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聽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就需要同學們及時做好課堂筆記,以便課後溫故之用。那麼怎麼高效整理課堂筆記呢?一起來看看吧。
01
緊跟老師的思路
課前認真地進行了預習,并不是說聽課時思想就可以放松了。我們應當認真聽講,緊随老師講課的思路。一位學霸總結了這樣的方法:
第一、認真聽講,緊随老師講課的思路(何為重點,何為難點……);
第二、沒聽懂先做個記号,課後再說,先跟上老師的講解;
第三、盡量将老師講的知識當堂消化;
第四、聽課時大腦要如同參加考試一樣機敏、緊張;
第五、記好筆記,筆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内容:一是書本上沒有的内容;二是聽課時不懂的地方。
總之,老師的思路,是一節課的精華。抓住了老師的思路,也就等同抓住了一節課的精華。
02
前松後緊法
所謂“前松後緊”,是說聽課時前幾分鐘不妨松弛一點,後頭再緊張起來。一節課40分鐘,一天好幾節課,要想每節課自始至終緊張、專注地聽講,說實話很難。
有的同學上課時一開始還能集中精力,可上到半截就開始走神;而老師上課時往往一開始是回顧以前所講内容并引入新的内容,這些往往比較簡單,接下來才是較深入的分析和講解,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可偏偏此時不少同學已經是心不在焉了。是以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剛上課時先放松一點,後半節課再緊張起來。
據心理學家研究,青少年的注意力,一般隻能持續20~25分鐘。超過這個時間,注意力就會下降。
03
有重點地記下老師講課的内容
對于不同的學科,記筆記有不同的記法。例如數學等學科中的一些概念和定理書上都有,而且内容完整、語句嚴謹,科學性與邏輯性都很強,是以不必記。着重記老師對概念的解釋,了解上要注意的地方以及解題的技巧等。
國文課主要記課文的時代背景、寫作特點,某些詞語的用法以及老師補充的有關内容。
外語課則主要記詞彙的各種用法和差別等。
總之,課堂筆記主要是記老師關于教材中重點、難點的分析闡釋和對某些内容的歸納總結,記老師的解題思路或者是老師的獨到見解。
特别是對于自己不了解的和老師的講解與自己的了解不一緻的地方,更需要記下來,以便課後研究比較。這樣學習知識印象最深,得益最大。
04
整理筆記“七步法”
第一步:憶
“趁熱打鐵”,課後即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的資訊。實在憶不起來,可以借同學的筆記參看。這是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為筆記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補
課堂上所做的筆記,因為是要跟着老師講課的速度進行的,一般的講課速度要較記錄速度快。于是筆記就會出現缺漏、跳躍、省略甚至符号代文字等情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作修補,使筆記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
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确切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與解答課後練習,與教學(學習)目的有關的内容的修改,使筆記有“準确性”。
第四步:編
用統一的序号,對筆記内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注明号碼,梳理好整理筆記的先後順序,使筆記有“條理性”。
第五步:分
以文字(最好用紅筆)或符号、代号等劃分筆記内容的類别。如,以國文為例,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作品(課文)是分析類,哪些是問題質疑、探讨類,哪些是課後練習題解答,等等。為分類摘抄做好準備,使筆記有“系統性”。
第六步:舍
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内容,使筆記有“簡明性”。
第七步:記
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筆記本,或一本筆記的同一部分裡,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這樣,日後複習、使用就友善了。按需所取,綱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筆記有“資料性”。
05
記課堂筆記的五大技巧
第一,不要記得太緊太密,每頁右邊留下約1/3的空白處,以便日後補充、修改。
第二,用詞用語要簡潔濃縮,常用詞語可用代号。
第三,寫字要快、字迹不必要求太高,看清就行。
第四,注意聽課與看書結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書上批注。
第五,用不同顔色的筆,比如你用藍色和紅色,一般的用藍色筆寫,重要的内容如:概念、公式、定理用紅色筆寫,這樣便于以後複習隻需看一下提綱然後進行聯想。
06
怎麼利用課堂筆記學習?
第一、每天抽出一段時間對着筆記本在腦海中回憶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課内容,包括每一個細節,實在想不起來再看課堂筆記。這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減緩對知識的遺忘。
第二、課後要結合課後複習做好筆記整理工作:補充筆記中的省略部分,将簡化符号複原,對重點部分要核實,未聽懂部分弄懂,使筆記進一步條理化、系統化。
第三、經常對照筆記,對老師講課的内容加深了解、增強記憶,靈活運用。總之,按照分享的方法去記筆記,利用筆記,一定會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注我了解更多更全資訊)
本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行為,請立即聯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