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參拜靖國神社,這種行為意味着什麼?供奉14名甲級戰犯否認南京大屠殺美化侵略曆史

作者:政知新媒體

編寫|董鑫

8月15日是日本戰備和無條件投降的周年紀念日。

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有一些日本政客記得靖國神社,今年也不例外。

8月13日,日本經濟振興大臣西村義彥和防衛大臣石宮信子在任期間首次參拜靖國神社。其中,小野的通路是日本在擔任防衛大臣四年零八個月後的第二次通路。

8月15日,日本環境大臣小泉純一郎、文化科學大臣坂田義仁、國際博覽會擔任神志石黑大臣參觀了靖國神社。其中,俞勝天和小泉是連續兩年的崇拜。

8月15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

8月15日,日本現任首相菅直人委托一名秘書以自民黨主席的名義向靖國神社提供"玉串"(祭品費),靖國神社是為了紀念二戰甲級戰犯。

必須明确的是,靖國神社從來都不僅僅是一個宗教祭祀的地方,它是日本軍國主義在國外發動侵略戰争的精神工具和重要象征。

參拜靖國神社,這種行為意味着什麼?供奉14名甲級戰犯否認南京大屠殺美化侵略曆史

< 14名A級戰犯> >.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47"</h1>

靖國神社建于1869年。明治維新後,它成為日本"國家神道"的象征。

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者宣稱"隻要獻出生命,忠心耿耿,就可以重返靖國神社,升天,永遠受到仰慕"。日本士兵在入侵戰場前來到這裡,并發誓"死後進入靖國神社"将成為他們在侵略戰場上的戰鬥力量。

靖國神社是為明治時期的戰争死難者而建的,自新年以來,他們中的大多數死于日本的對外侵略戰争,在246萬多人中,約有230萬人死于侵華戰争和太平洋戰争。

靖國神社西側的兩座石塔,其中大部分也是日本海外侵略戰争的一部分,上面也描繪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了28名日本甲級戰犯。1978年10月,14名甲級戰犯以"昭和烈士"的名義被"邀請"到靖國神社。

包括東張瑩瑩機、頭文巴賢洙、松井重根、木村兵太郎、誇田弘、四郎雄二、張武太、松岡楊右、永野本、白鳥敏夫、裕仁弘、祛神代浩、魅族明治、東翔毛德等。

在"七七"事件中,東翼作為全面入侵中國的先頭人,"東帶軍"入侵承德、張家口、大同、標頭等地的速度。

自1913年以來,屠呦呦先生在中國從事間諜活動30年,努力分裂中國和入侵中國的犯罪活動,還參與了旨在分裂中國的"華北自治區運動"事件的策劃。

他是918事件的主要肇事者之一,他參與了918事件的策劃,炮制了僞滿洲傀儡政權。

永諾下令在上海發生"一二八"事件,造成3.4萬多名中國平民傷亡,560萬人無家可歸,他還簽署了美國對珍珠港的襲擊作戰指令。

木村太郎(Taro Kimura)在日本面臨全面撤退時被任命為緬甸陸軍司令,他指令他的手下虐待和屠殺緬甸平民和俘虜,創造了仰光大屠殺,被稱為"緬甸屠夫"。

......

這些戰犯都不是日本對外侵略戰争的始作俑者和指揮者,沒有一個是雙手沾滿世界人民和中國人鮮血的劊子手,沒有一個是曆史罪人,對世界和平與人類犯下了滔天罪行。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46">否認南京大屠殺</h1>

靖國神社究竟在宣講和掩蓋什麼?通過在戰争史博物館設立的靖國神社"參觀大廳"可以看到。

該博物館建于1882年,對從明治維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種戰争中喪生的日本軍隊使用的遺骸,戰利品,曆史資料和武器進行分類,其展覽評論和陳列闆鼓吹軍國主義思想和誤解,美化軍國主義者并掩蓋日本侵略罪行。

舉兩個例子。

它否認南京大屠殺。

至于1937年在南京發生的事情,博物館介紹如下:

12月12日,包圍南京的松井司令員向他的部隊發出了一幅草圖,用紅筆标記外國權利和難民區,要求嚴格的軍事規則和結束不法行為。中國軍隊被擊敗并被殲滅。在城裡,戰敗的士兵換上了便服,變成了便衣隊,于是暴露了出來。但在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已經恢複了和平。"

"松井司令員"是在松井重根靖國神社崇拜的14名甲級戰犯之一。

1937年8月,松井擔任日本侵略軍司令官和上海派遣軍司令員。日本占領南京後,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被30多萬中國士兵和平民屠殺。日軍還在南京縱火縱火,摧毀了這座曆史名城的三分之一,毀壞了無數财産。

作為中華軍隊的統帥,松井重根打算縱容軍隊犯下的各種暴行,對非人道的南京大屠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1948年11月12日,他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絞死,并于同年12月23日在東京朝亞監獄被處決。

它還贊揚日本對東南亞的侵略。

展覽說,當時的東南亞沒有獨立的國家,都是西方殖民地,日本作為"解放者",趕走了西方的白人,為戰後這些國家反殖民獨立運動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大廳裡還展出了一台C56蒸汽機車,它被描述為在被稱為"世界工程奇迹"的緬甸 - 泰國鐵路上運作,為東南亞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但是,這條被稱為"死亡鐵路"的鐵路是以13,000名盟軍戰俘和來自緬甸,馬來西亞和荷屬東印度群島的90,000名勞工的生命為代價而建造的。1950年代上映的美國電影《桂河大橋》就是以這段曆史為藍本的。以上事實,沒有提到博物館。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36">美化侵略曆史</h1>

也有一些日本政客美化和歪曲侵略曆史。

今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76周年紀念日,日本内閣的幾名成員參拜了靖國神社。

日本首相菅直人沒有來訪,而是為"玉串材料"服務。在同一天日本政府舉行的"國戰紀念儀式"上,沒有檢討或道歉,在侵略戰争中喪生的日本士兵形容那些"擔心祖國的未來,為家人的福祉在戰場上犧牲"的人,并宣稱日本現在的和平與繁榮"是建立在戰争死難者的寶貴生命和痛苦之上的"。

關于日本涉及靖國神社的不當行為,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國已認證北京和東京的外交管道向日本提出嚴正交涉,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正如中國駐日本使館發言人所說,靖國神社問題的實質是日本政府能否正确認識和處理過去的侵略曆史,尊重受戰争影響的亞洲國家人民的感情,遵守就曆史問題所作的聲明和承諾。

如果你不正視曆史,你就不可能有未來。

資訊|新華社、環球時報、中國日報、中國新聞網等

校對|戰争項目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