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作者:自說自話的總裁

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這是一個難以接受的故事……

當今地球上,約有一半人口,是靠一位——來自地獄的化學家養活的。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他在100多年前發明了贍養人類的黑科技。

但當他為此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卻沒有科學家願意與他同台,拒絕和他握手。

還說,他是來自地獄的毒師。

是以,這位化學家究竟做了什麼?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故事。

末日預言

時間回到1798年,一篇長達150多頁匿名論文在劍橋大學耶稣學院發表。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論文中精确的預言,世界人口呈指數級增長,但糧食供應呈線性增長,這必将導緻糧食産量趕不上人口增長。

是以,如果不控制全球人口,那麼末日必将始于饑荒。

這篇論文邏輯嚴密,數學充分,當時很多科學家看完論文都倒吸一口涼氣,紛紛再猜這究竟是哪位教授的高論,還是真的是來自神明的啟迪?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3年後,專家們才知道,這篇論文的作者,原來正是大數學家——馬爾薩斯(Malthus),他的這篇論文後來被叫做《人口論》,至今這都是經濟學的必讀經典。

而論文中的那個預言,則被叫做——馬爾薩斯陷阱(Malthusian catastrophe)。

但我們知道,馬爾薩斯的預言都快過去300年了,好像并沒有發生什麼末日饑荒啊,難道這不是一個歪理邪說嗎?

其實并不是預言不準,而是有化學家出來救場了。

天空之城

1804年,一個頭發花白的德國博物學家來到了印加帝國的天空之城。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他叫做馮·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

他被眼前的巨石奇迹驚呆了,印加人是如何搬運這些巨石的?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馮·洪堡認為,這些巨石的背後其實反映着另外一個印加帝國的人口奇迹。

隻要人口足夠多,理論上,分工合作是有可能建造這座天空之城的。

但這需要多少人呢?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初步計算下來,他估計,印加帝國當初可能有800萬人口。

這個數字太誇張了,因為,這裡根本就沒有足夠養活800萬人口的耕地。

馮·洪堡一直在思考,遠古印加人就是如何用眼前這些有限的梯田足足養活800萬人口的?

玉米、洋芋,這些神奇的南美植物已經被歐洲人利用了啊,但是,無論怎麼計算下來,這些梯田都無法産出足夠的糧食啊。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從高原到叢林再到海岸,馮·洪堡在這裡整整考察了兩年,終于有一天,他在一座海島上找到了印加帝國的秘密。

島上的原住民說,在你們西方人到來之前,印加帝國的官員們每年都要從這裡運走很多很多的土壤,島上的土壤是被諸神祝福過的神物,把它們撒在天空之城的梯田上,莊稼就成倍豐收。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馮·洪堡把這些土壤帶回了德國,但20多年過去了,一直沒人能破解這些土壤的秘密。

終于在1830年的某一天,馮·洪堡的一個學生讓他眼前一亮,這個叫做馮·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小夥兒很擅長化學分析啊,何不讓他試試呢?

于是,小夥兒開始分析實驗,2年以後,他說,讓莊稼成倍豐收的密碼就是這些土壤中的氮元素。

這些土壤與其說是它們泥土,不如說它們是鳥糞,它們其實是億萬年來,鳥糞沉積所形成的的物質,含氮量高達20%。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小夥兒的論文石破天驚,英、法、西班牙這些列強們紛紛立刻就反應過來了,全都一股腦的跑到南美去圈地。

然後,南美的鳥糞就成了當時全世界最搶手的戰略物資。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比如,後來居上的美國,它竟然還在1856年通過了一部《鳥糞島法》,說,如果你是美國公民,那麼無論你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發現了一座無人認領,或者不屬于任何其他政府管轄範圍的鳥糞島,你都可以代表美國宣誓主權,美國軍隊将會立刻開拔,給你提供全方位的保護。

這條法令至今依舊有效。

今天,美國通過這條法令占領的著名島嶼就有如下22個,其中不僅有像中途島、關島這樣的戰略要地,還有像美屬薩摩亞,這種風景優美、盛産壯漢的島嶼,至于這些島嶼上更多的都市傳說,可以參考我們會員頻道的太平洋系列故事。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總之,鳥糞算是救了人類一把,讓我們暫時跳出了馬爾薩斯陷阱。

但是,世界上的鳥糞終究是,挖一勺少一勺的事情啊。

到時候挖完了可怎麼辦?

果然,在1898年的時候,又有一個叫做威廉·克魯克斯(Sir William Crookes)化學家再次做出預言,全球鳥糞将在10年後枯竭,計算結果顯示,末日饑荒将在1930年準時到來。

但同時,這位化學家還預言,未來必将有一位救世主降臨,他将給人類帶來一種,從空氣中制造面包的魔法。

3年後……

3年後(1892年),一個23歲的化學博士從大學畢業,回到了老爸的染料工廠。

他叫做弗裡茨·哈伯(Fritz Haber),超級學霸、頂級富二代。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他像個預言家一樣,斬釘截鐵的跟老爸說,未來是屬于合成化學的時代,老爹你竟然還在用天然染料?

聽我的,趕緊把工廠改成合成染料生産線,絕對沒錯。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很顯然,老爹直接拒絕了哈伯的建議。

結果沒幾天,哈伯又跑來說,老爹,你一定要囤貨,囤大量的次氯酸鈣,這是目前唯一有效的霍亂藥物,眼看着霍亂疫情就要來了,你難道不想靠這個機會在大賺一筆嗎?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老爹就這麼一個兒子,再怎麼說,工廠以後也是要交給他的啊,雖然不靠譜,但也隻好硬着頭皮讓他去試試。

結果哪兒知道,幾天之後,老爹直接傻眼了,倉庫裡堆滿了半個德國的次氯酸鈣,你小子是真的對錢沒有概念嗎?

老爹一頓痛批,果然,幾周以後,德國靠隔離措施撲滅了霍亂疫情,而那些倉庫裡的次氯酸鈣呢,本來就不穩定,保存期限短,隻能眼睜睜的看着它們全部爛掉。

從此以後,老爹把哈伯趕回大學,徹底斷了培養他來接班的念頭……

而這個被老爹趕走的哈伯呢?

誰也不知道,他正是預言中的那個救世主…

1903年·德國巴符堡

一轉眼10年過去了,23歲的小哈珀變成了30來歲的學術之星,在化學界混得風生水起。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這天,奧地利的一個化工廠經理寫信說,哈博士,我們在工廠的化工産品中,竟然簡單到了令人興奮的氨,這些氨是在1000℃的高溫下産生的,我們懷疑,它們會不會來源于空氣中的氮氣?請哈博士一定看看。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哈伯一看就來了興趣,這是化工廠陰差陽錯完成了人工固氮啊。

而人工固氮,這部正是當年克魯克斯預言的救世主魔法嗎?

其實,化學家們早就發現了,鳥糞的中的氮元素并不神秘,它幾乎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容易獲得元素之一,因為,空氣中就有78%都是氮氣。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但同時,它也是地球上最難獲得的元素之一,因為,兩個氮氣被三個化學鍵死死的綁定,植物根本就無法拆解這三根化學鍵,是以,它們并不能直接利用氮氣。

自然接種,能被植物利用的氮元素隻有兩個來源,第一是閃電,隻有像閃電那種級别的超級能量,才能擊碎氮氣中間的那三個化學鍵,讓遊曆的氮元素與空氣中的氧元素和氫元素反應,變成氨基和硝基物質,這樣才能被植物利用。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第二個來源是細菌,某些細菌可以分解氮氣,讓它變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有機氮,它們一般共生在植物的根部,為植物提供氮肥,植物也給它們提供營養。

當然,鳥糞是後來人類發現的第三個來源,但其實它也是細菌分解的産物。

是以,在化學家看來,理論上,是一定在一種人工固氮的化學方法,可以把空氣中的氮氣直接變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氨基和硝基,難點就是如何拆解氮氣。

哈伯知道,這是當時最前沿的研究方向,美國人正在嘗試用人造閃電來轟擊,英法化學家則打算用高溫高壓來暴力破解。

而哈伯在研究這些樣品以後卻說,我們何不用催化劑來以柔克剛?

接着,哈伯按照信中的描述還原實驗,他懷疑是化工鍋爐裡的鐵元素充當了催化劑,于是,一頓實驗操作下來,确實也得到了氨,但産量太低,隻有不到十萬分之五(<0.005%)的氨含量,看來根本就具有生産價值啊,又是白忙活了一場。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但終歸是合成出了氨,于是,哈伯把自己的反應式、實驗方法、計算方法全部寫成論文,發表了出來。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Thermodynamik technischer Gasreaktionen,N2+3H2↔2NH3,ΔH=-92.4 kJ/mol*

結果這一發表就闖禍了,當時有個叫做能斯特(Walther Nernst)德國化學家,他隻比哈伯大四歲,剛剛發現了熱力學第三定律,正在和哈伯競争化學之星的地位,他一心想打壓哈伯,于是發文嘲笑,說,我們的哈博士一定是忽略了裝置本身的氮含量,我建議哈博士多看看熱力學定律,然後再采用正确方法重新計算。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這下哈伯怒了,他本來不想趕時髦,但現在能斯特都堵到門口來了,必須多合成點氨出來給他看看啊。

6年後……

哪兒知道一轉眼過去了6年,哈伯還真的沒能多合成點氨出來給能斯特看看。

但哈伯清楚,這都是催化劑的鍋,催化劑是一種參與反應的中介物質,它能降低反應所需的能量。

如果自己能找到一種催化劑,把反應溫度降到四五百度,把反應壓強降到一兩百個标準大氣壓,那麼自己就能成功。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但這6年來,哈伯試過無數催化劑,根本就找不到。

當時,哈伯正在給一家燈泡廠做顧問,燈泡廠也在尋找比鎢絲更好的燈芯材料。

于是,在燈泡實驗的過程中,哈伯關注到了一種叫做锇的元素,直覺告訴哈伯,锇也許就是自己要找的催化劑。

然後,哈伯從燈泡廠裡順走了一些锇。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接着,時間來到了1909年7月2日這一天,哈伯把100g锇粉末加入到反應爐中,開始慢慢的升溫加壓,然後,當壓強和溫度分别達到175個标準大氣壓和550℃的時候,有幾滴氨水從導管理滴了出來,哈伯興奮的沖出實驗室,他在喊,都下來,都下來,我搞出氨來了。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這次哈伯沒有着急發論文,而是直接通知了巴斯夫公司(BASF),這是德國至今存在的超級化工集團。

巴斯夫公司立刻就派來了當時最頂尖的工業化團隊,由今天博世電氣創始人的叔父——卡爾·博斯(Carl Bosch)率領,他們又很快幫哈伯把這個制備氨的方法工業化,然後移植到到一座叫做奧帕(Oppau)的化工廠裡,奧帕每天能産出5噸氨。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即使到了今天,這個工業制氨的方法也沒有太大變化,依舊被叫做哈伯法(Haber Process),或者哈伯-博斯法(aber-Bosch process)。

而在當時呢,這簡直就是天頂星級的黑科技。

看着奧帕工廠每天成噸成噸的往外運氨,化學家們都在說,哈伯就是那個救世主,是從空氣中合成面包的人。

果然,從哈伯以後,全球農作物的畝産平均增長了4倍,而人口也恰好從18億增長到了77億,正好是4倍多一點點。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這就是為什麼說哈伯養活了當今一半人口的真正原因,是他的發明,讓人類掌握了使用氮氣制造氨肥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我今天都是被哈伯養活的,因為,哪怕除了糧食,你我體内也還有至少一半的氮元素,是都來源于哈伯法,而這些氮元素又是組成你我DNA、RNA等等重要分子的基礎元素。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是以,從那以後,哈伯成了當之無愧的化學之星,不僅通過合成氨的專利賺了數也數不清的錢,還被德皇提拔,成為了威廉皇帝學會的化學研究所主任,與此同時,愛因斯坦、波昂、普朗克,這些同時期的德國科學家也都成了哈伯的好朋友。

尤其是愛因斯坦,他和哈伯的私人關系非常好,在1914年,愛因斯坦被第一任老婆淨身出戶的時候,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借住在哈伯家裡。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化學之星,怎麼就在1918年,頒發諾貝爾獎的時候,變成了科學家眼中的地獄毒師呢?

這背後的故事,我們大概可以從2年前的一則舊聞說起……

2020年·黎巴嫩

2年前,黎巴嫩首都發生大爆炸,爆炸畫面被很多網友記錄了下來,現場升起了蘑菇雲,看上去非常恐怖。

其實,這場大爆炸是因為一家硝酸铵工廠失火所導緻的。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硝酸铵工廠,也就是利用哈伯法,專門生産硝酸铵的化工廠。

前面我們說過,氮氣有三個化學鍵,非常穩固,需要施加高溫高壓,用極大的能量才能打開這三個化學鍵。

但同樣的道理,當這三個化學鍵重新形成的時候,它也将釋放極大量的能量。

比如,TNT,三硝基甲苯爆炸,2C7H5N3O6 → 12CO + 5H2 + 3N2 + 2C

諾貝爾炸藥,硝酸甘油爆炸,4C3H5N3O9→12CO2+10H2O+5N2+2NO

包括硝酸铵爆炸,2NH4NO3 →4H2O + 2N2 + O2

這些反應中,都有大量氮氣形成。

是以,這就是黎巴嫩大爆炸的化學原理,3000噸硝酸铵被引爆,地中海地震中心直接檢測到了一場裡氏3.3級的人造地震。

而這些硝酸铵的背後,你又想到了什麼呢?

就在哈伯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1914年,德皇威廉二世悍然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和譴責戰争的愛因斯坦不一樣,哈伯是一個愛國者。

他在戰争爆發後,立刻志願入伍,還說自己的專長能夠用來為國家服務。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于是很快,軍方就收到了一封來自哈伯的信,信中說,德軍彈藥即将耗盡,我生産的硝酸铵,除了是最高效的化肥,也是最強悍的炸藥。

接着,哈伯開始一家家遊說那些制造化肥的工廠,隻要工廠願意,哈伯可以讓他們的生産線一夜之間變成生産炸藥的流水線,就這樣,源源不斷的硝化炸藥被送往兵工廠,變成了炮彈,變成了魚雷,德軍一路高歌猛進。

但沒多久,德軍又陷入了泥潭,因為,在漫長的陸軍防線上,戰壕縱橫交錯,德軍根本無法推進。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同時,法國前線還出現了一種新式武器——催淚彈。

于是,在1915年的2月,哈伯被邀請參加了一場德軍化學武器的現場測試,現場留下了這張照片,哈伯穿着軍裝,指着手說,這個武器方案不行,我可以做得更好。

哈伯說,自己可以制造一種比空氣重,能沉到對方戰壕裡面,而且隻需要極低濃度就能殺死戰壕裡所有士兵的超級武器,軍方都以為哈伯是在吹牛。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但回到實驗室,哈伯的同僚們就責問他——你是打算使用氯氣嗎?

那太不人道了,氯氣會和眼睛、鼻腔還有呼吸道以及肺泡裡的水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你是要活活的在陸地上燒死、淹死所有人嗎?《海牙公約》也明令禁止使用毒氣彈啊。

哈伯卻反駁說,首先使用化學武器的是法國人,更何況,死亡就是死亡,沒有什麼人道不人道的問題,死于飛濺的彈片還是死于毒氣這并沒有任何差別,不要因為看不到冒着槍林彈雨沖鋒的騎士精神,就說毒氣比彈片更邪惡,相反,毒氣比那些彈片給人體造成的殘缺更小。

到了4月22日,哈伯親自來到了比利時前線,他組織了一個由150名科學家和1300多名技術人員組成的化學部隊,他們乘着風勢釋放出了168噸氯氣……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厚重的毒氣像一面黃綠色的牆,一步步淹向了協約軍的戰壕,士兵們一個個爬出戰壕,死狀極其殘忍,就連跟在牆後面的德軍都沒有想到,哈伯的武器竟然這麼恐怖,陣地上是一片寂靜,連呻吟聲都聽不到……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就這樣,在第一次攻擊中,就有5000多名協約軍死亡,15000多人受傷。

看着寂靜的戰場,哈伯的一位助理(Otto Hahn)問他,我們釋放了來自地獄的惡魔嗎?

哈伯卻安慰他說,如果這樣能讓戰争快點結束,那麼無數人将會是以獲救。

*《空氣的煉金術-托馬斯·哈格爾(Thomas Hager. The Alchemy of Air)》*

還有一個當事人回憶說,在研制武器的這幾個月當中,哈伯總是滿懷熱情的趕往前線,一次次大無畏的穿越測試區,而他的妻子呢,看上去是一位非常緊張的女士,她曾經激烈的反對哈伯陪同毒氣部隊上前線。

但是,後來哈伯還是去了,并且在5月1日,當哈伯凱旋而歸的時候,又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兒。

克拉拉

哈伯的妻子叫做克拉拉(Clara Immerwahr),和哈伯一樣,也是一名猶太人。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她們家祖上經營皇室業務,父親開了一家很大的糖料工廠和哈伯門當戶對,而且,克拉拉也是一個超級學霸。

她是普魯士雷斯勞大學(今弗羅茨瓦夫大學)化學系的第一位女博士。

在當時,克拉拉就是一個象征現代女性的大衆明星。

但是,在5月1日的慶功晚宴上,克拉拉似乎一直心不在焉,其他人都在恭賀他的丈夫晉升上尉,而她卻隻是似笑非笑的回應。

宴會結束的時候,哈伯吃了幾顆安眠藥,準備好好睡上一覺,但是,就在那天深夜,克拉拉拿出了哈伯的手槍,一個人走到庭院裡,然後,對準自己的心髒開了一槍。

槍聲驚醒了12歲的兒子——赫爾曼·哈伯(Hermann Haber),他跑到庭院裡,抱着血泊中的母親,就那樣無助的看着母親死在了自己懷裡。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第二天一早,我們哈伯上尉,卻照舊登上了前往東線的火車,他還要趕過去指導那邊的部隊使用氯氣……

有人說,克拉拉之是以自殺,是因為她對丈夫的行為感到羞愧。

但事實上,這是一個千古懸案,我們至今都不知道她為什麼這麼做。

後來有很多傳記作家們都指出,羞愧也許隻是壓垮精神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婚姻生活中,克拉拉為哈伯犧牲了很多,哈伯是一個醉心于實驗的人,把家庭和體弱多病的兒子一股腦的甩給克拉拉,克拉拉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她本來也是一名化學天才,甚至有可能當年哈伯制氨的實驗資料,也都是她在背後幫丈夫一點點辛苦計算。

有一年,克拉拉精心準備了好幾個月的學術交流會,但到臨時她卻由于照顧哈伯而染上白喉無法參加。

她曾經在一封信裡跟朋友說,每個人都有權利過自己的生活,但并沒有權利在培養怪癖的同時還高高在上,蔑視别人,在正常生活中,我認為即使是一個天才也不應該有這種行為,除非他獨自一人生活在一座廢棄的小島上,哈伯在這八年中獲得了多少榮譽,我就失去了多少,甚至那些留給我的,全是強烈的不滿…… 我抑郁至極,生不如死。

由此可見,克拉拉在與哈伯的婚姻中,即使沒有對化學武器的争論,她也已經充滿了沮喪。

克拉拉自殺之後,哈伯依舊埋頭在實驗室裡工作,繼續研究化學武器、防毒面具,以及各種可以進一步提高糧食産量的殺蟲劑。

到1917年的時候,哈伯已經掌管了一間龐大的國家級研究所。

研究所雇傭了1500多名員工和150多名科學家,他們日夜不停的研究,又為德軍輸送了像芥子氣這類,更加殘酷的化學武器。

據統計,一戰當中,共有至少5萬噸毒氣被用于戰争,造成100多萬人殘疾或傷亡,至少8.5萬人直接死亡。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後來,1918年11月11日,德國投降了。

随之而來的就是巨額戰争賠款和國民經濟崩潰,哈伯家族的财富也一夜清空。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哈伯卻依舊在跟德國政府說,戰争還沒有結束,我的研究所還可以從海水中提取黃金,德國很快就能還清賠款,走出陰霾。

但是,在研究了3年以後,哈伯發現,海水中真實的黃金含量(0.01毫克/噸)比自己預估的低了100倍,這個方案根本就行不通。

1933年·納粹德國

很快,時間來到了1933年,德國變成了納粹,而哈伯卻是一個猶太人,雖然他一直不信猶太教,但他依舊是被針對的對象。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當時,哈伯有一個好朋友,叫做普朗克,是正在幫德國研制原子彈的頂尖專家,是他親自擔保,哈伯才逃過了初期的一些反猶太政策。

但是,政策慢慢變得越來越嚴格,哈伯的研究所裡還有大量猶太員工,政府指令哈伯,必須立刻解雇這些員工。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哈伯知道解雇以後是什麼後果,他不忍心這麼做,但又有什麼辦法呢?

雖然自己一直狂熱的愛着德國,但現在自己不也變成了愛國者口中——猶太奸商的子孫嗎?自己這個猶太人,保護不了同僚了……

于是,哈伯選擇了逃跑,和當年的愛因斯坦一樣,他選擇了流亡海外。

但僅僅一年以後,65歲的哈伯死在了瑞士巴塞爾的一間酒店的當中,死因是心髒病。

哈伯在去世前留下了一條遺囑,他說,希望能把自己的骨灰和克拉拉安葬在一起,并且要自己的墓碑上要寫上一句話,他為祖國服務,無論戰争和平,永遠,隻要祖國需要他。(He served his country in war and peace as long as was granted him)。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今天,這塊哈伯和克拉拉合葬的墓碑依舊躺在瑞士巴塞爾的公墓當中,後人完成了哈伯的第一條遺願,但第二條遺願,那句話,卻并沒有出現在墓碑上。

哈伯的研究所在一戰期間還研制過一款非常好用的氰化物殺蟲劑。

當時。哈伯認為,這款殺蟲劑毒性太強,而氣味又太弱,如果洩露,很容易造成誤傷。

是以,哈伯要求在殺蟲劑中加入非常難聞的惡臭物質,進而保障它的安全,然後才給它取名——齊克隆(Zyklon)。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但誰也想不到,就在哈伯死後的第10年,政府指令研究所的科學家去除齊克隆當中的惡臭氣味。

讓它變成了一款無色無味的毒氣,官員們很滿意,然後,這款新型的齊克隆B(Zyklon-B)被用于關押猶太人的集中營……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新的故事……

2005年,有一位傳記作家又從曆史資料中,發現這樣幾個小故事。

原來,哈伯在克拉拉去世一個多月以後,在給好友的一封書信中說,……我從心底裡聽見了那位可憐女人曾經說過的話。

在筋疲力盡的幻覺當中,我看到了她的腦袋從指令和電報堆中升起來,我感到深深的痛苦……

鳥糞法案、毒氣戰,教科書上一帶而過的哈伯固氮竟還有這樣的劇情

另外,哈伯掌管研究所的時候,每年都會給技工和園丁的孩子們買衣服,1933年,哈伯在拒絕解雇這些猶太員工的同時,普朗克也在為哈伯奔走,他甚至親自面見了希特勒,但也依舊毫無緩和。

哈伯去世後,愛因斯坦也同樣前後奔走,幫助他把孩子們救出了德國,接來美國定居。

但是,在1946年的時候,哈伯的長子,就業是前面那個12歲抱着母親的小哈珀,他也和母親一樣,在沒有留下遺言的情況下,在庭院中用手槍自殺……

不久以後,這位長子的長女,也就是哈伯的長孫女,也用同樣的方式自殺,就像一條魔咒一樣。

很多年以後,當有人問題愛因斯坦,如何評價哈伯,愛因斯坦說,這是德國猶太人的的悲劇,一場單相思的悲劇……

“It was the tragedy of German Jew: the tragedy of unrequited love.”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最後夫人說,這真是一個難以接受,又無法評說的悲劇啊。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