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每年有上千億美元商品賣到中國,為何身邊很難看到印度貨?

作者:珺瑤婉史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雖然印度也算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也經曆了獨立運動,但是,發展到如今,綜合國力依然不盡如人意。

然而,這并不妨礙印度想要證明自己實力的行動。

印度每年有上千億美元商品賣到中國,為何身邊很難看到印度貨?

印度曾經多次提出要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行列,并對現有的安理會格局提出過質疑。

但遺憾的是,印度的入常請求,輪番遭到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每次都會有不同的國家使用自己的一票否決權。

印度,作為次大陸的重要國家,在該地區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影響力也較大,但如果放眼到全球範圍,恐怕其影響力會大打折扣。

近年來,在穆迪政府的上司下,印度開始逐漸走上改革開放的發展道路。

印度每年有上千億美元商品賣到中國,為何身邊很難看到印度貨?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現如今,印度的經濟水準相較于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對外進出口貿易總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特别是作為中國的傳統鄰邦,印度也搭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快車,與中國的貿易額穩步提升。

雖然遭受疫情的嚴重沖擊,但是中印2021年全年的貿易總額依然達到了驚人的1256.6億美元。印度每年向中國出口并銷售的産品總價值已經接近千億美元。

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雖然印度每年有大量商品出口到中國,但中國的老百姓似乎在身邊看不到印度産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印度每年有上千億美元商品賣到中國,為何身邊很難看到印度貨?

随着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我們能夠購買到來自世界各個地區的特色産品,既有數位等高科技技術含量的産品,又有較為初級的農産品,在提振中國經濟的同時,也豐富和友善了人民的日常生活。

中印之間的關系較為複雜,中國能夠從印度購買産品,不僅是考慮到市場優勢互補的需要,更是為了穩定中印關系,讓兩國能夠行穩緻遠。

印度也是開發中國家,但與中國不同的是,印度的制造業發展較為緩慢,整體水準較低。

印度每年有上千億美元商品賣到中國,為何身邊很難看到印度貨?

是以,我們看到,中國銷往印度的産品一般都是日用品、生活必需品,以及一些中等以上水準的數位産品。

而印度銷往中國的産品大多集中在低端産品,甚至是初級産品,例如一些礦産原材料,也就是礦石,還有各種化工的原材料。

我們都知道,化工産品雖然多,但是一般百姓是接觸不到的,就算是加工制造業,一般接觸到的也是經過初步加工的化工産品,而不是原材料。

是以,中國百姓一般情況下,是看不到身邊出現印度商品的。

印度每年有上千億美元商品賣到中國,為何身邊很難看到印度貨?

印度之是以走到今天,人口與發展水準極不相比對,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印度這個國家的制造業剛剛起步,這其中有着政治原因,也有經濟、外交等原因,更多的還是印度内部的情況造成的。

印度雖然人口多,但是這些人口受教育的程度很低。一方面,大量文盲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即便有幸參加學習的人,也很少能夠堅持到大學畢業。

即便是大學畢業,也很難再往上晉升。進一步将,即便是最終擁有了較高的學曆,很多人也選擇出國留學,不願意重新回到印度。

印度每年有上千億美元商品賣到中國,為何身邊很難看到印度貨?

教育水準遲遲跟不上,受教育人口的比例遲遲提不上來,就會造成整個國家缺乏科研人才,尤其是在工科和理科領域,印度的創新人才少之又少。

沒有了人才的支撐,國家經濟建設的寬度,也就是創新的領域就會大幅縮窄。

人口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又少,這些人如何在社會上生存呢?印度采取的辦法就是開發旅遊業。

印度的旅遊産業十分發達,每年會接待很多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曾經一度印度的旅遊業收入十分可觀。

印度每年有上千億美元商品賣到中國,為何身邊很難看到印度貨?

但是,長時間依靠旅遊業帶動就業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服務業一直處于低水準階段的印度,終于在疫情沖擊下支撐不住了。

疫情的到來,讓印度引以為傲的旅遊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沒有外國遊客,這些服務業的人去“服務”誰呢?

另外,很大一部分印度人,因為沒有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是以有些慵懶,對于工作并不認真,當然這種情況在一些西方國家也存在。

但是,西方國家的人至少擁有較高的福利待遇,可以享受國家的紅利,可印度并沒有什麼特殊的福利待遇。

印度每年有上千億美元商品賣到中國,為何身邊很難看到印度貨?

是以,即便是制造業工廠招工,能夠入選的人也很少,進入工廠工作之後,能夠按時上下班、按時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的人更少,這讓制造業本就不發達的印度工業企業雪上加霜,根本無法制造出高水準的工業産品。

印度經濟遲遲上不來的另一個原因是國内營商環境問題,這一點從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之日起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得到有效改觀。

印度的社會問題是造成營商環境不好的主要原因,而營商環境差,不利于提升印度的經濟水準,自然也不利于其産業轉型更新。

印度每年有上千億美元商品賣到中國,為何身邊很難看到印度貨?

首先,印度國内種姓制度依然存在,各大家族把控着國家的重要資源和大部分财富,經濟領域兩極分化的情況非常嚴重,這不利于調動人民的創造和勞動的積極性,同時,印度的用工制度也存在重大瑕疵,國家對于本國企業的保護力度都不夠,更不用說外商了。

其次,印度的再配置設定和再投資管理水準較弱。對于軍事的過分依賴和追求造成了大量錢财的浪費。其中,由于印度自身研發和制造武器裝備的水準很差,是以,把本就不多的軍費投入到了購買國外武器裝備中去。

而各國的武器裝備水準參差不齊,不僅在使用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在後勤維護保養方面,也要看其他武器供給國的臉色,軍事力量的自主性很差,軍事能力和軍費的投入不成正比,浪費了很多錢财。

印度每年有上千億美元商品賣到中國,為何身邊很難看到印度貨?

最後,印度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如今的窘境。印度雖然是一個地區性強國,但是對周圍鄰國往往采取較為強硬的外交政策,導緻周邊地區軍事始終較為緊張。

反過來講,這種局勢也造成了印度國内的不穩定。

我們都知道,資本雖然有逐利性,但是是以安全為前提條件的,如果一個國家連政治和社會的穩定都做不到,政策連續性又差,營商環境又不好,國際資本自然不會輕易投入。是以,印度實際使用外資的水準很差。

以上這些原因看似與印度制造的商品層級無關,但實際上,這些問題往往都會造成印度經濟難以在一段時間内崛起,如果印度的經濟始終無法騰飛,那麼印度的企業自然也就無力獲得轉型更新的機會。

印度每年有上千億美元商品賣到中國,為何身邊很難看到印度貨?

如果印度的制造業企業始終無法更新自己的裝置、科研水準又上不去,在國際産業鍊上的地位自然也就無法獲得提升,進而也就不能滿足國外買家的需求。

市場是公平的,供給調整随時都在進行,印度拿不出更高端的産品,自然獲得的利潤也就微弱,這也反過來影響了印度經濟和産業的發展。

印度每年有上千億美元商品賣到中國,為何身邊很難看到印度貨?

總之,印度的經濟水準受到人口教育程度、現代化改造、社會問題、外交與政策問題等影響,始終在低谷徘徊,産業無法順利轉型更新,是以,無法制造出中高端産品。

是以,雖然印度每年有數千億美元的商品賣到中國,但是由于産品都屬于低端原材料,是以,在老百姓看來,身邊基本上見不到印度的商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