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全球樂迷身臨其境聆聽中國聲音,上海交響唱片《大地之歌》由杜比全景聲技術錄制

作者:文彙網
讓全球樂迷身臨其境聆聽中國聲音,上海交響唱片《大地之歌》由杜比全景聲技術錄制

今天,中國人民首次在杜比影院環境中欣賞杜比全景格式的古典音樂,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于龍錄制的DG唱片《地球之歌》,北京迪拜電影院的音樂會分享會和文化論壇,以及專輯中的兩首杜比全景音樂格式的音樂。

《大地之歌》收錄了馬勒和葉小剛的同名音樂作品,這兩位以唐詩為主題的作曲家,由環球音樂的古典音樂公司DG Deutsche Gracie錄制,采用杜比全景技術。這項技術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并為觀衆創造了身臨其境的聆聽體驗。據悉,杜比全景格式的《地球之歌》已經推出蘋果音樂,讓世界各地的歌迷都能"身臨其境地"聆聽中國的聲音、上海的聲音。

讓全球樂迷身臨其境聆聽中國聲音,上海交響唱片《大地之歌》由杜比全景聲技術錄制

馬勒基金會創始人兼總裁、馬勒的孫女瑪麗娜·馬勒(Marina Mahler)為此次活動錄制了一段視訊。她說:"這張專輯是中西音樂的對話,非常美妙,相信這隻是一個開始,我想向指揮家俞龍和上海交響樂團表示衷心的祝願和愛,你們克服了新冠疫情、交通限制等困難,用你們堅持音樂和愛心渡過難關。現在你已經完成了專輯的錄制,這是一張很棒的,有意義的音樂專輯。"

這位國際知名的唱片藝術家在上海工作了五天後被隔離了一個月,隻為這張唱片制作了《上海之聲》和《中國之聲》

在音樂分享會上,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向北京歌迷介紹了專輯《大地之歌》的錄制過程。"這是在新的冠肺炎爆發的全球交流期間錄制的,幾位外國錄音師和音樂家不得不在上海完成為期五天的錄音前後隔離幾周,他們面臨着諸如由于隔離時間長而最終更換從業人員等困難, 由于核酸檢測檔案和診所資格問題,機票被取消,簽證被拒簽。

事實上,為了保證這張唱片的國際藝術品質,上海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俞龍前後多次電話通信,說服著名指揮家阿巴多多次錄制DG錄音師克裡斯托弗·阿爾德(Christopher Alder)到上海,這就要求國内外的外國錄音師共隔離28天, 隻為這一張讓上海之聲,華人之聲的唱片。幸運的是,兩位外國歌手,男高音布萊恩·傑德和女高音米歇爾·德尤安,以及兩位DG擁有的外國唱片藝術家克裡斯托弗·阿爾德和菲利普·克勞斯,終于來到上海,并在于龍的指揮棒下與上海交響樂團成功錄制了唱片。

讓全球樂迷身臨其境聆聽中國聲音,上海交響唱片《大地之歌》由杜比全景聲技術錄制

克裡斯托弗·阿爾德(Christopher Alder)分享了一段視訊資訊,講述了他用杜比全景混音制作《地球之歌》的旅程。"我們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的錄音過程中增加了額外的麥克風,讓觀衆像坐在音樂廳裡一樣聽着交響樂。樂器的聲音是從聽衆的頭部和後面聽到的,當你遇到馬勒的一些合唱音樂時,這種技術可以用來從很遠的後面創造聲音的聽覺效果。目前,根據Christopher的說法,可以使用耳機,家庭影院或酒吧揚聲器欣賞杜比全景音樂。

"杜比的全景音效技術通過巧妙地呈現作品的配件和音樂色彩,讓觀衆沉浸在聲音中,為觀衆提供了最大的想象空間。環球音樂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吳嘉倫認為,音樂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發展,"我們希望通過新技術赢得更多年輕聽衆的關注,讓他們知道古典音樂不冷不倒。"

上海的錄音過程是跨越各國、喚起世界對不同文化的深刻了解的現象級事件

《大地之歌》是上個世紀和本世紀東西方作曲家、中西方作曲家之間的豐富多彩的對話,是中外共同創造的現象級文化事件。俞龍認為,人們對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要有良好的用心和寬容,而《大地之歌》則包含了對愛情、生存、死亡、人性等命題的探索,旨在激發更深層次的跨國文化交流。

20多歲時,于龍與著名指揮家李德倫先生有過一次交流。"我記得李先生當時認為馬勒的《地球之歌》應該翻譯成《地球之歌》,他認為這部作品反映了走進塵埃的心情。如今,中國作曲家葉小剛也寫了自己的《大地之歌》,并拼湊在同一張唱片中,這讓貼紙宇龍的兩部作品感受不少。

讓全球樂迷身臨其境聆聽中國聲音,上海交響唱片《大地之歌》由杜比全景聲技術錄制

馬勒的《地球之歌》呈現出一種加入WTO的感覺,就像一幅油畫;葉小剛表達了出生的感覺,就像水墨畫一樣,有很多空白空間供人們想象。于龍以唐詩中"告别"為例,兩位作曲家有不同的心情。"宋悅夜涼,風裡風清澈,孟浩然的唐詩不多,卻蘊含着場景、畫面和意味,就像葉小剛的音樂一樣;這部作品被翻譯成德語,但具有複雜,逼真的詞彙,故事清晰而詳細,就像馬勒将使用複雜的配件來呈現音樂的戲劇性一樣。

聽了DG錄制的馬勒《地球之歌》,葉聖陶對女高音馬歇爾和上海交響樂團的表演印象深刻。"我能通過她的歌聲聽到她内心的糾結和掙紮,我能聽到她對生活的生動感受;渝龍棍子下的上海交響樂團,對這首不朽經典的演繹,相當精準獨特,與西方不同的版本,尤其是第一部音樂,有一種推動音樂前進的感覺。

讓全球樂迷身臨其境聆聽中國聲音,上海交響唱片《大地之歌》由杜比全景聲技術錄制

"當詩歌成為音樂的形象時,我們這一代中國作曲家用現代方法傳遞李白、王偉等詩人所寫的唐詩的情緒,是非常有意義的。葉簡明說,他在40多歲時就寫了《地球之歌》,比馬勒寫同名作品時年輕,是以他一生比馬勒更具侵略性。"比如,我想為世界做一些貢獻,我會用音樂來表達詩人站在山頂上俯瞰生活的心靈。

參與錄音的女高音張麗萍認為,葉小剛的《大地之歌》具有江南水鄉的情調,唐詩的大氣表達,以及人性的欺騙和憐憫感。"這些都很難單靠正常的聲樂表達來呈現,因為我小時候就有平劇的底蘊,是以我在演繹葉小剛版《大地之歌》時,用了青衣和花臉的歌聲,使這部作品的戲劇性和故事性表達更加完整和準确。

作者:蔣芳

編輯:童偉偉

主辦方的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