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交響樂團DG唱片《大地之歌》引發全球回響,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創新案例

上海交響樂團的唱片《大地之歌》最近引起了全球的關注。這是與DG(德國Gratoist公司)簽約後錄制的第二張專輯,該專輯于7月9日在全球發行,主要音樂平台同時推出。這張唱片由兩張CD組成,馬勒的《大地之歌》的靈感來自唐詩,葉小剛的《大地之歌》,用同一文本寫成,兩部同名交響曲。

上海交響樂團DG唱片《大地之歌》引發全球回響,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創新案例

《大地之歌》的封面是黃山雲海

這是DG在2021年錄制的唯一一張新唱片,指揮家餘龍在場。專輯封面是黃山的一片雲海,呼應着上海交響樂團華麗的嗓音所營造的唐詩情調。DG是專輯中首次在文案介紹中使用中文,用方字寫在葉小剛的作品中引用了七首唐詩。

在與DG合作的首張專輯"Doorway"發行後,他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并被提名為國際古典音樂獎,被稱為古典音樂界的"奧斯卡"。這一次,《大地之歌》上映後,迅速吸引了衆多海外媒體的目光,記者、樂評人紛紛撰文評論,不斷回響。

國際文化交流的爆發

上海交響樂團DG唱片《大地之歌》引發全球回響,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創新案例

《大地之歌》去年在上海錄制,唱片藝人漂洋過海

《大地之歌》的錄制是一個曲折。在去年疫情爆發期間,男高音歌唱家布萊恩·傑德和女高音米歇爾·德揚德在國際陰霾中越過了界線,分别從歐洲和美國抵達上海,孤立地出現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的舞台上。同樣來自遠方的還有資深唱片藝術家克裡斯托弗·奧爾德(Christopher Alder)和菲利普·克勞斯(Philip Krauss)。一路上,他們經曆了簽證延期,機票取消和其他困難。

"這兩件作品以'雙畫'的形式代表了東西方之間的差異,這是人類對愛情,幸福和死亡的最基本的情感概念,"Yu在接受Presto Music采訪時說。我們可以将這種"并排"視為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這在目前流行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尤為重要。音樂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參考,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彼此的差異。這種差異與對或錯無關,但認識到它可以幫助我們互相了解和溝通。"

《衛報》記者安德魯·克萊門茨(Andrew Clements)寫了一篇題為《馬勒和葉小剛的地球之歌》的文章——《交響樂集回歸黃金時代》。在安德魯看來,唐代是中國文學的"黃金時代",《大地之歌》在唐朝的詩意情緒中帶人們向東看。

他評論道:"葉小剛的作品似乎呈現出一個富有表現力的世界,與《大地之歌》中馬勒的色彩完全不同......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出總體上非常精彩,這也是一首《大地之歌》錄制的較快版。"

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創新案例

上海交響樂團DG唱片《大地之歌》引發全球回響,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創新案例

于龍發現,許多西方作曲家對遙遠的東方文化和美學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并試圖将東方元素融入他們的音樂中。"德彪西和普契尼都嘗試過,馬勒有意願。《大地之歌》的第三首曲子采用了東方旋律的結構,最後作曲家盡力營造出那種空間感,也來自于他對東方文字筆觸的了解。"

《大地之歌》全球上映,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創新案例。上海交響樂團用一種全世界都能了解的語言完成了東西方文化之間的跨時對話。馬勒基金會主席、馬勒的孫女瑪麗娜·馬勒(Marina Mahler)也很興奮,認為這次對話意義重大。

上海交響樂團DG唱片《大地之歌》引發全球回響,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創新案例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上海交響樂團《大地之歌》

英國《金融時報》音樂評論家理查德·費爾曼(Richard Fairman)研究了兩部同名作品之間的時空對比,這兩部作品的标題是《上海交響樂團:大地之歌:兩種文化的相遇》。"兩件作品可以看作是兩種文化之間的相遇,"它說。在風格上,兩位作曲家融合在一起。葉小剛的音樂震撼人心,宏大浪漫主義,具有不可抗拒的中國個性。"

知名古典音樂網站Music Web International也對這張唱片贊不絕口:"我被指揮和樂隊的表演所震撼,宇龍大膽地用速度和音樂,對比鮮明,激情澎湃。在我聽說這張唱片之前,我對指揮家和樂隊并不熟悉,但聽完之後,我真的很期待他們未來專輯的發行。

此外,BBC Radio 3主持人安德魯·麥格雷戈(Andrew McGregor)在《每周唱片》(The Weekly Record)上向聽衆推薦了《地球之歌》(Songs of the Earth),古典音樂、留聲機和古典探險家等古典音樂網站也向世界各地的歌迷推薦了上海交響樂團。

專欄編輯:石晨璐 文字編輯:張偉 圖檔編輯:朱偉

來源: 作者: 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