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威嚴強大的秦軍是史書和兵馬俑留給人們的共同印象,但按照秦制,秦人爵至不更以上的階層是不用服兵役,是以組成秦軍的士兵、戍卒

作者:考古學農史

威嚴強大的秦軍是史書和兵馬俑留給人們的共同印象,但按照秦制,秦人爵至不更以上的階層是不用服兵役,是以組成秦軍的士兵、戍卒主要是由低爵或無爵的底層農民組成,兵役也就成了秦國底層老百姓的最重要的徭役。

秦國兵役有以下特點:

1、死亡率高

《史記·陳涉世家》“戍死者固十六七”,也就是說參加戰争的戍卒死亡率在60%-70%。是以陳勝有了這樣的感慨,雖然在戰場上英勇作戰,可以通過參軍作戰獲得爵位,但從這個細節除了能夠看出冷兵器時代極高的死亡率之外,還可以看出能夠從戰場上活着回來,實在是一件無比幸運的事情,還原曆史真實,面對這樣的殘酷的現實,又有多少人的真心願意冒着生命的危險去通過參戰擷取爵位呢?

2、服役時間早

秦國男子多大年齡就要開始服兵役呢?《文獻通考·兵考一》記:“秦制,凡民年二十三附之疇官。”意思就是秦國的男子到了二十三歲以後就要服兵役,如果果真如此,二十三歲服兵役還是很人性化的年齡。

但曆史真實呢?

根據《睡虎地秦墓竹簡·編年紀》記載,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年)“喜産”,到秦始皇元年(前246年)“喜傅”。當被稱為喜傅的時候,就以為喜已經有了戶籍,而有了戶籍,就意味着喜要開始服徭役。此時的喜多大年齡呢?從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46年,喜滿打滿算也就是十七歲,按照現在算也就是高中二年級的年齡,而非《文獻通考·兵考一》記載的男子二十三歲才開始服兵役,而是整整提前了六年的時間。

3、兵役頻率高

對于征兵的頻率《漢書·食貨志》有記載:“月為更卒,已複為正,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于古。“

每個成年男子一生需要當兵兩次,一次叫“正卒”,主要職責參與守衛國都,時長一年;一次叫“戍卒”,主要是職責是戍守邊疆,時長也是一年。另外,就是要在本縣、郡内服役一月,稱為“更卒”。

如果果真如此,一個成年男子一生服兵役的總時長也就是二年零一個月,聽起來也挺人性化,起碼是可以接受的。

但曆史的真實呢?

還是以喜為例:

僅按《編年紀》記載,喜僅僅在的始皇三年、四年、十三年就已經三次參軍。而此時秦還沒有統一天下,戰争的頻次還不是最高的,由此可以推斷,在秦統一天下的諸多大戰,如果南戍五嶺、北伐匈奴等無疑需要更多的兵力參戰。

是以根據喜參軍的時間和次數來判斷,一個秦國男子一生參戰的次數絕不對不隻是”正卒”、“戍卒”和“更卒”這麼簡單,其服兵役的時間也遠不止兩年零一個月,結合當時的人口總數、戰事頻率和死亡率,實際的服役的次數和時長要遠遠高于《漢書·食貨志》和《文獻通考·兵考一》記錄。

結合秦軍龐大的編制,複雜的兵種,至少包括步兵、騎兵和水兵,是以可能的曆史真實是秦國男子隻要年滿十七歲,就可能随時被征調服役,而且一旦參戰,十個人有六七個人就犧牲在戰場上了,再機上若幹類似修建阿房宮、秦始皇陵等巨大的工程工事,秦人的徭役之苦、之重可想而知,這就是曆史的兩面性,秦國盛于此,又有誰能否定秦的猝亡不予此相關呢?

秦始皇帝陵目前發掘的面積僅僅為五十分之一,就足以震撼世界,僅此一項工程需要的工時就是以億為機關來計量,透過人們最熟悉的兵馬俑就可以一窺當時秦人徭役之苦,是以威嚴齊整的兵馬俑還原的不僅僅隻是強大威武的秦軍。

(配圖來自網絡)

#中國農業史# #秦農史#

威嚴強大的秦軍是史書和兵馬俑留給人們的共同印象,但按照秦制,秦人爵至不更以上的階層是不用服兵役,是以組成秦軍的士兵、戍卒
威嚴強大的秦軍是史書和兵馬俑留給人們的共同印象,但按照秦制,秦人爵至不更以上的階層是不用服兵役,是以組成秦軍的士兵、戍卒
威嚴強大的秦軍是史書和兵馬俑留給人們的共同印象,但按照秦制,秦人爵至不更以上的階層是不用服兵役,是以組成秦軍的士兵、戍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