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濟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風,中國這個戰略應對是必然選擇

作者:上觀新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建構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和高水準對外開放,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憑借國内大循環的内生動力和可靠性,不斷提升國際循環的品質和水準,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作高品質發展,更好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了解與把握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對下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有重要指導意義。

建構新發展格局是應對國際國内發展趨勢的戰略選擇

從目前國際經濟發展格局和治理體系、國内新階段經濟社會特征和轉型發展要求等來看,加快建構新發展格局是應對國際國内各種挑戰、破解國際循環困境的戰略應對和必然選擇。

(一)積極應對目前國際經濟格局和治理體系深層變化

目前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都發生深刻調整。一是,世界經濟增長持續低迷,中國率先實作突破,新發展格局将持續引領良好發展态勢。二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現象盛行,全球産業鍊創新鍊區域收縮明顯,須以新發展格局來破解國際循環困境。三是,西方國家在産業鍊創新鍊關鍵技術方面加強限制,須以新發展格局推動自主創新發展。

(二)及時響應國内新階段經濟社會特征和轉型發展要求

邁入新階段,中國國内經濟社會環境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國,面臨更多新發展要求和轉型壓力。一是,内循環發展基礎已經夯實,新發展格局将為産業轉型發展提供最大動力。二是,中國的自主創新道路是開放性創新,要借助新發展格局吸引國際科創要素。三是,中國進入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階段,新發展格局與新型城鎮化互相促進實作高品質發展。四是,人口紅利等要素優勢仍存在,要以新發展格局解決目前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突出問題。

(三)更好适應目前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和要求

國際經濟聯通和交往仍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和要求。大陸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力就是對外開放,建構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以形成國際合作和競争新優勢,是中國經濟躍升的重要戰略選擇。一是,經濟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風,但全球化主流趨勢不會改變,要以新發展格局應對目前發展态勢。二是,中國對外開放道路必須進一步擴大開放領域,要以新發展格局推動更高水準的開放。三是,中國經濟産業發展能級和水準仍然不高,要以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更好發展。

建構新發展格局具備堅實經濟社會基礎和機遇

目前,中國建構新發展格局已經具備堅實物質基礎、社會基礎及科技基礎,也面臨着許多重大機遇。

第一,依托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把握國内消費需求不斷更新的機遇。作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世界人口大國,中國人均國内生産總值已經達到1.26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中等收入群體超4億人,超大規模經濟體保證大陸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同時,随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民收入提升,國内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更新,進一步提升了國内市場的巨大潛力、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拉動力和國内循環的輻射力,最終推動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形成。

第二,依托産業體系健全完備的優勢,把握戰略性新興産業引導的轉型更新機遇。大陸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具備強大的生産能力和完善的配套能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戰略性新興産業都在快速突破和發展,完備的産業體系和基礎有利于鞏固優勢産業地位,同時更好地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布局,并引導傳統産業不斷推進産業基礎進階化和産業鍊現代化,打造新發展格局的堅實生産基礎。

第三,依托中國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優勢,把握巨大的市場消費潛力。中國已進入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階段,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需求、社會消費需求等領域都産生巨大的消費潛力,有利于進一步擴大内需,為新發展格局的形成發展建構落腳點和基礎。此外,通過城市群、都市圈等建設發展,可以縮小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進一步提振區域市場消費能力,支撐新發展格局形成發展。

第四,依托科技投入總量大的優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突破發展的機遇。盡管中國在研發投入強度方面仍然落後于歐美發達國家,但在科技投入總規模等方面已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二位。2019年到2021年底,大陸國際專利申請量已經躍居世界首位。目前正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快速發展時期,以大規模科技投入保障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的競争優勢,率先在新科技和新産業等領域實作突破,有助于推動新發展格局的形成。

第五,依托人力資本優勢,把握勞動力規模優勢向人力資源優勢轉變的機遇。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經濟能夠保持多年高速增長,與龐大的勞動力規模有關,人口紅利是實作大陸經濟增長奇迹的重要源泉。通過持續提升教育教育訓練,提高勞動力素質,引進和吸納國際高端人才,以解決大陸面臨的人力資源問題,能夠更好地推動國内生産、消費更新和暢通國内循環發展。

第六,依托深度融入全球化優勢,把握新一輪更高水準開放的國際循環機遇。改革開放推動中國廣泛充分融入全球化發展,并與全球産業鍊緊密聯系。目前外部動蕩環境不能阻礙全球化發展的潮流,通過國内循環推動生産和消費更新,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提升對外貿易能級,同時更好地開放國内市場,吸引國外高端要素、高端商品和服務進入中國,打造更高水準的國際循環,最終推動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轉載請注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将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王珍 文字編輯:王珍 周丹旎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檔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李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