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還會進化出人類嗎?

作者:原理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還會進化出人類嗎?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還會進化出人類嗎?

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以100億顆原子彈的威力撞上了地球,這一事件徹底改變了進化的程序。

天空暗淡無光,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植物死亡,然後以植物為食的動物也走向了滅亡。地球上的食物鍊徹底崩潰。90%以上的物種都消失了。當塵埃落定時,除了少數鳥類之外,所有恐龍都滅絕了。

但是,這個災難性的事件讓人類的進化成為可能。幸存的哺乳動物開始蓬勃發展,包括那些後來将進化成我們的小型原哺乳動物。

但我們再暢想一下,假如小行星沒有撞上地球,假如恐龍幸存了下來。再設想一下,高度進化的猛禽在月球表面插上了小旗;恐龍天才科學家提出了相對論;又或者,恐龍進化學家正在讨論一個假想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哺乳動物居然占領了地球!

這可能聽起來像一部糟糕的科幻小說,但它的核心其實涉及到一些關于進化的深刻的哲學問題,那就是,人類的存在是偶然的嗎,或者說,會使用智能工具的物種的進化是必然的嗎?

恐龍的進化

大腦、工具、語言和大型社會群體,使我們成了地球上的主導物種。在全球的七大洲上,生活着大約80億智人。按重量計算,人類比所有野生動物加起來都還要重。我們改造了地球上一半土地來養活自己。你可以認為,像人類這樣的生物的進化是注定的。

在20世紀80年代,古生物學家戴爾·拉塞爾(Dale Russell)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一隻肉食恐龍進化成了智能工具的使用者。這種“恐龍人”有着大大的腦袋,長着對生拇指,還能直立行走。

這并非完全不可能,但可能性不大。一種動物的進化方向受其生物學特性的制約,換句話說,你的起點限制了你的終點。比如,如果你大學辍學了,可能就無法成為一名腦外科醫生、律師或者天文學家。但是,你仍然有機會成為一位藝術家、演員或者企業家。生活的路徑在為我們打開一些門的同僚也關上了另一些門,進化過程同樣如此。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還會進化出人類嗎?

巨型恐龍與哺乳動物。(圖/Nick Longrich)

再來說說恐龍的大小。從侏羅紀開始,蜥腳類恐龍、雷龍和同類恐龍進化成了重達30-50噸的龐然大物,長可達30米,是大象重量的10倍,和藍鲸一樣長。這種情況發生在了多個群體中,包括梁龍、腕龍、圖裡亞龍、馬門溪龍和泰坦巨龍。它還發生在不同的大陸上,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從沙漠到雨林都存在。但是,其他一些同樣生活在這些環境中的恐龍并沒有成為超級巨獸。

這些動物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是蜥腳類恐龍。關于蜥腳類恐龍的解剖特征中的一些東西,包括肺、具有很高的強度-重量比的空心骨骼、新陳代謝或者所有這些東西,釋放了它們的進化潛力,讓它們以一種在陸地動物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方式變大。

同樣地,肉食恐龍也一再進化成十米長的、數噸重的巨型捕食者。一億多年來,斑龍、異特龍、鲨齒龍、新獵龍以及最後的暴龍都進化成了巨型頂級捕食者。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還會進化出人類嗎?

恐龍、哺乳動物與鳥類的腦部與身體品質的比例。(圖/Nick Longrich)

恐龍碩大的身體進化得很好,但腦就是另一回事了。恐龍的确表現出一種微弱的趨勢,随着時間的推移,它們的腦略微增大。侏羅紀的恐龍,比如特異龍、劍龍和腕龍的腦都很小。到了白垩紀晚期,也就是大約8000萬年後,暴龍和鴨嘴獸已經進化出了更大的腦。但是,盡管尺寸變大,霸王龍的腦也隻有400克重。一隻伶盜龍的腦重約15克。作為比較,人腦的平均重量是1.3千克。

随着時間的推移,恐龍進入了新的生态位。小型植食恐龍更加普遍,鳥類也更多樣。長腿的形式後來被進化出來,這表明,在“健步如飛”的捕食者和獵物之間發生了一場軍備競賽。

恐龍似乎出現了越來越複雜的社會生活。它們開始過上了群居生活,并進化出精緻的角,用于戰鬥和展示。然而,恐龍似乎大多在重複自己,出現了腦部很小的巨型植食動物和肉食動物。

如果沒有小行星的“介入”,一億年的恐龍曆史幾乎沒有顯示出它們會做出什麼根本性的改變。很可能仍然是那些長頸的超級巨大的植食動物和碩大的類似暴龍那樣的食肉動物。它們可能會進化出稍大一些的腦部,但沒有什麼證據表明它們會進化成“天才”。

與此同時,哺乳動物則有不一樣的限制。它們從未進化出那些超級巨型的植食和肉食動物,但一再地進化腦部。虎鲸、抹香鲸、須鲸、大象、豹海豹和猿都進化出了巨大的大腦,有些和我們一樣大,甚至更大。

如今,極少數恐龍的後代,類似烏鴉和鹦鹉這樣的鳥類,也擁有了相對複雜的大腦。它們懂得使用工具,會說話和數數。但是像猿、大象和海豚這樣的哺乳動物,才進化出了最大的腦和最複雜的行為。

這是必然嗎?

那麼,恐龍滅絕,是否保證了哺乳動物進化出智力呢?或許情況也不是這樣。

起點或許會限制終點,但也無法確定走向何方。史蒂夫·喬布斯、比爾·蓋茨和馬克·紮克伯格都從大學辍學了,但辍學并不是讓人“自動”成為億萬富翁的條件。即使起點正确,也需要機會和運氣。

靈長類動物的進化史表明,我們的進化并不是必然的。在非洲,靈長類動物的确進化出了有着大腦袋的類人猿,并在700萬年的時間裡孕育出了現代人類。但是,還有其他地方的靈長類動物的進化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還會進化出人類嗎?

獅狨,一種南美洲猴類。(圖/Wikimedia Commons)

當猴在3500萬年前到達南美洲時,它們隻是進化出了更豐富的猴類物種。而靈長類動物至少有三次踏上北美洲,分别是5500萬年前、5000萬年前和2000萬年前。然而,它們也并沒有進化出能制造智能手機的物種,而是因為某些我們尚不了解的原因,已經滅絕了。

在非洲,而且僅僅在非洲,靈長類動物的進化走上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方向。關于非洲的動植物群或者地理環境中的某些因素推動了類人猿的發展,它們變成了陸生的、體型較大的、大腦袋的、會使用工具的靈長類動物。

也就是說,即使恐龍消失了,我們的進化也需要機遇,加上一些運氣。

原文作者:Nicholas Longrich(巴斯大學古生物學與進化生物學進階講師)

編譯:Takeko

原文連結:

https://theconversation.com/what-if-the-dinosaurs-hadnt-gone-extinct-why-our-world-might-look-very-different-191599

首圖:Nick Longrich,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