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态頭條 | 被抛棄的大堡礁快死了!罪魁禍首竟然又是它......

作者:生态中國網

耶路撒冷古城、巴米揚大佛、亞述古城、維龍加國家公園,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曆史古迹或自然遺産都有一個共同點:已在近年因天災或人為破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瀕危名錄》。

就在近期,另一個舉世聞名的自然景觀也可能被列入其中——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全球潛水和海底觀光勝地,澳洲大堡礁,正在陷入生存危機。

由于澳洲大堡礁受到氣候變化和海洋變暖的顯著影響,當地時間11月2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建議将這一全球最大的珊瑚礁生态系統列入瀕危世界遺産名錄。

據路透社11月29日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今年3月通路了大堡礁,他們在11月28日的報告中指出,大堡礁從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中複原的能力“嚴重受損”。

當海水溫度過高時,就會發生珊瑚礁白化,頻繁的白化事件正在威脅着大堡礁。過去7年裡,大堡礁發生了4次白化事件。大堡礁今年還首度遭遇了拉尼娜現象期間的白化事件,而拉尼娜現象通常會導緻海面溫度降低。

澳洲環境部長普利貝斯克(Tanya Plibersek)則在29日上午的新聞釋出會上回應稱,鑒于氣候變化威脅着全球所有珊瑚礁,澳洲聯邦政府将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明,沒有必要以這種方式把大堡礁“單獨挑出來”。

據新華社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1年6月便考慮将大堡礁列入瀕危世界遺産名錄,但由于這會令澳洲聯邦政府“蒙羞”,澳聯邦政府多年來一直避免大堡礁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産名錄。

大堡礁緣何“瀕危”?

位于澳洲東北海岸的大堡礁。長達2300公裡,是全球面積最大的珊瑚礁群。水體深度以及地形的多樣性孕育了全球物種數最多,生态群落最多樣的複雜生态系統。1981年大堡礁以(vii)(viii)(ix)(x)全部四條自然标準,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堪稱澳洲最旗艦的國家自然風光。

大堡礁生态系統富饒且珍貴,庇護了許多珍稀的海洋生物。但同時,其自身也十分脆弱。造礁生物珊瑚蟲對海水溫度變化十分敏感。當海水溫度過高,珊瑚蟲會将體内共生藻類排出,進而失去來自藻類的營養供應,也失去了珊瑚斑斓的色彩。這就是所謂的“珊瑚白化”現象。

但如果短期内海水溫度下降,珊瑚蟲還會重新吸收回共生藻類,進而恢複生機。如若不然,長期失去營養供應的珊瑚蟲将會大量死去。造成嚴重的珊瑚礁退化,此後的生态恢複期将長達十年之久。

過去30年來,大堡礁不斷遭受全球變暖的沖擊。越發頻繁的海水溫度過高事件威脅着珊瑚礁的生存。從1995年開始,這裡的珊瑚礁面積已縮減一半。而在近期的評估中,大堡礁淺水區域的珊瑚礁又再喪失了三成以上。

由于全球持續升溫,大範圍的珊瑚白化現象于1998年首次在大堡礁被觀察到,2002 年、2016 年、2017 年和 2020 年,又分别發生了另外四次大範圍白化。

而在今年,事件非同尋常,這是珊瑚礁首次在拉尼娜現象中發生白化。拉尼娜現象通常會在珊瑚礁上空帶來更多的雲和雨,以及形成更涼爽的氣候條件,曾被認為是珊瑚生長、産卵和繁殖的寶貴機會。

為何更為涼爽的氣候條件也能引緻珊瑚的新一輪大範圍白化?氣候變化被認為是其幕後推手。GBRMPA首席科學家David Wachenfeld博士表示,氣候正在發生變化,地球與珊瑚礁比150年前升溫了約1.5攝氏度,這意味着即使是在帶來相對較冷天氣的拉尼娜現象下,大堡礁海域的海水溫度依然不适宜珊瑚生長。“過去難以預料的事情正變得常見,再也沒有什麼事能讓我感到驚訝了。” 澳洲Townsville’s James Cook大學首席珊瑚科學家Terry Hughes教授同樣表示,在拉尼娜現象中發生大規模珊瑚白化是由全球變暖造成的。

科學界期待拉尼娜現象可以給大堡礁降溫,但Hughes教授警告說,即使珊瑚活着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生态頭條 | 被抛棄的大堡礁快死了!罪魁禍首竟然又是它......

2017年3月,綠色和平澳洲辦公室見證了大堡礁白化悲劇。© Dean Miller / Greenpeace

大堡礁白化現象并非個例。2017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釋出了第一份關于氣候變化對世界遺産中珊瑚礁影響的科學評估報告,顯示過去三年中不斷飙升的海洋溫度已使世界遺産中29個珊瑚礁中的21個遭受嚴重或反複的熱應激,并導緻大堡礁、帕帕哈瑙莫誇基亞(美國)等标志性景觀出現嚴重的白化現象。報告預測,在碳排放趨勢不變的情景下,到本世紀末所有29個含珊瑚的世界遺産地都将無法再發揮珊瑚礁生态系統的正常功能。

但是,由于澳洲政府長期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以及頑固的氣候政策,加上對東北部沿岸地區的過度開發,大堡礁的健康狀況長期被忽視,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不斷摧殘着這裡脆弱的生态系統。

生态頭條 | 被抛棄的大堡礁快死了!罪魁禍首竟然又是它......

澳洲索諾瑪煤礦 © Tom Jefferson / Greenpeace

水質污染是關注重點之一。澳東北部有着凱恩斯、湯斯維爾等多座大型城市,伴随着城市發展及工業開發,農業、畜牧業、礦業、工業與城市污染物不斷随着河流排入大海,造成了大堡礁海域的富營養化等一系列問題,嚴重破壞了珊瑚礁的生态平衡。

考慮到大堡礁脆弱的生态處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2015年建議将大堡礁列入《世界瀕危遺産名錄》。為避免降級,澳洲聯邦政府與昆士蘭州政府共同推出《大堡礁2050長期可持續計劃》,該計劃提出了包括減少農業徑流、停止開發新的煤炭港口等具體目标和行動方案等,并通過遊說阻止了世界遺産委員會對降級的審議。

生态頭條 | 被抛棄的大堡礁快死了!罪魁禍首竟然又是它......

位于澳洲維多利亞州拉籌伯谷的AGL Energy公司旗下的褐煤火力發電站Loy Yang A。© Dale Cochrane / Greenpeace

但是,這一方案中不包含大幅減少碳排放的有效措施和應對氣候變化的直接承諾。多方學者提出質疑,認為一個不觸及煤炭問題與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的方案将難以實作保護珊瑚礁的長期目标。

随着海洋升溫導緻珊瑚白化進一步爆發,氣候變化逐漸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氣候變暖導緻全球珊瑚礁危機

受氣候變化影響,珊瑚礁白化事件,正在全球的海底悄然發生,且出現頻率、爆發規模迅速增加。

在1980年代早期,白化事件很少出現,每25至30年才發生一次。1998年出現了首次全球性珊瑚白化,那也是大堡礁首次發生大規模白化現象。自那以來,在2002年、2016年和2017年,又接連發生了3次嚴重的白化事件, 全球有超過90%的被列入世界遺産的珊瑚礁(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島、夏威夷和澳洲)遭遇白化甚至被殺死。

如今珊瑚白化現象的發生頻率,幾乎為1980年代的5倍!平均每6年就會發生一次大規模珊瑚白化!

而在如此大規模、高頻率的白化影響之下,珊瑚礁的命運岌岌可危。在10到15年之間,全球珊瑚覆寫率從百分之50%-60%下降到了百分之15%到20%。

生态頭條 | 被抛棄的大堡礁快死了!罪魁禍首竟然又是它......

《自然》雜志刊文表示,如果全球變暖以目前的速度繼續,全世界的珊瑚礁到2070年可能會全部消失!

生态頭條 | 被抛棄的大堡礁快死了!罪魁禍首竟然又是它......

除此之外,導緻珊瑚受破壞的原因還包括:

1. 海水酸化

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導緻海洋的PH降低,海水酸化。海水酸化會導緻鈣化率降低,導緻珊瑚生長減緩,珊瑚骨骼形成速度變慢,削弱其抵抗侵蝕、風暴破壞和敵害侵害的能力。

天然海水的PH值穩定在7.9到8.4之間,珊瑚生長的最适PH值在8.1左右,當海水的PH值下降到7.8左右時候珊瑚就停止生長,當PH值下降到7.6時候,珊瑚便無法生存。有研究指出,海水的PH隻在本世紀末将達到7.8,是以那時候珊瑚将停止生長,以至于消失。

2. 人為破壞

炸魚以及藥魚對珊瑚的破壞是最直接的,在水下爆炸的時候直接導緻珊瑚礁被炸的粉碎。其次,藥魚同樣破壞珊瑚的生長,毒藥裡面的化學物質可以直接導緻魚類死亡,也可以直接導緻珊瑚的死亡。

同時,每年有30至50噸珊瑚被采集用來做工藝品。現在紅珊瑚和海扇的交易依舊很火熱。

3. 海洋污染

人類的活動,使得大量污染物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大海中。化肥、含殺蟲劑排入海洋,直接導緻珊瑚蟲或者蟲黃藻死亡。另外海水富營養化直接導緻藻類細菌大量繁殖,堵塞珊瑚的口器,影響珊瑚的繁殖。

如果沒有了珊瑚……

珊瑚蟲通過分泌碳酸鈣,在身體四周築造了一間“小房子”,而珊瑚礁就是一代代珊瑚蟲留下的“空房子”。

珊瑚礁是海洋生态中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态系統,隻占全球海洋面積不足千分之二的珊瑚礁卻養育了近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是海洋生物的家園。

如果沒有了珊瑚,大海會變成什麼樣?

會失去漂亮的色彩——

多數珊瑚本身是透明的,而我們看到它們呈現出五顔六色,是因為有共生藻進入了它們體内,而這些共生藻本身是含有色素的。也就是說,珊瑚礁呈現出來的顔色,是這些藻的顔色。

這些藻不僅能讓珊瑚看上去更美,而且對珊瑚的生存至關重要。

珊瑚礁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珊瑚和藻的共生以及光合作用。基本上,這些藻就是珊瑚的食物來源。但是,這些藻要生存的話,對水質和溫度都有特殊的要求。

如果海水的品質下降,這些共生藻就會“離家出走”,從珊瑚中釋放出來。沒有了共生藻,珊瑚就會呈現出白色,也就是“白化”。

生态頭條 | 被抛棄的大堡礁快死了!罪魁禍首竟然又是它......

完全白化後的珊瑚 。圖/ Giacomo d’Orlando

會失去很多魚類——

珊瑚礁是許多生物的唯一供給者。所有活着的海洋生物中有四分之一依賴于這些可以形成微小群落的生物。有些依賴珊瑚擷取食物,而有些則在珊瑚的鈣質殼内尋找庇護所。

比如,僅西北夏威夷群島的珊瑚礁就支援了各種各樣的哺乳動物、鳥類、植物以及超過7000種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

一旦珊瑚消失,數萬種以珊瑚礁為家的海洋生物也将一同消失。

生态頭條 | 被抛棄的大堡礁快死了!罪魁禍首竟然又是它......

大堡礁魚蝦成群,物種極其豐富。圖/攝影師Kimberly Wheeler

那人類呢?

會失去保護——

珊瑚礁有保礁護岸的作用,跟紅樹林一樣。珊瑚礁的三維結構凹凸不平,當海浪經過,珊瑚礁能消減海浪非常多的能量。是以當台風、風暴潮和海嘯來臨,經過珊瑚礁、海草床或者紅樹林,會消減掉非常多的能量。

在印度洋海嘯時,海岸破壞厲害,海嘯來臨時,海浪直接打到了岸邊,造成非常大的損失,死了很多人。

生态頭條 | 被抛棄的大堡礁快死了!罪魁禍首竟然又是它......

會出現沿海糧食危機——

許多重要的商業魚類(如鲷魚和石斑魚),都依賴珊瑚礁生存。甚至有的龍蝦也生活在珊瑚礁周圍。這也使得珊瑚礁成為漁民和食品加工業的一個重要地标。我們星球上有超過10億人依靠珊瑚礁魚類擷取食物。僅在美國,商業與休閑珊瑚礁漁業的價值就高達1億美元。

會失去救命藥物的來源——

不僅如此,珊瑚礁也被視為多種藥物的來源。這些藥物可以幫助治療癌症、心髒病和老年癡呆症等。例如,加勒比礁系統内發現的提取物曾被用來開發一種名為Ara-C的抗癌藥物,這也是最早從珊瑚礁中提取的藥物之一。

會影響旅遊業——

氣候變化和珊瑚白化将使得以珊瑚為基礎的旅遊業不再受歡迎或壓根不再存在,進而導緻人們大量失業。這種劇烈的變化,将會給吐瓦魯等開發中國家和小島嶼國家帶來嚴重影響。

曆經億萬年才能形成的珊瑚礁,破壞它很容易,但修複起來卻非常難。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科研團隊參與到珊瑚礁生态修複工作中來,開展珊瑚礁培育、移植、改善珊瑚礁生存環境等技術方法的研究。

而對于普通人,我們建議采取以下方式保護珊瑚礁:

拒絕購買珊瑚、砗磲、法螺等工藝品;

倡導文明旅遊,不觸碰珊瑚礁或在上面活動;

保護水源,減少向海洋中排放污水;

減少使用塑膠制品,避免海洋垃圾危害珊瑚礁和海洋動植物;

積極采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向更多的人們普及珊瑚的重要意義。

應對氣候變化,每一份努力都珍貴!

來源:生态中國網綜合整理,圖文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