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環時深度」離全球制造業中心,墨西哥還有多遠?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墨西哥是拉美的經濟大國和制造業中心,這個人口1.28億、面積196.44萬平方公裡的國家一直是世界上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最近幾年,墨西哥似乎又有成為新的全球制造業中心的趨勢。歐洲企業看好“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的墨西哥,紛紛到該國投資設廠,亞洲國家也積極利用其離岸外包優勢對北美供應鍊進行重組。無論是特朗普任期内簽署取代《北美自貿協定》的《美墨加協定》,還是今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先後簽署《晶片和科學法案》及《通脹削減法案》,客觀說都給墨西哥的制造業發展帶來變化。中國網民近來也發出“美國超市‘中國制造’越來越少,‘墨西哥制造’越來越多”的擔憂之聲。但國際輿論的分析以及長期研究墨西哥經濟的學者都注意到墨西哥的“短闆”。更重要的是,墨西哥若想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就更離不開加強同中國的貿易往來。

「環時深度」離全球制造業中心,墨西哥還有多遠?

四大優勢成就拉美制造業大國

很多人知道墨西哥是個傳統農業國,是玉米、番茄、甘薯、煙草的原産地,但卻忽略了墨西哥還是拉美地區少有的工業門類齊全的國家。墨西哥加工和出口制造業全國委員會的資訊顯示,墨62%的貿易來自制造業,并解決了1/5的國内就業,涉及服裝、家居用品、電子産品、醫療器械、航空航天零部件、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領域。

談及墨西哥工業體系為何相對完整的問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經濟學終身教授劉學東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二戰結束至上世紀70年代末,墨西哥采取“進口替代”戰略,國内大力發展冶金、鋼鐵與石化等工業。随着上世紀80年代全球進入自由貿易時期,墨工業出現萎縮,但此後并沒有像其他拉美國家一樣出現嚴重的“去工業化”現象,這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上世紀90年代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墨西哥“VYNMSA”網站近日刊文,分析本國制造業發展具有四大優勢:第一,政府2006 年11月釋出《促進制造業、加工廠和出口服務業法令》,推出多項有利于制造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第二,由于地理位置毗鄰,美國已成為墨最大的貿易夥伴,墨西哥76.5%的出口産品先被運往美國;第三,墨被認為是世界上擁有自由貿易協定 (FTA) 最多的國家之一,與 50 多個國家建立貿易夥伴關系;第四,墨制造業勞工勞動成本相對較低,如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估算,墨西哥勞工為每小時約4美元,而美國勞工為每小時22.45美元。

2020年7月1日,《美墨加協定》(USMCA)正式生效,取代已實施20多年之久的NAFTA。墨西哥MVS新聞網刊文稱,這兩年來,墨西哥從該協定中受益最大的行業是汽車、機械、電氣和電子裝置制造。墨西哥經濟部的資料顯示,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4 月,墨對美加兩國的出口增速為44%,明顯高于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出口28%的增速。

西班牙桑坦德銀行行長安娜·博廷說,墨西哥是世界上一個“獨特”的國家,盡管受到疫情影響和通貨膨脹壓力,但該國實施的财政政策使其成為最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DI)的地方。其中,美國投資占第一位,西班牙位列其次。目前,在墨投資的西班牙企業有6500多家,約為中資企業在墨西哥數量的4倍。桑坦德銀行的相關報告認為,墨西哥吸引外資的優勢在于:作為USMCA、經合組織、G20和太平洋聯盟成員,墨很好地融入了世界經濟秩序;占據戰略地緣位置,是前往北美和拉美的中轉平台;擁有各種資源;勞動力成本不高且素質相對較好;世界第七大旅遊目的地國,并擁有龐大且重要的工業基礎。

鑒于墨西哥在地緣政治上的優勢和經濟政策上的吸引力,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在該國擴大投資,如BBVA銀行、百威英博、雀巢、拜耳、漢高、達能等。荷蘭 IMCD集團前不久還收購了墨西哥一家重要的塑膠制造企業。墨西哥經濟部今年8月釋出的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墨外國投資增長49.2%。按行業劃分,制造業占 34.3%。

美國兩個法案帶來新變化

一些歐美媒體分析說,自特朗普任期内掀起對華貿易戰以來,“墨西哥已準備好接納想要離開中國的公司”。美國一直欲借USMCA強化區域價值鍊,并展現“美國優先”理念。其中,有關“任何一方與非市場經濟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時,應允許其他各方在發出6個月的通知後終止本協定,并以它們之間的協定來取而代之”的“毒丸條款”明顯有針對中國的意圖。部分墨西哥媒體在提到加入USMCA時也表示,對重視美國市場的墨西哥來說是種機遇。

據《紐約時報》報道,今年9月,美墨進階别經濟對話主要讨論了在半導體和電動汽車領域的合作,而對輿論關注的兩國能源分歧問題有所回避。報道稱,美方除了吹捧自己對墨的巨額投資外,還着重讨論了墨可以利用《晶片和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中的條款和資金發展半導體供應鍊和新能源産業。美國銀行界押注“墨有望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一個新制造業中心”。今年以來,墨制造業人數已增加5%,超過疫情前的就業增長規模。

同樣,受能源危機和美國圍繞供應鍊做文章、連續出台以強制性手段促使制造業回流的政策等因素影響,歐洲企業正外遷北美。在這樣的背景下,墨西哥是否可以成為一個承接制造業的新基地?

美國《财富》雜志11月2日刊文稱:“中國的‘失’就是墨西哥的‘得’。美國銀行界表示,全球供應鍊轉型意味着近岸外包投資成為墨西哥‘千載難逢的機會’。”報道稱,随着供應鍊危機加劇美國的通脹,越來越多的行業選擇将生産轉移到更近的地方,汽車制造商福特和航空航天制造巨頭波音等美企已将有關業務轉移到拉美及加勒比地區。美國銀行分析師認為,墨有望成為席卷美國的新近岸外包浪潮的主要受益者,未來幾年将實作經濟大幅增長。他們表示,供應鍊危機、美中關系緊張以及USMCA生效兩年,都為墨“未來十年的最佳增長機遇”創造了條件。

南韓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今年10月20日的報告提到,近年來由于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以及受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沖突等影響,全球供應鍊紊亂現象不斷發生,近岸外包正在全球方興未艾,而墨西哥在這方面占據有利地位。南韓企業正利用墨西哥的近岸生産基地應對面向北美的供應鍊重組。大韓商工會議所今年7月公布的資料顯示,三星電子、SK、現代起亞汽車、LG電子、浦項制鐵等企業已在墨投資設立450餘家工廠。

南韓輿論此前大多認為,墨西哥勞動力廉價隻是相較于美加而言,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更具有勞動力成本優勢。但進入今年以來,南韓大企業對墨投資的消息不斷傳來。随着美國推出《通脹削減法案》,南韓汽車企業很清楚,要想獲得聯邦稅收優惠,電動汽車及其電池組裝、原材料采購或加工等必須在北美進行,這讓墨西哥有可能成為新的電動汽車生産基地。

今年7月底,南韓LG電子宣布對墨工廠增資1億美元。LG電子旗下的汽車照明子公司計劃投資1.02億美元擴建在墨工廠。現代起亞集團9月底宣布,将對墨西哥的汽車工廠追加投資4億多美元,主要用于電動汽車生産和技術更新換代。

“墨制造業發展離不開中墨貿易的加強”

墨西哥的投資優勢固然明顯,但也有多個因素讓一些外國企業處于猶豫和觀望之中。2021年,特種玻璃生産企業德國肖特集團對墨西哥制造業的發展潛力持懷疑态度,認為其投資環境還不太理想,主要是“商業法規還不完善、電力供應不足和不正常、運輸不暢通”。美國國務院2021年對墨投資環境進行的評估中也提到,“合同執行的不确定性、不安全性、不正式性,以及腐敗繼續阻礙墨經濟持續增長。”

西班牙桑坦德銀行的報告也羅列了制約墨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嚴重依賴與美國的夥伴關系,容易受到自貿協定風吹草動的影響;腐敗程度較高且犯罪率上升;某些行業隻是為本國企業保留,且競争極其激烈;經濟易受油價波動影響;基礎設施(尤其是運輸和石油行業)和教育系統還不完善;販毒集團的暴力活動仍對部分地區構成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威脅,特别是在美墨接壤地區。

一些國際問題專家認為,墨西哥可能在短期内借助USMCA以及美國對華發動的貿易戰獲得經濟紅利,但長遠看,墨沒有在全球獲得長期紅利的可能性,主要原因是該國制造業及相關産品不具備與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競争優勢。常年研究墨西哥經濟的劉學東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墨制造業優勢隻是相較于其他拉美國家而言,且這種優勢是建立在從亞洲産業鍊,尤其是中國産業鍊大量進口原材料和中間産品的基礎之上。是以,這也凸顯墨西哥産業鍊薄弱、不夠完整的劣勢。以家電産品為例,墨國内建有大量組裝廠,它們組裝電視所需的螢幕、晶片等零部件需要從中國、越南等國進口。這也就意味着,墨西哥對美出口越多,從中國等國的進口也會越多。劉學東表示:“可以說,沒有中國等國産業鍊的支援,墨西哥制造業将毫無優勢可言。中國在對拉美貿易中整體處于順差地位,而每一美元的順差墨西哥就貢獻了3/4。”此外,他認為墨西哥還缺少發展高精尖制造業的基礎和土壤。

據墨《經濟學家報》報道,墨西哥是全球第七大汽車制造國,2021年汽車産量達315萬輛,其中90.9%用于出口。出口太多,導緻墨為滿足國内汽車消費需求不得不從印度、中國、巴西等國進口。墨西哥向北美和拉美出口的主要工業制造品為汽車及電子電器産品。據劉學東介紹,墨電子電器産品多為中國品牌在當地組裝後進行出口;汽車品牌中也不乏來自中國的北京汽車、江淮汽車等,但截至目前,中國汽車品牌全部用來滿足當地市場需求。另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近年來,中墨兩國已開展多項綠色交通合作項目。在墨西哥城、蒙特雷等主要城市,來自中國的無軌電車、輕軌車輛、膠輪地鐵、電動卡車、電動計程車等已服務或即将造福當地居民,助力墨西哥節能減排及綠色城市建設。

據劉學東介紹,USMCA制定了更為嚴格的北美原産地規則,以墨西哥支柱産業汽車業為例,北美地區所産汽車75%及以上的組成部件産自本地區方可享受零關稅優惠,而此前這一比例為62.5%。這将迫使墨西哥加大從美進口,進而削弱了墨西哥汽車制造産業在全球的競争力。今年初,也有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專家撰文說,USMCA對墨西哥充其量“喜憂參半”,而墨實際上已融入包括中國在内的“東亞價值鍊”,這也意味着,任何一個國家想取代中國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并不容易。

“不能将USMCA看作對中墨貿易發展的威脅,而應看作是一種機會。”劉學東說,随着墨對美出口的增加以及當地制造業技術的提升,墨将加大對中國出口的依賴,中墨貿易将呈現發展趨勢,中國産品進入北美市場的途徑也更加多元,“我個人的判斷是,墨西哥的制造業發展離不開中墨貿易的加強”。

【環球時報駐墨西哥、西班牙、美國、南韓特派特約記者 彭敏 巴潤石 雨晴 張靜 環球時報記者 陳子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