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一年後,去年廣受好評的電影《春河管道》于8月21日獨家上映。影片以杭州富陽為背景,呈現富春江沿岸四季交替自然的樣子。整部電影充滿了山水畫的獨特魅力和詩意,是杭州本土電影極具地域特色的一部。
這部雄心勃勃的作品去年入圍了戛納電影節的評論家周單元,并在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兩個獎項。

春江水暖劇資料圖
青年導演顧曉剛的家鄉是杭州富陽。600多年前,黃公旺在這裡創作了一長串的山水,《富春山居住地圖》。600多年後,也成為顧曉剛的靈感來源,他花了三年時間,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劇情片《春江水暖》。
影片以富春河畔一個普通的三代同堂家庭為背景,講述了四兄弟輪流照顧年邁的撫摸母親的故事,涉及感情和興趣,也展現了人類時代變遷的溫暖感。演員是導演的親朋好友,和自己的角色一起演戲,也為影片提供了現實生活的質感。
這部電影更多地讨論的是正式的探索,而不是故事。顧曉剛試圖将山水畫的審美意義轉化為電影語言。影片設計了很多長鏡頭,具有橫向,讓富春江風光猶如卷軸畫慢慢展開。
這部電影的英文片名《富春山居》沿襲了《富春山居地圖》的官方譯本,向導演600年前的《富春山莊地圖》緻敬。
《春河水暖》電影海報/導演顧曉剛資訊圖
阜陽谷,又稱富春,曾經是杭州西南部的一個縣級市,近年來,随着杭州城市建設的擴大,它已轉變為杭州的阜陽區。從杭州到富陽隻有一個小時的車程,不妨跟着電影走,參觀富春江邊的這個小鎮。
廬山公園
在富陽市以東,有一座小山矗立在河邊,以其山而聞名,據說這座山因其鴕鳥的形狀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三國東吳時期的山頂建了一座觀山,是以廬山曾經被稱為"觀山"。
廬山不高,海拔隻有四五十米,因為山上是奇特的顯示,自古以來就吸引了很多識字的雅士來這裡參觀。《春河水暖》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廬山公園周圍拍攝的。
翁新圖,富春河畔的廬山公園
從富春河邊的山邊,沿着石闆路往上走,幾步之遙就到了山腰。這裡是清同濟多年來重建的"春江一樓",站在這裡從酒吧可以看到,春江風景如畫,衆目睽睽之下。
"春江一樓"是廬山的标志性建築,也是觀賞河流的最佳場所。于大福在散文《富春河之上》中寫道,"凡去過富陽的人,都不會想到要爬幾步,就能看到這張黃子酒的照片,一座山重新降臨。"那是1933年,他和朋友從杭州來到富陽,欣賞富春江的美景。
在春江的一樓,觀賞河流的最佳地點是昂新
于大福是富陽,他的家在廬山附近,這是他經常來的地方。文章提到,"黃子居",當然是畫的"富春山莊地圖"的"大人物"。
春江一樓旁邊,有一棵樟樹,已有三百多年的樹齡,枝葉茂盛,如一把巨大的綠色雨傘,來參觀群山,人們喜歡坐在樹下小睡一會兒。于大福與全家人合影,就是在這棵老樟樹下拍的。
山上的老樟樹見證了阜陽昂新圖的曆史變遷
餘大福的母親70歲生日時,全家人在汾山樟腦下拍了一張照片。
這棵老樟樹在電影中也出現過很多次,是年輕人相愛、約會的地方,後來婚姻的作用也特意在樹下崇拜世界,可以看出老樟樹在阜陽人的心裡地位非常高。
在廬山腳下,曾經是阜陽古城的東門,是以仍然可以看到一堵古城牆。阜陽儲存完好的曆史遺迹寥寥無幾,基本上集中在廬山周圍,除了城牆、山腳下還有一段通往錢塘的古道,還有藍色的石闆鋪砌的春堤,這些都充分展現在影片中。
燕子嶺釣魚平台
從廬山往下,沿河東岸,有一塊石頭進入富春江,形似半島,木頭有一座"燕子嶺釣魚"石碑,據說這是東漢隐士燕子嶺漁場。
自古以來,富春河上就有無數人釣魚,燕子嶺應該是最有名的一個。
"燕子嶺漁岩"古碑昂新人物
根據《後漢書》記載,閻子陵年輕時和劉秀是同一個視窗朋友,後來劉秀就位為光武帝,燕子玲不想出來,隐姓埋藏。劉秀派人到處探望,終于在富春河上找到了他。劉秀多次邀請,讓他出來當官,他隻是不去,最後回到富春河藏漁。
我記得一個穿着外套、水桶、魚竿的男人走在河濱長廊上,長得像燕子玲。
電影中的燕子嶺漁區
閻子玲之是以受到未來生活的稱贊,是因為他代表了中國識字的精神境界。幾千年來的中國文化,隐士文化是一項重要的傳統,黃公環顧名山姻,但隻愛泉山水,畫山水長滾,當然,富春江代表着隐士文化背景。
閻子玲的故事顯然也影響了後來的于大夫。他曾經在派對上刻了一枚"我是春江老釣魚者"的印章,說明他和燕子玲有着共同的興趣。當他搬到杭州生活時,我想愛上山水,但後來抗戰爆發,他回國的夢想沒有實作。
富春江沿岸,作為"燕子嶺漁場"保留了兩處遺迹,一處在富陽廬山,另一處在《魯》中,後者更為有名,于大福曾寫過散文《春日漁台》,如今是收費景點,而廬山這裡每天都有不少人來這裡釣魚。
"海龜亭"出現在電影海報上
在燕子嶺漁場東側,有一座名為"龜川亭"的古色古香的三層亭子,出現在電影海報上。
據說,這一千年老龜的水域,每年秋月的夜晚,它都會漂浮在水面上,吞噬河月的影子,是以這裡被稱為"龜河秋月",是古代"春江八景"、"龜洧"的名字由此而來。
今天的"海龜館"四周,聚集了很多遊泳者。在杭州錢塘江因為有護欄,是不允許遊下來的,沒想到阜陽這裡能遊下去。夏天下午三四點以後,越來越多的人來遊泳,就像一個熱鬧的河畔浴場。
夏天,很多人沿着富春河遊泳,翁新圖
看到這麼多人遊泳,我有點想繼續。但岸上有人告訴我,這裡遊泳是當地人很好的水,基本上每天都要來,這裡的水比較複雜,水下有漩渦,一般人最好不要下水。
沿河繼續向東,從遠處看到富春河的第一座橋,連接配接南北兩岸。橋下有一個渡輪碼頭,船正駛向新沙島。
富春江在這一段河段很窄,這一段河段變寬後,中間形成了一個河心島,就是新沙島,乘渡輪是唯一的出路。在影片中,蔣先生的父親在渡輪上,後來在渡輪上舉行了水上婚禮。
緊鄰富春河第一橋,渡口到新沙島,翁新圖
于大福樓
于大福的故居就在廬山以西。一個中式小院子,孤零零地矗立在臨江廣場,周圍老房子已經被拆除,這片區域現在被稱為玉達夫公園。
在故居前,年輕的于大夫雕像坐在石頭上,手裡拿着一卷書卷,面對着玉江水。
玉大福樓恩新圖
于大福故居南北坐落,三棟開放式磚木結建構築,為江南典型的白牆黑瓦。故居的一樓是前廳,陳列着一些于大夫和他的朋友們的銘文和畫作,二樓是卧室,故居的家具是按照當時住宅的原貌布置的。
走出故居,有一個小綠院子,花壇上種着一些中草藥,說明玉家祖曾經是中醫家族。再看原來的大宅,在本地也應該算是穩固的家庭,但是因為他早年喪父,後來一家人陷入困境,都靠母親陸的節儉家庭生活。
富春河水養育了俞大夫,他在這裡度過了童年和青年時代。
在他的散文中,他寫道,小時候,他每天都去河邊玩耍,看河上的帆船,河對岸的煙樹,在河邊做白日夢,直到17歲,他和哥哥一起穿越日本,離開了阜陽。出國留學歸來後,雖然一直在奔波,但會經常回家看看,他的母親和妻子孫宇一直住在這裡。
除了這座故居,杭州大學路上還有一座育達房。1933年,他和第二任妻子王英霞從上海搬到杭州,自己建了一座房子,名為"風雨"。但那裡并沒有為他遮風擋雨,房子建成不久後,他和王英霞的關系破裂了,1938年,他離開了鄉下,漂流到了南洋。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于大夫不僅是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也是在海外犧牲的烈士。
在新加坡期間,餘先生發表了許多宣傳抗日戰争的文章。後來,當新加坡淪陷時,他流亡到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秘密保護和營救了許多印度尼西亞人和海外華人。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由于化名暴露,他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
令他感到慚愧的是,不僅于大福,他的弟弟餘華在上海淪陷後被日本假冒僞劣分子暗殺。于大福的母親當時是日本占領富陽的,躲在廬山絕食而死,廬山,現在有紀念俞氏兄弟的"雙亭"。
河濱魚市場
恩波公園附近的河邊碼頭及其傳統的魚市已經存在了很多年。
河濱魚市場昂心圖
與普通的蔬菜市場不同,魚市是由當地漁民居住的漁船組成的,每天漁民捕到魚後,都會運到河邊出售,岸邊大大小小的塑膠盆,用剛打撈出來的各種河裡新鮮,有鲭魚、鲭魚、鲭魚、鲭魚、 河鳗等...
"江南記憶猶新,最難忘的是江清水",富春河地區水質好,産出的魚肉鮮美,無土氣味是衆所周知的,這些江江清新,按品種每公斤價格從幾十元或幾百元不等。當地漁民告訴我,當收入好的時候,他們每天可以賣到幾千元。
電影《春河水暖》中的四兄弟是廚師、漁民、賭徒和建築勞工。其中三人由導演顧曉剛的親戚扮演,隻有顧佳的二人是真正的漁夫,每天還在河邊釣魚賣魚。
關于顧佳第二部的電影,就像紀錄片一樣,是富春江漁民日常生活的一次非常真實的展示。
漁民釣魚 電影 劇情
富陽漁民是一個古老的職業,一些老漁民世世代以捕魚為生,在船上吃飯,在船上睡覺。雖然當地政府一直鼓勵漁民上岸生活,但他們更喜歡乘船生活。釣魚比較困難,每天黎明前就要下船,撒網、釣魚,然後一大早就到魚市賣剛釣到的河上新鮮。
影片中有一幕,開着酒店的大哥早上來到魚市,第二次抓到的魚被拉走了,這也更真實。因為野河鮮的價格比較貴,很多來這裡買魚的人都是開餐館,有些比較稀有或者貴河鮮,一旦上岸就由酒店老闆購買。
順便說一句,電影古佳大酒店的《黃金酒店》也是真實的,在廬山桂花路以北,主菜是富春江新鮮。
黃公旺和富春山居住地圖
富春山古圖左山地圖現藏于浙江省博物館
富春河位于錢塘江上遊,流經浙江省、富陽兩縣。
六百年前,黃公旺畫了《富春山居住地圖》,被譽為"畫中的蘭亭",後來這幅畫被燒成兩段,現在一段藏在浙江博,一段藏在台北,更增添了傳奇色彩。
黃公旺是繪畫界代表,晚年進入大儀器,早年并不順利,也入獄,然後曾經賣布謀生,半百多歲時開始學習繪畫。
富春山居住地圖是黃公旺79歲,為老師的無用老師畫的。為了畫這幅畫,他一年到頭在富春江兩岸遊曆,考察風景,畫了很多練習或畫畫,最後花了三四年時間才完成這幅畫。
阜陽黃公王隐居處昂新身影
黃公旺雖然不是富陽,但據說他在富陽老了。
阜陽有一個黃公王結隐士,在廟口,也就是現在的"黃公王森林公園"。幾年前我去過那裡,它從路邊向北幾公裡,在一個山谷深處。雖然風景不錯,但我覺得離河邊太遠了,心理上還是有疑問的。
自2011年富春山居住地圖在台灣展出以來,富陽一直在打造"黃公旺"這一文化名片,最著名的代表就是找建築師王偉設計的"富春山亭",這是富陽博物館、美術館、檔案館三合一的綜合體。
富春山亭的設計靈感來自黃公旺的山水畫,樂趣在于探索室内空間,蜿蜒曲折,像是走過群山。外部建築有通往屋頂的台階和長廊,可以像爬山一樣,最後你可以站在屋頂上眺望富春江。
王偉設計"富春山亭",嘗試打造建築版"富春山居住地圖"王新圖
如果說王偉設計的"富春山亭"是試圖從建築語言上與黃公旺的山水畫産生對話,那麼顧曉剛的電影《春江水暖》就是将傳統山水畫的視覺美學轉化為電影語言,呈現出600多年後的"富春山居譜"生活場景。
這就講述了普通三代家庭的群體形象電影,前後出現十幾個人物,沒有人是明顯的主角,因為自然電影(傅春江)才是真正的主角。整部電影基本上是一個中遠鏡頭,特寫鏡頭很少,所有的人物、行為都被引入到自然景觀中,以繪畫的視角呈現出來。
照片 電影《春河水暖》作品
導演在拍攝時還借鑒了傳統繪畫中"旅行視角"的概念。比如著名的12分鐘長鏡頭,采用橫向方式,讓富春江風光猶如一幅長卷的畫慢慢展開,觀衆與人物在自然景觀中,再加上鬥渝隻有空靈的長音樂,形式感強烈。
與一般導演用人物和沖突來建構故事不同,顧曉剛導演顯然是充分考慮自然景觀、人文習俗來創作劇本,包括影片中大量使用本土非專業演員,使他的電影具有濃厚的區域文化特色。
電影《春河水暖》是一部劇情片
電影《春河水暖》是一部劇情片
或許與旅遊城市的印象有關,當代杭州的形象,隻是偶爾作為商業電影場景,在銀幕上隻是總是缺乏完整的呈現。而《春江水暖》顯然填補了這一空白,無論從美學意義、地域風格和民俗的展示,這都是杭州本土電影的代表。
結尾處的字幕表明電影還沒有結束。導演表示,這将是一系列長篇電影,分為三卷,《春江水暖》是第一卷。由于富春江是錢塘江的上遊,接下來的故事将沿着從富陽到杭州主城區的河水,背景是2022年杭州舉辦的亞運會,故事仍将以現在為主,但呈現的方式是傳統而古老的。
(聯系我們/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徐瑩
校對:徐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