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巨頭吃飽,群眾難熬,總統下台,高油價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百年石油價格漲跌研究

作者:钛媒體APP
巨頭吃飽,群眾難熬,總統下台,高油價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百年石油價格漲跌研究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從2022年年初至今,高油價一直是世界政治舞台、金融領域的熱門議題。

受益于油價飙漲,今年世界石油巨頭們賺得盆滿缽滿: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最大石油生産商沙特阿美淨利潤總和已經高達1303億美元(約合人民币9500億元),同比增長68%;西方五大石油巨頭前三季度總計錄得淨利1079.73億美元(約合7830.85億元人民币),平均日賺29億人民币。美國總統拜登直言:石油商們“今年賺的錢比上帝還多”。

與此同時,高油價在多國引發的高通脹也使得各國群眾苦不堪言。個人出行、貨物運輸、食品價格乃至用電和供暖成本,無一不因高油價拉升而變為生活重壓,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高油價連鎖導緻的由經濟崩潰到政治崩潰的國家危機。

石油價格為何會一路飙漲?影響石油價格漲跌的因素有哪些?俄烏沖突對全球石油供需格局和經濟形勢造成了什麼影響?中國石油行業企業今年業績表現如何?未來油價又将走向何方?

以上種種疑惑,或許可以從石油一百多年的價格漲跌史中尋找答案。在短短一個多世紀的開采曆史中,石油為人類帶來了财富和工業繁榮,也帶來了競争、沖突甚至戰争。當我們置身其中,我們身處迷霧;當我們回望曆史,可能一切“今日所見”都是“往日複現”。

一、今年石油公司究竟賺了多少錢?

當歐洲群眾在能源短缺危機的恐慌下,開始儲存木材過冬時,石油商們卻迎來了自己的業績之春。

今年10月末,全球各大石油巨頭陸續釋出第三季度财報。根據公開财報,全球最大石油生産商沙特阿美第三季度營收1637.16億美元,同比增長51%;淨利潤424.3億美元,同比增長39%。今年1-9月,沙特阿美淨利潤總和已經高達1303億美元(約合人民币9500億元),同比增長68%,創出上市以來的最高盈利紀錄。

由于石油出口是沙特阿拉伯财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以沙特阿美的亮眼業績,直接讓沙特三季度GDP初值同比提升達8.6%,在G20國家中排名第一。

西方石油五大巨頭中,埃克森美孚在第三季度實作營收1120.7億美元,同比增長51.9%;歸屬公司淨利潤196.6億美元,同比增長191.3%。

道達爾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993.57億美元,同比上漲54.14%;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172.62億美元,同比增長69.32%。

英國殼牌第三季度實作營業收入為957.49億美元,同比增長59%;扣除庫存評估等因素調整後的淨利潤為94.54億美元,同比增長近130%。

英國石油公司(BP)在第三季度依然實作營收578.09億美元,同比增長53%;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為81.5億美元,同比增長145%。

雪佛龍第三季度營收666.44億美元,同比增長49.1%;歸屬公司淨利潤112億美元,同比增長84%。

五大西方石油巨頭前三季度總計錄得淨利1079.73億美元(約合7830.85億元人民币),平均日賺29億人民币。

顯然,石油商們的驚人業績是一路飙漲的油價造就的。

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原油油價名額分别是西德克薩斯州中質原油(WTI,West Texas Intermediate)、北海布倫特原油(Brent Crude,即ICE布油)及迪拜原油(Dubai Crude)。其中WTI原油是美國市場期貨定價基準油,布倫特原油是歐洲現貨市場基準油,而迪拜原油則是用于中東出口至亞洲的原油定價。除此之外,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INE原油期貨經過四年發展,目前也已成為國内影響力最大的原油期貨合約。

Wind顯示,自2021年12月以來。WTI原油期貨、ICE布油期貨和INE原油期貨開啟上行通道,在2022年3月11日沖上至高點。WTI原油期貨當日沖高至130.5美元/桶,相較2021年12月3日收盤價漲幅高達97.07%;ICE布油期貨當日沖高至139.13美元/桶,漲幅高達98.36%;INE原油期貨當日沖高至823.6元,漲幅高達84.37%。

巨頭吃飽,群眾難熬,總統下台,高油價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百年石油價格漲跌研究

2021年6月11日至2022年11月7日WTI原油期貨價格走勢。圖檔來源:Wind

迪拜原油價格則是從2020年4月開始一路上漲,從23.38美元/桶上漲到2022年6月至高點111.86美元/桶,漲幅高達378.44%。

巨頭吃飽,群眾難熬,總統下台,高油價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百年石油價格漲跌研究

迪拜原油從2020年4月開啟上行通道,從23.38美元/桶上漲到至高點111.86美元/桶。圖檔來源:YCharts

二、什麼在主導國際油價的漲跌?

國際油價為何一路暴漲?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國際原油百年來的價格體系演變曆程及其影響因素。中國地質科學院學者汪莉麗将國際原油價格體系演變曆程大緻分為三個階段:最早有原油價格記錄的1861年-1960年,為跨國石油公司“石油七姐妹”壟斷定價時期;1960年-1986年,OPEC主導時期;1986年至今,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市場定價時期。

巨頭吃飽,群眾難熬,總統下台,高油價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百年石油價格漲跌研究

1861年-2021年世界原油價格演變曆程。圖注:money of the day(深綠色曲線)——原油當日價格。資料來源:《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2》,钛媒體内容營運部整理。

1.“石油七姐妹”壟斷定價時期

185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泰特斯維爾的石油溪旁誕生了美國也是世界的近代石油工業。此後的十幾年間,世界石油市場緩慢發展,陸續誕生了世界石油四大巨頭——裡海和黑海石油公司、諾貝爾石油公司、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和标準石油公司,這四家石油公司逐漸控制了全球石油資源以及市場,将世界石油市場變成由西方石油巨頭為主的寡頭壟斷模式。

19世紀90年代起,标準石油公司的壟斷引發了美國政界、媒體界不滿,并不斷受到訴訟。1911年,在羅斯福總統的主持下,美國最高法院裁決标準石油公司解體為各自獨立經營的34家地區性、專業性子公司,其中分離出來的三家公司(紐澤西标準石油公司、紐約标準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亞标準石油公司),加上另外四家跨國石油巨頭(德士古公司、海灣石油公司、英國波斯石油公司、殼牌集團)統稱為“石油七姐妹”。

1861--1960年近百年時間裡,全球石油的勘探、開采和銷售主要受這七大西方石油巨頭控制。油價長期處于1.5-1.8美元/桶的壟斷低位水準。

2.OPEC主導時期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同年9月14日,五國宣告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簡稱“歐佩克”。後期該組織規模逐漸擴大,最終發展成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産國的國際性石油組織。目前OPEC共有13個成員國,分别是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剛果、赤道幾内亞、加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亞、奈及利亞、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委内瑞拉。總部設在奧地利維也納。 截至2019年,歐佩克的石油産量占全球産量的39.03%、占全球探明石油儲量的79.1%。

OPEC成立初期“人微言輕”,短時間難以撼動西方石油巨頭的壟斷地位。國際油價也依然維持在2美元/桶左右的低價水準。但在1973年10月-1978年的5年間,OPEC成員國陸續實作了石油資源國有化,開始聯合起來,奪取了國際石油定價權,并以石油為武器打擊歐美發達國家,維護民族利益。

1973年10月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争,阿拉伯各産油國為了打擊以色列以及支援以色列的國家,宣布石油禁運并減産,油價是以猛漲,從1973年10月的3美元/桶漲到了1974年1月的11.65美元/桶,造成了西方國家第一次石油危機。

1974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召開了第一次石油消費國會議,成立了國際能源機構(IEA),能源問題開始成為國際政治外交中的重要議題,OPEC的國際地位也迅速上升。1974年-1978年原油價格基本穩定在了10-12美元/桶的範圍。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1978年12月至1979年3月,伊朗全部停止石油出口,導緻世界石油供應突然減少了500萬桶/日,石油價格是以從13美元/桶暴漲至34美元/桶。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向伊朗發動空襲,兩伊戰争爆發。兩國石油出口量随之銳減,甚至一度完全中斷,全球石油供應嚴重短缺,引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原油在1980年暴漲至36.83美元/桶。借助兩次石油危機,OPEC也從國際石油壟斷資本手中完全奪走了石油定價權。

1981年-1986年為OPEC實行原油産量配額制(即OPEC在規定組織總體産量限額的同時,對各成員國的具體産量進行限制,通過限制産量來穩定石油價格,防止惡性競争)的時期,1985年OPEC達成“市場瓜分”協定,産油國大幅增産,導緻原油從36.83美元/桶緩慢降到了27.51美元/桶。之後随着非OPEC産油國原油産量的增長以及節能和清潔能源的發展,OPEC對油價的控制能力不斷下降,原油價格也不斷回落。1986年,油價急劇下跌到13美元/桶左右。

巨頭吃飽,群眾難熬,總統下台,高油價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百年石油價格漲跌研究

石油價格變化曆史解讀。圖檔來源:《世界石油價格曆史演變過程及影響因素分析》——汪莉麗,王安建。

3.多因素共同影響的市場定價時期

1986年之後,世界石油勘探開發技術快速進步,導緻石油成本不斷下降,産量也随之增加。國際油價的決定主體也從OPEC主導,逐漸轉向由OPEC、石油需求和國際石油資本共同決定的局面,國際油價基本實作市場定價。布倫特原油均價在14.3-20美元/桶的範圍内波動(不包括1990年-1991年海灣戰争時油價出現的短期大幅波動)。

1997年之後,受亞洲金融危機、需求下降以及OPEC的增産,原油價格曾從1997年1月的24.53美元/桶下降到1998年12月的9.25美元/桶。之後随着經濟複蘇,油價又從1999年3月開始反彈并一路上漲,于2000年9月7日達到了37.81美元/桶,短短18個月漲幅達3倍之多,創下“海灣戰争”以來的油價新高。

進入21世紀後,新興開發中國家對石油需求激增,而世界幾大油田産能卻開始下降,供需沖突下,2003年-2008年的油價一路高歌猛進,終于在2008年7月創下接近150美元/桶的曆史最高記錄。但頗具戲劇性的是,5個月之後的2008年年底,油價下挫到40美元/桶以下,堪稱“膝斬”。原因是2007年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波及世界,在2008年演變成了全球性金融危機,石油需求萎靡導緻油價暴跌。

2010年-2011年期間,随着全球經濟複蘇,OPEC減産和開發中國家的經濟騰飛,石油價格逐漸突破100美元/桶,并在2011年一度漲到了111.2美元/桶。2014年,美國頁岩油的出現沖擊了原油市場,油價開始大幅下跌,在2016年跌到了43.7美元/桶的水準。為了挽救油價,2016年12月OPEC主要成員國達成了減産協定,世界石油産量逐漸下降,國際原油價格也随之上漲。

結合百年來國際原油價格體系變遷的三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出,國際油價漲跌的背後邏輯其實是世界石油市場供需關系的波動變化,而導緻其波動的因素是錯綜複雜的,大緻可分為四類,一類是世界石油生産與消費的格局變化,這涉及到世界主要的石油生産國石油儲量與消費國消費量的變化;其次,石油開采成本的波動也會對油價産生影響;第三,石油價格體系的主導者會利用其地位,通過增産或者限産來操縱或影響油價,比如OPEC和國際能源署的幹預;最後還有一些突發因素會導緻油價短期波動,比如戰争、異常氣候、自然災害等。

三、俄烏沖突對油價影響幾何?

當我們理清國際油價波動的底層邏輯後,再來回顧自去年12月至今國際油價的一路上漲。結合全球形勢來看,這一波油價上漲主要有四大原因:

一是因為全球經濟與需求持續複蘇支撐油價持續上漲。2021年開始,随着海外多個國家對疫情管控的放松,經濟逐漸複蘇,促使石油需求增加。根據國際能源署統計,2021年世界石油需求量為9650萬桶/日,相較2020年同比增長6.04%。預計2022年世界石油需求量為9940萬桶/日,同比增長3.01%.

巨頭吃飽,群眾難熬,總統下台,高油價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百年石油價格漲跌研究

2019年-2026年世界石油需求與供應量統計及預測,機關為mb/d,即million barrels per day(百萬桶/日)。資料來源:國際能源署。

其二,世界石油供應增長低于預期助推了油價上漲。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2》,2021年世界石油出口量排名靠前的國家或地區分别是沙特阿拉伯(649.1萬桶/日)、俄羅斯(529.3萬桶/日)、加拿大(396.5萬桶/日)、西非(376.3萬桶/日)、伊拉克(353.6萬桶/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293.3萬桶/日)、美國(278.2萬桶/日)、中南美洲(249.3萬桶/日)。上述8個國家及地區2021年石油出口量合計為3125.6萬桶/日,約占當年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75.60%。

巨頭吃飽,群眾難熬,總統下台,高油價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百年石油價格漲跌研究

2021年世界各國石油出口量統計。資料來源:《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2》,钛媒體内容營運部整理。

而上述石油産量居前的國家和地區大都被OPEC+囊括其中。所謂的OPEC+就是OPEC(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剛果、赤道幾内亞、加蓬、科威特、利比亞、奈及利亞13國)和non-OPEC(俄羅斯上司的包含馬來西亞、阿塞拜疆、墨西哥、巴林、阿曼、文萊、南蘇丹、哈薩克斯坦、蘇南在内的一衆中小石油高産國家)的松散聯合組織。

OPEC+之前的産量協定配額是以目标值的形式給出的,即每次公布下個月應達到的産量,然後官方會通過公布“産量配額執行率”這一名額來反映各國的執行情況。如果執行率高于100%,則說明OPEC+實際産量低于計劃,反之則是産量高于計劃。根據美國金融服務公司标普全球(S&P Global)統計可看出,自2021年12月開始,OPEC+的産量配額執行率就持續上升,在2022年6月升至192%。這說明從去年年底開始,OPEC整體的産量就一直達不到配額水準,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正是因為OPEC+的産量恢複速度一直低于計劃目标,加劇了全球石油供需失衡,進一步助推原油期貨價格走高。

巨頭吃飽,群眾難熬,總統下台,高油價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百年石油價格漲跌研究

OPEC+自2021年2月開始,幾乎每月實際産量都低于配額,自2021年12月開始,OPEC+的産量配額執行率也持續上升。資料來源:S&P Global,钛媒體内容營運部整理。

除此之外,地緣沖突也是原油價格上漲的重要推手。2022年年初俄烏沖突爆發,俄羅斯作為世界重要産油國之一,原油出口受到歐美制裁,烏克蘭又是歐洲重要的能源通道,雙方卷入戰火,不僅改變了全球石油運輸動線,也加劇了全球原油供需失衡。

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2》繪制的2021年全球石油運輸動線圖,正常情況下,原油主要從中東,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北非、西非、南美等幾大産油區通過郵輪或管道向其他方向輸送。4條主要的運輸動線是:1.中東運往歐洲、亞太地區(中國、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亞等國)、美國、非洲;2.獨聯體國家運往中國、歐洲和美國;3.西非運往亞太地區(中國、印度)、歐洲;4.美國運往亞太地區(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歐洲、中南美洲。

巨頭吃飽,群眾難熬,總統下台,高油價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百年石油價格漲跌研究

2021年全球石油運輸動線圖。圖檔來源:《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2》。

從世界石油運輸主要的幾條動線圖不難看出,中國是一個石油重度消費國。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2》統計,2021年世界石油進口量排名前五的國家或地區依次是中國(1056.2萬桶/日)、歐洲(939.3萬桶/日)、美國(611.8萬桶/日)、印度(429.3萬桶/日)和日本(245.1萬桶/日)。上述5個國家及地區2021年石油進口量合計為3281.7萬桶/日,約占當年世界石油進口總量的79.37%。

但今年以來,俄烏沖突打亂了原油的供應鍊。諾安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基金經理宋青在參加钛媒體《一周資本市場觀察》直播欄目時曾表示,俄烏沖突爆發後,很多石油從俄羅斯西邊通過船運經北海繞至非洲南端,再通過印度洋運往亞洲等其他地區,而不是像以往一樣通過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等路線。

與此同時,歐美等西方國家也對俄羅斯展開多輪制裁。歐盟對俄羅斯制裁條款規定:禁止成員國直接或間接購買、進口、轉進口俄羅斯原油或成品油,或為運輸俄羅斯原油的油輪提供保險服務,該條款将于2022年12月5日生效,明年初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制品。

而今年9月初,在美國的推動下,七國集團(G7)财政部長在一份聯合聲明中确認,同意從2022年12月5日起對俄羅斯石油及石油産品設定“價格上限”,聲明稱,隻有在俄羅斯石油和石油産品價格等于或低于G7所制定的價格上限時,才允許對其進行運送。明年2月5日起則對俄精煉石油産品限價。最新消息指出,G7計劃本周三(11月23日)宣布俄羅斯石油出口價格上限水準。

事實也确如此言。此前,俄羅斯海運原油出口主要通過歐洲、亞洲和北極三大主要港口運送。其中歐洲港口原油出口受地緣政治沖突影響最大。據中信期貨研究所統計,2022年1月俄羅斯歐洲港口對歐洲出口占比高達83%,2月俄烏沖突爆發後,歐洲國家出于制裁擔憂大幅減少俄羅斯石油進口,10月制裁臨近占比已經降至40%。

雖然歐洲已經大幅減少對俄石油進口,但俄羅斯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把原本供應歐洲的原油改道運往中國、印度、土耳其和東南亞。據有關資料統計,今年1-9月,俄羅斯對中國出口原油同比增加了9%,占中國總進口量18%。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俄羅斯還開辟了新的運輸航線,首次通過Murmansk港口通過北極北海航線向中國山東港口出口原油,相比繞行地中海和蘇伊士運河航線時間減半。

此外,印度也并沒有唯美國馬首是瞻,據《印度快報》報道,今年10月,俄羅斯已經成為印度最大石油供應國。現階段,來自俄羅斯的原油約占印度全部進口原油的22%,而此前俄原油占比僅為1%。印度官員還對外宣稱:“未來将繼續采購俄羅斯石油。”

對于歐美國家通過對俄出口油氣限價的制裁,俄羅斯副總理亞曆山大·諾瓦克曾不甘示弱地表示:“無論對方開出什麼價格,俄方都不會向任何準備對其采取限價措施的國家供應石油。”

美國前财長斯蒂芬 · 姆努欽也曾對相關限價措施諷刺道:“這是我聽過的最荒謬的事情。”在姆努欽看來,市場本身将決定原油的價格,是以這種人為設定的價格制裁,某種意義上會令情況變得更糟。如果是在俄烏沖突爆發前,這些措施可能會有非常大的效果,但現在問題是選擇有限,許多國家都在向俄羅斯購買原油。

很顯然,歐美遇上俄羅斯,算是踢到了鐵闆一塊。

四、高油價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正如硬币分為正反兩面,油價上漲這件事帶來的影響也是一體兩面。當我們把視角從大國博弈轉向微觀個體,就能發現油價上漲在為石油商們帶來巨額收入的同時,也把漲價成本轉嫁給了各國群眾。

油價的一路飛漲,給各國群眾帶來最突出的變化就是用油成本的上升,直接影響個人出行和貨物運輸,此外還推升了食品價格以及用電和供暖成本。頗有意味的是,在今年9月份,因為供暖成本大幅上升歐洲群眾對于電熱毯的需求大幅上升,而A股上市公司彩虹股份因為被誤傳是歐洲電熱毯的重要出口商,股價在兩周之内實作翻倍,市值大漲近20億。

不過,油價的上漲最重要的影響是推動通貨膨脹率持續走高。這在高度依賴汽車出行的美國和歐洲尤為明顯,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釋出的最新資料,今年9月,歐盟27個成員國的平均通貨膨脹率已經達到10.9%。而歐元區的通脹率在10月達到10.7%,這是歐元區通脹連續12個月創下曆史新高,并達到歐洲央行2%通脹目标的5倍以上。

在英國,最新的統計資料也顯示,該國10月份通脹率創下41年來的新高,在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的推動下加速漲至11.1%;其中食品價格年通脹率急劇上升至16.5%,為45年來的最高水準。

2022年2月以來,美國通脹率也持續攀升,6月同比漲幅達到9.1%,創下40年新高。之後在美聯儲持續加息調控下才有所回落,今年3月至11月2日,美聯儲已連續六次加息,累計加息375個基點。目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水準已升至2008年1月以來最高位。

與此同時,出于應對美聯儲激進的加息所産生的溢出效應以及遏制自身通脹的需求,全球很多國家央行也紛紛進入加息行列。例如加息幅度與美聯儲基本一緻的南韓,歐洲央行10月27日宣布今年第3次加息,年内已累計加息200個基點。英國央行11月3日宣布将基準利率從2.25%上調75個基點至3%,為1989年以來單次最大漲幅,也是去年12月以來的第8次加息。另外,加拿大、澳洲等經濟體央行也在11月分别宣布加息50個、25個基點,為今年第6次、第7次加息。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的統計,年内已經有90個國家進入加息周期,是過去十五年來最大規模的全球加息潮。

暴力加息之下,全球經濟進入衰退的預期大增,進而導緻全球股市暴跌。以美股為例,當地時間10月14日,納指一度跌至10484.75點;當地時間10月7日,标普500指數跌至3502點,道指跌至28635點,三大股指均創下兩年來最低水準。年初至當地時間11月21日收盤,納指下跌了29.53%,報11024.51點;标普500指數下跌了17.13%,報3949.94點;道指今年以來下跌了7.26%,報33700.28點。據9月美聯儲統計資料,今年以來美國股市的持續跌勢,已經令美國家庭損失了近10萬億美元的财富。此外,全球經濟進入衰退預期,還導緻了經濟活力下降,今年下半年原油市場需求端開始疲軟,加之市場對亞洲部分國家疫情反彈的擔憂打壓原油需求前景,原油價格因而在6月以來沖高後快速殺跌。

有美國經濟學家指出,“任何一種油價的上漲,都會引起經濟衰退。這件事終結了卡特總統(美國第39任總統)的職業生涯,也終結了老布什(美國第41任總統)的職業生涯。”為了平抑國内油價,歐洲各國紛紛推出燃油補貼措施,以應對群眾生活成本飙升的困局。美國現任總統拜登也做了不少努力,包括在6個月時間内從美國戰略石油儲備中釋放了1.8億桶石油入市;在推特喊話呼籲美國加油站降價,以應對美國的高油價;7月通路中東地區,試圖說服沙特、伊拉克等國增産石油。

但這些舉動似乎并沒有挽回美國群眾的心,為了抗議高油價、高物價,世界各地的人們開始紛紛走上街頭示威。路透社于當地時間11月7日公布的名義調查結果顯示,美國總統拜登的支援率已經下滑至39%,接近他就任以來的最低水準。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經濟問題為美國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據公開報道,今年8月,西非國家塞拉利昂的首都弗裡敦爆發了一場大規模沖突,當地群眾為了抗議燃料價格上漲上街抗議。從3月至10月,弗裡敦的燃料價格幾乎翻了一番,從每公升1.2萬利昂漲至7月份2.2萬利昂的紀錄高位,繼而引起食品價格飙漲。7月該國央行為了恢複當地群眾對飽受通脹摧殘的貨币的信心,直接在當月發行新鈔時把利昂面值删掉了三個零。

巨頭吃飽,群眾難熬,總統下台,高油價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百年石油價格漲跌研究

今年8月,弗裡敦曾爆發大規模沖突。圖檔來源:網絡

不幸的是,弗裡敦這場示威遊行最終更新為流血沖突,造成25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年僅16歲的少女卡迪亞·巴(Khadija Bah)。她的母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在當地上中學的卡迪亞本來夢想要當護士,“我女兒本來前途無限,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據有關資料統計,2022年1月至9月期間,超過90個國家和地區的群眾為了燃料供應與物價上漲而走上街頭抗議。其中,印度尼西亞今年已經有超過400次因汽油而起的抗議,2021年隻有19次;2022年前八個月,意大利有超過200次此類抗議,去年則隻有兩次;厄瓜多單是在今年6月便發生了超過1000場跟燃料有關的抗議。今年前9個月,超過80人因燃料價格而起的抗議活動喪命,這些人來自阿根廷、厄瓜多、幾内亞、海地、哈薩克斯坦、巴拿馬、秘魯、南非和塞拉利昂。

此外,斯裡蘭卡今年7月發生的大規模抗議還迫使政府低頭,最終把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Gotabaya Rajapaksa)拉下了台。

當我們從個體微觀的角度審視石油巨頭們的業績時,或許正如某位名人所言:“石油公司如今創紀錄的利潤并不是因為他們在做一些創新的事情,他們的利潤是戰争的意外之财。”

五、高油價對中國影響幾何?

國際油價的上漲在中國石油市場也有所反映,截至2022年11月7日,中國國内成品油價格已進行了21輪調整,呈現“13漲7跌1擱淺”格局,汽油價格累計上調1645元/噸,柴油價格累計上調1580元/噸。折合成公升價,92号汽油、95号汽油以及0号柴油價格分别上漲1.29元/升、1.36元/升和1.34元/升,也就是說,目前加滿一箱50升汽柴油要比2022年1月1日貴64.5元-68元。

不過原油價格的變化,對于大陸CPI價格的影響并不大,得益于蔬菜、水果和水産品供應的增加和消費品價格的平穩,10月份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1%,創下7個月來的最低水準,較9月份的29個月高點下降0.7個百分點。中國生産者價格指數在9月份上漲0.9%之後,由于比較基數較高,10月份同比下降1.3%,這是近兩年來的首次下降。總體來說,中國通脹還是保持在可控水準。

從中國石油行業企業來看,Wind顯示,目前A股石油石化行業上市公司總共47家,分别屬于油氣開采、油服工程和煉化及貿易三大領域,主要分布于北京、山東、新疆、浙江等省市。

巨頭吃飽,群眾難熬,總統下台,高油價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百年石油價格漲跌研究

A股石油行業上市公司分布概況。資料來源:Wind,制圖:钛媒體内容營運部。

其中,市值前三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今年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分别為24554.01億元、24533.22億元和3111.45億元,同比增長了30.58%、22.56%和78.96%。以上遊業務為主的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的歸母淨利潤表現同樣令人驚豔,前三季度歸母淨利分别為1202.66億元、1087.68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别為60.09%、105.85%。而中國石化前三季度歸母淨利為567億元,同比下降5.6%。根據中石化财報可知,中國石化是中國最大成品油和石化産品供應商,主要業務是油品銷售,原料以進口原油為主。受疫情影響,國内成品油需求萎縮、主要化工産品需求疲弱、毛利收窄,再加之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增加了中國石化的進口成本,抑制了其成品油銷售量,對公司淨利潤造成影響。

巨頭吃飽,群眾難熬,總統下台,高油價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百年石油價格漲跌研究

A股石油行業市值前二十公司今年前三季度業績與股價表現。資料來源:Wind,制圖:钛媒體内容營運部。

今年前三季度,A股石油石化行業上市公司總共36家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正增長,有5家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超100%,分别是香梨股份(營收16.35億元,同比增長1347.45%)、博彙股份(營收26.37億元,同比增長143.15%)、廣彙能源(營收372.78億元,同比增長126.36%)、宇新股份(營收47.32億元,同比增長118.70%)、新潮能源(營收67.45億元,同比增長101.15%)。

共27家公司實作歸母淨利潤同比正增長,歸母淨利潤增幅居前的5家公司分别為博彙股份(歸母淨利0.84億元,同比增長1133.28%)、中曼石油(歸母淨利3.71億元,同比增長742.78%)、新潮能源(歸母淨利26.43億元,同比增長426.13%)、ST海越(歸母淨利0.70億元,同比增長289.27%)、仁智股份(歸母淨利0.19億元,同比增長256.15%)。

2022年年初至11月20日收盤,股價漲幅前五的個股分别為廣彙能源(+63.82%)、ST海越(+44.50%)、淮油股份(+39.89%)、中曼石油(+31.89%)、大慶華科(+28.15%)。跌幅前五個股分别為博邁科(-40.36%)、桐昆股份(-33.44%)、榮盛石化(-32.65%)、恒逸石化(-32.07%)、東方盛虹(-30.29%)。

六、未來油價又會如何走?

随着12月初歐美對俄石油制裁措施的生效,國際油價勢必會再生波動,未來油價又将走向何方?

從石油供需關系考量,當地時間11月21日晚,沙特能源大臣阿蔔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向外界否認了近期有關沙特正在與其他産油國讨論石油增産的消息。他還表示,“歐佩克+”日産減少200萬桶的計劃将從11月持續至2023年年底。而歐美對俄石油制裁生效後,俄羅斯能源發展中心預測,12月俄羅斯原油日産量将減少150萬—170萬桶,降幅為14%。

與供給端可預見性的減産相對應,北半球正在進入冬季,歐美等國家對于取暖用油需求正在提升,此外,随着美國CPI逐漸企穩,美聯儲加息拐點逐漸臨近,經濟複蘇帶來的整體需求端的提升,短期内對于原油價格也有一定提振作用。

從百年來世界油價漲跌史來看,可以看出此前油價漲跌的完整周期大緻可分為兩輪。一輪是1950年-1985年,其中油價波動劇烈的時間是1972年-1885年,油價登頂是1980年。第二輪是1986年-2016年,其中油價波動劇烈的時間是1999年-2016年,油價登頂是2011年,這兩輪大周期時長分别達到35年和30年,而油價波動劇烈的時長分别有13年和17年。

巨頭吃飽,群眾難熬,總統下台,高油價給世界帶來了什麼?|百年石油價格漲跌研究

1861年-2021年世界原油價格演變曆程。圖注:money of the day—原油當日價格(深綠色曲線),圖檔來源: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2。

石油行業長期作為能源必需品,具有地域性、寡頭性、需求剛性、長産業鍊等特點,在具備商品屬性的同時,也表現出很強的國家博弈的工具屬性,是以石油産業一方面作為大宗商品表現出順周期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因為國家博弈表現出跨周期的特性,這也是每輪石油波動周期都超過十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些時候石油本身就是周期波動的導火索。目前來看,本輪由地緣沖突導緻的石油波動可能才進入中場,未來發展還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不過一個新的趨勢是,跟2014年美國頁岩油對市場的沖擊一樣,光伏等新能源在這兩年的快速發展,正在改變整個能源結構,并且這種改變已經從共識走向落地,未來石油的價值也将從動力價值更多的轉向化工價值。(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 | 任敏敏)

參考資料:

《七國集團對俄油限價制裁生效進入倒計時,油價将怎麼走?》——界面新聞

《世界石油價格曆史演變過程及影響因素分析》——汪莉麗,王安建

《高油價正在扼殺美國夢嗎?》——FT中文網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2》——BP官網

《制裁實施在即,俄羅斯石油出口有何變化》——中信期貨研究所

《滄桑百年,瞬間春秋——原油價格百年史》——光大證券研究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