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體檢服務”護航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安全

作者:中國能源報
“體檢服務”護航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安全
26個省市自治區,175個地市、183個光伏電站、1005萬千瓦容量——一本報告記錄了隆基綠能服務團隊5年來的匠心與堅持。
“體檢服務”護航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安全

11月15日,在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期間,隆基綠能釋出《電站巡檢報告(服務篇)》。作為能源綠色轉型的重要依托,光伏電站營運周期長達25年以上,為了保障光伏發電系統安全穩定運作,提高電站發電效率、增加客戶收益,電站定期巡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立足于光伏行業的高品質發展,隆基綠能的“體檢”服務團隊有哪些重要發現?電站巡檢過程中暴露出哪些典型問題?又有哪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運維不及時首當其沖

《報告》顯示,在巡檢發現的各類問題中,“運維不及時”問題最為常見,占比達37.5%。隆基綠能國内客戶服務總監高藝強表示,運維不及時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光伏直流側的廠區運維。一方面,随着光伏度電成本的快速下降和“雙碳”目标下的政策影響,目前大型光伏電站規模已從原來的5萬千瓦逐漸向50萬千瓦甚至百萬千瓦邁進,直流側廠區面積越來越大,人工運維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另一方面,随着山地、水面電站的建設,光伏電站場景日趨多元化,廠區運維場景也越來越複雜。“具體表現主要有元件灰塵髒污遮擋,清洗不及時;水面或灘塗等電站被鳥糞髒污;山地電站受雜草灌木陰影遮擋;元件及支架螺栓、壓塊松動;支架系統緊固件松脫等。”高藝強表示,對這些細節問題的忽視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電站的安全高效運作。

以灰塵遮擋為例,《報告》指出,均勻的灰塵會遮擋光照,降低組串中電池接收的輻照量,造成組串輸出的功率降低,導緻發電收益降低。而局部邊角的灰塵或下沿泥帶沉積遮擋則不僅影響電站發電量輸出,而且這種小面積局部遮擋會産生嚴重持久的破壞性熱斑效應,輕則産品損壞、背闆碳化,重則産生電站安全風險。針對這一問題,《報告》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思路。通過氣象資料和現場分析等方法,隆基可以幫助客戶針對性地制定科學、有效、經濟的清洗方案,避免灰塵清洗不及時影響發電量。在局部灰塵遮擋方面,提出了設計彩鋼瓦屋面專用支架以增加元件安裝傾角,增加元件清洗頻次和加裝導水排塵器等方案。

高藝強指出,每個電站從設計、選型到建設完成,依托特定環境都形成了固有的電站基因。目前大部分電站在智慧運維建設方面更多地處于人工監盤階段,資料品質并不高,是以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隆基的電站巡檢一方面幫助客戶提升資料品質,找到精準有效的運維方法;另一方面,也是通過全面的資料分析診斷和現場人工檢測巡查,幫助客戶定量分析,評估電站運作狀态,針對性地提供解決方案和風險管控措施,持續提升智慧運維水準和人工快速準确處理問題的能力。”

夯實資料資訊基礎

《報告》同時指出,資料資訊問題也是巡檢中發現的典型問題之一,占比約達30%。該問題的主要表現為:背景資料管理功能缺失;系統關鍵資料卡值、超限;監控資訊未及時核對更新;氣象裝置偏差,資料失真。

“體檢服務”護航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安全

《報告》顯示,在華中地區某20萬千瓦水面光伏電站的巡檢過程中,隆基巡檢團隊發現輻照表資料存在明顯異常。輻射表對标後,全年累計輻射量修正增加6.6%,電站年度運作效率由異常值88%調整至82%。

高藝強介紹,資料資訊的修正和規範就是實作精準運維和智慧運維的核心基礎。“如果不能準确采集廠區的輻照資料,就無法定量評估電站的應發工作小時數,實際發電小時數的高低就缺乏基準、無法對标,更不能及時評價電站的運作狀态和水準。同樣,如果無法準确完整地采集電站運作的電氣參數,就無法快速通過資料分析比照定位異常點的裝置和位置,也無法快速排除故障、解決問題。”

關注設計施工共性缺陷

此外,根據《報告》資料,巡檢發現的設計施工缺陷問題占比達到13.8%。其中包括山體及建築物遮擋,施工遺留物、元件陣列之間遮擋,支架與樁基設計不合理、施工不規範導緻大風環境下方陣傾覆破壞,場地踏勘、施工不規範導緻樁基沉降傾斜,以及排水裝置不完善引發場地積水内澇等問題。

“《報告》資料的釋出,就是希望這些共性問題和方案能夠分享給更多的客戶,讓更多的行業生态鍊資源可以關注于此。”在高藝強看來,安全、可靠、高效的電站需要在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進行規劃與建構,尤其是在設計和施工環節,“這基本就決定了一個電站的基因”。

“對于支架架構設計和一些特殊場景需要進行風險識别和特殊設計考量,比如螺栓緊固件問題,通常是電站建設中最小、最多、也是最關鍵的部件,但往往勞工為趕工期,在缺乏問題風險認知和責任意識的情況下,不能嚴格按照标準要求操作,平墊片、彈簧墊片、螺帽缺失或者預緊力不足,戶外風載環境下緊固件失效,導緻電站資産損失。這些問題對于新電站建設都是非常有借鑒意義的,需要從項目的裝置選型、方案設計、施工規範、運維管理四個方面進行優化管控。”

以華東地區10萬千瓦水面光伏電站為例,《報告》指出,在加強前,電站大風過境,約1.8萬塊元件受損,系統發電量損失約1267萬KWh。使用U型螺栓搭配壓塊方式、四孔螺栓安裝搭配自鎖螺母兩種組合方式進行加強,電站經曆台風“煙花”過境,元件未發生損壞情況。

持續提升元件品質

在元件環節,《報告》發現,玻璃破損、雷擊損壞、背闆劃傷或破損、連接配接器損壞或灼燒等元件異常問題在巡檢發現的各類問題中,占比為0.3%。

但作為一家元件制造和生産企業,高藝強表示,5年巡檢記錄了不同地域、不同氣候下的各類型電站中元件的運作表現,這對隆基綠能産品的研發和服務改進都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

“優異的電站表現必須要以品質精益的光伏元件産品為基礎,更重要的是關注電站資産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靠、高效運作。”高藝強指出,一方面,隆基綠能通過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減少和規避卸貨、轉運、拆箱、搬運、安裝、運維過程元件二次損傷問題的發生,讓客戶選擇的不僅僅是隆基的優質産品,更選擇了優質的電站。另一方面,隆基綠能将用戶端的回報充分融入到産品研發和制造環節,有助于打造符合客戶應用場景的産品。“隆基産品全生命周期标準的提出,是貫穿産品開發、制造和應用的全方位技術标準和管控體系,從技術、品質管理、産品體驗、低碳四個次元全新定義了産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環節,都是隆基堅持初心,持續提高産品先進性,回歸電站場景與應用的可靠性而做出的努力。”

“體檢服務”護航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安全

文 | 本報記者 姚金楠

End

編輯 | 闫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