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法屬蓋亞那,魔鬼島是必去的地方。
魔鬼島是法屬蓋亞那海岸外的一個小島,占地34.6公頃,是救世群島的三個島嶼之一,距離太空城市庫魯僅11公裡。自1852年以來,該島一直由法國建造,作為流亡重罪犯的監獄。該監獄于1946年被廢除,并于1952年正式關閉。該島現在由蓋亞那航天中心控制。
救世群島的三個島嶼
在魔鬼島作為監獄的100年中,約有80,000名囚犯死在那裡,是以得名。
2014年12月30日,抵達法屬蓋亞那後的第二天早上,我們出發前往魔鬼島。我的旅行大多是自遊,而不是團體旅行,但由于難以獲得蘇利南和蓋亞那的簽證,我在法屬蓋亞那旅行時與團體一起旅行,以解決接下來兩個國家的簽證問題。
讓我們乘車前往太空城市庫魯的碼頭,在那裡我們換上遊艇,直奔魔鬼島。早上的海風非常強烈,細雨非常冷。海浪也很大,離開碼頭後不久,船在海中劇烈颠簸,每個人都死死地抓住船的座位和欄杆,奇怪的是,船主沒有讓每個人都穿上救生衣,我不明白,但沒有人反對,我也平靜下來,沒有聲音。很快,同一條船上的幾個人開始嘔吐,在不斷嘔吐的感染中,我試了幾次,但還是可以忍受的。我心想,這樣的鬼天氣到了魔鬼島,可能是魔鬼在做奇怪的事。
幸運的是,在不遠處,不到一個小時,我們的船就停在了魔鬼島的碼頭。映入眼簾的島嶼與普通島嶼沒有什麼不同,綠樹成蔭,沙灘和美麗的環境,無法與"魔鬼島"這個名字聯系起來。
不多,沿着台階走的路到達原來的指揮官宿舍,這裡現在是一個小博物館,基本上沒什麼實物,這主要是展出的圖檔,一對巨大的手铐圖檔就是博物館LOGO。
魔鬼島監獄的經理住所
監獄看守人的住所,現在是博物館
在魔鬼島上關押的囚犯中,許多人死在島上。在衆多囚犯中,最著名的兩位傳奇人物是勒内·貝爾貝諾特上尉,他因盜竊罪在魔鬼島上服刑,以及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上尉,他因叛國罪被誣陷并監禁。他們對這些圖檔的簡要描述在魔鬼島博物館展出。
Rene Belbenua是少數幾個活着離開魔鬼島的人之一。
博物館内,Rene Belbenua的介紹和圖檔
他于1899年出生于巴黎,小時候被母親路易絲·多米耶爾(Louise Daumiere)遺棄,與叔叔住在一起。
Renee Belbenua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幸存下來,之後他開始在貝桑森的一家餐館當洗碗工,每天八法郎。在那裡工作了僅11天後,他偷了一個裝有4000法郎的錢包,然後是一輛機車,兩天後他在巴黎被捕。
1920年,他被判處在法屬蓋亞那的魔鬼島上服八年苦役。
它曾多次與其他人密謀逃離魔鬼島,但失敗了。在他被監禁期間,他開始寫回憶錄,這些回憶錄的副本被送到新總督那裡,1930年,他得以離開魔鬼島,在他的巴拿馬莊園當園丁,直到1934年11月3日,貝爾貝努阿被正式釋放,但他不被允許進入法國領土和領土。
1938年,他的著作《幹吉洛圖》在美國出版。這本回憶錄在不到一年內出版了14次。
Rene Belbenua的照片和親筆簽名(此圖像來自維基百科)
1951年在美國,他的新書《審判中的地獄》(Hell in Judgment,1940年)再次引起移民當局的注意,并于1951年5月被傳喚到洛杉矶,并于1956年獲得美國公民身份。他于1959年2月25日在加利福尼亞州死于心髒病發作,享年59歲。(主要内容引自維基百科)
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上尉
博物館展示了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上尉的履歷和照片
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上尉(此圖檔來自維基百科)
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上尉因間諜活動被判處終身監禁,以造福敵人。他于1895年3月8日被帶到魔鬼島,直到1899年6月9日才離開。他被關在魔鬼島上的一個單獨的牢房裡,甚至連警衛都不準和他說話,據記載,"關押他的小屋是石頭做的,正方形,寬四米,有一扇帶鐵欄的大窗戶,警衛可以一直看到他。根據季節的不同,德雷福斯有權在.m 5點.m或5:30之間在島上的山谷之間行走,但必須由五名安全人員監控,其中包括一名全副武裝的中士。"
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被關押的牢房(圖檔來自維基百科)
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在島上被監禁了四年多,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受關注,最孤立和最有名的囚犯!
德雷福斯事件,或德雷福斯醜聞,是19世紀末在法國發生的政治事件和社會運動事件。猶太裔法國軍官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被錯誤地判定犯有叛國罪,法國社會爆發了嚴重的沖突和糾紛,當時那裡的反猶太主義很高。當時(1898年初)以著名作家佐拉的書開始,以支援德雷福斯的天真,這激發了長達十年和驚天動地的社會轉型運動(1898-1914)。
阿爾弗雷德·德雷福斯---博物館的照片
經過多次重審和政治環境的變化,德雷福斯終于在1906年7月12日重新确立為民族英雄,随着1905年法國政教分離法的通過,相關的社會改革運動達到了頂峰。(主要内容引自維基百科)
魔鬼島除了囚犯外,還對麻風病人關閉。據報道,還有一塊面包被盜并被囚禁在魔鬼島上,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悲慘世界》中的角色"冉阿詹"中的雨果。
巴比倫
電影"巴比倫"的照片。
還要提到的是法國作家亨利·夏裡埃(Henri Charrière),他被法國法院判定犯有謀殺罪。他寫了著名的小說《巴比倫在獄中》,講述了他在魔鬼島上被監禁和流亡的逃脫。
雖然亨利·查裡爾聲稱巴比倫的内容是真實的,但現代研究人員認為這本書的大部分内容來自其他囚犯,而不是沙裡爾本人。沙裡爾否認謀殺,盡管他在入獄前對其他各種輕罪表示認罪。
照片 電影"巴比倫"。
小說《巴比倫》在1973年和2018年兩次被改編,描繪了亨利·查裡爾(Henry Charier)作為蓋亞那公民,在魔鬼島上被監禁10年後,于1941年帶着一袋椰子從魔鬼島逃脫。他後來定居在委内瑞拉,并娶了一位委内瑞拉女子麗塔。(主要内容引自維基百科)
該島現在于1980年進行了翻新,保留了牢房,以及教堂,水塔和其他建築物。
細胞的高壁
教堂
電池和水塔
細胞
停機坪
下午,我們告别了魔鬼島,回歸風和陽光,平靜、平穩地回到了太空城市庫魯。日落時分,碼頭上的白色燈塔在藍天下是美麗的。
這張照片拍攝于2014年12月法屬蓋亞那期間。
魔鬼島,救世島,德雷福斯#阿爾弗雷德,貝爾貝努阿#勒内,#電影巴比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