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井岡山:傳承紅色精神 助力脫貧攻堅

作者:新民網

輝煌的70年和奮鬥的新時代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

春夏之交,井岡山,山上到處都是紅山。在綠色的山林中,一簇簇鮮豔的紅色杜鵑花不時映入眼簾,絢麗如花似火。

1927年10月27日,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師1000多人來到茨城,開始了打造成井岡山革命基地的鬥争,使中國革命走上了在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奪取全國勝利的正确道路。 并留下了"堅定的信念,努力工作;

現在,在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指導下,江西省井岡山市幹部群衆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奮鬥。2017年2月26日,經國務院扶貧開發上司小組評估,江西省政府準許,井岡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國扶貧開發方面率先走在了全國。如今,井岡山人走在小康路上的腳步從未停歇。

非去貧困問題工作組

井岡山子平北山的革命烈士陵墓、青松比賽表演、遊客如織。

2016年2月2日,正是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是戰鬥的山,是英雄的山,是光榮的山,每當他來緬懷革命烈士時,他的思想都受到了洗禮,他的心被觸動了。回首那些日子,我們應該向革命烈士們緻以崇高的敬意,我們将永遠懷念他們,緬懷他們,傳遞他們的紅色基因。

三年來,井岡山幹部群衆牢記總書記的重要訓示,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嚴格按照"講好故事、貼近實際、帶頭黨員、動員群衆、求實效"的要求,積極繼承紅基因。

井岡山市各級神學的基層組織都采取中心小組理論學習、"兩學一辦"學習教育、專題學習會、"三會一課"的形式,開展井岡山精神學習,黨員上司幹部帶頭學習口語, 尤其是《井岡山革命故事》和《紅家書》,要着力學習講述和閱讀。

一系列主題活動發揚井岡山精神不斷開展:在清明節上,有"不忘初心傳承烈士紀念實作跨越式發展的使命"為主題的群衆性公祭活動活動,如"弘揚荊崗山精神, 講好紅故事"、"紅詩朗誦會"和"紅家書"叙文比賽,讓廣大乾部學習革命故事,講革命故事,學紅詩和紅家書,背誦紅詩、紅屋書一炮而紅。

以穿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為向導,荊岡山人拿出當年共産黨帶領工農的信仰和決心進行革命,沖進了扶貧的第一線。3200多名黨員幹部組成了25個扶貧小組,126個村級救助專案組,配置設定到精準扶貧一線戰場,使鄉鎮有扶貧小組,村派書記一人,确定貧困戶分一人負責救助,建立"不走扶貧工作隊"。

擺脫貧困的路上還有很多

神山村是井岡山市茅坪鄉的一個偏遠山村,該村54戶231人,有貧困戶21人61人。而現在的神山村,在發展茶葉、竹子、水果等富人産業的同時,實行"合作社、基地和貧困戶"的經營模式,大力發展旅遊業,家庭在公共汽車上脫貧,每個人都在經營自己的好日子。

正是在這個小山村,來到井岡山視察的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告訴村民,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将繼續大力支援老區的發展,讓村民們生活得更好。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決不能丢掉一個窮家、一個窮民。

走在沈山村的街道上,在藍色石闆路腳下,被一堵白色的牆面棕色瓷磚客家住宅,流淌着流淌的流水,仿佛在筆下的文墨下"夢河南"。

誰能想到,就在三年前,神山村還是省級貧困村,村裡到處都是自建土坯房,村民住在裡面"日如夜",雨水浸透就有倒塌的危險。

記者來到村民彭霞英家時,正在為農舍的客人準備飯菜。它仍然是土坯房,但它已經過加強和翻新。大廳中央有一張古老的木制方形桌子,門上有一扇鮮紅色的門相當顯眼:"把共産黨脫貧都靠習主席。

彭夏英在圍裙上擦了擦手,坐下與記者聊天。"村二委表示,不要讓一個貧困家庭生活在危險的老土坯房裡小康,還要投資3億多元對村裡的土坯房進行新舊養護和拆除。我的房子被翻新了,屋頂瓦片被更換了。她笑着說。

彭夏英、張承德和妻子都是"藍卡"貧困家庭,村裡的幫助增加了他們對生活的期望。"政府隻能支援我們,它不能支援我們,我們必須自己做點什麼。彭霞英一家加入合作社,建起了農舍,開了山貨小賣部,當天翻過紅火,她還獲得了2018年全國脫貧獎奮進獎。

井岡山上還有更多的人,他們像彭夏英一樣,從脫貧實踐中受益匪淺。"能力"的"幫助起來","不能幫助","帶起來","不能采取","保護起來","不能生活","建立起來","美麗起來"......"五上"扶貧模式,讓井岡山因地制宜破解一系列難題,帶動貧困戶脫貧攻堅,全市群衆實作"兩不愁三保",大量扶貧。

現在從開始到結束的步驟

精緻的小屋,悠閑的白鵝。

玉明湖風景區是井岡山最早集精品民宿、共享農場、餐飲、農休閑采摘、稻蝦共耕、帳篷露營和青少年科研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項目。正是按照"共享互補"的合作模式,農民以閑置住房等股份共享農場,發展農舍、精品住宅等産業,村集體還以土地經營權、資産、資本化為股份,促進群衆增加收入擺脫貧困,擴大村集體經濟。

"井岡山,兩寶;曆史悠久的紅色,不錯的山林。脫貧攻堅"後,井岡山市依托自身資源禀賦,一如既往地發揚井岡山精神,圍繞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推廣,不斷發展新産業。

3年多來,井岡山市充分利用深厚而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整合革命場景、體驗紅色文化、考驗自我性格、冶煉團隊精神、多元、立體诠釋井岡山精神等教育内容,打造集教育訓練、參與、經驗于一體的紅色訓練"井岡模式",打造幹部教育教育訓練的"井岡路徑", 民族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教育訓練。

井岡山以專家學者為主要關注點,以革命子孫和當地精英講道為主體,打造了以井岡山精神為主線的紅色訓練學院,立足于井岡山奮鬥的曆史,挖掘紅色資源,創新的表現形式,形成了一套互動、戶外拓展、 影視劇作為優質課程體系之一。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紅色拓展教學、訪談教學、激情紅歌教學、專題教學等六種教學模式深受學員好評。

"這是洗眼睛和肺的好方法,你可以洗腦。這是來井岡山進行紅訓的同學們的共識。近年來,井岡山紅訓不斷升溫,教育訓練班、教育訓練數量均保持在50%以上,不僅使井岡山精神得到廣泛推廣,而且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同時,井岡山堅持"紅色引領,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将發展精品民宿産業作為發展全區旅遊,促進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戰,通過規劃上司、示範驅動、産業引導、政策激勵,促進精品民宿的發展,引進國内多家知名企業投資建設 住宅住宿,打造了一批特色聯排别墅,如大鹿山、樸蘆鳴湖、大倉蓮花等。僅在2018年,将增加3,000個新的精品住宅和鄉村旅行床位。通過發展精品住宅産業,美化農村環境,使農村産業,提升鄉村知名度,實作美麗蝶變山景區、田園、老眸蠻變老闆,為實作穩定扶貧、可持續扶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井岡山人民将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訓示,結合時代新形勢,堅持追求理想、實事求是、争創困難、依靠群衆取勝的堅定承諾,使井岡山精神煥發出新時代的光芒,努力做到最紅, 綠色最環保,最優秀的脫貧,在全面建設小康的征程中實作高品質跨越式發展目标。"井岡山市政府黨委書記、井岡山市委書記劉宏說。

光明日報 (13,2019 01)