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記憶開始,我就喜歡看電影,上幼稚園之前,我是在祖母家養的,祖母的家在農村,當時經常有電影放映隊到鄉下放露天電影,我看的第一部電影應該是露天電影,可能是《南三月北戰》,記得那時就像看戰争片一樣, 并且總是喜歡問大人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
到了幼稚園的年紀,我去了城市幼稚園,從幼稚園到國小,看電影是我最大的愛好之一,有的電影是幼稚園和學校組織看的,有的是自己花錢買票看,當時一般是0.15元一張票,有時候學生票會打折到0.05元, 還記得我父母的工資是每月40元的時候。電影内容一般展現在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和反美援朝,如《真戰》、《地雷戰争》、《上海戰争》、《紅色日子》、《奇襲》、《上甘陵》等,有一段時間,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學校組織看了很多樣闆戲、模範劇如《知薇虎山》, "沙家軒"等感覺好一些,但像《港灣》一樣,《龍江》不是很受歡迎。當時,有一些國外譯本,包括北韓、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等,其中南斯拉夫的《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在我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故事情節到音樂,在我心目中都是一流的。
國中時,國家一直在改革開放,電影的主題更加廣泛,尤其是愛情片、功夫片、喜劇片大幅增加,但由于電視的普及和學術緊張,電影院的印象有所下降,到高中階段基本不看電影。
進校後,我又帶着電影,因為學校每周放兩部露天電影,我基本上每周都要看,《紅高粱》、《芙蓉鎮》等電影都是當時看的,電影的翻譯印象更深刻《野鵝死隊》、《海狼》等等,我第一次看的立體電影也是在大學操場上看的, 名字是"魔術師的冒險",戴上特殊的眼鏡觀看。
下班後,去電影院的次數較少,主要是因為娛樂比較多樣化,電視、電腦、手機代替了電影,因為在家裡,在手掌上可以實作,比去電影院更友善。也許隻有少數幾部大片會吸引我去電影院,比如《泰坦尼克号》、《辛德勒的名單》等等,我還是去電影院看的,還有很多其他的電影我在網上或CD光牒上看。
最近,我基于兩個考慮開發了一個觀影節目:(i)電影是人類藝術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我的生活不應該錯過這種美妙的藝術;在過去的兩年裡,我看了幾部高評價的電影,比如《肖申克的救贖》、《霸王伯格》、《殺手不太冷》、《拯救士兵瑞恩》等等。
這是向所有電影制作人緻敬!謝謝你讓我的生活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