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Sir終于去苟到能看到點映的這一天。

興沖沖取了票,買了3D眼鏡,坐在座位上的那一瞬間。

踏實了。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大緻的口碑應該有所耳聞。

海外媒體早早誇上天——最新、最偉大、最有深度、最讓人窒息,類似詞語鋪天蓋地。

爛番茄82%新鮮度,IMDb8.3的評分。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國内不少“搶跑”的影迷也不吝贊美:

載入史冊的第三幕!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你大爺終究還是你大爺!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你問Sir的感受?

坦白說,還在感受之中——三個小時,還沒怎麼咂摸出味來,就這麼過去了。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電影這才正式上映。

是以為了照顧各方影迷,Sir必須先賣個關子,觀影感受放在文末。

今天這篇屬于360°全方位解析。

沒看過的,看過的,看過後立刻想看下一部的。

以及《阿凡達》的過去,當下,未來。

注意。

全體都有!

《阿凡達:水之道》

Avatar:The Way of Water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01

森之道

你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沒看過/忘了第一部,直接看《阿凡達:水之道》(下略:《阿2》)可以嗎?

Sir直接說,可以。

電影很貼心地在開篇15分鐘,将之前的故事用細節填充進去了。

即使你将《阿2》看做一個全新故事,也毫無割裂感。

但會缺少一些“樂趣”。

什麼樂趣,Sir稍後再說,先給沒時間重溫的毒飯們簡單劃劃重點。

《阿凡達》概念的出處。

故事背景是未來2154年的潘多拉星球,這是與地球生态環境相差無幾的星球,唯一不同的是,潘多拉星球上缺少氧氣,大氣環境對人類并不友好。

星球的原住民,叫納威人,他們所崇拜的祖先,也是電影裡所提到的大地之母,伊娃。

每個村落、宗族之間都靠這一棵“樹”維系。

納威人擁有一條布滿神經元的尾巴,讓他們與家園樹、動物、或其他納威人産生某種意識上的締結(類似共享雲盤)。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納威人是具有着強大肉體、豐富情感,以及注重宗族關系的生物體。

第一部講的是人類“入侵”潘多拉。

這個“入侵”分兩種:

一種是暴力的,因地球生态惡化,部分人類想粗暴地占領潘多拉,奴役納威人。

另一種是溫和的,希望通過了解和學習,與納威人在潘多拉共存。

比如科學家格蕾絲博士(圖右下,在《阿2》裡是琪莉的生物學母親),通過人類與納威人的DNA改造後,創造出來可以被人類精神控制的“阿凡達”,也就是某種程度的“義體機器人”。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是以《阿凡達》的故事主角并非地球人or納威人。

而是兩者結合的“異類”們。

它是印度教神祇以肉身形式出現的化身。在這部電影中,這意味着人類未來的技術,可以将人類的智力注入遙控的生物身體當中。(引用 卡梅隆)

就像男主傑克·薩利。

他曾是一名人類士兵,在戰争中受傷下肢癱瘓,被迫來到潘多拉星球接替雙胞胎弟弟的工作,操控阿凡達。

同時通過阿凡達的形态,他認識了這個星球上奧馬地卡雅族的女孩——女主納提莉。

女孩教會他在這個森林裡生存的一切技能:

射箭、騎大鳥,對自然與土地的敬畏,對情感與内心的探索……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同時,也讓他看見人類的自大。

傑克不得不服從長官邁爾斯·誇裡奇上校的指令,作為“間諜”,找出納美人的軟肋,讓人類的拆遷事業順利展開。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傑克被兩股勢力夾在中間。

他的陣營選擇,便是《阿凡達》第一部的核心沖突。

結局必然是預料之中。

傑克被納美人的團結與包容打動,成為領袖,反擊暴力拆遷的人類。

反派邁爾斯咎由自取,死在荒野。

第二部由此接上:

反派通過科技複活成新版“阿凡達”,同時保留着邁爾斯的意志與記憶,并且出場第一件事就是回到自己戰死的地方,憤憤地捏碎“自己”的骸骨。

大仇将報。

但。

時過境遷,此人已非彼人。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02

水之道

劇情先放放,講講第二個你們關心的問題:

特效,有當年那麼震撼嗎?

第一部可以說是十多年前3D電影特效的巅峰了。

第二部有沒有到達現在的巅峰,說不好。

但可以肯定——卡梅隆親手掀翻了自己曾經創造的“極限”。

臨場感受很難用文字形容。

不過要說清楚《阿凡達2》特效的震撼程度,Sir僅需要給你們展現一點:

那恨不得塞進每一幀畫面裡的絕對自信。

鏡頭放大,更大,再大。

皺紋、疤痕、毛發、五官的微顫……

時不時就把鏡頭怼臉,調出他們瞳孔的顔色,讓你直視他的眼睛,甚至眼睛裡的倒影。

然後再傲嬌地向臉上撒上陽光的斑駁,絲滑地掠過。

猝不及防——箭,已經紮在你眼裡。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這還是基本操作。

卡梅隆手裡的魔法棒距離最大魔法值,還欠一種催化劑:

水。

好萊塢早就流傳一條不成文的禁忌:拍電影,遠離“水”。

尤其是成本周期嚴格控制的商業大片——因其流動性和不确定性,它既難以捕捉,更難以靠技術生成。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主動尋求技術突破的名導們,紛紛将自己的賭注往海裡扔。

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鲨》,李安的《少年派》,到如今卡梅隆的《水之道》。

本來卡梅隆是有嚴謹計劃的:三部曲,森林→天空→海洋。

越來越難。

而成片并未辜負卡梅隆的冒險。

僅從預告片和劇照看,電影裡的海洋就已經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這其中有技術的支撐,亦有關電影人的靈活與專注。

特效是不夠的。

為了能拍出真的如海底的那種水流動态,劇組專門搭建了一個容積為90萬加侖的水箱,并且布置了能模拟各種海洋力學環境的裝置,能讓演員在水底能真實的體會到海平面下的水流狀态。

并且,卡梅隆還請來了專業潛水專家為演員們進行專業的閉氣訓練,凱特·溫斯萊特居然達到了7分14秒的閉氣時長。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說到這,未免又回到那個問題:

有必要嗎?

尤其面對早已習慣,甚至厭倦了3D技術的觀衆來說,有必要嗎?

Sir的回答隻能是:

去看,去感受吧。

去看納威孩童在林間雀躍地蹦跶,看少男少女藏在眉間的情愫,看圖坤那被浸濕的眼睛裡,與海水融為一體又清晰可見的那一滴淚。

這些僅在銀幕上閃過幾秒,幾幀的瞬間。

終會疊加成延綿的“長尾效應”。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我是開始淺淺劇透的分割線

03

你子·我子

比起視覺上的一緻好評,《阿凡達2》的劇作還是有較大争議的。

有人說,故事落了俗套。

它的主線,不就是為了保護家人,與反派做鬥争嗎?

故事走向與人物設定,好像也都有些老套。

三個小時的時長,劇作基本上沿襲規整的好萊塢三幕式結構。

前一個小時在森林,鋪墊危機的發生。

第二個小時來到海洋部落,學習并融入。

第三個小時,大決戰。

再比如二兒子的人物弧光。

從一開始的孤獨邊緣,不受父親認可,最終因為兄長的死而觸發成長,被父親看見。

同時,和第一部他的父親一樣,有一個美麗善良的女孩傾心于他的特别。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沒錯,就是好萊塢套路。

但神奇的是,它又是如何同時做到如此好看又感人的?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好萊塢經典套路沿用了這麼多年,自然立足于它對于觀衆最佳觀影體驗的科學研究。

架構擺在那,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好。

一個俗套的故事主線,卡梅隆和編劇團隊卻用了非常多的細節、隐喻、人物對照組來豐富它。

節奏方面,大的起承轉合,小的高潮不斷,三個小時全無尿點。

而在結構方面——《阿凡達2》處處都是鏡花水月般的“對照組”。

納美人與人類,叙事雙線并進。

最突出是兩組父子:

傑克&二兒子洛亞,上校邁爾斯&蜘蛛。

洛亞與蜘蛛這兩個新一代年輕人身上,都存在着嚴重的身份認同危機。

一個不讨父親喜歡,一個沒有父親,他們都在“尋父”。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人物與動物之間,也有對照與隐喻。

因為年輕莽撞而被種族誤解、驅逐的圖鲲,和洛亞同病相憐。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還有非常多的細節,是卡梅隆為續作挖的坑。

傑克收養的格蕾絲的女兒,琪莉。

她沒有父親,由母親單獨孕育而生——這樣的出身被賦予了“救世主”意味。

電影裡她頻頻顯示出一些獨特的力量。

第一次潛水就顯示出天賦超群。

可以控制海洋生物,并且,她聲稱自己可以感覺到聖母伊娃的存在。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她的名字Kiri,在英語裡與key諧音,意為“關鍵”。

子一代成長為後續故事的主角後,預計她将起到關鍵作用。

人類孩子,蜘蛛。

電影最後的大戰中,失去長子,失控的納提莉挾持了蜘蛛與邁爾斯對峙,并差點置他于死地。

“用你的兒子,換我的兒子”。

同時,也應對了大兒子是為了救蜘蛛而犧牲。

納提莉失控殺人,躲在一旁的蜘蛛目睹了她血液中爆發的獸性,眼神中充滿了恐懼。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那麼在這個家庭裡,納提莉反而成為了蜘蛛眼中的異類。

養父傑克本是人類,幾個孩子也都有人類的血統。

隻有養母納提莉,是純種的納美人。

那麼此次事件之後,蜘蛛将如何面對這位養母?

從他偷偷放走邁爾斯,某些種子已經在他幼小的心靈種下。

這個人物後續的發展和轉變,将會是重點。

目前釋出的資訊來看,《阿凡達》要拍五部。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卡梅隆說,自己要打造一個《指環王》那樣的系列史詩。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 圖源:微網誌@TNABO北美票房榜吧

從電影裡一位女将軍的口中我們得知,人類已經不滿足于在潘朵拉星掠奪資源。

地球加速衰亡,人類的意圖是徹徹底底地殖民、移民到這裡。

戰争将會愈發擴大。

新一代的年輕人物,完成最初的登場亮相與成長。

《阿凡達2》不僅要寫一個精彩好看的故事,更是一部宏大史詩中,具有鋪墊意義的一集。

04

軟肋·盔甲

就單部來看,《阿凡達2》裡的一句台詞,是整部電影的了解核心。

孩子是我們的軟肋,也是我們的盔甲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 圖源:微網誌@TNABO北美票房榜吧

從預告片裡也可以看出來,家,一直是高頻出現的詞彙。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十多年之後,再一次的視覺革命還未誕生。

《阿凡達2》的故事核心變得更加樸素。

卡梅隆對此很坦誠,是的,《阿凡達2》就是一部“美式合家歡”。

相較于第一部,《阿凡達2》是一部可以跨越代溝的合家歡電影,觀衆可以帶入父母的角色,也可以帶入子女的角色。

某種意義上,這是卡梅隆用自己的方式抵抗着諸神落幕的時代。

當觀衆還期待向前看的時候,他自己先回到了原點:

影片最後那段阿凡達版《泰坦尼克》。

好萊塢,上世紀黃金時代被賦予了一個形象的稱号:造夢工廠。

與歐洲電影追求藝術上的曲高和寡。

好萊塢信奉的理念是:人人都可以做夢。

即,用完善先進的工業體系,認真打磨出一個人人都能了解、沉浸、感動的精彩故事。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在阿凡達上映前兩個月,卡梅隆的一段話也曾引發不小的争議。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漫威和DC裡面的角色不管年紀多大,行為都像大學生。”

卡梅隆的意思,并非瞧不上漫威電影情感核心的俗套。

而是,它們人物故事塑造的敷衍,無法讓觀衆真正體會到,共情到這些情感。

“他們看上去有各種情感關系,但實際上沒有。”

“這些角色體會不到,我認為電影不是這麼做的。”

這也讓Sir想起近幾年被多次提起的一些名字:馬丁·斯科塞斯、雷德利·斯科特……

好萊塢這一代創造過輝煌的老導演們,技術和形式上總是在創新的。

但他們始終相信,故事、人物與情感才是一部電影的靈魂。

不用多複雜,多艱深。

一定要真摯。

即使是卡梅隆這樣的技術狂人,他的封神之作《泰坦尼克号》。

當時革命性地運用“動作捕捉技術”,重制著名災難場景。

核心呢,不“俗”嗎?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在一個人人都想标新立異的時代。

難的卻是返璞歸真。

就像《阿凡達2》結尾。

在傑克與納提莉連接配接海底生命樹,正式加入海洋部落的重要時刻。

他們看到了什麼?

不是什麼宏偉的神迹、預言,不是什麼花裡胡哨的視覺盛宴。

恰恰是一場再簡單樸素不過的,家人團聚的美好幻夢。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你可以說《阿凡達2》在文本層面的俗套、安全。

但文本之外,我們又是如此需要一部《阿凡達2》。

是的,它有缺點。

但Sir想用一種更準确的說法:這是一部突破與局限同樣明顯的電影。

個人的局限。

你能在它身上看見傳統好萊塢過去輝煌的剪影,像拼圖般散落在故事當中——《沙丘》的曆史隐喻,《教父》的家族宿命,《指環王》的史詩架構,《泰坦尼克》的場景緻敬……

而當卡梅隆希望将這一切都裝進那顆騰空而起,蔚藍色的納美星球時。

站在美好的願景面前,Sir猜測,他做好了暴露其個人局限性的準備。

是以哪怕設定裡埋下了不少逆反正常的爆破點:肉體與意識割裂的反派,身份模糊的人質,甚至3D革命在電影内外造就錯亂的互文……

這些命題每一個都值得深入。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但終究,卡梅隆還是自覺地将這些火苗一一掐滅,并讓它們服務于影片整體節奏,收束于更普世的價值。

如果說這是他作為項目發起人的長遠選擇。

那麼,接下來有些事,完全超出預料。

《阿凡達》續集的開啟曾有一個大前提——完全的“中美合拍”。

卡梅隆甚至拟好了幾部續集的故事大綱,實景拍攝計劃,并準備加入大陸演員。

隻是後來我們知道。

這個更大的願望因特殊原因無法實作,項目推翻,劇本重寫。而如今成片裡僅有的中國元素,隻剩一些以中國風景為靈感的特效場景。傳聞中加盟的華裔演員楊紫瓊,Sir确實沒看到,據IMDb資料顯示她的角色在《阿凡達3》才會出現。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卡梅隆努力想推開的那扇門,又被重重地擋了回去。

這是時代的局限。

可曾經,門裡的光,恰恰又是時代反射出來的。

《阿凡達》過去的技術革新,如飓風般席卷全球,跟正在蓄力向上的中國電影市場産生強烈對流。二者相遇,瞬間加速了之後十幾年的市場化,全球化,當然伴随各式魔幻泡沫。

但依然能清晰感覺——電影會變得更重要,這不僅對于卡梅隆,而是我們所有人的共同期盼。

如今呢?

電影的确更“重要”了,但重要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它輻射開來,模糊的立場。

我們對它揣測而非感受,肢解而非了解。

Sir前段時間看見一張有關卡梅隆的黑白老照片在刷屏,那時全國号召去看《泰坦尼克》,還是無删減版。

過往在這一刻散發黑色幽默的意味。

應該認識到了——時代不會生産“光”,卻會暗中撥弄着我們奔赴“光”的方向。

這可能是所有人的局限。

卡梅隆更早意識到了這一點。

抛棄雜念,轉頭,将自己扔進熟悉的光影、特效、劇本裡。

而之于你我。

如果我們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撕裂與凝滞的泥潭之中。

那麼。

何不酣暢淋漓地經曆一場冒險。

毫無障礙地沉浸一場幻夢。

讓那束光盡量晚一點熄滅。

這,或許更重要吧?

《阿凡達2》親手掀翻曾經的極限,一頓操作猛如虎後,值在哪?

本文圖檔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M就是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