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宇森最滿意自己的作品不是英雄本色而是--喋血街頭

作者:阿巴拉沽巴通娛樂界

視訊加載...

吳宇森因為"英雄本性"(1986年),票房銷量大,新藝術城電影公司已經看到了這一點,迅速要求開始拍攝續集,激情難,吳玉森再次執導,遺憾在創作和拍攝進度上,與制片人和老朋友徐珂嚴重意見分歧,導緻《英雄自然2》(1987年結果遠遠低于第一集, 但也埋葬了兩條分道揚镳。由于周潤發是票房保證,是以順理成章地使用馬克哥哥(周潤發飾演)作為第三集故事的骨幹,但劇本和吳玉森的構思相去甚遠,不得不衰落,但徐克一開始就去了拍攝之初,讓兩者的差距更深;吳玉森以"血雙男"的暴力審美風格開拓了歐美國際市場,在金公主娛樂有限公司的全力支援下決定自組"吳玉森制作有限公司",初創的是《血街》,影片于1990年8月17日上映,直到今年才30周年!

吳玉森為創業成功,作為制片人、編劇、導演、剪羊毛工、演員(客座警探和軍人)五個崗位,影片中年輕人談理想、好朋友之間的友誼、參舞打鬥、七層建築左鄰鄰右手關系、婚宴露天酒景、6月7日暴動等,也源于他自己在20世紀60年代的經曆, 寫在觀衆面前呈現的低階級生活條件;二十五分鐘後,鏡頭轉過身,舞台變成了飽受戰争蹂躏的越南,哀悼,夾雜着人性的醜陋,友誼經金質考驗,用殘酷的戰争帶出反戰資訊,香港能控制戰争現場的導演不會超過五人,吳玉森絕對不超過一個人, 而他後續的作品,無論是好萊塢電影《追血》(2002年),還是華語電影《紅牆》(2008年)和《太平輪》(2014年)的回歸,兩集上下起伏,中外戰争場面都發揮得淋漓盡緻,井然有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