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各地疫情再次出現反複,在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下,各方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原本統一的思想出現了分歧。
争論的焦點在于,是繼續遵循動态清零的原則還要逐漸推行有序放開。難道大家不重視自身的健康和安全了嗎?
如果通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從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視角來分析争論發生的底層邏輯,就會馬上豁然開朗。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将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由高到低分别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作。
從上圖可以看到,人的生理需要優先于安全需要。這裡說的生理需求泛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再回到本次争論的話題。
支援繼續動态清零的群體,絕大多數要麼家庭積蓄豐厚;要麼就業機關抗風險能力較強,工作和收入都相對穩定;要麼在體制内從業,常年旱澇保收。
這部分群體基本不受防疫措施影響,生理需求完全可以得到滿足的,是以比較關注安全需求。
而支援有序放開的群體,在疫情發生的前兩年,大家家裡可能還有些積蓄,所在機關也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生活影響不大。
但随着疫情不斷持續,家庭積蓄慢慢見底,由于機關效益下滑,面臨裁員風險,生存危機不斷疊加。
,生理需求逐漸成為難題,安全需求也隻能暫時排在後面了。
這就是目前各地争議不斷,陸續出現群眾不配合,動态清零政策落實難的根本原因。
要想解決現實問題,就應該從基層民生入手,除了社群送米送菜入戶以外,還需在個人貸款、店面租金、醫療教育等方面,針對低收入、失業無收入人群出台精準扶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