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正确使用網站地圖,避免迷失在APP中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平台優化使用者體驗最正常的思路就是确定使用者的通路路徑,從中擷取有效路徑。網站地圖是比較常用的行為分析工具,了解使用者在網站中的行為軌迹,輔助使用者進行網站通路及其他服務。本文将對網站地圖的一些簡單用法進行介紹讨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正确使用網站地圖,避免迷失在APP中

前言

平台體驗優化最正常的思路是确定使用者的通路路徑,從通路流程中找到最有效的路徑,從整個網站角度講,網站地圖即為比較常用的行為分析工具。

網站地圖的應用本質上是一次探索,通過地圖(沒有網站地圖的你是否迷失在APP中?),大家可以更深度的了解我們的網站,了解客戶在網站中的行為軌迹,如果輔助以客戶成交的資訊,以及客戶進APP之前的路徑,我們就可以完整的勾勒出客戶單次的通路軌迹,再延伸一點考慮,如果我們把客戶每次通路的這三組資料串聯起來,将其包裝成一個節點cell,然後沿着時間線将客戶在我們公司每次通路産生的cell串聯起來,就形成了客戶在我們公司從生到死的一個完整生命周期。

正确使用網站地圖,避免迷失在APP中

生命周期的探索我們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較長的描述,本文我們先對網站地圖的一些簡單用法進行介紹讨論,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指正~

一、使用者的通路流暢程度

使用者進入到網站之後最直覺的思路即為:找到目标交易并完成,在這個過程中,使用者會點選一個個頁面,完成一次次跳轉,影響使用者跳轉的兩個主要因素為:跳轉時長(跳轉性能)、交易資訊清晰程度,這些影響因子即為阻力。從資料上看,轉化率是計算通路流程中是否受到阻力的一個主要名額。

在一個正常的通路流程中,是什麼原因導緻轉化率降低?

資料角度上我們可以通過客戶去了哪裡來間接判斷:

1)上面頁面通路到C頁面之後,客戶傳回到其他頁面,然後在其他頁面完成了交易,或者有所停留,我們可以初步判斷客戶的這次阻力是由于沒有找到想要的交易導緻。如下圖:

正确使用網站地圖,避免迷失在APP中

這種情況即為我們常說的走錯路的狀态,問題的發生多為分流頁表達不清楚,按鈕呈現有歧義導緻的,客戶了解不了按鈕所對應的交易,是以采用試觸的方式逐一點開看一下,這對于客戶來講是一次時間的消耗和耐心的消磨。

2)有些客戶是到達C頁面,然後傳回到上一級頁面,然後再傳回的情況。如圖:

這種情況對于客戶來講往往是因為客戶在C頁面決策的資訊停留在A頁面或者B頁面,導緻客戶傳回到AB頁檢視對應的消息,确定消息後再回到C頁面決定是否繼續往D頁走。這種情況下的計算往往需要結合PV和UV的轉化率。比較會發現:C-D頁面的PV、UV轉化率存在一定的差異,PV轉化率明顯較小,而UV轉化率處在一個合理的轉化範圍。

3)客戶到達C頁面之後直接跳走,絲毫也不停留,如圖:

這種情況由于留下的資料較少,其實就很難判斷原因了,姑且可以猜測幾個較為明顯的原因:頁面跳轉較為緩慢、使用者意圖不是成交、當下頁面的産品吸引力不夠強等等。

二、識别迷路的使用者

在你通路這個APP的時候,有沒有想找一個功能但是左右都找不到的情況?我相信是有的,特别是剛使用一個軟體的時候,筆者一開始在使用微信時,想要找一個“QQ郵箱提醒”的功能,左左右右找了好長時間,最終一個個的周遊找到這個功能在:“設定”—“通用”—“輔助功能”裡面:

正确使用網站地圖,避免迷失在APP中

從上面的描述,大家有沒有一些想法呢?

如果一個客戶在無法确定出功能位置的時候,他會怎麼做呢?

1) 直接搜尋對應的功能;

2) 按照自己的認知,在相似的功能菜單裡進行周遊;

剛才在微信裡的操作,筆者也是周遊了“賬号管理”,“通用”等按鈕。微信欄能夠設計出如此簡潔的界面已屬不易,如果是一些其他的APP呢?我想就不會三步到達目的地了吧?

通過上面的案例我們總結一下客戶的迷路行為:

1) 在多個相似頁面之間來回查找;

2) 進入搜尋欄進行搜尋;

在通路資料上比較直覺的發現是:

1) 通路鍊路較長;

2) 重複跳轉同一個頁面;

3) 部分頁面的停留時長較長;

如果我們計算在一次通路中的session_pv(頁面總數)/session_uv(頁面去重數量),我們會發現這一數值會偏高,我們姑且把這一值叫做迷路指數。

假設有100個客戶,産生了100次通路,則會産生100個比值。

如果這個比值的衆數和中位數高于均值,則意味着大部分客戶的迷路指數偏高,客戶通路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迷路現象。

正确使用網站地圖,避免迷失在APP中

基于這樣的假設,我們再深度周遊高重複的路徑,逐一探索,發現重複背後的秘密。

例如:

我們發現在客戶的通路過程中:“賬戶管理”和“通用”兩個菜單重複率較高(PV/UV),而且兩個菜單同時出現的機率(關聯規則)也很高,單獨取出這段通路路徑(模式識别)的情況下我們是不是會得出一些推斷性的結論呢?

比如:

1) 名稱設定不清晰,客戶看到不能确定其對應的功能範圍,導緻需要點進去才能确定;

2) 資訊不夠完整,客戶需要在“賬戶管理”裡面操作一半,在“通用”裡面操作另一半;

讀到這裡,你是不是也會有一些新的思路呢?

歡迎大家留言~

好了,就分析到這裡吧,在網站中,對路徑的分析是沒有止境的,畢竟這是直覺呈現客戶動作的地方,比如:如何确定使用者意圖?預測客戶在什麼情況下會形成訂單?預測客戶成交時可否添加使用者的通路路徑?貝葉斯條件下客戶的通路路徑是否會有隐秘軌迹?

今天就講到這裡了,有興趣的話歡迎大家來溝通聊天~

專欄作家

野水晶體,微信公衆号:livandata,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金融行業的網際網路老兵,聚焦資料驅動,将算法、資料融入産品設計與營運政策,建構金融增長方法論。

本文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