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鑄就社會主義文藝新輝煌彙聚人才力量

作者:光明網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中國文聯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黨的二十大報告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高度,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出專門部署,強調“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發展長遠大計”,明确要求“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這些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把人才的重要地位提高到新的高度,清晰勾勒了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宏偉藍圖,為加強改進新時代文藝人才隊伍建設,推進人才強國、文化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

1.書寫新時代文藝人才隊伍建設新篇章

文藝事業要實作繁榮發展,必須培養人才、發現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文聯堅持把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高層次的文藝人才隊伍作為推動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重要基礎性、戰略性工作,積極創新體制機制、大力培養文藝人才,取得了顯著成效。

注重思想引領,強化理論武裝。中國文聯始終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常抓不懈的首要政治任務,突出把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重要論述作為教育訓練重點,“在頭腦裡打基地”“在思想上建高樓”,使教育教育訓練成為思想政治引領的重要抓手和主管道主陣地。制定印發《2019—2022年全國文聯系統文藝人才和管理幹部教育訓練規劃》,強力度、大規模、超正常對各領域各層次各方面文藝文聯工作者進行教育教育訓練,2013年至2022年9月,中國文聯共舉辦線上線下教育教育訓練班次984個,教育訓練22.1萬人。僅2016年以來,全國文聯系統就舉辦各類班次36182期,累計教育訓練367.5萬人次,教育教育訓練在規模品質上真正實作大踏步邁進,有效引導文藝工作者和文藝愛好者以如磐文藝初心涵養政治定力和藝術理想、以文化自信激發創造活力,為新時代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加大扶持力度,助力人才成長。中國文聯深入實施全國中青年文藝領軍人才培養工程、青年文藝人才海外研修工程、青年文藝人才創作扶持計劃、“攜手鑄夢”計劃等,進一步完善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基金扶持機制,努力為青年文藝骨幹的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推動各藝術領域薪火相傳、新人輩出。中國文聯首屆全國中青年文藝領軍人才教育訓練班學員在三年研修教育訓練期間,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3人次、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5人次、全國勞動模範及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3人次,還有多位學員獲國家級、省級文學藝術獎項。積極發揮全國性文藝評獎推優的選拔推介人才的重要作用,戲劇梅花獎、電影金雞獎百花獎、音樂金鐘獎、中國美術獎、曲藝牡丹獎、舞蹈荷花獎、民間文藝山花獎、攝影金像獎、書法蘭亭獎、雜技金菊獎、電視金鷹獎以及文藝評論“啄木鳥杯”年度推優等強力助推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黨的十九大以來共有222部作品、239名個人分獲各獎項殊榮,推出了一大批文藝精品和文藝骨幹。開展“藝苑撷英”——全國優秀青年藝術人才展演活動,營造文藝界“大練兵、大比武”的氛圍,引導支援青年文藝工作者挑大梁、當主角。

創新方式手段,拓展培養覆寫。新時代以來,按照中央統一部署要求,中國文聯會同各團體會員積極開展全國文藝骨幹大教育訓練,首次實作全國文藝家協會個人會員全覆寫。深入開展“文藝兩新”調研,組織召開全國文聯“文藝兩新”工作座談會、“新文藝群體職稱評審工作”推進會,搭建“青年藝術家之友”平台,在采風創作、教育教育訓練、展演展示、評獎推優等方面對“文藝兩新”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2016年以來全國文聯系統累計教育訓練“文藝兩新”學員數量62.4萬餘人次。通過重點抓好文藝拔尖人才、少數民族文藝人才、新文藝群體、基層和創作一線文藝工作者的教育訓練研修,不斷推動優質教育訓練資源向基層文藝工作者延伸傾斜,推動基層文藝工作者在文藝事業中發揮更大作用。積極推進“中國文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文藝骨幹培養工程”,結合開展文化潤疆、文化援藏工作,加大面向新疆地區、涉藏地區的文藝人才扶持培養力度。全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挂點支援機關基層一線文藝人才隊伍建設。持續完善文聯網絡教育訓練雲平台、雲直播授課教室、文藝雲等,推動文聯線上線下教育訓練協調發展,創新教學模式,打造教育訓練品牌,教育訓練的廣度、深度和力度不斷增強,構成豐富、層次多元的文藝人才培養格局日漸形成。

2.新時代文化事業呼喚高素質文藝人才

偉大事業呼喚人才,偉大時代造就人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擁有更加廣闊的舞台,優秀文藝人才也必将充分湧現、大有作為。

培養造就高素質文藝人才是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迫切需要。一個民族的複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黨的二十大提出“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戰略任務,迫切需要大批文藝人才,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用文藝的獨特形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唱響主旋律,激發正能量,不斷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推動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态,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培養造就高素質文藝人才是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文藝工作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着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光榮使命。文藝行風的好壞會影響整個文化領域乃至社會生活的生态。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需要文藝人才廣泛參與文明培育和文明實踐,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鬥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彰顯時代新風新貌。

培養造就高素質文藝人才是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産業的基礎支撐。人才是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最重要的資源,也是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發展的關鍵和根本保證。無論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還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或是保護傳承曆史文化、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都離不開文藝人才的支撐和保障。這就要求把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擺上重要位置,納入文化發展總體布局,以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推動大陸文化事業持續繁榮發展。

培養造就高素質文藝人才是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應有之義。文藝是世界語言,對于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素質文藝人才是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保障。必須培養造就更多高素質文藝人才,激發他們運用文藝的思維和語言,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辨別和文化精髓,創作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優秀作品,以更豐富更有效的方式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彰顯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和人文底蘊,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3.不斷開辟文藝人才工作新局面

人才是文藝事業的“第一資源”、重要根基。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是黨的二十大确定的重要任務。中國文聯是黨和政府聯系文藝界的橋梁紐帶,是文藝工作者的溫馨和諧之家,必須緊扣“做人的工作”,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以更加強烈的曆史主動精神,完善文藝人才戰略布局,深化文藝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把各方面各領域文藝人才聚集到黨和國家的文藝事業中來。

持續強化文藝人才思想政治引領。思想的感召是最有力的感召,政治的引領是最堅定的引領。以思想政治引領,彙聚優秀文藝人才,是黨的文藝工作優勢所在、關鍵所系。以教育教育訓練為重要抓手,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相貫通,持續全面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教育訓練,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文藝理論、偉大建黨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教育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引導他們深刻領悟“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心系複興偉業,胸懷國之大者,自覺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創作,切實把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的事業之中,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才情和智慧。

着力做好文藝領域重點緊缺專業人才培養。黨的二十大對“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戰略部署,進一步明确了文藝人才培養的導向和需求。必須緊扣黨的中心任務、圍繞文化文藝發展需求,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的文藝人才政策,做到黨和國家事業急需緊缺什麼樣的文藝人才,就彙聚培養什麼樣的文藝人才。對标對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完善文聯組織分類分層、縱橫結合的教育教育訓練體系,着力加強對各藝術門類表演創作、文藝評論、新媒體技術、藝術管理等重點緊缺專業領域的人才培養,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賢若渴,不拘一格,為文藝事業繁榮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人才大軍。

分層分級加強文藝人才隊伍培養和梯隊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建構起門類齊全、覆寫廣泛、梯隊銜接的新時代文藝人才體系,事關文藝事業全局和長遠發展。必須着眼于提高文藝人才核心競争力,把培養造就名家大師、領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作為工作重中之重。切實發揮名家大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大各藝術門類高精尖缺人才支援力度,精心選拔并培養一批有影響力的各領域文藝領軍人才。加大“文藝兩新”和基層文藝人才培養扶持力度,深化推進新文藝群體職稱評審工作,推動各類優質教育教育訓練資源向基層文藝人才傾斜。着眼于抓好後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把重心放在青年文藝人才上,引導他們守正道、走大道,支援他們挑大梁、當主角,讓當代中國文學家、藝術家像泉水一樣奔湧而出,讓中國文藝的天空更加群星燦爛。

《光明日報》( 2022年11月23日0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