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優制咨詢TPM好文】TPM咨詢之裝置故障診斷五字訣

【優制咨詢TPM好文】TPM咨詢之裝置故障診斷五字訣

“望、聞、問、切”是中醫用語。望,指觀氣色;聞,指聽聲息;問;指詢問症狀;切,指摸脈象,合稱四診。TPM咨詢管理活動中裝置故障也可以通過人的手、眼、耳、鼻等器官,借用醫學看病“望、聞、問、切”的手段,直接感覺故障裝置異常的溫升、振動、氣味、響聲等,确定裝置的故障部位——即“問望聽聞切”五字訣。

【優制咨詢TPM好文】TPM咨詢之裝置故障診斷五字訣

1.問即詢問

“問”,就是在TPM咨詢管理活動中對裝置操作人員進行詢問,聽取他們所掌握的裝置隐患和故障彙報。裝置有了異常,出現了故障,裝置使用人員是最清楚的。因為他們每天都操作裝置,比較熟悉裝置的性能結構。

當裝置出現問題,有異常情況發生時,如聯接螺絲脫落、裝置出現噪音或發熱、管路出現跑冒滴漏、裝置性能下降等,他們是第一發現者。尤其是在裝置故障産生的初期,外觀表現得不明顯時,維護人員可能察覺不到,但是操作人員可能已經發現了。如果能夠第一時間獲得這些資訊,無疑對裝置維修有極大的好處,既能降低裝置維修成本,又能節約檢修時間促進生産,還能避免發生更大的裝置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

“問”的好處在于把故障目标縮小,甚至直接鎖定目标,為我們快速準确地發現和解決問題提供友善,是以TPM咨詢管理活動中“問”這種方法是很重要的。

是以,當一台裝置的電氣系統發生故障後,維修人員應和醫生看病一樣,首先要了解詳細的“病情”。通過詢問故障裝置的操作人員故障發生前有無異常現象出現,裝置運轉時有什麼異常的狀況,裝置損壞時有沒有伴随什麼異常聲響、動作,故障前的操作過程中是否有操作不當、操作失靈或誤動作等情況,可能這些就是導緻裝置損壞的“元兇”。了解情況要盡可能詳細和真實,這些往往是快速找出故障原因和部位的關鍵。

2.望即看

TPM咨詢管理活動中根據所問到的情況,從故障征兆外觀方面入手,即維修裝置之前先觀察維修外觀,有無較大變化,裝置損壞情況如何,是不是這些損壞導緻裝置不能正常運轉的。

例如,裝置的外形、顔色有無異常,熔絲有無熔斷;電氣回路有無燒傷、燒焦、開路、短路,機械部分有無損壞以及開關、刀閘、按鈕插接線所處位置是否正确,空氣開關或接觸器的觸點是否燒熔或燒灼,改過的接線有無錯誤,更換的元件是否相符等;還要觀察信号顯示和儀表訓示等。

接着看圖紙資料,按圖分析故障原因與故障發生的部位,出現的故障與控制線路中的哪一部分、哪些電氣元件有關,産生了什麼毛病才能有所述現象;之後,再分析決定檢查哪些地方,逐漸查下去就能找出故障之所在了;此外,對于無人值守的裝置,觀察的過程最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方法有序進行,不要盲目無序、沒有目标地走和看。因為一般的生産裝置都比較大或由幾部分組成,不能夠一目了然,需要點檢的部位也分散在裝置不同的地方,隻有按照一定的點檢順序進行,才不至于出現漏檢現象。

觀察的順序可按照如下次序進行:

(1)按裝置的構成進行,如按原動機構、傳動機構、執行機構等的順序檢視。

(2)按裝置的類别進行,如按機械部分、電氣部分、液壓部分等的順序進行檢視。

(3)按照裝置的方位進行,即由前到後、由下到上、由外向内等的順序檢視。

按照這樣的順序檢查,裝置外部存在的問題,如水風油氣的跑、冒、滴、漏;零部件的腐蝕、損壞和脫落;各部位聯接螺絲的松動;各種訓示儀器儀表的顯示異常;各種摩擦副,面、鍊、杆和箱體缺油等問題一般都能被發現并得到解決。

3.聽即通過耳朵聽

裝置在運作中會有一定噪聲,這種噪聲一般較均勻且有一定規律。帶病運作的電氣裝置其噪聲通常也會發生變化,TPM咨詢管理活動中用耳細聽往往可以差別它與正常裝置運作的噪聲的差異。通過這些聲音,維修就能順藤摸瓜找到出問題的地方。但是在裝置故障初期,故障部位發出的聲音可能較小,判斷起來比較困難,這時就需要采取一些輔助的方法來幫助判斷裝置問題。

例如,在檢查裝置内部零部件運轉是否正常時,可以用一根金屬棒,一端頂住需要檢查的裝置外殼,如減速機、軸承座的外殼,另一端貼近耳朵,就能夠清楚地聽清來自内部較小的異常聲音,進而判斷出内部零件運轉是否正常、有沒有問題發生。

TPM咨詢管理活動中利用聽覺判斷故障,雖說是經驗之談,但隻要本着“實事求是”的科學态度,從實際出發,善于摸索規律,予以科學的分析,就能診斷出裝置故障的原因和部位。

4.聞就是通過鼻子聞

TPM咨詢管理活動中“聞”裝置有沒有不正常的味道。此方法适合對裝置的内部故障和易燃易爆氣體的洩漏進行檢查和診斷。有時裝置故障不是出現在表面上,而是在裝置的内部。

例如裝置的齒輪箱輪齒磨損、折斷;軸承箱内部軸承的損壞;軋輥和各種主軸内部出現的裂紋;各種電機及電氣元件線圈燒毀;瓦斯、天然氣等可瓦斯管路洩漏等都是外觀看不出來的,但是能夠産生或大或小的異常氣味。

通過聞有沒有燒焦的味道,來判斷電動機、線路、元器件等是否有絕緣漆、塑膠、橡膠等過熱、燒焦,如果有,可能是什麼地方有擊穿、燒毀的故障。

例如:塑膠、橡膠、油漆、潤滑油等受熱揮發的氣味非常明顯。對于注油裝置,内部短路、過熱時其氣味也會發生變化,出現酸味、臭味等。

5.切即摸

TPM咨詢管理活動中“切”就是用手觸摸裝置的點檢部位,感覺其表面的溫度。适用于對電機、軸承箱、齒輪箱、泵、閥等裝置部件的輔助檢查。我們知道,裝置在正常工作時發熱量是很低的,表面溫度一般不會超過60℃。但是當裝置在超負荷工作或潤滑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有可能會造成内部零部件變形、磨損甚至破裂的嚴重後果。這些零件損壞後,運轉過程中産生的摩擦阻力會大大增加,摩擦産生的熱量能夠使機體的外殼溫度明顯上升,高于正常溫度,用手觸摸就能感覺到。

這一方法可以為我們判定裝置是否有故障提供一個依據。在對這些零部件排查時,有時僅靠看和“聽”可能不太容易判斷裝置内部的零件是否有異常。這時如果用“觸摸”這個方法來檢查,當某處溫度明顯高于正常溫度時,我們就有理由推斷,問題已經出現,應該檢修了。

在處理裝置異常或故障時,切忌不要一遇到故障,在沒有充分了解故障的情況下,拿起表就測,拿起工具就拆,拿起錘子就敲。要知道,往往好多故障的原始資料都是在亂測、亂拆、亂敲的過程中被破壞了,為此,我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分析、判斷習慣,通過“問望聽聞切”五字訣,更快速準确的診斷出故障部位及原因。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優制咨詢TPM好文】TPM咨詢之裝置故障診斷五字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