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該消失的圖書館

作者:光明網

作者:陳偉(北京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

美國和英國等發達國家的公共圖書館正面臨令人厭惡的危機,實體圖書館的通路比例持續下降,圖書館數量下降。今年,大多數圖書館都是開放和有限的,使用率可能會下降到幾十年來的最低水準。

發達國家圖書館通路量的下降不是最新的,而是一個已經持續了二三十年的過程。自2005年以來,文化、媒體和體育部一直在對英國公共圖書館的使用情況進行年度統計,當時調查發現,48.2%的人口在12個月内由16歲及以上的成年人去過公共圖書館。2019年的數字為31.4%,這意味着英國圖書館的成人訪客在15年内下降了35%。但與此同時,2019年博物館、畫廊遊客占人口的比例為52.0%,曆史遺迹參觀者比例高達72.7%,表明公衆對圖書館的興趣隻是減弱,對文化參觀和文化旅遊的興趣并沒有下降。

美國公共圖書館的情況幾乎與英國相同。美國博物館和圖書館服務協會于7月釋出了2017年美國公共圖書館調查,該調查顯示,美國在一個财政年度的人均圖書館通路量為4.1倍,但在過去七年中,圖書館通路量每年下降約3%,而2013财年為8.2%,2009财年為8.2%。

不僅參觀人數下降,發達國家的圖書館數量也在下降。Tim Coates是英國和美國圖書和圖書館行業的資深人士,他負責一項名為"斑點項目"的調查,其資料主要來自權威專業機構,旨在真實客觀地反映圖書館行業的健康狀況。科茨表示,由于預算削減,過去十年來,英國約有800家公共圖書館被關閉。2020年釋出的Spot Project報告顯示了一個更嚴峻的發現:過去二十年來,英國公共圖書館的使用率下降了70%。在過去七年中,美國公共圖書館的平均通路量下降了22%,而同期澳洲圖書館的借閱數量下降了21%,略好于英國。

今年的圖書館營運無疑受到疫情的影響更大。美國大多數公共圖書館都承受着很大的壓力,每當從業人員或讀者出現症狀時,都要關閉一段時間,并采取了臨時措施,例如設定路邊服務點,提供無接觸的書籍,手機自助列印等。疫情将加速圖書館使用量的下降,增加日常營運成本,而州收入的下降将影響明年的圖書館預算,這些不利影響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完全顯現出來。

影響圖書館通路量的最大因素無疑是網際網路和移動數字裝置的普及,但高士主導的"斑點工程"調查報告提出了一個有些出人意料的結論:并沒有那麼多的電子書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而是公共圖書館受到了數字發展理念的影響太大,沒有整合和優化傳統的紙質圖書服務, 管理經營方式也是落後的。

當代公共圖書館正日益向資料庫和新媒體公司轉型,這些數字服務當然有利于文化服務的平等化,但這種變化不應以犧牲圖書館的傳統服務為代價。當代公共圖書館削減了購買紙質書籍的預算,并在數字建築上投入了資金。由于圖書購買預算緊張,許多圖書館無法及時更新其庫存,圖書館的圖書總量大幅下降,英國公共圖書館的藏書量在過去十年中下降了20%以上,導緻傳統服務水準大幅下降,人們通路實體圖書館的興趣進一步下降。找不到他們想要的書。

與此同時,英國和美國政府正在削減數字時代的公共圖書館,雖然政府投資隻占圖書館預算的一部分,其餘的都是自籌資金的圖書館,但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劣勢。美國政府已将其2020年的圖書館預算從去年的2.42億美元減少到僅2300萬美元。英國許多地方當局在預算削減後将圖書館遷往社群,如果沒有社群組織接管,則将其完全關閉,導緻失業。

在公共圖書館使用率下降的過程中,還值得注意的是,經濟越發達,教育水準越高,實體圖書館通路人數越快,通路量下降越快,而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對傳統圖書館的需求基本保持穩定水準。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和英國資訊與圖書館專業人士協會(British Associ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Professionals)在各自國家進行的調查就說明了這一點。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社群圖書館在美英等國家發揮着重要的社會作用,不僅提供基本的圖書出借服務,還在街頭社群提供綜合服務中心,承擔學前教育、業餘教育、社群交流等部分功能,為欠發達地區提供寶貴的公共空間、裝置和資源, 在發生自然災害時,在某些特殊時刻也可以成為避難所,是以對當地居民具有持久的吸引力。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們是不同的,他們往往可以多次獲得文化資訊和資源,不依賴公共圖書館,在數字時代,對實體圖書館的通路也減少了。

在讨論實體圖書館的命運時,首先要了解圖書館給人們的差異帶來了什麼。意大利哲學家和小說家艾克(Ike)與法國編劇兼評論家卡裡爾(Cariel)就這本書的主題進行了對話,該書于2009年以"不要擺脫這本書"的标題出版。兩位歐洲知識分子都是收藏家,前者的代表作《玫瑰之名》是對中世紀修道院圖書館謀殺案的偵探小說的戲仿,後者的編劇包括《鐵皮鼓》、《布拉格之愛》、《屋頂上的輕騎兵》和《大鼻子》等著名電影。

談到圖書館,卡裡利爾說,法國作家三葉草把大型圖書館比作煤礦的一部分,裡面堆滿了堆積如山的化石和印記,情感上的植物收藏品,就像一個儲存人類文明标本的寬口瓶。Carrill說,他更喜歡的類比是,私人收藏像溫暖的皮大衣一樣包裹着我們,解開了生活中的迷霧和謬誤,給了我們一種安全感和舒适感。艾克說,傳統的圖書館氛圍也增強了這種保護感,他喜歡圖書館大量使用木質材料的老式配置,綠色的書桌燈和棕色的書架營造出一種特殊的氛圍。這次談話不僅表達了一種文化懷舊,而且可以看到傳統圖書館帶給人們的一些不可替代的東西:人們讀書不僅是為了獲得知識和資訊,也是為了獲得一種愉快的感覺,是以在特定的環境中閱讀非常重要,更不用說至少在這個階段了, 紙質書比數字閱讀對人們的視力更友好。

兩位知識分子還談到了圖書館圖書順序的意義。"為什麼我們決定把一本書放在另一本書旁邊,為什麼我們拿這本書而不是另一本書,"卡裡爾問道。他認為,書與書之間存在着社會關系,反映了文明的交流。艾克說,當他寫一部新作品時,他經常不得不打亂原來的書架,把一些書放在一起寫研究。

愛子與Carillion的對話反映了圖書館的另一個核心功能,即提供以人類需求為中心的專業紙質圖書服務。人們可以在書架上快速找到一個按某些原則組織的圖書館單元,擴充和擴充自己的閱讀,或者根據自己的需要調用特定的書籍組合進行閱讀,而不必全部購買。

圖書館建設數字化是必要的,但不是其優勢,大型門戶網站的學術搜尋引擎和資料庫遠比圖書館的數字平台強大。對圖書館的期望不是像門戶那樣無處不在,而是提供更好、更充分的傳統紙質圖書服務,讓人們快樂舒适地閱讀。無論是圖書館在英美下層社會不可動搖的地位,還是艾克、嘉莉爾等知識分子所談論的傳統圖書館帶來的安全感、舒适感和秩序感,都展現了對專業化、人性化閱讀空間的持久需求。

光明日報(2020年12月14日)

來源:Guangming.com-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