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容災等級标準概述

容災系統是指在相隔較遠的異地,建立兩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系統,系統之間可以互相進行健康狀态監視和功能切換,當一處系統因意外(如火災、洪水、地震、人為蓄意破壞等)停止工作時,整個應用系統可以切換到另一處,使該系統可以繼續正常工作。容災系統需要具備較為完善的資料保護與災難恢複功能,保證生産中心不能正常工作時資料的完整性及業務的連續性,并在最短時間内由災備中心接替,恢複業務系統的正常運作,将損失降到最小。

  1. 備份/恢複的範圍。
  2. 災難恢複計劃的狀态。
  3. 應用地點與備份地點之間的距離。
  4. 應用地點與備份地點如何連接配接。
  5. 資料是怎樣在兩個地點之間傳送的。
  6. 允許有多少條資料丢失。
  7. 怎樣保證備份地點資料的更新。
  8. 備份地點可以開始備份工作的能力。
  • 0級:無異地備份:僅在本地進行備份,沒有在異地備份資料,未制訂災難恢複計劃。這種方式是成本最低的災難恢複解決方案,但不具備真正的災難恢複能力。在這種容災方案中,最常用的是備份管理軟體加上錄音帶機,可以是手動加載錄音帶機或自動加載錄音帶機。
  • 1級:實作異地備份:将關鍵資料備份到本地錄音帶媒體上,然後送往異地儲存,但異地沒有可用的備份中心、備份資料處理系統和備份網絡通信系統,未制訂災難恢複計劃。災難發生後,使用新的主機,利用異地資料備份媒體(錄音帶)将資料恢複起來。
  • 2級:熱備份站點備份:将關鍵資料進行備份并存放到異地,制訂相應災難恢複計劃,由具有熱備份能力的站點進行災難恢複。一旦發生災難,利用熱備份主機系統将資料恢複。它與1級容災方案的差別在于異地有一個熱備份站點,該站點有主機系統,平時利用異地的備份管理軟體将運送到異地的資料備份媒體(錄音帶)上的資料備份到主機系統。當災難發生時可以快速接管應用,恢複生産。
  • 3級:線上資料恢複:通過網絡将關鍵資料進行備份并存放至異地,制訂相應災難恢複計劃,有備份中心,并配備部分資料處理系統及網絡通信系統。該等級方案的特點是用電子資料傳輸取代交通工具傳輸備份資料,進而提高了災難恢複的速度。利用異地的備份管理軟體将通過網絡傳送到異地的資料備份到主機系統。一旦災難發生,需要的關鍵資料通過網絡可迅速恢複,通過網絡切換,關鍵應用恢複時間可降低到天或小時級。由于備份站點要保持持續運作,這一等級方案對網絡的要求較高,是以成本有所增加。
  • 4級:定時資料備份:在3級容災方案的基礎上,利用備份管理軟體自動通過通信網絡将部分關鍵資料定時備份至異地,并制訂相應的災難恢複計劃。一旦災難發生,利用備份中心已有資源和異地備份資料恢複關鍵業務系統運作。
  • 5級:實時資料備份:在前面幾個級别的基礎上使用了硬體的鏡像技術和軟體的資料複制技術,也就是說,可以實作在應用站點與備份站點的資料都被更新。資料在兩個站點之間互相鏡像,由遠端異步送出來同步,因為關鍵應用使用了雙重線上存儲,是以在災難發生時,僅有很小部分的資料丢失,恢複的時間降低到了分鐘級或秒級。由于該級别備份方案對存儲系統和資料複制軟體的要求較高,所需成本也大大增加。
  • 6級:零資料丢失:災難恢複中最昂貴的方式,也是恢複速度最快的方式。它是災難恢複的最進階别,利用專用的存儲網絡将關鍵資料同步鏡像至備份中心,資料不僅在本地進行确認,而且需要在異地(備份)進行确認(即資料強一緻性)。因為資料是鏡像地寫到兩個站點,是以災難發生時異地容災系統保留了全部的資料,實作零資料丢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