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印度、尼泊爾、加納建房子!中國人愛了幾千年的竹子,還能這麼用?

作者:上觀新聞

中國人愛竹,有“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說法。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産竹國之一,擁有豐富的竹藤生物資源。國際竹藤組織也成為第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組織。

那麼,你知道大陸對竹子的利用有着怎樣的曆史嗎?在新時代,竹藤産業還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竹子王國”從何而來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培育和利用竹子的國家,素有“竹子王國”之稱。

在大陸,關于“竹”的确切記載可追溯至新石器時期。1954年,西安半坡村,在距今約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遺址中,考古人員在出土的陶器上辨認出了“竹”字元号。

周朝時,竹子開始用于皇家園林建設。周文王“築靈台、靈沼、靈囿”時即采用竹子作為材料。之後,漢代的甘泉宮中的竹宮、宋代的黃岡竹樓均将竹子作為建築材料。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制造了竹制工具“桔”及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轉筒車”,使得農業技術水準大大提高。這一時期,竹子還被廣泛用于軍事,竹制弓箭是當時主要的武器。

秦漢時期出現了竹制布,這種面料不易變形、強度高、韌性不錯,還能防潮,但保暖性較弱,是以通常被用于夏季服飾的制作。當時的人們還取竹制冠,做竹鞋、竹鬥笠、竹傘等防雨産品。

在印度、尼泊爾、加納建房子!中國人愛了幾千年的竹子,還能這麼用?

在文化儲存與發展中,竹子也始終占據着重要的位置。

早在商代,人們就會把字寫在竹片上,成為“竹簡”,再用繩子串在一起形成“冊”。東漢以前,大量的珍貴文獻均由竹簡儲存,如《尚書》《禮記》和《論語》等。而記錄這些的是“竹筆”,後來也發展成為毛筆,承擔了書寫記錄的重任。

竹簡之後,大陸開始用竹造紙,竹子先是作為制作紙的工具,後來成為制作紙的原材料。到9世紀,竹紙出現,後興于明,盛于清。

是以,作為生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古人與竹的關系正如蘇東坡所說:“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一日不可無此君也耶。”

竹文化,從器物到精神

随着人們對竹子的利用不斷深化,竹文化不斷發展,逐漸與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相連。

早期,人們對竹子的印象隻是停留在實用的器物層面。

《吳越春秋》記載,古歌謠有:“斷竹、續竹、飛土、逐宍。”這時,竹作為弓的材料,用于狩獵。《詩經》中,“瞻彼淇奧,綠竹如箦”,寫涼席由竹子編織而成;“籊籊竹竿,以釣于淇”,寫竹子可做魚竿用于垂釣,均展現了竹子的實用價值。

到了秦漢時期,竹的精神内涵開始從詩歌中萌芽。《古詩十九首》雲:“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班固的《竹扇賦》說:“青青之竹形兆直,妙華長竿紛實翼。”此時,竹與詩歌中的其他動植物一樣,承擔着“起興”的作用。

在印度、尼泊爾、加納建房子!中國人愛了幾千年的竹子,還能這麼用?

魏晉南北朝時,竹子漸漸地成為物質文明與精神文化的結合體。

南朝賀循《賦得夾池修竹詩》寫道:“逢秋葉不落,經寒色讵移。”鮑照《中興歌》寫道:“梅花一時豔,竹葉千年色。願君松柏心,采照無窮極。”此時,竹高節多莖和四季常青的自然屬性被放大,竹的文化符号也逐漸形成。

唐宋時期,詠竹題材詩詞數量大增,僅唐代詠竹詩就留存有約220首。此時,王維《竹裡館》中的“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劉禹錫《庭竹》中的“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白居易《池上竹下作》中的“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我師”等名句相繼湧現。

在印度、尼泊爾、加納建房子!中國人愛了幾千年的竹子,還能這麼用?

竹子入畫則盛于宋。北宋時,文同開創了“湖州竹派”,由此,墨竹成為繪畫中的“常客”。而蘇東坡則開創了朱筆畫竹的先河,他在《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總結的“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少縱則逝矣”,也成為 “胸有成竹”的出處。

在悠久的曆史程序中,文人們為竹子賦予了豐富的内涵與品格。松、竹、梅被并稱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被并稱為“四君子”。最終,竹的品格逐漸成了中國人的精神氣質的代表,也成為民族文化的象征。

新時代,竹子的新可能

工業時代來臨後,竹子逐漸被其他材料所替代,竹制品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今天,竹藤産業是否還有新的發展空間呢?

目前,塑膠制品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威脅日益加深,全球超過140個國家明确了禁塑、限塑政策,“以竹代塑”成為不少人的共同期待。

在印度、尼泊爾、加納建房子!中國人愛了幾千年的竹子,還能這麼用?

作為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之一,竹子能在3—5年間快速成材,一株高20米的樹生長可能需要60年,而長成一根20米高的竹子僅需約60天,是理想的可再生纖維來源。

竹子的吸碳固碳功能也十分強大。有資料表明,竹林的固碳能力遠超普通林木,是熱帶雨林的1.33倍。大陸竹林每年可實作減碳1.97億噸、固碳1.05億噸。

而大陸現有竹林面積超過700萬公頃,竹資源品種豐富、竹産品生産曆史悠久、竹文化底蘊深厚,竹産業橫跨一二三産業,包括上萬個品種。是以,在所有代塑材料中,竹子的優勢得天獨厚。

随着科技的發展,竹材的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展。在一些細分市場,竹産品已成為塑膠制品的理想替代物。

例如,用竹漿可制成環保、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以竹纖維為原料制作的薄膜可以代替塑膠大棚;竹纏繞技術則可使竹纖維能夠替代塑膠管道;竹包裝也正成為一些快遞公司的新寵……

另外,有專家認為,竹子是最可持續建築材料,在世界各國均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在印度、尼泊爾、加納建房子!中國人愛了幾千年的竹子,還能這麼用?

在尼泊爾、印度、加納、埃塞俄比亞等國家和地區,國際竹藤組織已經組織建造了大批适合當地環境的示範竹建築,支援不發達國家就地取材,建造可持續的,有抵禦災害能力的建築。在厄瓜多,竹結建構築的創新應用還大大提升了現代竹建築的影響力。

“竹子還有更多可能性。”香港中文大學博士邵長專曾提出“竹居城市”的概念。他認為,在城市公共建築領域,竹子都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位置,進而打造獨特的城市形象、拓展市場、增加就業。

随着“以竹代塑”深入發展,竹制材料在新領域的進一步應用,“不可居無竹”的新生活或許即将到來。

欄目主編:龔丹韻 圖檔編輯:圖檔均來自新華社

來源:作者:肖雅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