至目前共經曆了3次革新。

第一次,是從默片電影到有聲電影。

第二次,是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

第三次,便是從2D電影到3D電影。

卡梅隆使用的自主研發的3D拍攝技術,正式開啟了3D時代,也正是從《阿凡達》開始,3D特效電影才如火如荼、遍地開花。

卡梅隆和他的《阿凡達》,注定會是世界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3

如果說13年前,卡梅隆開啟了戴眼鏡看電影的先河,那麼12年後,卡梅隆又緻力于讓觀衆摘下眼鏡看電影。

《阿凡達》大獲成功後,卡梅隆很快便宣布,會将影片拍成一個系列,影迷們也不厭其煩地等了一年又一年。

時間從2010年推到2022年,此時的3D技術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而始終在創新的卡梅隆,決定通過裸眼3D技術,讓觀衆們摘下眼鏡也能享受到《阿凡達》的視覺盛宴。

實際上,不止裸眼3D,《阿凡達2》共有5種觀影模式可供選擇,呈現方式更加豐富,也更加深了世界影迷的期待。

通宵排隊、跨城搶票,淩晨4點場場爆滿,13年前的第一部才叫轟動

果不其然,你可以永遠相信卡梅隆的号召力,上映第二日,票房已經突破了2.4個億。

但這個資料已經相當保守了,假如現在不是在人均38.5的情況下,恐怕票房早已翻倍。

影迷對于《阿凡達》系列的喜愛和期待,其實早已經超出了影片内容的本身。

盡管始終有人批判,說3D效果已經驚豔不到自己了,而且《阿凡達》劇情老套,第二部比第一部更老套。

通宵排隊、跨城搶票,淩晨4點場場爆滿,13年前的第一部才叫轟動

可就像有人這樣評論:“如此老套、卻又如此好看。”

這大概就是卡梅隆的魔力吧,對于《阿凡達》而言,情懷隻是一方面。

第一部《阿凡達》上映的時候,人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3D電影,巨大的新鮮感官刺激,讓《阿凡達》收獲了頂級的評價。

但面臨科技的不夠新鮮,《阿凡達2》以及後面的3、4系列還如何能尋求突破呢?

《阿凡達·水之道》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電影革命并不是随時都有,不可能每一部電影都能夠踩到這樣的轉折點。

而卡梅隆給觀衆的答案則是:未知世界的各種可能性。

《阿凡達》的魅力就在于,它創造出來的是我們從未見過的潘多拉星,和從沒聽過的光怪陸離的故事。

《阿凡達2》水下的場面,更是呈現了一個較之于第一部完全不一樣的世界環境。

這樣的幻想世界,是如此的新鮮有趣、充滿神奇之感。

更重要的是,它竟然如此的真實,看完《阿凡達》,你會恍然覺得真的有一個潘多拉星在我們頭頂,真的有一群納威人,在那裡幸福的生活。

通宵排隊、跨城搶票,淩晨4點場場爆滿,13年前的第一部才叫轟動

因為卡梅隆對于這個世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苛求到了極緻。

就像劉慈欣的《三體》,這些作品的偉大之處,就是為我們呈現了超越現實的真實可能。

這就像一場美輪美奂的“穿越”,過慣了現實的人們,永遠需要幻想世界的慰藉。

這,才是最有魅力的存在。

不管怎樣,還是要去買一張《阿凡達2》的電影票,支援下卡梅隆13年的付出吧!

我是藍橙,關注我,看更多好看的故事

本文系原創請勿以任何形式私自轉載,違者必究!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