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泰國國花——臘腸樹

作者:會飛的魚ZHW

臘腸樹光聽名字就覺得十分有趣,細細了解後才發現它的确不簡單。原來,臘腸樹是泰國的國花,當地稱為“Dok Khuen”,其黃色的花瓣象征泰國皇室。而2006年在“清邁農業研究中心”(Roy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即以臘腸樹命名稱為“佛曆2549年世界崇頌叻差弗花苑博覽會”(Royal Flora Ratchaphruek 2549),“叻差弗”(Ratchaphruek)是“Dok Khuen”的别名,而“佛曆2549年”即西元2006年,“崇頌”即泰王普密蓬,是泰王登基60周年慶典之一。臘腸樹亦是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省花”,當地稱為“Kanikkonna”,是當地新年(Vishu)典禮用的花卉。除了這些不平凡的身份外,臘腸樹自身也全是寶,有着廣泛的用途。

泰國國花——臘腸樹

1、植物介紹

臘腸樹(學名:Cassia fistula L.)别名:阿勃勒,牛角樹,波斯皂莢,是豆科決明屬植物。落葉喬木,高可達15米;枝細長;樹皮灰色,老時粗糙,暗褐色。葉長30-40厘米,小葉對生,薄革質,闊卵形,卵形或長圓形,邊全緣,幼嫩時兩面被微柔毛,老時無毛;葉脈纖細,兩面均明顯。總狀花序長達30厘米或更長,疏散,下垂;花與葉同時開放,直徑約4厘米;花瓣黃色,倒卵形,近等大,具明顯的脈。莢果圓柱形,長30-60厘米,黑褐色,不開裂,有槽紋;種子40-100顆,橫膈膜所分開。花期6-8月;果期10月。

泰國國花——臘腸樹

2、産地生境

原産印度、緬甸和斯裡蘭卡。中國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區均有栽培。喜溫樹種, 有霜凍害地區不能生長, 生育适溫為23-32℃, 能耐最低溫度為-3℃, 通常在中國華南一帶生長良好;性喜光,也能耐一定蔭蔽; 能耐幹旱, 亦能耐水濕,但忌積水地;對土壤的适應性頗強,喜生長在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沖積土,以砂質壤土為最佳,在幹燥瘠薄的土壤上也能生長 。

泰國國花——臘腸樹

3、應用價值

臘腸樹初夏開花,滿樹金黃,花序随風搖曳、花瓣随風而如雨落,是以又名“黃金雨”。秋日果莢細長,下垂如臘腸,為珍奇觀賞樹,被廣泛地應用在園林綠化中。是中國南方常見的庭園觀賞樹木,樹皮含單甯,可做紅色染料。根、樹皮、果瓤和種子均可入藥,在藏藥、維藥、傣藥等中均有應用,可治療食物中毒、腹脹、肝炎,肝病,便秘等症。木材堅重,耐朽力強,光澤美麗,可作支柱、橋梁、車輛及農具等用材。

泰國國花——臘腸樹

由于其極高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臘腸樹在我的引種栽培面積也在不在壯大,對優質種苗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就目前常用的種子繁殖不僅繁殖周期長,人工管理成本高,而且容易出現雜交變異的情況,導緻種源品質下降。而如果采用李長潇研究員發明的植物非試管快繁技術則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植物非試管高效快繁技術(TERNPC),本質上屬于無性繁殖——(通過剪取優質母株一葉一芽便可培養成一個完整的植株),相比于傳統的種子繁殖,此技術大大縮短了繁殖周期,并且能最大程度上保證原有植物的優質基因,無變異。具有低成本、周期短、繁殖系數高,受季節因素影響小、大規模生産成本低、成活率高,管理簡單等特點。如果研發成功,将在短期内就能生産出大量優質、便宜的臘腸苗,可以迅速搶占現有的苗木市場,獲得巨大經濟效益,同時,也能拓展海外市場,為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提供苗木,未來市場前景廣闊,是個不錯的項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