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之後第一個海外目的地-冰島

作者:甜角獸

終于進入2022年最後1個月,國内防疫政策出現了積極的變化,疫情3年,甜角獸迫不得已中斷了多年的世界之旅。2019年秋天,疫情之前甜角獸去的最後一個目的地是熱情奔放的西班牙,回國之後就開始了漫漫3年的疫情。我相信明年中國一定會取得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是以現在開始籌備明年的出遊計劃,首選國外目的地就是冰島了,2017年曾經踏足北歐,但由于行程原因并沒有踏足冰島。

太喜歡北歐那種清冷的格調,簡單的線條,人與人之間不遠不近的距離。還記得第一天到達哥本哈根機場,在火車站台等待前往哥本哈根中心火車站的火車,我向站台上一個中學生詢問火車停靠問題,小夥子刻意保持的社交距離和羞澀的面龐,多少有點“社恐”的感覺,在回答了我的問題後,又刻意拿出手機幫我查詢了一些有用的資訊,内心的火熱與冰冷的外表形成極其強烈的對比。

從今天開啟準備冰島之旅,先從冰島曆史開啟。

冰島曆史-從維京定居傳說到後金融危機時代

當我們談論冰島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是北極圈下被冠以世界盡頭、冰火之國等名号的那座島嶼?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民主議會、書寫出薩迦埃達等中世紀文學正典的那個民族?還是憑借火山爆發、金融危機、足球、文學、音樂在世界新聞媒體上頻頻引發轟動的那個國家?實際上,冰島的地質曆史、民族曆史與國家曆史并不完全重合。提綱挈領地說,冰島的地質曆史遠久于民族曆史,民族曆史遠久于建國曆史。這一篇,我們就來深度介紹從古至今的冰島曆史,悉數冰島曆經的數次曆史轉折,一窺冰島極富創造力的民族特性。

曆史永未終結。如今的冰島仍然在書寫與改寫着它的曆史。譬如每一個來冰島旅行的遊客,都會注意到首都雷克雅未克正在經曆的改變;購物主街Laugavegur與Lækjargata街區的多處施工地點,不久之後就會搖身變為酒店、商鋪與購物中心。就這樣,鱗次栉比的現代風建築與簡約樸素的北歐式房屋在雷克雅未克市中心比肩而立,卻也互不相擾;正如一号環島公路貫穿全島,卻也不打攪冰島自然的靜谧與安詳,隻是将遊人與冰島勝景緊密相連。過去與現代的交織,或許就是冰島曆史創造出的一則現代神話。

冰島的地質曆史

冰島的形成

冰島大約形成于七千萬年前,地球劇烈的火山地震運動催生了這座島嶼。冰島之下存在着一隻連通地幔深處的巨型岩漿囊,科學家将其稱為“冰島熱柱”。早在人類誕生之前,熱柱就釋放出了大量岩漿,造成了一系列海底火山噴發,為島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活躍的地殼運動衍生了無數火山爆發與地震,冰島的面貌也在不斷被重塑着。1963~1967年間,冰島南岸的西人島(Vestmannaeyjar)海域就發生過海底火山爆發,塑造出了一座嶄新的火山島嶼:叙爾特塞島(Surtsey,也稱蘇特塞島)。這座島嶼在誕生之後備受科學家矚目,如今标志着冰島的最南端。島嶼飽受風浪侵蝕,生态較為脆弱,目前隻有科學家才有機會登島研究。

此外,冰島還坐落于分隔北美與亞歐闆塊的大西洋中脊之上,來自地幔的熱力不斷升至地表,冰島的二百餘座火山、地熱構造與火山裂縫即是豐沛地熱能源的産物。在著名的黃金圈景區,蓋歇爾間歇泉地熱區(Geysir)就遍布着神奇的蒸汽孔與沸泥潭,每隔10~15分鐘固定噴發的史托克間歇泉(Strokkur)則直接将被地熱加熱的沸騰溫泉噴至數十米高的空中,無比壯觀。在辛格維利爾國家公園(Þingvellir),遊客則可以親眼目睹北美與亞歐闆塊的壯麗分界裂谷,細緻觀察闆塊運動刻劃下的地質紋理。

火山的劇烈活動曾數度改寫冰島的地貌與曆史,為冰島帶來豐富能源的同時,也帶來了危險與威脅。例如冰島南岸的艾雅法拉冰川火山(Eyjafjallajökull),在沉寂了兩百餘年後,在2010年迎來了酷烈的大爆發,噴發出的巨量火山灰一度阻斷了歐洲大陸的航空交通,也讓以畜牧為主業的冰島農民蒙受了極大的損失。不過在外國遊客眼裡,火山爆發與拗口的火山名字都增加了這座極地島國的吸引力;2010年後,來訪冰島的遊客數量也大幅增加。

冰島的許多火山都仍然相當活躍,2014~2015年,冰島的第二高峰巴達本加火山(Bárðarbunga)就曾劇烈爆發;2011年,格裡姆火山(Grímsvötn)也曾噴發。科學家們預測,冰島南岸的海克拉火山(Hekla)與卡特拉火山(Katla)也都有爆發的可能。

冰島的民族曆史

冰島定居時代

雖然冰島是一座有着數萬年地質曆史的火山島嶼,但冰島民族的誕生卻是公元九、十世紀的事情,珍貴的中世紀手稿《定居書》(Landnámabók)中就記述了來自挪威等地的維京人移居冰島的恢弘曆史,這些來自北歐、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定居者就是冰島民族的先祖。《定居書》詳細記載了3000餘名定居者的姓名、轶事與家系,也列出了定居者們選擇的1400餘塊定居地,是冰島乃至北歐地區的最早曆史著作之一。

最早定居的維京人與凱爾特人除了将當時北歐地區的物質文明引入冰島,還為這座邊陲島嶼帶來了繁榮的書寫文化,為薩迦、埃達等中世紀叙事與詩歌文學經典的創作奠定了基礎。中世紀時,通行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諾爾斯語也成為了冰島民族最初的語言,但挪威、丹麥、瑞典的語言在與歐洲大陸的交往中曆經劇變。隻有偏居一隅的冰島保留了這種古老而複雜的語言,是以今天的冰島人仍然可以輕松地閱讀千年之前的文字作品,堪稱人類語言史上的一個奇迹。

冰島人的常見姓名全部源自古代北歐,許多冰島人的家系甚至可以追溯至最初的定居者們,曆史與傳說就這樣流淌在每一個冰島人的血脈中。關于冰島定居的經過,其實也有衆多曆史傳說與學術考證。《定居書》中就記載,在維京人之前已有人在冰島定居:愛爾蘭僧侶,Papar,在另一部曆史著作《冰島人之書》(Íslendingabók)中也有對他們的記載。

而北歐當時普遍信仰的并非基督教,而是主神奧丁、雷神索爾等北歐衆神。在北歐神話中,渡鴉象征着智慧。第一個航行至冰島勘探的維京人就名為Hrafna-Flóki,即“渡鴉”弗洛基,他也是“冰島”的命名者:在極寒嚴冬中,他看到冰島北部的峽灣中的巨型浮冰,就将這座島嶼命名為冰之島嶼。

英格爾夫·阿納爾松(Ingólfur Arnarson)則是第一個正式定居冰島的維京人。傳說在航行中,他将座位上的兩根立柱擲入海中,柱子靠岸的地點就将成為他的定居地。柱子停靠在一座冒煙的海灣,英格爾夫即攜家眷定居于此,他的兄弟Hjörleifur Hróðmarsson則定居在維克鎮(Vík)以東的Hjörleifshöfði山地區。英格爾夫發現的這處海灣,便被命名為雷克雅未克:煙之灣;英格爾夫正式定居的這一年,公元874年,便标志着冰島民族曆史的發端。

英格爾夫來自挪威,當時的挪威國王哈拉爾德意欲統一全國,鐵腕打壓不予服從的首領。于是,許多挪威首領選擇追随英格爾夫的腳步,前往冰島定居。此後的六十年間,大批移民湧向這座北極小島;公元930年左右,冰島定居正式結束,所有可開墾的土地均已有人居住。

一國不可無法。随着人口規模日益增大,對社會秩序的規範也需要必要。公元930年,冰島人在辛格維利爾峽谷(Þingvellir)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民主議會:阿爾庭Althingi。

自由邦時代、基督教時代

随着議會的成立,冰島也逐漸建立起了一套特殊的國家組織機構。各地區的首領于固定時間前往辛格維利爾議事,商讨國是、裁判案件,冰島也是以成為了一個初具現代民主結構的獨立國家,這一時期被史學家稱為“冰島自由邦”時代。

自由邦居民的生活并非自給自足,冰島與外界世界的商貿交流其實頗為頻繁。例如,冰島會從格陵蘭島進口海象牙與毛皮,從拜占庭進口珠寶、銀器與葡萄酒,從英格蘭進口小麥、大麥等農作物。歐洲大陸的政治與宗教運動,也總會波及冰島。公元995年,奧拉夫一世繼承挪威王位,大力宣揚基督教,不惜以暴力手段強迫國民更改信仰。他曾向冰島派遣傳教士,但收效甚微,便于公元999年決定,斷絕挪威與冰島的一切貿易往來,禁止冰島商船進入挪威港口,以此脅迫冰島人放棄北歐異教信仰、改奉基督教。

公元1000年,為了避免戰事禍端,議會法律宣講人Þorgeir Þorkelsson被委以重任,判決冰島是否應當接受基督教。Þorgeir卧在毛毯下思考了一天一夜,最終決定冰島應當改宗;他又将北歐衆神的神像擲入一座瀑布中,将他的決定昭告全國,瀑布也是以得名“衆神瀑布”(Goðafoss),如今是冰島北部鑽石圈的一處熱門景點。

Þorgeir雖然決定冰島應當改宗,但他也維持了三項為基督教會所不容的冰島舊俗:冰島人可以私下信仰異教、可以在野外丢棄孩子、可以繼續食用馬肉。當基督教會的權力日益擴張、最終成為冰島國教時,所有異教行為也随之銷聲匿迹。

斯圖龍内戰時代、挪威統治時代

十三世紀,挪威國王在冰島的勢力日益增強,又與冰島的教會與權力家族相勾連,引發了一場殘酷的内戰。冰島各大家族利益不同,一方支援歸順挪威哈康四世國王,一方反對冰島拱手将獨立讓與挪威,遂征戰不休。自1220年開始的内戰時代,史稱“斯圖龍時代”(Sturlungaöld);斯圖龍是當時一支強大家族的名稱。

著名的中世紀文學家、史學家斯諾裡·斯圖魯松(Snorri Sturluson)是斯圖龍家族的成員,他的侄子Sturla Sighvatsson則是挪威國王的庭臣,也是一個狂暴的戰士,與反對歸順挪威的冰島家族激烈交戰,最終于Örlygsstaðir戰役中被殺死;此役也是冰島曆史中規模最大的戰争。

此後冰島戰事頻仍,戰勝斯圖龍家族的Gissur Þorvaldsson成為了冰島最具權勢的首領。挪威國王為其封爵後,他最終促成了1262年冰島與挪威之間“舊合約”(Gamli sáttmáli)的簽署,而這份合約也标志着冰島自由邦時代的結束,冰島正式成為挪威的附屬國。

丹麥統治時代、拉基火山大爆發與“霧災”

一個世紀後的1380年,挪威并入丹麥後,冰島也成為丹麥的附屬殖民地。1550年,在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三世的推動下,冰島也進行了宗教改革,由天主教改宗為基督教路德宗。

一直到20世紀初,冰島都一直臣屬于丹麥。18世紀時,冰島更經曆了嚴酷的黑暗時代,天災人禍不斷。1783年6月初,冰島南岸的拉基火山(Laki)劇烈噴發,直至1784年2月方才停止,約五分之一(9000)冰島居民于火山爆發中喪生。這一冰島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火山噴發也被稱為Skaftáeldar:斯卡夫塔河之火。岩漿與火山灰屠戮了冰島80%的牲畜與農作物,随之而至的饑馑令冰島四分之一的人口喪命;丹麥政府甚至考慮過将幸存的冰島人全部搬遷至丹麥。

這段黑暗時代史稱“霧災”(Móðuharðindin),“霧”指的是漂浮在空氣中的毒氣。拉基火山噴發出的巨量火山灰也飄散至歐洲大陸、北美甚至非洲,造成全球範圍的農作物大規模歉收。曆史學界認為,冰島火山爆發直接導緻了埃及與法國等地爆發饑荒,使法國内部的社會沖突進一步激化,進而推動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冰島的國家曆史

冰島獨立運動

十九世紀末,民族獨立運動在歐洲與美洲風起雲湧,冰島人也開始追求獨立。冰島古代的自由邦時代是獨立運動領袖們的心之所向,薩迦埃達等古代文學給予了他們無盡的文化自信。他們相信、也要求冰島獲得獨一無二的地位,不再臣屬于任何國家,成為一個自由的民族。

1874年,冰島在經過談判後獲得部分自治權;1918年,冰島獲得全面獨立,獲得了除外交權之外的所有獨立國家主權。而直至二戰期間的1944年6月17日,冰島才正式建國;6月17日也是冰島的國慶日。

1944年,冰島也選舉産生了第一位總統:斯溫·布揚松(Sveinn Björnsson);十九世紀的獨立運動領袖、“冰島國父”約恩·西于爾茲松(Jón Sigurðsson)的事迹也被冰島人永遠銘記。在雷克雅未克議會大樓前的Austurvöllur廣場上,就豎立着一座約恩的紀念雕像。

二戰中的冰島

冰島宣布建國之際,丹麥已在1940年被納粹德國占領。考慮到冰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英國軍隊與美國軍隊不顧冰島的戰争中立姿态,相繼進駐冰島,以防納粹搶先一步奪取這座具于北美與歐陸中央的重要島嶼。

在英美軍隊接管冰島期間,冰島卻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現代化發展。軍隊在冰島興建起各種基礎設施:凱夫拉維克機場(Keflavík)、雷克雅未克機場、港口、醫院、道路、電站。基礎設施修建的另一面是對冰島自然的改造甚至破壞;英美軍隊不顧冰島的中立态度,也有損冰島人的民族尊嚴。

此外,駐紮軍隊中的軍官多為男性,破壞了冰島的性别比例;許多冰島女性被美國士兵吸引,也讓冰島男性深感恐慌。由男性權力與愛國主義主導的社會話語也開始向這些女性發起攻擊:政府認為這些與美國人過從親密的婦女有傷風化,陷入了不良“狀況”(Ástandið),她們萌發的傾慕甚至被認為是背叛國家的惡劣行為。

1941年,冰島警察秘密跟蹤了500多名婦女,将她們統一送去了冰島西部Kleppjárnsreykir地區的教管所。她們生下的孩子也被人蔑稱為“狀況孩子”(ástandsbörn)。冰島現代女權也正是在這樣的男權背景下漸漸萌發、進步。

二戰結束後,美國與冰島簽訂協定,成為冰島的防務保護國,駐紮于凱夫拉維克國際機場。美軍與冰島簽署的協定原本是在戰後離開冰島、交還機場,但戰後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共産主義的傳播、北約組織的成立都影響着冰島的國家政策。冷戰背景下,冰島加入北約,美軍也再次進駐冰島,負責冰島的防衛工作。2006年,美軍撤出冰島。冰島是世界上少有的沒有軍隊的國家,在美軍離開後,其國家防務改由丹麥與挪威負責。

鳕魚戰争:1958年、1972年、1975年

冰島與英國兩個島國,一個是新興的民族國家,一個是老牌的強大帝國,誰能想到兩國之間曾爆發過“戰争”呢?冰島未曾卷入一戰與二戰,與英國進行的這三場戰争在冰島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而戰争的起因則是鳕魚漁場,三次戰争也均被稱為鳕魚戰争。

漁業是冰島的經濟支柱,建國後的冰島人也不惜一切代價保衛自身的經濟權益。1958年,冰島将領海範圍擴充至12海裡,要求該範圍内的所有外國漁船離開冰島海域,而英國拖網漁船拒不服從。英國派遣了皇家海軍為漁船保駕護航,而相比之下,冰島隻有簡陋的巡邏艦,船員也從無作戰經驗。但冰島船隻勇敢地、或者說愚勇地向英國船隻開火,鳕魚戰争由此爆發。

雖為真槍實彈,但想必冰島巡邏艦無意引發真正的戰争,也無意造成人員傷亡,是以在攻擊時刻意避開了船員,隻攻擊船身。英國雖然震怒,卻也無可奈何:英國與冰島均為北約成員國,冰島已然威脅退出北約、驅逐美國駐軍,是以英國不能肆意進攻,談判是唯一的解決辦法。1961年,英國承認了冰島的12海裡領海範圍,但在未來三年内,冰島仍需允許英國漁船在固定區域捕撈固定數量的鳕魚。

1972年,冰島将領海擴大到了離本島海岸50海裡的區域,比首次産生糾紛的領域距離多了4倍,直接導緻了第二次鳕魚戰争的爆發。這次戰争中發生了幾次激烈的沖突,冰島海岸警衛隊試圖以割斷拖網、轟炸等方式逼退英國船舶,而英國政府則派遣了更多戰艦為其漁船護航。北約内部經多次談判後,要求英國召回戰艦,英國無奈讓步。1973年,雙方簽署了協定,限制英國隻能在50海裡範圍内的特定區域進行漁業活動。該協定于1975年到期,于是兩國之間又爆發了第三次“鳕魚戰争”。

1975年,冰島再次提高要求,宣布離其海岸200海裡的海域均屬于冰島領海,英國與冰島互不相讓,冰島再次威脅退出北約,撤銷凱夫拉維克的北約軍事基地,又一度與英國斷絕了外交關系。最終,1976年,英國又一次承認了冰島的領海權益。

現代冰島

進入九十年代,冰島經濟發展迅速,工業結構日益多樣,1994年又加入了歐洲經濟區,發展勢頭極為迅猛,一躍成為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而2008~2011年的金融危機卻給冰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打擊,三大銀行在一夜之間盡數破産。冰島一直利用本國資源進行綠色發電,建立了衆多地熱發電站與水電站堤壩。但這些舉措也引起了不少争議,冰島國内就保護自然與利用能源争論不斷。

如今,在旅遊業等行業的助力下,冰島經濟已漸漸複蘇。但未來呢?冰島曆史之河中沉澱着美麗的傳說神話,從一千多年前維京人首次定居,到如今繁榮自由卻又有些盲目自信的北歐國度,冰島譜寫出了一段又一段恢弘的曆史篇章:世界性别最平等的國度、最安全的國家、人民最幸福的國度、受教育水準最高的國度、人均出版書籍數目最多的國家......

未來實在不好說,隻希望火山能少爆發幾次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