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甘嶺戰役中,那些驚心動魄的生死瞬間

作者:春河月亮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 11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上甘嶺戰役中,那些驚心動魄的生死瞬間》的報道。

秋日的丹東鴨綠江,一條大河波浪寬,江畔的英華山上,抗美援朝紀念館靜立于此。

“英勇前進,将紅旗插到解放的陣地上。”紀念館中,一面彈痕累累的戰旗陳列在展櫃裡。除了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戰旗上的381個彈孔,無聲訴說着中國人民志願軍不屈不撓與強敵浴血奮戰的43個晝夜。1952年11月,這面讓敵人聞風喪膽的戰旗,被插上了上甘嶺主峰。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上甘嶺,一個位于北韓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南麓的小村莊,毗鄰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異常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就發生在這裡。

這場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克服了巨大的困難,英勇頑強,不怕犧牲,湧現出黃繼光、孫占元、胡修道等戰鬥英雄。

那一天,21歲的他舍身堵槍眼用生命開道

“為了祖國人民,需要站在光榮戰鬥最前面……不立功不下戰場”。這封黃繼光寫給母親的信中,滿懷着一位男兒報國的壯志。就在信寄出僅僅5個多月後,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用身體堵住敵人的機槍口,用生命為戰友開辟了前進的道路。

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營奉命奪取597.9高地。部隊接連攻占3個陣地後受阻,連續組織3次爆破均未奏效。時近拂曉,再不拿下高地可能贻誤整個戰機。關鍵時刻,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求擔負爆破任務,并帶領兩名戰士前往攻堅。

黃繼光和戰友勇敢地連續摧毀敵人幾個火力點,不巧的是,他們被敵方發現,無數條機槍噴射出火舌,掃向他們隐蔽的地方,一名戰士不幸犧牲,另外一名身負重傷,黃繼光左臂也挂了彩,但他依然頑強地匍匐前進。

眼看距敵火力點越來越近,黃繼光瞄準時機向敵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點太大,隻炸毀了半邊,未被炸毀的機槍又從殘存的射擊孔裡伸了出來,志願軍的沖鋒再次受阻。

這時,已多處負傷的黃繼光斜側着身軀,爬到地堡死角,身子向上一挺,奮力撲上去,用胸膛堵住了敵人冒着火舌的槍口,壯烈犧牲,年僅21歲。

年輕的戰士用生命開辟了前進的道路,戰友們喊着“為黃繼光報仇”,憤怒地沖了上去,一舉奪取了高地。打掃戰場時,他們發現,黃繼光的手還牢牢抓着周圍的麻袋,胸膛緊緊堵着敵人的槍口……

“黃繼光!”

“到!”

如今,黃繼光生前所在連每晚例行點名,點到“黃繼光”時,全連官兵都會齊聲答“到”,表達對英雄的敬意。

那一天,27歲的他被炸斷雙腿仍爬行指揮驅強敵

“等抗美援朝勝利了,我要買雙皮鞋去天安門照個相,然後回老家娶個老婆。”心懷簡單樸素的願望,27歲的孫占元卻沒能等到戰争勝利。在上甘嶺戰役打響的第一天,他鮮活的生命消逝在無情的戰火中。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敵軍大量兵力向志願軍發起猛攻,孫占元率領突擊排對597.9高地2号陣地實施反擊,接近陣地時,他的雙腿被敵炮彈炸斷。

戰士易才學看到這一幕,急忙從身上拿出急救包要為孫占元包紮。孫占元卻推開易才學,并指令道:“戰況緊急,先不要管我,我們不能在這裡多停留,敵人的火力點還沒被炸毀,為了勝利,你馬上去爆破敵人的地堡,我來掩護你!”

戰士們看到孫占元面如紙色,都勸他撤離陣地,他堅定地說:“我是共産黨員,是指揮員,不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決不離開自己的崗位。”孫占元以堅強的意志,來回爬行指揮,用機槍掩護易才學爆破,摧毀了敵軍3個火力點。

上甘嶺戰役中,那些驚心動魄的生死瞬間

就在突擊排攻上2号陣地,繼續向縱深推進時,敵人突然從陣地側後反撲過來,數名戰友犧牲。孫占元利用已攻占的碉堡,架起繳獲的兩挺機槍輪番射擊,接連打退敵人沖擊。随後,敵人再次發起攻擊。在戰友相繼傷亡、彈藥告罄的情況下,孫占元忍着巨大傷痛,艱難爬行,從敵人屍體上解下手雷繼續戰鬥。當敵軍擁上陣地時,他拉響了最後一顆手雷,與敵軍同歸于盡,年僅27歲。

70年後,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内,座座石碑肅立,棵棵松柏無聲,孫占元就長眠在這裡。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曾夢想穿上新皮鞋,卻在犧牲前失去了雙腿;曾夢想回到家鄉,卻長眠異鄉;他雖沒有看到戰争勝利的那一天,但他用盡自己的一切力量,燃燒青春和熱血,以身許國,鑄成抗美援朝偉大勝利之基。

那一天,19歲的他擊退敵人進攻40餘次

随着戰鬥不斷深入,志願軍與敵軍都不斷增加兵力,對陣地的争奪不斷更新。志願軍将山上重要的無名高地分别編号,以便使用炮火和作戰指揮。胡修道和兩名戰友負責堅守3号陣地。

拂曉,敵軍在飛機、火炮掩護下向陣地發起進攻。胡修道生前接受采訪時曾回憶,由于那時是“第一次與敵人真槍實彈地幹”,自己特别緊張。眼看敵人越來越近,随着班長一聲令下,胡修道就拼命地往敵群中扔手雷。

“直到班長抓住我的手腕,我才知道敵人被打退了。”胡修道說,“當時彈藥供給困難,這麼多年,我一直懊悔自己浪費了太多彈藥。”

還沒等胡修道喘口氣,敵人又發起猛攻,胡修道和戰友英勇還擊,他們連續作戰3小時,打退敵人多次進攻。由于攻勢太猛,10号陣地已經沒了戰力,胡修道和戰友立即突破幾道火牆,前往支援。

這時,排長郭三旦也匍匐過來支援,可沒想到,一發炮彈在他身邊爆炸,排長在胡修道眼前壯烈犧牲。“死也要守住陣地”是排長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排長犧牲了,負傷的戰友又被調走,陣地上隻剩胡修道一人。為了盡快結束戰鬥,敵人把坦克開了過來,幾百門火炮齊射,頭頂上的飛機開始狂轟濫炸。面對蜂擁而至的敵人,胡修道心裡憋着一股勁,拼了命地戰鬥。他依靠着所剩不多的彈藥,在兩個陣地間來來回回地打,如狂風飛旋,打退了敵人十幾次進攻。

黃昏時,敵人又一次漫山遍野地擠壓過來。胡修道扔完最後一顆手雷後,抓起身邊的槍,跳上陣地,大叫一聲:“敵人上來了,沖啊,為戰友們報仇,為祖國人民争光!”

伴随着這聲怒吼,周圍陣地同時響起了撼天震地的喊殺聲。千鈞一發之際,志願軍的大部隊趕到,敵人再次潰逃,戰鬥勝利了。後據前線觀察哨統計,在炮兵支援下,胡修道和戰友共打退敵人進攻40餘次。

作家楊朔曾在文章《金星英雄》結尾處寫道:“這個19歲的青年活生生地說明了敵人為什麼在北韓碰得頭破血流。敵人攻不動上甘嶺,更攻不動北韓,因為在上甘嶺上,每條戰線上,我們到處都有無數像胡修道這樣的人物。”

那一天,29歲的他用生命接通“炸不斷”的電話線

“接的……線……都通了嗎?”這是金耳世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在烽火連天的抗美援朝戰場上,無線通信裝置嚴重不足,為保證戰事聯絡暢通,負責保障有線通信的電話兵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電話指令直接決定着炮彈的精準度,影響着志願軍的戰鬥力。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抗美援朝展區,陳列着一段傷痕累累、有着50多處接頭的電話線。這段殘破的電話線背後,是一段峥嵘歲月。

上甘嶺戰役打響後,電話兵金耳世所在的連隊擔負着壓制敵人炮火、支援前線步兵堅守兩個高地的重任。

1952年10月19日淩晨,敵人集中火力向志願軍陣地實施猛烈轟炸。正當志願軍炮兵第二十團接到“準備開炮”的指令時,電話線被炸斷,聽筒突然沒了聲音。

“讓我去!”緊急時刻,金耳世背着單機,拿着接線鉗,帶着戰友李昌友向外奔去。

一秒、兩秒、三秒……時間滴答過去,指揮所焦急等待着前線傳來指令,工事裡的戰友們也焦急等待着炮火支援,突然,電話裡清晰傳來指揮部的聲音:“開炮!”一發發炮彈随即在敵營炸響。

戰友們等了很久,也不見金耳世和李昌友回來。原來,李昌友已經犧牲。戰鬥中,金耳世的左腿被炸斷,他強忍劇痛,拖着斷腿,用兩隻手肘撐在地上爬行。在彈片橫飛的山溝裡,他爬行20餘米,一連接配接通了3個被炸斷的電話線頭。戰鬥結束,戰友們發現金耳世時,他正一手捏着電話線,一手拿着接線鉗,昏迷在第三個接線處。他身後,沿着電話線是一條20多米的血路。

沒人知道,他是如何冒着敵人疾雨般的炮彈,在凹凸不平、滿地彈坑與碎石的地上拖着斷腿,爬行了20多米,他用生命接通了這段“炸不斷”的電話線。

戰友們含淚将金耳世擡上擔架,還聽見他緩緩地說:“接的……線……都通了嗎?”因流血過多,29歲的他永遠地閉上了雙眼,後被追授“特等功臣”榮譽稱号。

志願軍第十五軍的《抗美援朝戰争戰史》中記載着這樣一段話:“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舍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

“上甘嶺戰役激烈程度前所未見,炮兵火力密度極強,這次戰役不僅是堅守防禦的典型戰例,而且是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典型戰例。”抗美援朝紀念館副館長張校瑛說。

成千上萬的志願軍戰士把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對家鄉和親人的深深眷戀,刻寫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深刻證明了并将持續證明着:一個覺醒了的、敢于為祖國光榮、獨立和安全而奮起戰鬥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