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驟然加大,給衆多實體企業構成不小的經營壓力。
以往,大宗商品企業隻能看天吃飯,祈禱原材料采購後價格能一路堅挺,但不是每次都那麼幸運。所幸的是,随着期貨套保政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借助各類期貨套保工具鎖定較低的原材料采購成本,提升抗風險能力。
這從每年A股上市公司釋出的參與期貨套期保值公告大幅增長就可以看出。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釋出套期保值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超過1000家,遠超2020年全年的489家。而2022年僅上半年,A股已有超過857家上市公司釋出了關于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的相關公告,與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上半年釋出套保公告的上市公司增加了301家,增幅超過50%。
從實踐經驗來看,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為企業規避價格風險提供了有力保障,借助期貨工具轉型增效,已成為大宗商品企業生産、銷售、流通時保成本與規避市場價格風險的必備手段之一。
但企業要落地期貨套保操作,絕非易事。
套期保值操作絕不是在簡單地買入現貨後就馬上在期貨市場做一筆賣出交易,也不是未來需要現貨就立即在期貨市場的遠期合約上買入這麼簡單而已。
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參考套保,首先必須有一個明确的定位,明白套保在企業生産經營中的地位把套保作為企業生産經營中的一個正常環節來對待;其次它需要通過企業自身的情況對市場進行分析後确定保值方向和需求;最最重要的是,一定一定要嚴格避免套保業務轉化為投機行為。
據了解,目前大陸企業參與期貨套保,主要面臨以下幾大瓶頸。
衆多實體企業缺乏期貨套保專業人才,難以根據自身現貨交易狀況開展期貨套保做好價格波動風險管理,且人工操作難以控制期貨套保的相關風險。
即便不少企業參與期貨套保,但企業内部沒有一套适用于企業的事前幹預、事中監測、事後預警的全方位風控體系,風控能力相對較弱,無法準确評估其持倉頭寸的風險敞口,也較難控制參與期貨套保交易的相關風險。
除此外,還有,缺乏資訊系統企業内部資料化不足,不能快速、準确地對企業風險敞口進行收集分析;沒有專業的風險評估工具和高效的套期保值決策模式;對期貨交易工具制度不熟悉、風控制度不完善、财務制度不标準等等也是企業做套保時常面臨的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大宗行業内早已有了較為相對清晰的解決方案。
作為有着多年助力大宗商品企業營運及風險管理數字化服務提供商的武漢智慧雲極建議您:企業專門成立一個由企業上司來監控保值業務的套保部門,選擇一套專業的套保系統,能讓企業的套期保值業務事半功倍。
智慧雲極CTRM系統通過對行業、對價格的研究,整合大宗商品流通過程中包括不限于線上倉儲、精準查詢、安全交割、大宗交易、價格風險、風險管理等在内的全流程實作數字化,在滿足監管的前提下,助力企業搭建專屬于大宗商品行業的風險管理防護體系,将企業内部辦公協同、倉儲物流、業務管理、衍生品交易風控、套期會計等多個垂直解決方案集于一體,全員協同辦公,風險管理從上至下高效落地,為大宗商品企業的内控、交易與風險管理保駕護航。
同時助力企業制定前期的制度搭建,針對企業的需求和市場情況制定适合企業發展的專業套保方案。
将套期保值與購銷存業務、财務會計核算、内控監管有機結合,對敞口和衍生品頭寸進行比對,通過現貨和衍生品的波動率計算合适的套保比率設定、資金的預警、開倉品種、合約的控制、開倉比例的控制、止盈止損的控制等對衍生品交易進行嚴格的控制,并覆寫企業營運過程中事前、事中、事後各個環節的風險分析引擎,從審批程式、交易流程、風險管理、定期報告等多個角度為企業營運管理助力,通過系統标準化流程,真正做到期現一體化管理,幫助企業有效的實作風險管理,同時在保值過程管理、持倉風險評估及保值結束後的效果評估和回報等流程上提供全面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