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足球強國巴西,為什麼有很多日本人?背後還與中國有淵源

作者:地理小鎮
足球強國巴西,為什麼有很多日本人?背後還與中國有淵源

巴西是公認的“足球王國”,國家隊自1914年成立以後,先後18次殺入世界杯決賽圈,也是目前世界範圍内唯一參加了曆次世界杯決賽階段比賽的球隊,僅憑這一成就,就足以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球隊”。巴西足球隊不僅曆史悠久,實力超群,戰績亦是不俗,他們在1958年、1962年、1970年、1994年和2002年五次奪得世界杯冠軍,奪冠數量至今位居世界第一,無人能夠超越。

足球強國巴西,為什麼有很多日本人?背後還與中國有淵源

然而今天咱們要聊的不是世界杯,也不是巴西足球,而是和他們有關的另一條美麗的風景線。如果今年你看了世界杯比賽,可能會發現在巴西隊的看台上,有一大群面孔與我們中國人相似的球迷,甚至他們的頭上還綁着類似于日本人的“必勝”頭巾,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巴西出了軌,還是日本跳了牆?這些看上去與美洲人格格不入的球迷,是巴西人還是日本呢?今天咱們就來一探究竟。

視訊開始,我給各位老闆假設一個場景:現在你的家鄉天災人禍不斷,地裡的莊稼顆粒無收,生命朝不保夕,那麼你是會選擇紮根故土生死與共,還是想盡千方百計的遠渡重洋到異國他鄉尋找活下去的機會呢?

“移民”這個詞在當下看來絕對夠時髦,甚至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進階感十足。殊不知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移民”這個詞更多的代表着血淚與心酸。尤其是在19世紀、20世紀的時候,但凡打算“移民”,必須要鼓起足夠大的勇氣,為什麼呢?

一二百年前沒有什麼波音飛機和高鐵,交通不便、資訊閉塞才是真實的寫照,遠渡重洋到異國他鄉意味着風餐露宿和颠沛流離,這就像一場人生賭博,賭赢了是功成名就,賭輸了小命不保。說到咱們曆史上的大規模移民,首推近代的“下南洋”,然而鮮為人知的是,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在曆史上也湧現過澎湃的移民浪潮。

近代移民風之是以形成往往不外乎兩個重點,第一是社會沖突的加劇,尤其是人地沖突的激化導緻了大量人口失業、破産;第二是天災人禍導緻的社會劇烈動蕩。中國人下南洋源自于清末西方商品的大規模流入導緻的國内結構經濟變動;而日本人的移民原因和咱們也差不多,而一切的源頭還要追溯到大名鼎鼎的“明治維新”。

足球強國巴西,為什麼有很多日本人?背後還與中國有淵源

别看日本現在是個老齡化嚴重的國家,事實上從幾百年前開始這裡就是個,人地沖突特别嚴重的國家,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學者說日本人注定要通過侵略或者移民的方式才能緩解人口壓力的原因。

19世紀中國人忙着到大洋彼岸淘金的時候,日本人也沒閑着,隻不過目的地除了熱門的東南亞各國和美國外,他們還獨具一格的瞄向了南美洲的巴西。截至到今年,在巴西境内僅日裔就超過20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1%,是世界上日本裔最多的國家,被日本人親切的稱為“第二故鄉”。

我們把時間調回到19世紀,當時的日本國内掀起了現代化風潮,即明治維新的出現。作為日本曆史上波及巨大、影響深遠的事件,這場運動可以被視為從統治階級開始由上至下的全面改革,此時國内公路、學校、醫院、工廠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讓日本這個破落的農業國短短幾十年就煥然一新,成為了亞洲綜合國力數一數二的強國。

然而在國力蒸蒸日上的背後并非一帆風順,很快一個巨大的危機就出現了,即“土地私有化”。既然要全面改革,要完全工業化,那每件事都需要大量的錢,可錢哪裡來呢?很快統治者就看到了一樣東西——土地。各位老闆想想,誰把土地看得最重,視為生命呢?不是精英階層,不是地主階級,而是農民啊!

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總人口在3000萬到4000萬左右,其中農業人口占到了8成以上,而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工業化,那麼就需要大量資本和勞動力,這就意味着農民成為了唯一被剝削的對象。

十幾年的時間,日本國内大量土地被政府整合,然後由财閥入手,導緻土地兼并空前嚴重,私有率一度高達70%。沒有了土地的農民就代表破産了,為了生存隻能湧入城市,這個場景在座的各位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偉大革命導師列甯老人家說了:“農民一旦獲得了自由,就代表着從此一無所有。”是以大量的日本農民有了背井離鄉的打算,他們其中的很多人後來都去了巴西。

足球強國巴西,為什麼有很多日本人?背後還與中國有淵源

這麼多國家為啥非要去巴西呢?這就有點意思了,甚至還和咱們中國多少有點關系。當時的巴西剛剛從大哥葡萄牙手中獲得獨立,國内的奴隸起義和群衆反抗運動層出不窮,統治者佩德羅二世隻能妥協廢除農奴制,結果就是種植園裡的大量黑奴紛紛潛逃。要知道巴西的土地肥沃,種植園農業生産是他們國家的經濟命脈,這幹活的都跑了可咋整呢?為了恢複生産,統治者想到了去國外“借人”。

當時世界範圍内人口基數龐大且廉價的代表就是中國,巴西使者找到了清政府,然而剛剛開口就被一口回絕了,還被罵了個狗血淋頭。在清政府看來這是赤果果的官方“販賣人口”,屬于“有辱天朝威儀”的事情,堅決不幹。碰了一鼻子灰後巴西又找了意大利等很多國家,但效果都不理想。

日本政府在了解到這個情況後,直接找上了門,滿口答應,允諾要多少有多少。原來當時轟轟烈烈的日俄戰争剛剛結束,日本國内經濟凋敝,社會上充斥着大量遊民,問題急需解決,巴西的到來豈不是恰到好處?

就這樣,一紙《日巴修好通商航海條約》就把第一批日本人送到了巴西,這一年是公元1908年。有意思的是,第一批移民并不是自由身,他們受到日本政府或者日本企業的全面控制。他們日複一日的超負荷工作,賺來的外彙也要奉獻給祖國,總之是受到了巴西農場主和日本政府的雙重盤削。

那個時候巴西地廣人稀,第一代日本移民就開始組建社群,修建房屋,還把本土的作物和文化帶到美洲大陸,此外,他們存在的最大使命在于:讓所有日本貧苦之人看到大洋彼岸生的希望!

此後日本人有五次移民的浪潮,其中第二次出現在1910年到1920年,官方給出的資料是約3萬人。他們來到巴西很快融入當地日本社群,說日本話,吃日本菜,保留了幾乎所有日本文化、習俗。其中7成的日裔居住在聖保羅州,從事咖啡園、棉花園、橡膠園的生産,另外還參與了巴拉那州、亞馬遜州的開荒工作。總之他們涉及的産業附加産值很低,是妥妥的打勞工,屬于“混口飯吃”的範疇。

1923年關東大地震爆發,日本國内出現大量饑餓的災民,政府無力安置,隻能一張船票把他們送去巴西,到1935年,前後14萬日本人落戶巴西,和之前幾次移民不同的是,這些人中有大量受過高等教育或者具有高技術的人才,他們都帶有不俗的資産。

二戰爆發後,日巴斷交,移民潮暫時中斷,而此時巴西境内的日裔已高達20餘萬,其中不乏超越階層的精英人士。日裔在美洲大陸上以團結友愛、勤勞勇敢、重視教育而著稱,是中産階級的代表。由于戰争立場的問題,這些日裔急需自保,于是和在美日裔一樣加入同盟國軍隊與軸心國作戰。當然了,他們骨子裡還帶有日本人那套“忠君愛國”的情節,于是他們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是以日裔血統為榮,還是要被巴西社會接納?而此後的一切證明了他們選擇的明智。

足球強國巴西,為什麼有很多日本人?背後還與中國有淵源

二戰後大量日裔選擇加入巴西籍,為了紮根這裡他們必須改頭換面,于是紛紛走出社群,積極融入社會,他們與當地民族通婚,學習葡萄牙語,深入了解美洲曆史文化,更開始以當地人自居。

今天數百萬的巴西日裔中有超過6成是混血,可以預見的是,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徹底被巴西同化,當然了,在全球化的今天,這裡的日本文化也不會徹底消亡,甚至還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本地文化,被認為是柔道變種的“巴西柔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最後,在我看來,巴西之是以能有數量如此巨大的日裔,日本人本身吃苦耐勞的性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巴西擁有逾時代的開放相容心态,這是美國這種一紙“排日法案”就把大量日本移民拒之門外的國家所不能比的。好了,今天咱們就聊到這裡吧。大家對這段曆史熟悉嗎?對此你怎麼看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