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技術丨水泥庫死庫原因分析及對策

作者:水泥備件網

引言

水泥庫普遍存在一些令人頭疼的問題,諸如水泥結塊、下料不暢、嚴重者堵塞通道,影響均化效果,最讨厭的就是死庫問題。某公司XL工廠,在水泥庫清庫後,對庫内充氣斜槽、減壓錐、均壓管重新設計和安裝,并在減壓錐進料口增加了空氣炮。技改後,水泥庫卸空率提高,均化效果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技改效果。本文對本次技改進行總結,以供參考。

01

技改前的工藝情況

XL工廠Ф15 m水泥庫内部結構如圖1,技改前運作狀态如下:

技術丨水泥庫死庫原因分析及對策

圖1 技改前水泥庫内部結構簡圖

(1)水泥庫清庫并更換斜槽帆布後,投入使用之初減壓錐各個進料口就開始堵塞,進料不均勻,卸空率逐漸變低。

(2)運作約3個月後,減壓錐大部分進料口堵塞,隻有一到兩個可以進料,卸空率降低,庫内2 500 t水泥無法放出,變成死料區。

(3)運作半年,減壓錐内時常無料,把壓縮氣通入羅茨風機氣管進行強吹處理,可以繼續下料。

(4)斜槽帆布損壞後,庫内死料更多,隻能勉強維持運作。

(5)部分水泥庫時常堵塞而無法正常發運水泥,也有個别庫已經不下料,變成死庫。

02

原因分析

2.1 水泥的水分偏高

(1)XL工廠地處四川南部,雨水豐沛,各種混合材水分較高,見表1。

表1 水泥配料組分的水分及綜合水分

技術丨水泥庫死庫原因分析及對策
技術丨水泥庫死庫原因分析及對策

圖2 水泥粉磨系統工藝流程圖

(2)該地區無天然石膏,企業所用石膏均為脫硫石膏(含水16.8%)和磷石膏(含水15.8%),結晶水脫出溫度很低。在烘幹爐内,保持溫度80 ℃,烘幹2 h,脫硫石膏脫水40%。在庫内,脫除的水分會造成水泥結塊。

(3)XL工廠水泥粉磨系統工藝條件落後(工藝流程圖見圖2),系統排水能力(入磨物料水分減去成品水泥水分)弱,主要是因為:輥壓機系統的選粉不是V型選粉機,而是滾筒篩機械選粉,外排風很少,水分無法排除;出磨水泥選粉機氣流是内循環,無外排風,水分同樣無法排除。當入磨物料水分≥3%,入庫水泥的水分就會達到1%,會加劇庫内水泥結塊。

2.2 圓庫内部相關功能結構不合理

(1)設計圖紙顯示庫内開式斜槽安裝角度是8°,而實地測量發現角度是5°。開式斜槽角度過小,對水泥的輸送能力很弱。

(2)檢查時發現開式斜槽帆布損壞嚴重,起不到流化水泥的作用,且漏下的水泥極易堵塞氣管,羅茨風機無法正常給開式斜槽供風,庫内物料得不到流化,完全靠重力流動。

(3)實際安裝的開式斜槽數量遠遠少于設計數量,僅60%,屬于典型的偷工減料,這樣造成庫内水泥達不到流态化,影響水泥出庫。

(4)減壓錐的進料孔有效尺寸是700 mm× 400 mm,過小,非常容易堵塞;完全位于庫内,一旦堵塞根本無法處理。

(5)減壓錐到庫頂收塵器無均壓管,庫底充氣羅茨風機給斜槽充氣時,所充氣體隻能通過減壓錐進料口排到庫内,而進料口始終是淹沒在水泥中,導緻放料系統處于正壓狀态。當放料到罐車時,就會冒灰,影響到周圍環境,成為企業頭疼的冒灰點。

03

技改措施

由于原材料無法更改,技改時僅針對圓庫内部相關功能不完善、結構不合理等施策。

(1)斜槽帆布容易損壞。原斜槽帆布是普通帆布,即使是用在普通斜槽上,也是兩年左右更換一次,無法适用于水泥庫内。技改時将斜槽帆布改成10 mm厚的滌綸長絲帆布,可以承受200 kPa的鼓風壓力,即使是使用壓縮空氣,該材質的斜槽帆布也不會損壞。

(2)斜槽安裝角度小。斜槽安裝角隻有5°,對應物料流速1.1 m/s,與設計值相比偏小0.7 m/s,輸送能力差。有結塊時,水泥無法正常流動,導緻不下料。原設計斜槽角度是8°,施工成5°,查閱《新型幹法水泥廠工藝設計手冊》後,我們将斜槽角度改成12°。

(3)原斜槽覆寫率隻有60%,布置稀疏(如圖3左),無斜槽區非常容易形成死料區。水分偏重的水泥會以這些死料區為根基,持續聚集,增大,甚至侵占斜槽區域。本次技改将斜槽覆寫率增到80%,斜槽間最大間隙不超過100 mm,如圖3右。

技術丨水泥庫死庫原因分析及對策

圖3 庫底斜槽分布情況

技術丨水泥庫死庫原因分析及對策

圖4 減壓錐下料口技改前後情況

(4)原減壓錐的進料口寬度700 mm,高度600 mm,厚度400 mm,安裝斜槽後有效高度隻有400 mm(如圖4左),是一個相對狹長的通道,通過量低,一旦有大塊或者潮濕物料就非常容易堵塞。

在确認結構安全後,将進料口朝上擴大400 mm,有效高度增至800 mm(如圖4右)。改造後,該下料口通過能力增大,甚至不懼怕大塊物料或者成團的潮濕物料,可避免物料堵塞導緻減壓錐内無料現象發生。

(5)該工廠水泥庫的結構是非常落後的,水泥通過減壓錐進料口進入減壓錐空腔内,空腔中心是減壓錐下料口。這種結構的庫,減壓錐進料口距離減壓錐下料口水準距離3 m,垂直距離2.1 m,一旦堵塞,沒有任何工具能夠清理減壓錐進料口(見圖1)。針對這種情況,工廠從庫外布置Ф70 mm的管道到減壓錐進料口,一頭連接配接空氣炮,一頭做成空氣炮炮口(見圖5右),随時應對減壓錐進料口堵塞事故的發生。在某個區域不下料或者下料量少的時候,就開啟空氣炮不停地轟擊進料口,一般隻要連續轟1 h,就能将進料口打通。後來改成每天都轟1 h。截止目前,沒有出現進料口堵塞的情況,初步判斷這種清堵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技術丨水泥庫死庫原因分析及對策

圖5 技改後水泥庫内部結構簡圖

(6)清庫時,發現大量水泥都是堆積在庫壁和庫底的轉彎處,此處斜槽距離庫壁大約800 mm,變成了死料區,水泥逐漸堆積造成卸空率降低。針對這個問題,首先在布置斜槽的時候,減小斜槽和庫壁的距離,調整為100 mm,堆料風險大大降低。為了更好地預防庫壁挂料和堆積物料,在庫底和庫壁的轉彎處安裝空氣炮炮口(見圖5中),同樣是定期開啟轟擊庫壁,減少甚至杜絕了物料堆積,提高了卸空率。該庫有效庫容是6 000 t,現在可以放出5 300 t,隻有大約700 t的無效庫存,跟技改前2 500 t無效庫存相比,降低了很多。

(7)減壓錐腔體無排氣的均壓管,經過現場勘查,确定最佳位置重新制作安裝均壓管(見圖5左)。均壓管安裝後,減壓錐腔體内始終是負壓,徹底解決了水泥放散冒灰問題。

04

技改效果

(1)實作了分區下料,12個區分成6組,每次一個組下料,而且各個組下料穩定,偶爾出現堵塞,隻需要用空氣炮轟擊一段時間即可。

(2)分區下料後,水泥均化效果變好,出廠水泥穩定性變好。由圖6可以看出,在出磨水泥标準偏差維持在1.31時,技改前出庫水泥标準偏差1.17,技改後标準偏差0.70,出庫水泥穩定性提升很多。

技術丨水泥庫死庫原因分析及對策

圖6 技改前後出磨水泥和出庫水泥标準偏差的變化

(3)庫内斜槽沒有損壞,庫底充氣羅茨風機電流低,節電效果明顯。

(4)新增了均壓管,羅茨風機充到減壓錐内的氣體通過均壓管排到收塵器内,減壓錐内始終是負壓狀态,水泥放散到罐車時,無需額外的收塵器,就可以維持系統負壓。徹底解決了水泥放散冒灰問題。

(5)由于系統負壓穩定,計量轉子秤計量非常穩定,裝車時間縮短,司機不需要來回過磅。

(6)技改前,兩年左右就需要清庫一次。根據目前運作情況分析,5年内不需要清庫,節約了費用,降低了安全風險。

05

結束語

XL工廠對水泥庫内的斜槽和充氣管道進行重新設計和施工,增加了庫内空氣炮炮口,新增了減壓錐内均壓管,有效地解決了水泥庫堵料問題,減少了庫内水泥的離析,提高了均勻效果,保證了出廠水泥的均勻和穩定,縮小了死料區,避免了死庫事故的發生。值得推廣的經驗是:在水泥庫清庫後,不要簡單恢複斜槽帆布就進料,而是要針對設計缺陷進行改造。清庫花費大,安全風險大,既然已經清庫,就應利用機會想辦法徹底解決問題。

更多文章關注微信公衆号:備件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